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通识教育选修课课程简介(人文科学模块)

索取号:G0060503003-2011-0058发布时间:2011-12-15浏览次数:691设置

 

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

课程内容:

第一讲:什么是文学

“文学是人学”:外部世界与心灵世界

“没有文学,人生多寂寞”:文学与人生

“人人都是天生的诗人”:文学与情感

文学是人类优美的素质:文学的魅力

什么是“文学性”?

文学读解与鉴赏

讨论题:文学与非文学作品的区别

推荐阅读书目:

《诗论》朱光潜

《文学理论》童庆炳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第二讲:世界文学与文学经典

什么是世界文学

文学的世界性因素:民族性与世界性

文学经典的形成与重构

文学经典的功能:心智的培育与文化体认

如何阅读文学经典

讨论题:

1.为什么要读文学经典?

2.你成长过程中哪部作品对你影响最大?

3.你是否同意“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种说法?为什么?

推荐阅读书目:

《为什么读经典》[]卡尔维诺著,黄灿然译,译林出版社,2006年。

《西方正典:伟大作家和不朽作品》,[]哈罗德·布鲁姆著,江宁康译,译林出版社,2005年。

《心灵的世界》王安忆,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

第三讲:什么是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的定义

比较文学的基本研究范围

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

比较文学的目的与意义

推荐阅读书目:《简明比较文学:“自我”和“他者”的认知之道》,孙景尧著,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3

《七缀集(修订本)》,钱锺书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

第四讲:中外文学的基本主题(一)

成长、追寻、启悟

青春

爱情

(涉及作品:《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芒果街上的小屋》、《麦田里的守望者》、《约翰•克里斯朵夫》、《挪威的森林》、《第四十一个》、《情人》、《人生》等)

第五讲:中外文学的基本主题(二)

人性

命运、苦难、创伤性记忆

荒诞、异化

(涉及作品:《雪国》、《细雪》、《边城》、《受戒》、《金锁记》、《蝇王》、《美国的悲剧》、《人性的枷锁》、《雷雨》、《献给爱丽丝的玫瑰》、《热爱生命》、《活着》、《许三观卖血记》、《日瓦戈医生》、《苦难的历程》、《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平凡的世界》、《到灯塔去》、《我与地坛》、《野草》、《台北人》、《变形记》、《城堡》、《审判》、《局外人》、《鼠疫》、《等待戈多》、《第22条军规》等)

讨论题:为什么说“文学是人学”?

第六讲:中外诗歌比较

中外诗歌的基本主题:自然、爱情、乡愁、感伤、美的礼赞

中外诗歌中的经典意象

象征与意境

第七讲:翻译文学与中外文学关系

翻译文学与外国文学的关系

翻译文学与中国文学的关系

文化过滤与改写:翻译选择、删改与有意误译

翻译文学的文学影响及文化意义

20世纪著名翻译家:严复、林纾、朱生豪、傅雷等

第八讲: 从比较文学到比较文化

比较文学的文化转向

中西文化的基本特质

中西文化精神之比较

中西文化视野中的文学生产

推荐书目:《中西文化异同论》,郁龙余编,三联书店,1989年。

第九讲:中外电影文化与文学

文学经典与影视改编

电影中的文学主题:成长、青春、伤逝、人间温情(涉及影片《草房子》、《西西里美丽传说》、《恋恋风尘》、《四月物语》、《天堂电影院》等)

中西文化碰撞:《刮痧》、《喜福会》

讨论题:

如何看待影视对文学经典的改编?

看影视改编的文学名著是否可替代原著阅读?

第十讲:后现代主义与当代大众文化

当代大众文化的后现代特征

欧美五六十年代与中国八九十年代青年文化之比较

一个时代,各自表述:网络文学、博客写作

表意的焦虑与爱情“消费”:流行歌曲

喧哗中的怀旧:“一代人”、“上海的风花雪月”、“普普通通的愿望”

授课教师简介:查明建1999年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获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学位。2003年获哲学(翻译研究)博士学位(香港岭南大学)。现为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院长,教授,比较文学、翻译学硕士生导师。上海市优秀尖子留学人员浦江人才计划学者,哈佛大学“富布赖特”高级研究学者。曾获得安徽省高校英语“优质课教师”、安徽省“劳动模范”、“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学术著作有:1.《比较文学教程》(合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中国现代翻译文学史(1898-1949)》(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九五”重点项目,合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中国20世纪外国文学翻译史(18982000》(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意识形态、诗学与文学翻译选择规范——当代中国的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文学翻译研究(1949-2000)》(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20世纪中国翻译文学史论》(2008),《当代中外文学关系研究(1949-2000)》(2008)。译著有:《我不再烦恼》(台湾业强出版社,1997),编有:《2003年翻译文学》(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另外,在海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了比较文学和翻译文学研究方面的论文30多篇。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学理论、翻译文学、当代中外文学文化关系、文化研究。开设的硕士研究生课程有:Selected Readings in Comparative LiteratureContemporary Euro-American Comparative LiteratureAn Introduction to Culture Studies比较文学概论当代比较文学专题等;本科生课程有:比较文学概论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Selected Readings in Brit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等。

