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年度上海市劳动关系和谐职工满意的企事业单位评选上海外国语大学简介

索取号:G0061403000-2013-0063发布时间:2012-06-30浏览次数:717设置

 

上海外国语大学创建于1949年12月,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办的第一所高等外语学府,是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进入国家“211工程”的全国重点大学。全校师生员工秉承“格高志远、学贯中外”的校训精神,团结一心,奋发有为,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一所培养涉外型、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多科性、国际化、高水平特色大学。
第一部分 学校基本情况
一、师生员工情况
学校现有博士生309人,硕士生2244人本科学生6039人,高职专科生829人长期留学生670余人及港澳台学生39人。
学校现有教职工1250人(包括校本部、校办企业、附设机构和研究所),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378名。校本部教职工1140人,其中专任教师688人(教授105人,占15.3%;副教授218人,占31.7%),具有研究生学历或学位的教师比例达88.5%。
二、学科专业情况
自建校以来,上海外国语大学在同类院校中确立并保持着较高的学术地位和教学质量。学校现有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1个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阿拉伯语语言文学;2个上海市重点学科:阿拉伯语语言文学、国际关系;1个国家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1个国家级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西欧语种群。学校现为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
学校拥有10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6个本科专业、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后流动站、3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三、科研情况
2005年至今,学校获准立项的纵向科研项目累计达150项,其中承担国家级课题31项,教育部级课题58项,上海市级课题61项,发表学术论文4377篇,其中CSSCI核心期刊论文 1379篇;出版学术专著226部,译著189部,编著、教材、工具书和参考书792部。
第二部分 学校发展定位
一、办学理念
上海外国语大学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服务国家高端需求”作为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理念,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育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发挥引领社会全面进步的大学职能。
二、发展战略
学校的发展战略简称为“四三二一”的发展战略:以加强学风、政风、作风和会风建设为政治保障,以着力打造外语类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专业和国际化办学三项核心竞争力为中心,以全力推进“学科强校”和“人才强校”战略为支撑,以培养具有“全球视野、人文情怀、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外语特长,并能够畅达进行跨文化沟通和交流的高端国际型特色人才”为目标。
三、办学定位
2020年,学校将建成为一所国际化、有特色、高水平、多科性的外国语大学。
1. 类型定位
建成高水平的研究教学型大学;成为具有鲜明外语特色,文、教、经、管、法等学科布局合理的培养高端国际型特色人才的基地;成为外国语言文学、政治学等多学科领域知识创新的平台;成为为国家实施“走出去”战略和上海创新发展提供决策依据的智库。
2. 学科定位
传承和彰显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特色和优势,构建和完善文、教、经、管、法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平台,使外国语言文学和政治学等优势学科分别保持或达到国内一流、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3. 办学层次定位
以本科生教育为基础、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并重,积极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大力促进留学生学历教育,广泛开展高端继续教育。
4. 人才培养目标与教育特色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服务国家高端需求,结合学校的优势和特色,培养高端国际型特色人才,把培养复语型和复合型人才作为学校的教育特色。
5. 服务面向定位
学校在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知识创新方面,立足上海,面向全国,走向世界。
第三部分  建设教职工满意的和谐校园
一、定位明确,优势突出,教职工自豪感明显增强
1、学科优势
上海外国语大学建校至今60余年,外国语言文学学科是上外的传统优势学科,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在培养高端国际化人才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
学校还拥有非通用语种学科专业群,如西班牙语、意大利语、希腊语、葡萄牙语等,是支撑国际型人才培养创新平台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国家培养紧缺人才的重任。
学校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率先在外语院校中建立了复合型专业。目前,已建立了12个复合型专业,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涉外复合型紧缺人才。
学校的学科分布日趋合理,学科特色日益凸显。有博士点的专业约占全校专业总数的三分之一;有硕士点的专业占全校专业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在专业中的分布状况比较合理。
