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中心 炼特色 促发展 扎实推进学校“四三二一”战略发展——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度工作报告

索取号:G0061401000-2010-0027发布时间:2010-06-04浏览次数:319设置

校长  曹德明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受学校党政领导班子的委托,向大会报告学校一年来的主要工作,请各位代表讨论、审议,并提出意见。

2009年是学校全面推进“十一五”规划的关键年,也是学校建校60周年的庆典之年,在教育部及上海市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党政领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建校60周年为契机,深入总结办学成就和办学特色,着力推进我校“四三二一”战略发展,坚持走创新型、开放型和特色型的内涵发展之路,不断提升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学校各项工作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发展,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

一、以校庆工作为中心,深入总结办学成就和办学特色,不断提升学校的国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学校明确以校庆工作作为09年中心工作,校庆取得圆满成功。一是规模史无前例,接待海内外来宾、领导、校友的级别、数量均超往届,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来我校视察调研,外交部长杨洁篪来我校作国际形势报告;二是校庆庆典大会形式新颖、特色鲜明;三是校庆宣传工作形式多样、影响广泛;四是校庆学术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展现实力,达数百项之多。通过校庆,在总结办学成就和办学特色的同时,推动了学校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提升了学校影响力。

二、抓中心,抓重点,以教学、科研及学科建设为重点推动学校办学质量和办学层次不断提升。

教学、科研是学校工作的永恒主题,学校领导始终注意从政策上引导全校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教学、科研上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不断发展

——狠抓质量工程建设。组织实施了2009年度市级和国家级教学成果、精品课程以及第四批国家级特色专业等上海市教委和教育部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的申报和建设工作。其中英语语法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俄语专业获评国家级特色专业,《基础德语》、《俄罗斯文学史》(上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教材。外教社《西方思想经典》、《德语综合教程》等五种教材入选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教学基本建设不断加强。09年学校继续加强教学六个基本环节建设,一方面广泛宣传,通过校园电子屏、在教务处网站主页上开辟专栏等方式,集中发布六个环节建设的进展与特色;另一方面狠抓落实,如要求各院系各专业拟定并上报学生课外必读书目和课外推荐阅读书目等,收到良好成效。

——积极稳妥地推进专业建设。修订了2009级本科各专业培养方案及2010级本科留学生教学计划,使教学计划既符合教育部的学科专业规定,又能充分体现我校的专业特色;不断加强6个新专业和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的建设工作,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方案的进一步完善;组织实施了“商务英语”新专业的申报工作,顺利通过了上海市教委对“公共关系”新专业的检查评估。

——进一步加强教学实践工作。开展了大学生学科竞赛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形成了完整的学科竞赛体系;不断加强各专业实践教育环节工作的开展,积极推进各非语言专业的专业实习、专业实验室建设;完成了“上海外国语大学资产管理与实验室综合管理平台”的开发,并顺利实现向教育部报送2008-2009学年实验室基础数据。

——进一步推进教学评估和教学研讨工作。修订了《上海外国语大学本科教学工作业绩考核办法》、《上海外国语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保障措施》以及教师课堂教学评估方案,制定了《上海外国语大学教学科研工作评价指标体系》,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不断完善。组织了2009年本科教学工作会议、第六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研讨会、上海市高校教育评估研究协作组第二次学术报告会。

——拓展合作办学,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积极开展松江大学园区七校和东北片十校合作办学,建立了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教师互聘的教学资源共享机制。

——积极推进研究生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全面修订了我校硕士和博士培养方案,研究生培养质量监控体系初步建立。学科点建设有了新进展,成功申办了MBA专业。学校还以加强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激励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致力于知识创新建设,开展了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评选工作,德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梁锡江撰写的论文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另有两篇博士学位论文入选2009年度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学位论文)。

科学研究稳步推进,成果丰硕

——举办了校庆60周年系列学术活动。举办了“首届中国外语战略与外语教改高层论坛”,作为国内首次就外语战略和外语教学改革这一主题召开的学术会议,会议在国内外引起较大反响;举办高层次学术讲座10次、科学报告会多次,举办了“上海外国语大学建校60周年科研成果展”,展示了几代上外学人献身学术与我国外语教育事业的风采,提升了学校的学术影响力。

——科研项目及高质量科研成果大幅增长。全年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及人文社科基地科研项目6项、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及其他市级科研项目9项、横向课题2项,校内立项一般科研项目55项;在CSSCI来源期刊和海外刊物发表论文数356篇,比2008年增长近50篇,其中1项成果获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学术影响力不断提升。在2010-2011CSSCI来源期刊、扩展版来源期刊、来源集刊遴选中,我校有六份刊物入选。其中,《外国语》、《外语界》、《中国比较文学》、《外语电化教学》和《国际观察》在各学科领域排名大幅提升。