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课程简介:俄罗斯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度,她地跨欧亚,文化兼具东西方的特点,历史上出现了众多值得关注的人物与事件。对中国人来说,这个国家近在咫尺,历史上的爱恨情仇不断,却又因为相互的不了解而似乎远在天边。本课程旨在介绍俄罗斯的历史和文化中的精华(具体内容包括:历史中的重大事件和著名人物,著名城市,文学、音乐、舞蹈、电影等方面的主要成就,民俗和交际特点,等等),使大家对这个谜一样的国家有所了解,从而提高对多元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

一、课程导论:俄罗斯概况

二、阅读历史:古代俄罗斯及重要人物、事件

三、阅读历史:苏联的历程及重要人物、事件

四、阅读历史:当代俄罗斯及重要人物、事件

五、城市之旅:俄罗斯历史文化名城

六、文学之旅:俄罗斯文学之父

七、倾听之旅:俄罗斯音乐世界漫步

八、视觉之旅:俄罗斯绘画及电影

九、炫动之旅:俄罗斯舞蹈艺术

十、沟通之旅:俄罗斯民族性格与交际特点

授课教师简介赵蓉晖,教授,俄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后,现任职于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研究院。从事俄语及俄罗斯文化教学多年,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语言学、语言与文化、普通语言学,现已出版专著、译著、文集、教材等10部,在各类期刊、报纸、文集中发表文章50余篇。在教学中倡导平等与对话,力图使学生获得知识的丰富、心灵的满足与人文观念的提升。

 

课程简介:书法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源远流长的中国书法史就是一部笔墨如歌的文脉传承史。中国书法艺术课是提高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了解与热爱。本课程可使学生理解书法历史各时期文化演进过程中的人文态度和审美情趣,启发学生在当今科技发达时期对传统艺术的思考与追求。通过书法课程的教育和学习,在探源文字,承载传统、抒发心志的同时,理解弘扬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必要性,为倡导新世纪书法推向世界有可靠人才资源,使中国的书法艺术不断发扬光大。

教学目的:本课程是艺术类院校和大学中文专业学校所学的一门文化知识与书法技艺共享并用的文化艺术课。该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提高书法技艺,掌握、应用这门称之为国粹的独特艺术。同时,在基本技法的训练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横竖撇捺点中学习学书做人的基准,从而增加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审美意识,提高学生对中国文化艺术的重视与热爱,完善其对艺术的人生追求。

教学方法:

1、以专题形式逐渐了解书法的学习意义和要求,认识相关知识和技法欣赏能力。

2、课题教学和课外自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为主

3、通过多种形式丰富学生了解书法的知识、提高学书兴趣(包括参观、参赛、展览等形式加以辅导)

教学内容:

第一章  书法——中国人的心画

教学目标:1了解书法的意义和历史;2掌握用笔的基本方法

教学内容:1、书法的产生和发展轨迹;2、文房四宝;3、怎样学好书法;

4、执笔与运腕

教学重点:执笔与运腕

第二章  楷书基本笔画及间架结构

教学目标:1掌握楷书的特点;2掌握基本笔画的写法

教学内容:1、楷书的偏旁部首;2、楷书的间架结构;

3、结字的基本方法和原则;4、章法布局

教学重点:基本笔画的写法

第三章  行楷的结构特点与神韵

教学目标:1、理解行书和楷书关系;2、领悟行楷书写笔画的变化

教学内容:1、书法中的中锋与侧锋;2、方圆、疾涩、运笔的节奏

3、讲解书法中的筋骨血肉、笔力、墨法

教学重点:行楷书写的方法

第四章   行书特点及写法

教学目标:1、理解行书的特点;2、基本掌握行书的写法

教学内容:1、学习古文、唐诗练习书法;2、行书基本知识;3、笔势、笔意;

4、书法中的阳刚、阴柔、虚实、方圆

教学重点:行书的写法

第五章  书法艺术的欣赏与创作

教学目标:1、掌握欣赏书法作品的基本方法;2领悟书法创作的方法

教学内容:1、书法审美的共性与标准;2、书法创作辅导;

3、书法作品品评、测试;4、创作书法展览作品、交流

教学重点:1、书法作品的赏析;2、书法创作的方法;3、作品布展

第六章  讲评、考核

教学目标:总结学书体会

教学内容: 1、总结学书体会;2、讲评学生作品

教学重点:讲评学生作品

授课教师简介:董祖豪,男,浙江宁波籍人,现居上海。三次赴日本进行讲学、文化交流活动,获日本文部艺术大赏奖、泰国世界华人艺术金奖、台湾中华书法艺术特等奖。2007年—2008年迁址松江任松江方松社区《新松江区》编委。20092月任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书法客座教授。现为中国九三学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香港美协会员、世界艺术协会副主席,香港远程教育学院书画系教授、上海民族画院名誉校长、中国书画协会名誉主席以及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