2、科研优势
近年来,学校纵向课题数量迅猛上升,获得了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核心期刊论文和国外学术论文数量大幅增长。
学校目前编辑出版了《外国语》、《国际观察》、《中国比较文学》、《阿拉伯世界研究》、《英美文学研究论丛》、《外语战略动态》等11种学术期刊,在学界享有盛誉。
学校学术机构和研究中心既加强了传统专业优势,也体现了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
学校图书馆现有藏书总量90万册,中外文报刊近2000种,各类中外文献数据库40余个,并设有英语语言文学资料中心和美国亚洲基金会赠书分配转运中心;教育技术中心整合传媒资源及外语视听资料,已建成具有相当规模的数字音像教育资源库。
3、师资队伍优势
近年来,学校有多名中青年学术骨干进入“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上海市曙光计划” 等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有多名中青年教师获得“上海市东方学者”、“上海市优秀博导”、“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等称号。启动了“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团队培育计划”,在校内师资队伍建设的基础上,学校还将以校外顶级教授为主的特聘教授团队师资引入教学系统。
4、人才培养优势
近年来,在稳定办学规模的同时,学校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国家建设需要的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复语型和复合型高素质创新人才。加强人才培养的基础性和适应性。完善学分制、双学位制、主辅修制等,不断扩大学生对专业、课程等教学资源的自主选择权利。
从近年就业情况看,本科生就业率稳定在94%左右,研究生就业率保持在95%左右。由麦可思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咨询公司(MyCOS)完成的2010、2011年度“211”院校就业能力调查显示,学校毕业生就业能力连续两年位列全国高校第五名、外语类院校第一名。
5、对外交流与合作优势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间学术交流与合作,先后与43个国家和地区的197所大学和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与联合国、欧盟等国际组织保持着密切的交流往来。分别与意大利那不勒斯东方大学、日本大阪产业大学、秘鲁天主教大学合作开设了3所海外孔子学院。
学校在出国留学培训方面具有较强实力,是上海地区唯一的出国留学培训基地。
6、社会服务优势
作为教育部直属、教育部和上海市共建、首批进入“211工程”建设行列的全国重点大学,学校要在自己的优势学科领域和特殊服务领域,为实施国家“走出去”战略、推动上海“四个率先”、加快“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提供高端国际型特色人才支撑、智力支持和知识服务。
尤其是在最近两年的迎博、办博过程中,学校充分发挥多语种的智力资源和人才优势,师生员工积极主动多方位服务世博、服务社会。学校20多位专家学者编著了《中外社会文化与世博会》一书,成立了上外学生世博多语种服务中心和上外教师世博多语种志愿服务队。于2010年9月被上海市总工会授予“世博先锋行动——工人先锋号”称号,2011年3月,该志愿服务队又荣获全国“巾帼文明岗”称号。出版了上海城市形象展示专题片——《魅力上海》8语种DVD获得第十届上海市“银鸽奖”、第三届中华优秀出版物提名奖。
二、建立和完善校务公开制度,切实维护教职工的政治民主权利
1、建立校务公开民主管理长效工作机制。
2002年6月,上海外国语大学第五届一次教代会通过了《上海外国语大学关于加强“校务公开”工作的若干意见》、《上海外国语大学二级教职工代表大会实施细则》,学校专门成立了“校务公开领导小组”,把校务公开工作提上了校党委和行政领导的重要议事日程。
2007年9月,学校和校教代会代表团团长联席会议选举产生了教代会提案工作委员会。2008年1月,校双代会确定了18项提案。这一机制为各职能部门与教代会代表搭建了交流和沟通的平台。
2、每年定时召开教代会,对重大问题实行表决制。
学校积极推进以教代会为主要载体的校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充分发挥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作用。
2010年3月成功召开了上海外国语大学第六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暨第十五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海外国语大学第六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暨第十五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2011年3月召开,表决通过了《上外教代会代表巡视制度》。
对重大问题实行表决是教职员工对学校管理行使表达权和参与权的重要举措,是民主治校、民主管理的具体体现。通过校务公开,教代会职权的全面落实,使学校领导和教职员工的民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为建立和谐校园、满意校园打下了坚实基础。
3、抓提案,重落实,构建师生满意的和谐校园。
学校在2008年六届二次教职工代表大会上首次启动提案工作,经过几年摸索与实践,学校教代会的提案工作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4、校务公开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力求实效。
学校至少每学期召开一次有关职能部门与教职工代表、学生代表举行座谈会。本着求真务实的原则,力争为教学、科研、管理办实事、见实效。有关职能部门必须对会上所提问题限期答复,座谈会的意见、解决方案和办事流程及时在网上公示。有关部门对此给予了高度重视,及时进行处理和回复。学校于每学期期末召开各部门工会主席和教职工代表会议,反馈教职工提出意见的处理情况。
三、全面推行信息公开,切实保障教职员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2010-2011年度,上海外国语大学以上海市教委在全市八所高校推动信息公开试点工作为契机,按照公正、公平、便民的原则,建立、健全有效的信息公开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着力建设信息公开网站,从而保障师生员工和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落到实处。