——服务意识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进一步修订和细化了《上海外国语大学科研管理工作条例》,草拟并组织专家初步讨论了“上海外国语大学科研院所管理条例”、“上海外国语大学青年创新团队管理条例”、“上海外国语大学横向科研项目管理条例”,设立“上海外国语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培育计划”,科研管理的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不断增强,再次被评为“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科研管理工作先进单位”。

学科建设全面展开,成效显著

——“211工程”三期建设进展顺利。建设的三类项目(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创新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项目、校内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均已启动,其中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已进入中期阶段,“211工程”三期中央专项资金规划和上海市财政配套资金也已安排到位,将有力保证项目如期完成。

——“国际型人才培养创新平台”建设全面启动。开展了与美国肯特州立大学合作“32”本硕培养项目,第一批11名学生顺利赴美;实施了2010年度教师海外培训计划,共选拔22位教师参加。

——学科建设管理工作不断加强。建立了学风建设委员会并编写了《上海外国语大学学风建设委员会章程》、《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术规范》, 修订了《上海外国语大学学科建设管理条例》,编制了《上海外国语大学学科建设和“211工程”三期建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学科建设的基础研究和常规工作进展顺利。

对外交流和合作不断扩大,学校影响稳步提升

——采取多种措施,不断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积极开展校际交流与合作,与英、美、日、俄等21所国(境)外大学和机构新签或续签了交流合作协议;完成了学校211工程三期国际化人才培养中关于师资队伍建设的六项计划的制订和落实;不断推进外国教师和专家的聘请工作,09年长期外教达60余人、短期专家近30名;初步完成与外交部、新华社、中国日报社等单位共建的学生海外实习基地的方案制订,为国际化人才培养搭建更广平台。

——继续支持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扩展上外的影响力。09年,学校共主办“英美文学国际研讨会”、“全球化背景下的跨文化管理国际学术研讨会”、“国际化高等教育上外论坛”等六个国际学术会议,学校影响力得以进一步提升。

——留学生工作取得新进展,招生规模稳步扩大。学校进一步加强对外宣传,改善内部管理,开发并逐步完善新的专业方向与培训项目,积极拓宽生源,学历生特别是入系本科生与研究生人数增幅明显。与此同时,我校与海外大学共建的三所孔子学院的招生规模也有显著扩大。

三、抓人才,抓队伍,以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为着力点不断提升学校发展能力。

人才强校战略作为学校发展的主战略之一,得到了切实加强。学校积极探索上外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新途径,完善人才队伍建设体制,取得了一定成效。

——坚持以教师为本,持续推进师资建设,为国际型人才培养创新平台建设奠定扎实的队伍基础。一是全力推进人才引进工作,加大海外博士引进力度,全年落实10位引进人才,其中学术骨干2位,优秀青年教师7位(其中6位为海外博士),外籍教师1位;积极落实“211岗位教授”聘任工作,已聘任1位“211讲座教授”、2位“211特聘教授”、1位“211学术骨干”,近期还将聘任2位“211岗位教授”。二是认真做好教育部、上海市各类高层次人才的推荐、申报和管理工作。目前,我校拥有1位“长江学者”、4位“新世纪优秀人才”、1位“东方学者”、4位“地方领军人才”、4位“浦江人才”。三是不断优化学校师资队伍结构,为教师的发展提供更大的平台。学校师资队伍结构又有一定改善,学校人才战略目标得到初步落实。四是以推进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为理念,制定落实教师海外培训“五项计划”,探索师资海外培养新渠道。五是以创新发展的思路开展新进教师指导培养和新进教工岗前培训工作。制定了《上海外国语大学新进教师指导培养工作管理办法》,启动了新进青年教师拜师仪式;修订了《上海外国语大学新进教工岗前培训条例》。

——以服务基层、服务教学科研为理念,完善教职员工的选留、录用、招聘和退休、延聘、离职工作,制定各单位岗位编制数,以合理的资源配置为各教学科研单位解决实际困难。制定了《关于印发进一步规范新进人员招聘录用工作的通知》,进一步规范了我校新进人员招聘录用工作;认真执行合同聘用管理,完成了近180人的合同续签工作;根据全校各类职务、职称、技术等级变化情况,完成了240人次的岗位聘任调整和变动;合理制定各单位岗位编制数,做好一年两次的各单位编制费、松江校区课时费和管理人员编制数的核定工作,积极协助工资总额动态包干单位做好工资包干额度的核定和调整工作;制定了《上海外国语大学教职工在职参加本专科学历教育暂行规定》、《上海外国语大学教职工培训教育暂行规定》、《上海外国语大学临时用工劳动合同、薪酬、社会保险管理办法(暂行)》。

——以建设和谐校园为理念,认真做好全校教职员工工资、各类岗位津贴和离退休人员共享费的调整发放工作,圆满完成了学校相应工作部署。

四、抓特色,抓内涵,以学生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为切入点推动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学生工作必须常抓不懈。一年多来,学校大力加强学生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推动大学生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

