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通识教育选修课课程简介(社会科学模块)

索取号:G0060503003-2011-0028发布时间:2011-06-03浏览次数:388设置

 

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通识教育选修课课程简介

(社会科学模块)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及实践指导

教学目的:以人生导航为目标,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知识,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帮助学生进行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践指导,拓展学生的职业知识技能,帮助学生学习通用性技能,督促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教学内容:课程教学内容主要涵盖大学生对自我的探索、对职业社会的认知、职业生涯的规划、求职实践的探索等方面

第一讲(3学时):绪论

1、大学生活与职业发展

2、生涯发展理论概述

第二讲  职业生涯探索辅导(一)——自我探索部分

1、性格、兴趣等方面的探索

2、职业倾向探索

第三讲(3学时):职业生涯探索辅导(二)——职业社会部分

1、当前宏观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及职业分类情况

2、企业用人标准、招聘流程及从业素质要求

3、分类行业招聘特点及用人要求分析

4、我校相关专业对应行业人才需求分析

第四讲(3学时):大学生求职简历机面试指导

1、简历撰写和辅导

2、面试技巧解析

第五讲(3学时):大学生基层就业与创业辅导

1、大学生创业、基层就业意义及内涵

2、大学生创业、基层就业的政策及途径

第六讲(3学时):教学实践活动

第七讲(3学时):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及事务操作

1、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原则和步骤

2、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

第八讲、第九讲(6学时):职业规范与法律问题

1、职业相关法律法规概况

2、大学生求职法律问题解析

3、就业协议书和劳动合同关系分析

第十讲(3学时):大学生生涯决策与就业

考核形式:

(1)    平时考核(40%):包括出勤、实践活动

(2)    期末考核(60%

授课教师简介:

皮凡倩,女,硕士,上海市中级职业咨询师,校学生处毕业生就业指导办公室主任,助理研究员,2003年至今长期从事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作为高校就业辅导教师先后赴国内外参加专业培训学习,专注于大学生生涯辅导理论研究和职业咨询工作实践,多次参与教育部、上海市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课题项目研究,发表《大学生择业定位现状及对策研究》、《引导大学生基层就业和高校党建的互动思考》等多篇专题论文。

李然,男,硕士,上海市中级职业咨询师,校学生处毕业生就业指导办公室副主任,助理研究员。2004年至今从事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多年从事关于大学生职业发展、就业指导、大学生自主创业等领域研究、教学、调研、咨询,发表数篇大学生职业发展专题论文。

胡正明,男,硕士,上海市中级职业咨询师,新闻传播学院辅导员,2003年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多年从事毕业生就业工作,具有比较丰富的一线经验,致力于高校毕业生实习求职相关法律法规研究。先后发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探讨》,《试论高校学生党支部开展职业发展教育》等多篇论文。

个人信用与理财

课程简介:本课程属通识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树立正确的财产观念,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掌握必要的理财知识与技能。本课程所介绍的“理财”并非通常所指高风险的“投资”行为,而是侧重于对个人现时及未来收入的合理消费与储蓄安排进行指导。

教学内容:个人信用与社会信用体系;财务知识与理财产品;理财习惯与财务规划。本课程教学中仅涉及经济学、数学、统计学等学科的初级知识,没有深奥的专业知识,适合各年级各专业学生选修。

主讲教师:夏霁  讲师(国际金融贸易学院)

世界宗教文化

课程简介:《世界宗教文化》是全校性通识教育公共选修课。本课程主要从文化角度讲授世界主要宗教的基本情况,以本国宗教——佛教和道教的讲授为起点,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情,帮助学生深入掌握我们中华文明的精髓,通过基督教文化和伊斯兰教文化的讲授,引导学生更好地了解世界文明,新兴宗教这部分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在现如今错综复杂的宗教环境下保持必要的警觉。本课程以老师讲授为主,适当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以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学习热情。

教学目的:本课程属于全校性通识教育公选课,课程目的是介绍世界宗教文化的基础性知识,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世界宗教文化的基本情况,更好地继承世界文化遗产,并对宗教问题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学内容:

第一章:宗教学导论

学时:6学时

内容及要求:讲授研究宗教学的意义、宗教的定义、宗教的起源、宗教与科学、中国宗教的特性等。要求理解宗教的基本概念和范畴。

第二章:佛教

学时:6学时

内容及要求:讲授佛教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要求了解佛教的基本观念。

第三章:道教

学时:6学时

内容及要求:讲授道家思想,道教历史,道教神灵、道教修炼等。要求了解道教的基本情况。

第四章:基督教

学时:6学时

内容及要求:讲授基督教的教义和历史,基督教的文化影响,俄罗斯东正教等。要求了解基督教的基本教义、发展历史和文化影响。

第五章:伊斯兰教

学时:3学时

内容及要求:讲授伊斯兰教的教义和经典,圣地和习俗等。要求了解伊斯兰教的基本情况。

第六章:新兴宗教

学时:3学时

内容及要求:讲授新兴宗教的特点,主要新兴宗教介绍。要求了解新兴宗教的基本情况。

教学要求:本课程利用多媒体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适当加强师生互动和交流。

考试形式:通过期中、期末两次写作命题小论文,考察学生对宗教文化的理解运用和独立思考能力,期中论文占课程成绩的40%,期末论文占课程成绩的60%。

参考书目:

1、王晓朝,《宗教学基础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2、张志刚,《宗教学是什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3、陈兵,《佛陀的智慧》,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4、任继愈主编,《中国佛教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

5、葛兆光,《道教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

6、王卡,《中国道教基础知识》,宗教文化出版社,2005年。

7、赵敦华,《基督教哲学1500年》,人民出版社,1994年。

8、卓新平,《圣经鉴赏》,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

9、林松,《古兰经知识宝典》,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

10、王志远,《伊斯兰教百问》,今日中国出版社,1992年。

11、戴康生主编,《当代新兴宗教》,东方出版社,1999年。

12、高师宁,《新兴宗教初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

13、牟钟鉴,张践,《中国宗教通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14、田真,《世界三大宗教与中国文化》,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年。

15、卓新平,《宗教理解》,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

授课教师简介:刘涛,上海外国语大学俄语系副教授。200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俄语系,获博士学位。2002年至2006初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2006年初至今在上外俄语系任教。主要研究方向是俄罗斯文学与宗教。

《圣经》、《古兰经》故事导读

教学内容:

第一讲     文化原典——《圣经》《古兰经》简介

第二讲     《圣经》故事举要解读(一)

第三讲     《圣经》故事举要解读(二)

第四讲     《古兰经》故事举要解读(一)

第五讲     《古兰经》故事举要解读(二)

第六讲     《圣经》、《古兰经》故事与世界名著

第七讲     《圣经》、《古兰经》故事与世界电影

第八讲     《圣经》、《古兰经》故事与世界绘画

第九讲     《圣经》、《古兰经》故事与世界建筑

第十讲     《圣经》、《古兰经》故事与国际热点问题

授课教师简介:马丽蓉,教授、复旦大学博士、在读上外阿拉伯学博士后、中国中东学会理事、中阿友好协会理事、上外“首届青年博士学术骨干”、2006年度上海市申银万国教学科研一等奖获得者、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东研究所副所长、国际关系专业研究生导师、《阿拉伯世界研究》副主编。主要致力于中东问题、媒体与国际热点、宗教文化等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全球化与全球治理

课程简介:本课程分析全球化的发展给当今世界带来的主要挑战及其治理。重点探讨联合国-布雷顿森林体系、八国集团-二十国集团体系等正式和非正式国际机制由上而下,以及国际非政府组织由下而上的全球治理理论与实践。在上述分析过程中,我们着重讨论金融危机、气候变化、贸易保护主义、传染病防控、恐怖主义、核武器扩散等全球性问题的治理,注重理论与经验的结合。最后落脚点为崛起的中国如何参与到当前的全球治理中去。

教学目的: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全球化时代参与全球问题治理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增进对于当前重大国际议题的理解,以国际的眼光来看问题,为国际化人才的培养进行必要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准备。

考试形式:出勤状况(25%+课堂参与(25%+开卷考试(50%

教学内容:

1.导论:全球化及其治理(朱杰进)

2.全球治理机制(朱杰进)

3.国际非政府组织参与全球治理(刘宏松)

4.国际金融危机(兴趣小组/朱杰进)

5.全球气候变化(兴趣小组/刘宏松)

6.贸易保护主义(兴趣小组/朱杰进)

7、传染病防控与全球卫生治理(兴趣小组/刘宏松)

8、反对恐怖主义(兴趣小组/朱杰进)

9.防止核武器扩散(兴趣小组/刘宏松)

10.崛起的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模拟G20(刘宏松/朱杰进)

参考书目:(美)布鲁斯·琼斯、卡洛斯·帕斯夸尔、斯蒂芬·斯特德曼著,秦亚青、朱立群、王燕等译:《权力与责任:构建跨国威胁时代的国际秩序》,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9年版。

授课教师简介:

朱杰进,男,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外交事务研究院讲师,博士。2007年毕业于外交学院,获国际关系学博士学位。2008-2009年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G20研究中心任访问学者,主要研究兴趣为二十国集团(G20)、国际机制与全球治理等,在《世界经济与政治》、《国际政治研究》、《现代国际关系》、《外交评论》、《国际观察》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刘宏松,男,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外交事务研究院副教授,博士。200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获国际关系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兴趣为国际组织、全球治理,在国际政治类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心理学与大学生活

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运用心理学及相关学科的理论,针对大学生在学习、成才、择业、交友、恋爱、健康、生活等方面遇到的矛盾和问题进行分析,帮助其正确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健全人格、以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从而优化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教学内容:

第一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新观念 (共3学时)

第一节  心理健康的含义与标准

第二节  大学生的个体成长

第二章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人格塑造  (4学时)

第一节  自我意识的心理学知识

    第二节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的发展及特点

第三节  大学生的人格塑造

第三章 大学生的学习与创造心理 (共3学时)

