“世界文明之旅”之“走近印度”系列讲座之刘震专场

索取号:G0061302000-2013-0399发布时间:2013-10-18浏览次数:229设置

1017晚,德国慕尼黑大学印度伊朗学系(Indologie und Iranistik)博士、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副研究员刘震老师向上海外国语大学师生奉上了一场题为《欧洲和印度艺术的情节展现》的讲座,让听众领略了欧洲和印度艺术的丰富的故事内容。今年首批东方语学院印地语专业学生全部参与此次讲座,对印度艺术形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这两个多小时的讲座中,展示了许多壁画、雕刻及其他图像,他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使大家明白欧洲和印度艺术是如何通过图像传达出其中的情节发展。老师在讲座中探讨了如下几种表现方式:

一、在相关文化圈众人皆知的事件,那这种图画中的表现形式的根本问题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内容;

二、为了让观图者以类似方式了解一段比较长的情节,如同用讲述和书写的语言所能够的,对图画艺术家来说只有唯一的出路:他必须将进展的故事情节分割成多个阶段,把这些阶段在一幅幅图画里如此还原:人们能够在连续的场景中,像文字叙述中一样,跟随情节的发展。这一表现方式的长处在于:艺术家可以将每幅图画按照各种表现内容所需,分别构图,无需考虑统一的空间和大小格式。但缺点在于:各幅图画的分别构图自然给整体图画造成负担,它的和谐被分割的画面所破坏。因而解决办法有:场景分布在带有装饰的画面中,在图画和装饰之间产生一种和谐的转换。

三、为了让观图者连续场景和场景分隔一目了然,必须采取另外的方式。一个主要人物在每一个场景里一再出现,这是一种方法。如果这种方式不可行或者还不够,那么就用人物的组合与分类来标志其总体的联系:如果人物相向而立,他们属于同一场景;如果他们相背而立,那么这就表示一个新场景的开始。

刘震还介绍了奥德修斯壁画。奥德修斯壁画展现了罗马壁画处于最成熟和圆满的阶段;英雄史诗风景画在其广度和空间的深度上,为在此风景中发生的事件构造了一幅独特的布景。根据我们的理解,这幅壁画之所以特别有趣,是因为其中连续的表现方式的特征性标志得到了最为显著的发展。分割墙没有分隔场景,事件在一幅统一的风景里发生,风景在立柱之后不间断地延展。风景的宽度使场景开始和结尾的标志变得多余。

前来聆听本次讲座的同学大都有备而来,认真听讲,记笔记,长达近一个小时的互动,把本次讲座推向高潮。在图书馆馆长助理张红兵的启发下,大家畅所欲言,敢想敢问。互动的问题从印度欧洲艺术的比较,扩展到各国印度学研究,中、美、日、德科研创新制度比较,多国语言学习等等,刘震一一作答。在回答一名同学关于专业选择的问题时,他说,虽然在外人眼中印度文学、佛教文献学术研究如此枯燥,但他自己能感受到愉快、兴奋与幸福。这也给了在场众人诸多启示——只有全身心投入并热爱自己所学,才能有所成就。最终讲座在师生听众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至此,“走进印度”三场系列完美落幕。(东方语学院  朱嘉源)



<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