突出特色,夯实基础,大力推进学生工作

——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月”活动。一年来,以主题教育月活动为核心主线,以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为重要要求,结合时代发展的契机及大学生的思想实际,设计了贯穿全年的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努力践行“格高志远、学贯中外”的校训精神。

——继续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按照教育部和上海市教卫党委的要求,积极建设我校大学生心理辅导中心,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完善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三级网络和危机预警三级网络的建设工作,进一步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的受益面。

——资助工作扎实有力。学校不断加大帮困助学的力度,坚持贯彻落实“奖、助、贷、勤、补、减”和“绿色通道”等资助政策和措施,扎实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管理工作,确保了没有一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

——不断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学校继续巩固原有基地,着力开拓包括勤工助学、公益劳动、实习(见习)等社会实践岗位,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需求。

——就业指导工作全面深入。学校认真贯彻中央和上海市有关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文件精神,党政领导高度重,着眼稳定发展大局,坚持以“学生为本,服务为先”为工作理念,全面深入地开展各项毕业就业工作,毕业生就业率居全国前列。

——切实加强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学校进一步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和教育部第24号令的工作要求,加强对辅导员的专业化培养,多措并举,如深入推进辅导员培训工作、开展辅导员考核和六级任职聘任工作、鼓励辅导员结合实践开展研究等,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纪律严”的学生辅导员队伍,取得良好成效。

加强服务,突出内涵,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建设

——围绕建校60周年,积极开展相关活动。圆满完成了校庆文艺演出,精心设计并开展了“青春祝福母校,共庆六十华诞”校庆学子献礼月活动等,促进我校办学理念和大学精神深入学生心中。

——营造多元文化氛围,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积极发挥合力育人作用,建立学习服务中心,加强学风建设;积极组织各列竞赛和实践,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得突破性成果,共获得全国银奖一个,铜奖两个,位居全国同类高校首位;积极加强青年学生精神文明教育,承办上海市有关精神文明讲座,并圆满完成前外长李肇星在我校的讲座筹办工作;积极营造优秀校园文化和读书氛围,开设了“校长读书奖”活动,思索讲坛”系列讲座得到进一步发展;突出学校特色,积极服务世博会,设立“多语种服务中心”,通过我校语言特色为世博会提供各项服务;促进志愿服务,抓好大型活动志愿服务项目,进一步落实志愿者服务西部计划,促进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

——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有新突破。在围绕建校60周年的庆祝活动中,研究生创新思路,敢于突破,为母校60华诞奏响了献礼三部曲:院训院徽征集令、展板回顾成长路、光影展示学子情。

五、抓支撑,抓保障,以强有力保障体系建设为学校发展保驾护航

学校不断深化财经与产业改革,大力建设节约型学校,建设和谐稳定的平安校园,以人为本、适应学校事业发展需要的新的支撑保障体系深入发展。

——进一步加强经费管理,优化学校财政状况。加强了经费管理,确立了“教学、科研先行制”预算编制原则;积极争取外部支持,第一批取得高校化债专项资金,有效减轻了松江校区回购给学校带来财政压力,有力保证了学校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深入开展学校产业规范化建设改革。按照国家教育部统一部署,不断深化校办产业的规范化建设与改革,充分发挥校办产业对教学科研的促进作用,增强造血功能,提高筹资能力,为学校学科建设、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提供有力保障。

——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逐步建立运行规范、管理科学、服务优良、保障有力的新型高校后勤服务体系。不断优化后勤资源配置,创建保障体系,推进6T工作法,后勤保障的质量与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不断发展社会服务功能,积极创建上外品牌,内外并举,以外养内,增强市场扩张和自我发展能力,在国家教育部和上海市受到广泛好评。

——国有资产管理呈现新局面。积极贯彻教育部的有关规定和要求,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强化了国有资产的规范管理,进一步理顺了全校国有资产调配、使用、管理的关系,建立和健全了一系列制度规章尤其是在房屋设施维修、大宗物资采购、社会化管理、以及建设节约型校园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

——基础建设扎实开展,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加强了制度建设,基建管理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加强了工程建设,教育会堂工程顺利竣工,完成校史陈列馆、普通话专用测试室两项改建项目,并完成了大量维修工程,学校办学条件和校园环境已有明显改善,现代化的大学校园建设基本完成。

——数字化校园建设有序推进。进一步完善了校园数字化信息平台,目前已基本实现通过数字化信息技术推进教学、科研、管理的现代化,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和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及有效管理