第一节  学习的心理学知识

第二节  大学生学习心理透视

第三节  影响学习的非智力因素

第四节  大学生创造力与学习

第四章 人格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共4学时)

第一节  人格概述

第二节  大学生人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第三节  大学生的人格缺陷及矫正措施

第四节  大学生的人格障碍及其矫正措施

第五章 情商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共4学时)

第一节  情商的概述

第二节  大学生常见的情商问题

第三节  大学生情商的培养

第六章 人际交往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共4学时)

第一节  人际交往的基本理论

第二节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和意义

第三节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技巧

第七章 大学生的恋爱心理  (共4学时)

第一节  性与恋爱的心理学知识

第二节  大学生性心理与恋爱现象审视

第三节  大学生的恋爱问题与调适

第四节  学会爱的艺术

第八章 大学生的生涯规划 4学时

第一节  大学生的职业生涯

第二节  大学生择业的心理问题

考核形式:提交论文

参考书目:吴薇莉《心理素质教育与训练》、樊富珉《大学生心健康与发展》、黄希庭《大学生心理学》。

主讲教师:周源源,女,生于19783 月,硕士,讲师,学生处心理咨询中心咨询师。研究方向:思想与政治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跨文化商务交流

课程简介:经济全球化和日益频繁的国际商务活动对多元文化理解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本课程将介绍几个主要的跨文化分析理论,为理解和分析跨文化事件提供基本的方法指导。同时,通过一系列跨文化商务交流中的典型冲突案例分析来提高学习者的多元文化认知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教学内容:

1.        课程导论、跨文化交流概述

2.        精神文化冲突案例分析:价值文化冲突

3.        精神文化冲突案例分析:思维方式冲突

4.        精神文化冲突案例分析:案例分析实战

5.        制度文化冲突案例分析:管理、契约方式

6.        制度文化冲突案例分析:企业文化融合

7.        制度文化冲突案例分析:案例分析实战

8.        行为文化冲突案例分析:言语行为方式

9.        行为文化冲突案例分析:非言语行为方式

10.    行为文化冲突案例分析:案例分析实战

11.    开卷考试:就具体案例进行分析,提供解决方案

考核形式:开卷考试

授课教师:赵蓉晖 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研究院)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与古希腊政治

课程简介:西学传统中,古希腊作家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是第一部国际政治与外交的经典著作,它最能帮助我们建立基本学养,形成对国际事务的深刻判断,这已是当代国际政治大家的普遍共识。本课程以阅读《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为主,同时参照其它相关著作,以期借鉴古典作家视野,理解国际政治的基本问题。

教学内容:

第一讲  古希腊政治文明与战争概述、课程具体安排;

第二讲  新时代的来临:《战争史》第一卷第一章、第七章与第八章

第三讲  战争何以不可避免:《战争史》第一卷第二~六章,第九~十一章

第四讲  伯里克利的帝国理想:《战争史》第二卷第一~四章,《伊利亚特》第一卷

第五讲  哲学家的战争态度:《理想国》第七卷,《政治学》第七~八卷、《尼各马可伦理学》第十卷第78

第六讲  帝国的危险与强迫:《战争史》第一卷第六章“雅典使节在斯巴达的辩论”、第二卷第五~六章、第三卷第一~三章

第七讲  海权与陆权之争:《战争史》第一卷第九章“科林斯人的战争策论”、第十一章“伯里克利的战争策论”、第二卷第八章、第九章

第八讲  科西拉革命与城邦政治的党争问题:《战争史》第三卷第五章,《政治学》第四~六卷

第九讲  雅典帝国的现实主义辩护与宗教恐惧:《战争史》第五卷第七章、第六卷第七章,《战争史》第三卷第八章、第六卷第五章

第十讲  西西里远征与雅典的败亡:《战争史》第六、七卷

第十一讲 考试周

参考书目: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辅助文本:荷马史诗(人民文学版)、柏拉图《理想国》(商务版)、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尼各马可伦理学》(商务版)

授课方式:教师串讲并带领学生精读核心文本,同时参照辅助文本

考核形式:强调对原著的阅读与理解,期末交一篇正式读书报告

授课教师简介:熊文驰,男,1979年生。1997年进入复旦大学攻读国际政治与西方政治哲学,2007年以亚里士多德研究论博士毕业,同年进入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外交事务研究院工作。现主持伦理与国际事务研究中心。

国际组织管理与行政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为本科生了解国际组织管理与运作而开设的入门课程,旨在介绍基本的行政学概念、理论及其在国际组织中的运用,力图让学生了解主要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制度架构、历史沿革与当代发展。本课程并非国际组织的简介与描述,而是以政治学、公共行政学与国际关系学科的交叉视角分析当代国际组织现象。学生应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并关注相关的时事信息,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学内容:

