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鞍钢应邀为我校党委中心组(扩大)学习作辅导报告

索取号:G0061302000-2013-0511发布时间:2013-12-09浏览次数:27设置

12月6日下午,上外党委中心组在虹口校区会议中心第二报告厅举行十八届三中全会扩大学习报告会。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胡鞍钢教授应邀做了题为《十八届三中全会解读》的专题辅导报告。校党委副书记王静、副校长冯庆华、杨力、周承、总会计师林学雷、校长助理庄智象出席集体学习报告会。学习报告会由校党委委员、党委宣传部部长陈万里教授主持。

会上,胡鞍钢教授从五个方面进行了报告,包括:解释十八届三中全会集合35年中国改革开放之大成,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原因;阐述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中国改革35年的基本评价和总结改革的重要经验;解读如何认识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重要思想和总目标;介绍中国的制度建设和体制改革;讲述制度本身是重大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的过程,从而证明大学有条件成为中国特色的新型智库。

胡鞍钢首先梳理了1978年以来的五次改革,从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农村与农业改革,标志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发动阶段;到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我国经济改革由局部改革转入全面改革;再到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在全球金融危机时期使我国成功避免了经济和出口出现负增长;随后是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科学发展观,并且成功缩小人均收入差距;直到今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五位一体”的全面深入的改革。胡鞍钢认为,十八届三中全会既是一次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重要会议,又是中国改革时代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胡鞍钢认为尽管我国五年规划的完成率已经到达89.7%,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还是欠缺可检查、可评估、可评价的措施,需要引入中期评估和后期评估,科学化、全面化、定量化的进行评估。总结改革经验,胡鞍钢认为从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报告中可以提炼出几点: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总结国内成功的做法;坚持人民主体论;注意改革方法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的关系,抓住历史机遇,适时推出重大改革;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全面推进创新。

谈及会议的指导思想,胡鞍钢指出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因此现阶段中国改革的价值取向和最终目标是经济更富裕,社会更公平,人与自然更加和谐。所以十八届三中全会不是对之前改革的否定,而是进一步的升级。改革是要消除弊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很长的时间,需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努力奋斗。胡鞍钢强调,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亮点是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内涵的新的重大认识。

胡鞍钢指出,全面建设的核心是制度建设和体制改革,先立后破、不立不破、破为了立。要超越自由市场经济,超越西方文明,不仅要古为今用、西为中用,还要超越自己,系统地战略部署。胡鞍钢强调,组织创新来自于地方创新,地方创新来自于基层创新,基层创新来自于群众创新。

最后,胡鞍钢比较了中美改革,他认为中国地区差异大且人群诉求差异大,却能比美国形成更高的社会共识和政治共识,因为中国体制比美国体制更具优势,尤其体现在决策体制。胡鞍钢认为,习近平同志对于“决定”起草过程的说明,打破了决策过程的神秘感,显示了极大的政治民主和政治透明度。我们要坚持制度自信,一定要完成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报告会中,胡鞍钢教授语言生动,条理清晰,分析透彻,观点新颖。与会人员获益匪浅,纷纷为能够经历、见证、参与中国社会改革的伟大事业而感到骄傲。

报告会前,校党委副书记王静、副校长冯庆华、杨力与胡鞍钢教授进行亲切会谈。

    上外党委中心组成员,各部门、各院系党政负责人,处级以上中层干部,各民主党派主委,校一级学术骨干,国际关系与外交事务研究院、中东研究所教师和部分学生参加了学习报告会。(王蕾)



<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