2011年5月上海市教委组织的专家测评中,学校信息公开工作和网站建设的成绩名列八所试点高校之首。
四、丰富多彩的工会活动帮助教职工维护和发展各项权益
(一)以师德师风建设促进教职工职业生涯健康发展
1、以庆祝校庆60周年和迎办世博为主题,开展具有上外特色与时代特征的职业道德建设活动。
2009年是上外建校60周年。全校师生员工通过“我和上外六十年”、“我和上外共发展”等主题的师德师风活动重温了上外校史,更好地理解了“格高志远、学贯中外”的上外精神。
2、开展各类先进评比,以榜样的力量激励教师奋进。
近年来,在加强师德建设过程中,学校组织开展了各类师德先进的评选和学习活动,评选出一批先进个人和集体,并利用多种媒体进行报道,广为宣传。
3、探索多种途径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近几年,我校大力加强人才高地建设,积极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每年对新进校100余名青年教师开展岗前培训、教师誓词宣誓仪式、推动老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子,开展对话名师、共话师能,与名家对话等沙龙,实行传、帮、带,促进青年教师尽早成才。
4、强化女性自身发展意识,构建女性教工成才大平台。
学校对女性群体予以了特殊关注,关心和支持女教职工的工作和生活。2010年,学校成立了校公会女教职工委员会和女教授女干部联谊会第五分会;举办了育儿、健康、学术、科研、家政等各种沙龙。2009年、2010年均向上海市及上海市教育系统申报巾帼文明(示范)岗的创建工作。
作为女教授女干部联谊会多年的心血,女性学课程在学校本科教学中地位逐步稳固,于2011年6月获得校2009-2010年度优秀教学成果奖。学校妇工委参与了上海市教育系统为庆祝“三八”妇女节举办的女性学精品课程讲坛、市教育系统妇女干部专题学习交流等各类活动,并通过在全校范围内创建“妇女之家”工作,建设女性的“坚强阵地”、“温暖之家”。
(二)组织文体活动,繁荣校园文化,维护教职工精神文化权利
1、以科技文化艺术节为重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一年一届的“上海外国语大学教职工科技文化艺术节”是全力打造教职工校园文化生活的重头戏。艺术节于每年下半年举行,包括卡拉ok大赛、征文、演讲、知识竞赛、书画摄影作品展、科学报告会、民间游戏比赛、高雅艺术演出、迎新年联欢会等。2009年,校教职工科技文化艺术节被评为上海市“五一文化奖”十佳职工文化特色活动。
今年5月,各院系部门的30支队伍积极参与了在“唱红歌,颂祖国”——上外庆祝建党90周年教职工歌咏比赛。
2、开展全民健身,促进教职工身心健康发展。
2009年,学校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学校坚持开展每周两次的群众体育活动及体育团队训练,在教职工乒乓球队、教授足球队、教授篮球队、教授排球队的基础上又组建了教授足球队、教授乒乓球队,组织了上外教工足球俱乐部联赛等。
3、促进教师联谊,关心青年教师生活。
作为联结学校青年教师的纽带,青年教师联谊会发挥了重要作用,召开了新一届优秀青年教师联谊会会员大会,审议和通过了《上海外国语大学优秀青年教师联谊会章程》。
(三)以“帮困送温暖”、“休息休养”、“补充保险”等维稳和保障工作为重点,维护教职工切身权益。
学校把教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维权和维稳工作的重点,着力为教职工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从而为学校持续稳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1、关注民生问题,切实做好维权与服务工作。
学校积极推进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颁发了《上海外国语大学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处理办法》,成立了上海外国语大学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
2、认真开展帮困送温暖活动和保障工作。
学校认真做好教职工各项慰问工作。做到 “夏送清凉、冬送温暖”并进行节日慰问,做好教职工子女就读学校附属小学、中学的入学工作。
3、组织参加市总工会三项医疗互助保障计划和市教委的教师医疗补充保障计划。
学校认真做好教职工医疗保险的理赔和报销、咨询与服务工作,关注教职工的健康,每年组织教职工体检。2010年,增设女教职工乳腺钼钯检查项目。2011年,学校还邀请专家、医生为教职工提供保健咨询服务。
4、精心组织教职工休息休养。
每年,学校严格按照《中国教育工会上海市委员会关于组织上海教工暑期休养活动的意见》的要求,重点向“四强骨干”倾斜(即教学强、科研强、管理强、服务强的人员),共推出多条线路供教职工挑选。
5、办好教工之家,为教职工创造轻松、愉悦的环境。
为了给教职工提供舒适的学习、娱乐、休闲场所,使教职员工在学校工作之余能够放松心情、加强沟通和交流,学校努力办好虹口、松江两个校区的教工之家,加强教工之家的服务功能。
学校还指导和支持部门工会建设“教工小家”,为部门工会购置用品等,并资助部门工会活动经费。
五、以“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查问题、办实事、创先进
2011年,按照上级领导部门关于“创先争优”活动的部署和要求,校党委行政以及各院系部门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制定了《关于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全体党员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通知》,建立学校与二级单位完善的管理指挥体系,建立各级领导与基层党支部的联系点制度。
学校对活动实施分类指导,根据不同群体制定不同的载体和主题,开展“党员公开承诺”和“党员示范岗”、“我心目中的好老师”、“走访我身边的共产党员” 、“为学校十二五规划献计献策”和“学生标兵评选”等活动。
作为创新争优活动阶段性总结,学校召开了全校党建工作会议和“七一”表彰会,评选和表彰了基层党组织中的优秀党建项目、优秀党建论文和“两优一先”组织和个人。
 

创建劳动关系和谐、让教职工满意的学校是一项综合和系统工程。近两年来,学校的创建特色工作为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工作的进一步提升提供了良好氛围。我们将立足学校实际,通过增强全校凝聚力来进一步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努力开创建设文明单位、创建和谐校园的新格局!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