第一周 导论Ⅰ:国际公共事务与国际组织的兴起

第二周 导论Ⅱ:公共行政:国家与全球

第三周 国际组织的架构及其与国家的关系

第四周 国际组织的决策Ⅰ:经济学的视角

第五周 国际组织的决策Ⅱ:社会学的视角

第六周 国际组织中的行政Ⅰ:官僚与官僚政治

第七周 国际组织中的行政Ⅱ:国际公务员制度

第八周 国际组织与国内政治与行政

第九周 突破威斯特伐利亚:国际组织的当代发展

第十周 中国与国际组织

教学要求:以教师讲授为主,配合课堂提问与讨论。

参考书目:饶戈平主编:《国际组织法》,北京大学出版社

考核方式:

课堂表现(20%):出勤+回答与讨论

作业一次(30%):阅读教师提供的一篇材料,结合理论做出分析

期末考试形式为闭卷(50%

授课教师简介:汤蓓,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外交事务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全球公共行政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晨光学者”。研究方向包括国际组织、全球公共卫生治理等。曾在《国际政治科学》、《国际问题研究》、《欧洲研究》等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出版译著《世界贸易组织的制度再设计》。

中东比较政治

课程简介:中东地区是国际体系转型与大国博弈的重要地区,无论从地缘政治还是从能源安全来说,中东地区都是牵动国际政治神经的重要地区。中东地区因文化、历史、民族、宗教、西方殖民统治等原因,出现了不同类型的政治制度,包括伊朗的神权制度、以色列的西方民主制度、土耳其的世俗伊斯兰民主制度、沙特的君主制度、伊拉克的新型民主制度、埃及的转型政治制度、叙利亚的威权制度、约旦的君主立宪制度等。研究中东国家不同的政党、政治制度和选举制度对于更好地了解中东国家的政治文化、外交政策选择、国内政治变化以及理解当代中东热点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从一定程度上说,内政与外交具有紧密的联动性,中东国际政治研究需要转向国内政治,对于中东各国政治的比较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其外交政策走向,理解中东政治与东亚政治和欧美政治的差异性,更好地理解当前“阿拉伯之春”背后的深层次结构性原因。本课程通过比较中东大国不同的政治制度,透视其政治制度的特点和类型,分析中东国家政治体制改革的现状和前景。

教学内容:

第一讲 中东比较政治概述 (孙德刚)

第二讲  西方民主制度——以色列政治研究(孙德刚)

第三讲  伊斯兰君主制度——沙特和海湾国家的政治研究 (钱学文)

第四讲  伊斯兰部落制度——利比亚和马格里布国家的政治研究(钱学文)

第五讲  伊斯兰神权制度——伊朗政治研究(孙德刚)

第六讲  伊斯兰民主制度——土耳其政治研究(孙德刚)

第七讲  外部强加的民主制度——伊拉克政治研究(钱学文)

第八讲  伊斯兰威权制度——叙利亚政治研究(钱学文)

第九讲  君主立宪制度——约旦政治研究(钱学文)

第十讲  社会转型期的政治制度——埃及和突尼斯的政治研究(孙德刚)

第十一讲 西方与伊斯兰相结合的政治制度——黎巴嫩政治研究(孙德刚)

第十二讲  中东国家政治制度比较分析与政治体制改革前景(孙德刚)

参考书目:

Ismael, Tareq Y., Government and Politics of the Contemporary Middle East: Continuity and Change, Routledge, 2011.

Milton-Edwards, Beverley, Contemporary Politics in the Middle East, Polity Press, 2000.

Sorenson, David S., An Introduction to the Modern Middle East, Westview Press, 2008.

钱学文:《海湾国家经济贸易发展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钱学文:《中东、里海油气与中国能源安全战略》,北京:时事出版社2007年版。

曲洪:《当代中东政治伊斯兰:观察与思考》,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孙德刚:《多元平衡与“准联盟”理论研究》,北京:时事出版社2007年版。

孙德刚:《危机管理中的国家安全战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王京烈:《当代中东政治思潮》,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3年版。

王联:《中东政治与社会》,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王彤:《当代中东政治制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考核形式:出勤状况(25%  课堂参与(25%  学期论文(50%

授课教师简介:

钱学文,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硕士生导师。19757月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日阿系阿拉伯语专业,留校任教;1977.91979.7公派也门萨那大学文学院专修阿拉伯语言文化和历史;1981.91983.12 赴伊拉克从事翻译工作;1984.81987.8 赴也门从事翻译工作。已出版专著四部,完成省部级和国家级课题5项。

孙德刚,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所副教授,复旦大学政治学在站博士后,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安全理论、中东国际关系,先后赴香港大学、丹佛大学和特拉维夫大学访学。近年以来在《世界经济与政治》、《现代国际关系》、《国外社会科学》、《外交评论》等CSSCI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10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以及《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转载,已出版专著2本、译著1本(合译),完成1项省部级课题,目前主持1项国家课题和2项省部级课题,荣获“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2010年首届博士后论坛征文一等奖”、2008年度上海外国语大学“海富通”优秀论著奖、“2009年上海国研杯”征文一等奖等。