——平安和谐校园建设取得新进展。进一步完善了校园突发事件处置机制和松江校区的物防、技防设施,建立了物防、技防、人防“三位一体”的立体式校内安全防范体系。

六、抓细节,抓管理,以科学化管理为抓手保证主战略的执行力

    管理是保证战略规划科学推进的重要手段,学校不断推进管理创新,科学处理计划管理与细节管理、目标管理、过程管理的关系,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程度不断提升。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民主管理。学校不断畅通各种沟通渠道,大力开展政务公开活动,进一步完善了平台与制度;学校积极倾听群众呼声,抓好书记信箱和校长信箱,做好信访工作;不断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服务型管理的力度得到较大提升,机关作风有了显著转变。

——加强细节管理和动态管理。按照完成各项任务的时间表,加强督办工作,加大督办力度,提高督办质量,推进落实完成任务的时间节点;进一步改革考核方法,建立考核机制,完善奖惩激励制度,切实实现“才有所展、劳有所得、功有所奖、过有所咎”。

 

各位代表,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校各项事业发展取得了多方面的成绩,60周年校庆圆满顺利,学校综合实力得到提升,结构调整有了成效,教学科研健康发展,校园文化氛围日益浓郁,办学环境明显改善。一年多来,我们面对金融危机冲击、办学资源不足、教育竞争加剧等挑战,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全校广大师生员工团结奋斗、努力拼搏的结果,也是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通力合作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学校,向全校师生员工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关心、支持学校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和离退休老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

总结一年来的工作,我们有这样一些基本体会:

——要适应国家发展需求,努力抓住发展机遇。机遇是宝贵的战略资源,机遇难得,稍纵即逝。实践证明,在学校发展定位、“211”工程建设和新课题申报等方面,抓住了机遇,我们就能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趁势而上,赢得主动,推进学校各项建设更好更快的发展。

——要坚持改革创新,谋求跨越发展。学校持续快速发展的基本动因之一,就是在不断的改革和创新中取得突破。一年多来,学校以60周年校庆为中心和契机,大力推进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深化内部管理机制、后勤社会化和产业管理体制等一系列配套改革,调动了绝大多数师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广大师生员工的活力、潜力和创造力,开创了学校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要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人才强校。建设多科性国际化高水平特色外国语大学,汇聚优秀人才是关键。实践证明,只要始终围绕教学、科研这一中心工作,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建立和完善科学高效、灵活开放的管理体制,就能汇聚和造就一批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为学校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要强化保障体系,建设和谐上外。建设多科性国际化高水平特色外国语大学,支撑保障要高效有力。努力围绕广大师生员工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不断改善学校的组织保障、制度环境和物质基础,不断提高管理机构的创新能力、服务精神和科学化民主化管理水平,才能形成文明和谐、求实创新的良好发展环境。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建设多科性国际化高水平特色外国语大学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系统建设的过程。与国内其他高校相比,我校虽然已经形成了较为明显的办学特色和一定的比较优势,但在一些衡量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上还存在明显不足。

就目前来看,制约我校向多科性国际化高水平特色外国语大学迈进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存在于三个方面:一是“高端”仍嫌不足,主要是一流重点学科、领军人物和标志性成果三大瓶颈问题尚未取得根本性突破;二是办学资源不足,学校财政状况与学校建设发展和面临的新校区回购任务相比还十分紧张;三是“创新”不足,干部和教职员工中还存在着盲目乐观、小富即安的思想,对激烈竞争的形势还了解不够。这些矛盾和问题,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面对、深入研究、切实解决。我们要在认真分析自身主要差距和不足的基础上,及时把握新的发展机遇,使学校各项事业再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2010年是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科学规划“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一年。2010年的主要工作,学校已经印发了党委、行政工作要点。这里我再强调几点:

1)紧密结合学校实际,继续围绕教学、科研这一中心工作,系统推进学校整体改革。一是要把教学质量管理作为重中之重来抓,进一步强化教学过程监控,建立更加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并力争在“国际型人才培养创新平台”建设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二是要在“211”工程三期建设和学科发展等方面取得更大进展,尤其是要做好做实做细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的申报工作。

2)要早启动、早调研,高标准、严要求,做好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

3)要进一步推进学校制度建设,一是要充分讨论、审议和完善学校章程,在推动院系工作等方面有所突破;二是进一步加强规范办学,建立校、院(系)承诺书制度,坚决杜绝违规办学。

4)进一步推进“人才强校”战略,着力解决领军人物和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问题,解决一线教师的缺编问题。

5)继续推进民主办学、政务公开和机关作风建设。一是要把为师生办实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和制度化建设内容;二是要继续提高教学科研一线部门的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

6)大力开展节约型校园建设,严格控制管理成本,开源节流,营造健康、和谐、节约的校园环境。

 

各位代表,同志们:学校发展任重而道远,当前学校正处于十分关键的发展时期,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树立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校党委的领导下,承前启后,开拓创新,不断开创我校各项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为把我校建设成为多科性国际化高水平特色外国语大学而努力奋斗!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