现代日本社会、政治与经济

课程简介:本课程为面向全校各本科专业的公共选修课程。主要讲授有关二战以后日本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及其主要特点,并探讨日本长期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作为长期以来除欧美诸国之外唯一的发达国家,日本的成功中隐藏着众多的客观规律,对其进行具体描述和分析,能够帮助学生较深入地了解一个真实的日本。本课程立足于社会、政治和经济等三个方面,将全面地展示现代日本的基本面貌和主要社会制度。首先,社会部分包括主要社会制度、社会构造、国民的社会生活三方面的内容;其次,政治部分主要分为日本的国内政治和国际政治两个部分;再次,经济部分由农业、金融、产业和贸易等内容构成。本课程能够提高学生对邻国日本的关注和兴趣,开拓视野,丰富知识结构。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有助于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将多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形成有关中外比较研究的新思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对现代日本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更为客观地思考我国的社会、政治、经济等各领域所存在的课题。

教学内容:

1.  日本的教育与行政(窦心浩):介绍日本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的相关制度、教育内容、各类学校的数量及特色,并对日本的公务员制度、中央政府的构成、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进行分析。

2.  日本的社会构造(窦心浩):在系统说明阶层理论的基础上,对日本的阶层构造、教育与社会移动的关系、阶层固定化问题进行介绍。

3.  宗教与日本社会(陆晚霞):介绍神道、佛教、基督教等日本的主要宗教信仰,具体描述日本国民的宗教观和日常生活中的宗教活动。

4.  日本人的社会生活(谢秦):分析战后日本国民生活水平和生活状况的变迁,并以都市生活为例,介绍政府和市场为国民提供的主要服务。

5.  战后日本政治(张绍铎):以自民党、社会党、民主党等日本战后主要政党的活动为主线,以主要政治事件为焦点,分析战后日本国内政治的特性和对社会的影响。

6.  战后日本外交(张绍铎):以日美、中日外交为主轴,分析日本战后的大国外交的特点。

7.  海洋与日本(刘玉飞):探讨日本的海洋战略,以领土问题、能源问题为中心,分析海洋战略对日本外交和国内政治的影响。

8.  日本农业问题(张建):介绍日本国内的农业政策和农业发展状况,总结日本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并分析日本农业和农村所面临的问题。

9.  日本产业通商政策(张建):对日本高度发展期、安定发展期、停滞期的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进行综述性分析,探讨现阶段日本产业贸易政策的走向。

10.日本金融与社会(瞿晓华):以日元汇率和银行业不良债权的处理为核心,分析日本的金融政策及金融业发展状况,并探讨泡沫经济崩溃后的金融改革对国民生活及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要求:本课程用中文授课。以教师讲解为主,每课均制作课件,提示内容要点,配合教师授课。同时,在讲授部分内容时,适当运用图片等影像资料,给与学生以直观感觉,促进其对讲授内容的理解。除课堂教学外,还布置思考题等课外作业,推动学生进行课外复习和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

参考书目:

飯尾潤著《日本の統治構造》 中公新書 2007

天野郁夫著《高等教育の日本的構造》 玉川大学出版部 1994

中川清著《日本都市の生活変動》 勁草書房 2000

原洋之介著《現代アジア経済論》 岩波書店 2001

菊池城司著《近代日本の教育機会と社会階層》 東京大学出版会 2003

斉藤純一著《公共性》 岩波書店 2000

佐和隆光著《市場主義の終焉》 岩波新書 2000

小熊英二著《民主と愛国》 新曜社 2002

考核形式:本课程为考试课,期末采用闭卷考试或小论文的形式进行考核。期末考试成绩占100%

授课教师简介:

窦心浩,男,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日社会比较和高等教育;

张绍铎,男,博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日本政治和外交;

张建,男,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日本农业经济和产业经济学;

瞿晓华,男,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日本金融和中日经济比较;

谢秦,女,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中日文化比较和日本文化史;

陆晚霞,女,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日本宗教文化和哲学思想;

刘玉飞,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中日关系和国际政治。

美国宪法与美国文化

课程简介:中国古代崇尚道德教化的法律模式和近代对大陆法系法典法的继受使得中国的法律体系与秉承普通法传统的美国法律体系存在巨大的差异。 1787年在费城会议上《联邦宪法》得以起草,随后在各州得以通过,成为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美国宪法是其根本大法, 是构筑美国政治体制和社会秩序的基石。从美国宪法入手,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案例及判决进行分析与解读,将为理解美国的政治体制、外交理论和政策以及社会文化提供新的视角,并增进对两种不同法律文化之间的差异的认识,进而强化学生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教学要求:学生英语熟练程度达到大学英语四级水平或以上。

教学内容:

背景

第一章 制宪会议和宪法批准通过

第二章 立法权

第三章 行政权

第四章 司法权

第五章 生育权

第六章  言论和信仰自由

第七章 拥有和携带武器权利

第八章 刑事案件中的公民权

第九章 平等权: 种族和性别

第十章 隐私权: 堕胎、同性婚姻和死亡权

第十一章 美国宪法的挑战与未来

英文课程安排:

Introduction      The Article of Confederation and the Need for the Constitution

Chapter  One     The Constitutional Convention and Ratification

Chapter  Two     The Legislative Power

Chapter  Three    The Executive Power

Chapter  Four    The Supreme Court and Judicial Review  Marbury v. Madison  

Chapter  Five     Reproductive Rights   Griswold v. Connecticut

Chapter  Six      Freedom of Speech, Press and Religion

Chapter  Seven    Rights to Bear Arms

Chapter  Eight    Rights in Criminal Cases

Chapter  Nine     Equal Protection of the Laws

 I  Race  Brown v. Board of Education of Topeka I

 II  Gender  Bradwell v. Illinois

Chapter  Ten    The Right of Privacy

                I Abortion  Roe v. Wade

                II Homosexual Marriage  Steffan v. Perry

                III The Right to Die  Washington v. Glucksberg

Chapter  Eleven  U.S. Constitution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教学形式:本课程将通过专题讲座、案例分析、影像资料等不同方式,详细介绍美国宪法诞生的背景、正文以及修正案的内容、研究代表性案例及其影响,并分析当今时代宪法面临的挑战与未来等内容。

考核方式:考试

授课教师简介:孙艳博士,上海外国大学英学院师,2007-2008年度美国富布访问学者。研究领域为英美文学、美国法律、美国文化和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学术成果包括:2005年合教材《学概》(旦大学出版社);2008表美国南方文化系列一至六(外教社《英自学》第7-12期)。

社会科学论文写作基础与学术规范

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针对社会科学各专业的本科生,通过教师讲解与学生实践,使修习者:

一、掌握社会科学论文写作的一般程序,初步理解各种类型论文的不同特性与要求;

二、熟悉社会科学论文研究问题的选择技巧与取舍标准,初步了解网络化环境下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的基本方法和研究论证技巧;

三、明确社会科学论文的形式要求,学会引用文献与注释的规范写法;

四、体会社会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中应遵循的基本学术规范,明确抄袭与剽窃的判断标准及避免发生此种问题的方法。

本课程对修习者没有专业背景与先修课程要求,仅需要修习者对社会科学研究与社会问题抱有强烈的好奇心。从实用角度出发,本课程对三、四年级同学毕业论文写作有一定帮助。

教学内容:

一、        何谓对社会的“科学”研究?——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

二、        什么样的问题是好的问题?——选题

三、        别人做过什么?你要做什么?——开题与研究设计

四、        如何论证你的观点?——假设与检验

五、        事实是什么?如何描述事实?

六、        资料在哪里?

七、        为什么要作注释?什么是“合理借鉴”,什么是“抄袭”?

八、        高妙的文章一定让人看不懂吗?——论文的语言

九、        凤头、猪肚、豹尾,还少不了化妆——论文的形式要求

十、        要做什么?不要做什么?——遵守学术规范

备注:除教师讲授外,在第二、三、四、五、七、八专题将至少用一半的时间组织各种形式的讨论与课堂交流,本课程尤其鼓励修课者的积极参与,同时致力于提高标准化、规范化的能力。

参考书目:

自备参考教材为杨惠中主编之“英语写作入门”丛书其中两本:

[]哈里·泰特尔鲍姆:《怎样写主题论文》,孙明智、张辉译编,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版。(Teitelbaum, Harry. 2003. How to Write a Thesis, 5th ed.

[]莎伦·索伦森:《怎样写学术论文》,贾中恒译编,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版。(Sorenson, Sharon.2002. How to Write Research Papers, 3rd ed.

考核形式:

各位选课同学的成绩由四部分组成:

1、选课同学自行组合,四至五人为一小组,选择一篇专业论文加以研读、讨论,然后在课堂上由一至二位代表作口头报告,从写作规范的角度为大家分析这篇文章的优劣得失。具体篇目请注意课程参考资料网页。此部分成绩各小组成员完全一致,占总成绩的20%

2、每位同学在熟悉CMSMLAAPA格式以及《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CAJ-CD注释格式(文科学报与此类似)的基础上,完成有关引证注释写作的练习,占总成绩的20%

3、期末每位同学须上交500-1000字研究设计一份,依照标准格式以A4纸打印,同时将电子版发送至教师电子邮箱,本部分占总成绩的50%

4、平时表现与课堂参与,占总成绩的10%

主讲教师:汪卫华,上海外国语大学法学院国际事务系副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行政学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候选人,先后于1999年、2002年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获法学学士、法学硕士学位。20027月起任教于上海外国语大学,先后独立开设国际关系理论、国际政治经济学、世界经济史及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等课程,2005年获第二届上外教学十佳

日本社会的现状(外校课程)

课程简介:作为近邻的日本这个国家和社会对于无数的年轻人来说更多地是通过图像和游戏来逐渐加以认识,但是,这个国家特别是明治维新之后所发生的结构变化的真谛未必知道。不管出于何种目的,了解这个国家和社会是十分有必要的。本课程将以社会的点点滴滴来解析日本社会的变化,这也是本课程的主要目的。

主讲教师:孟勇(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口才言语组织(外校课程)

课程简介:在二十一世纪的美国,口才被称为与美元和电脑并列的三大武器。而中国长期的应试教育下考什么就学什么的氛围,造成了大多数中国的大学生大都能说话,但是不太会说话。口才言语组织课程通过讲述口才技巧中的必要环节,如发声原理、语音标准、语调要领、言语组织技法、简易演讲技巧、思维感态运用、倾听及表达理念等内容来完成对学生的口才言语组织,尤其是在即兴状态下口才言语组织能力的提高。本课程的教学任务和目标是:通过对口才言语组织技巧的理念与实际应用的教授,使学生系统掌握口才言语组织的原理和运用操作中的各种规则、方法,提高学生运用口才言语组织技巧充分、合理、准确表达自己的实际能力。

主讲教师:林毅(东华大学)

国际贸易ABC(外校课程)

课程简介:课程的任务是使非国贸专业学生了解国际贸易专业的概况和初步知识。主要内容包括:国际贸易理论及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进出口实务概述;外贸函电简介;国际商法简介国际商务谈判简介外贸案例分析国际服务贸易简介;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要求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了解国际贸易理论、实务初步的概念和知识结构。

主讲教师:许为民(东华大学)

美国汽车文化(外校课程)

课程简介:汽车问世一百多年来,无论是美国汽车工业的总产值,还是全美汽车的销售量和使用量都雄踞世界第一。在汽车起源和发展过程中,汽车衍生的各种事物已经渗透到美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使汽车文化成为美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化素质类选修课从多个视角介绍了美国的汽车文化,涉及美国的汽车工业、汽车品牌、汽车设计和制造理念、交通、运输、环保、旅游、社会生活、城市规划、风景名胜、人文风情、消费理念、政府管理、法律法规,以及人们的价值观、道德观、思想理念和民族精神等。本课程还对比分析了美、德、日、英、法、韩和我国汽车的内涵和气质,剖析了美国汽车产业衰退的原因,以及国际汽车产业格局的发展趋势,提出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战略和政策思路。在中国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生产和消费市场的今天,本书通过对美国汽车文化的展现、透视和反思,对中国汽车文化的培育和引导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主讲教师:陈革(东华大学)

金融投资学(外校课程)

课程简介:是为非财务金融专业开设的一门选修课,它在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经济学知识的基础上,以证券投资行为为研究对象的一门金融学专业课程。通过学习金融投资学这门课程增强学生对证券市场的了解,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对的证券投资分析的认识,使学生能够较全面地了解证券投资方面的知识,初步掌握证券投资的基础技能。

主讲教师:顾海峰(东华大学)

当代摄影解析(外校课程)

课程简介:本课程以视觉思维和影像构成的视点来剖析和解读一些典型的图像和当代摄影作品构成上的历史审美发展趋向和对三维文本、现象、背景的思考空间。分三个层面来进行:摄影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基本操作流程;具体文本的剖析和解读。结合影视的多种语言,怎样与别的媒界相结合,综合各种艺术形式的特性,怎样来丰满画面。不同文化下的摄影作品及摄影师的特性解释。把当代摄影作为立体文本放置在当时的社会背景、文化背景中考查,不仅是对学生的影视理论、文艺理论素养的一次巩固,更是引导和启发学生运用理论对实际的影视现象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形成新颖、全局的文艺观点的能力。引导学生对摄影语言个性的开发。然后让学生去创作,做出理想的作品。

主讲教师:丁力(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法律与人生(外校课程)

教学目的:人的一生应当是丰富多彩的。每个人都会以不同的方式走完一生。有的人走的轻松愉快,有人的走的疲惫不堪;有的人风风火火,有的人则平平淡淡;有的人曲折跌宕,有的人则一帆风顺;有的人有滋有味,有的人则不堪回首……。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人生和法律之间的基本关系,及作为人生许多环节和要素的智慧、人格、诚信、爱情、友谊、挫折等与法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掌握。并通过大量案例的法律分析,使学生懂得人生的道路上法律的作用和意义,并能够经常地用法律来指导和规范人生的实践。

教学内容:让法律之光照亮人生、法律和信仰、法律和公平、法律和正义、法律和平等、法律和人格、法的预见性、权利的界限、婚恋中的法律、法和诚信、法和挫折、法和自由、人生和合法性、法和智慧、从苏格拉底之死谈法和道德等。

主讲教师:蒋德海(华东政法大学)

立法学(外校课程)

教学目的:掌握立法原理、熟悉立法制度、掌握立法技术,为活跃立法理论的研究、完善立法制度的构建、提高立法技术的运用,并进而提升我国的立法质量提供科学的理念和方法论。

教学内容:立法理论:立法价值、立法概念、立法原则、立法决策。立法制度:、立法权限体制、立法程序、立法解释、法的适用、立法监督。立法技术:设计技术、表述技术。

主讲教师:郭清梅(华东政法大学)

新闻学概论(外校课程)

课程简介:本课程以了解新闻学的基本原理及特点,培养记者的道德修养,结合一些具体的新闻实践案例,阐述人类新闻活动特别是新闻事业的基本规律及其新闻学中一些基本概念的沿革与发展。同时,为进一步熟悉新闻业务,探索新闻规律,分析新闻现象,研究中外新闻历史提供一些比较系统的新闻学基础知识并训练其新闻理性思维力。

主讲教师:董秦(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外校课程)

课程简介:《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主要讲授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包括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发展变化、学科特点、学科建设、教材建设、教学规律等内容。

主讲教师:叶蓉(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传播学原理(外校课程)

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使学生在马克思主义原则的指导下,结合我国新闻传播实践,了解传播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以便今后更好地从事大众传播事业。要求学生掌握传播学基本原理的实际应用,传播研究的起源,传播过程的诸要素,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和社会制约主要模式。

主讲教师:吴婷(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当代世界新闻事业(外校课程)

课程简介:介绍西方新闻媒介理论、西方新闻报道观念、西方新闻体制、西方新闻媒介风格;探索当代世界新闻事业起源、发展、演变的历史脉络;分析世界各国著名新闻机构、新闻工作者的专业建树;研究各国新闻传媒现状、热点,挖掘其形成的社会背景生态与随之带来的互动性影响。

主讲教师:朱媛媛(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新闻摄影(外校课程)

课程简介:新闻摄影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技术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需要学生从理论上掌握以下内容:摄影技术和彩色摄影技术发展的历史;摄影艺术的概况;黑白、彩色摄影原理、暗房工作原理;新闻摄影的特点等。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摄影的基本原理、基本技术,培养图片评析能力。

主讲教师:袁洁玲(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名记者名作品欣赏(外校课程)

课程简介:本课程通过对中外著名记者新闻活动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其在新闻事业发展历史上的地位以及所产生的社会影响, 通过对他们成功经验的剖析,认识新闻事业发展的内在规律与新闻记者的职业价值。在对中外著名记者各类体裁新闻作品的诠释解读中,理解他们的新闻理念,新闻理想和职业追求,把握其作品的内涵以及风格特点;进而了解中外新闻实务的历史演变和传媒业界的实践现况。本课程注重紧密联系新闻业发展潮流与最新动向,以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新闻及媒介素养。

主讲教师:曹怀明(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会计学(外校课程)

课程简介:《会计学》作为管理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主要内容包括会计目标、会计环境、会计假设、会计对象和会计要素等基本理论;会计法律、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会计道德等基本规范;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财务报告等会计核算方法体系。本课程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初步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规范、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主讲教师:杨家亲(上海立信会计学院)

企业战略管理(外校课程)

课程简介: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战略的本质,企业战略分析(包括环境分析、资源和战略能力分析、文化与利益相关者的期望);企业战略的选择(包括战略选择的基本程序,对企业战略的适用性的评价以及企业战略的选择分析);企业的战略实施(包括企业资源的规划和配置,企业的组织结构与设计以及企业的管理战略变革)。

主讲教师:马永生(上海立信会计学院)

国际服务贸易(外校课程)

课程简介:国际服务贸易是一门伴随着服务业与服务贸易发展应运而生的新兴课程。本课程的学习目的,是掌握国际服务贸易的基本原理,熟悉国际服务贸易相关的协议与政策,知悉我国服务贸易政策及管理体制,从微观与宏观两方面把握服务经济、服务产品特征、国际服务贸易的定义、服务贸易的政策等内容。

主讲教师:程新章(上海立信会计学院)

国际经济学(外校课程)

课程简介:《国际经济学》是高等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主要阐述International Economics的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与基本分析工具。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两大部分:国际贸易部分和国际金融部分。国际贸易部分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国际经济中的实物交易,也就是有形商品和服务及各种要素的国际流动。具体包括:比较优势理论,标准贸易模型,要素禀赋论,新贸易理论,经济增长和国际贸易,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经济一体化,要素的国际流动。国际金融部分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国际经济的货币方面,也就是国际间的金融交易方面,如外国购买本国的资产。具体包括:外汇与国际收支,汇率的决定理论,国际收支调节理论,开放经济下的宏观调控和国际货币体系等。

主讲教师:赵大平(上海立信会计学院)

个人理财(外校课程)

课程简介:个人理财是近几年兴起的一门跨学科、综合性和实务性很强的课程,正逐渐成为金融专业的一门特色课程。本课程主要介绍个人理财的基本原理、理念、业务内容和相关实务知识,主要内容包括:个人理财基本原理和理念,个人理财发展史,金融投资和房产投资,教育投资,信用与贷款,风险管理与保险,退休计划,税务计划,遗产计划,综合理财规划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个人理财业务国内外发展现状与趋势,熟悉各类理财业务、理财产品和工具,掌握从事个人理财职业所需具备的基本知识与专业技能。

主讲教师:王晟(上海立信会计学院)

税法(外校课程)

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讲授我国现行税法体系以及各税种税法要素的法律规定。主要内容包括:税法概论、增值税法、消费税法、营业税法、关税法、企业所得税法、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等。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我国现行主体税种应纳税款的计算、申报等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主讲教师:赵海益(上海立信会计学院)

拍卖规则与拍卖法(外校课程)

课程简介:本课程将以拍卖操作实务与案例为媒介,集中介绍拍卖实务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拍卖规则,如价高者得等。同时将拍卖规则与现行拍卖法的内容进行比对讲解。

主讲教师:王旭(上海立信会计学院)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