印度文学史

课程简介:课程基本内容以公元前15世纪到公元后10世纪之间的印度文学史为主,因为这一时段内的文学作品最能代表为印度自身所认可的“本土和主流文化”。预期达到的效果为:让学生对印度文学及其所反映的文化史有一个总体认识。

教学内容:

第一周        绪论      

第二周        吠陀    

第三周        梵书与奥义书     

第四周        史诗(1    

第五周        史诗(2     

第六周        佛教文学      

第七周        耆那教文学      

第八周        经典诗歌

第九周        印度戏剧     

第十周        其他文学     

第十一周      考试      

参考书目:

金克木,梵语文学史,江西教育出版,1999

Maurice Winternitz, History of Indian Literature I-III, 1987-99

Helmuth von Glasenapp, Die Literaturen Indiens, 1961

黄宝生,印度古典诗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授课教师简介:刘震,德国慕尼黑大学印度伊朗学系博士。掌握梵语、藏语、巴利语等多种专业外语,曾在慕尼黑大学担任教员,现为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副研究员,研究领域为吠陀和吠陀宗教文学,中印文学比较,印度大小乘佛教,印、藏、汉佛教文献比较以及梵语写本,著有《禅定和苦修——关于佛陀传原初梵本的发现与研究》。

中国美术的故事

教学简介:本课程将从艺术社会史的视角介绍中国古代美术。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的产生,与其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是分不开的。虽然没有必然的联系和对应,但古代美术的发展,与社会现实之间,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互动关系。以今日“读图时代”的视角反观,美术作品可以看作是我们认识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的忠实图像史料。

教学目的:在本课程学习之后,学生应对中国古代美术发展状况有大致了解,并初步掌握鉴赏和分析艺术作品的基本方法。

教学内容:

1、 辟邪与升仙——汉代图像中的西王母

2、 屏风周昉画纤腰——周昉与唐代绮罗人物画

3、 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王维与诗画一律

4、 真实与传奇——唐寅的故事

5、 美术史上的失踪者——谢时臣

6、 以古为新——董其昌与没骨重彩山水画的兴起

7、 貌写家山——石涛《黄山图》与清初徽商赞助

8、 艺术与市场——郑板桥与“扬州八怪”研究

9、 师造化与法古人——近代上海黄山题材绘画研究

10、艺术与国家——康有为《广艺舟双楫》研究

授课教师简介:张长虹,2005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史论系,获博士学位。

2009-2010年,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访问学者。现为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史论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著有《品鉴与经营:明末清初徽商艺术赞助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中国古代美术史纲》(上海大学出版社,2007)等。在《故宫博物院院刊》、《文物》、、《新美术》、《美术研究》、《汉学研究》等专业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篇。学术成果先后获第二届“史岩美术史论基金”奖、第六届上海市历史学会奖、中国大学出版协会教材类图书一等奖等。

体育欣赏

教学目的:体育欣赏这门课程是学生闲暇之余的一个重要生活组成部分。体育欣赏的教学目的着眼于对体育欣赏内容的讲解与分析,着重对体育欣赏传统价值观念中继承下来的观念和意识进行深入宣扬。体育欣赏课教学能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质,培养学生体育欣赏的兴趣,树立正确的体育审美和欣赏观念,提高学生欣赏体育的水平,使学生学习掌握现代生活新观念,使学生真正终生受益。

教学内容:

第一章 体育欣赏课程目的意义及课堂常规(2学时)

第二章 奥运项目欣赏

第一节 奥运会、亚运会及田径项目欣赏(2学时)

第二节 田径、篮球项目欣赏(2学时)

第三节 足球、排球项目欣赏(2学时)

第四节 乒乓球、羽毛球、网球项目欣赏(2学时)

第五节 手球、水球、曲棍球项目欣赏(2学时)

第六节 棒球、垒球、沙滩排球项目欣赏(2学时)

第七节 体操、艺术体操、蹦床项目欣赏(2学时)

第八节 游泳、跳水、花样游泳项目欣赏(2学时)

第九节 赛艇、帆船项目欣赏(2学时)

第十节 皮划艇(静水、激流回旋)(2学时)

第十一节 跆拳道、摔跤、柔道项目欣赏(2学时)

第十二节 拳击、举重、击剑项目欣赏(2学时)

第十三节 马术、自行车项目欣赏(2学时)

第十四节  射击、射箭项目欣赏(2学时)

第十五节 铁人三项、现代五项项目欣赏(2学时)

授课教师简介:王骏,男,副教授,体育教学部主任兼书记。教学第一专项:排球和棒球,主要讲授课程为:足球、游泳、棒、垒球、网球、体育竞赛裁判与理论等。曾参与的培训包括棒球教练裁判培训、软式排球培训、全国高校体育部主任培训、全国高校棒球教练培训、巴林排球国际裁判培训和北京2008奥运会排球NTO裁判培训等。曾荣获上海市体教结合先进个人、邵一兵教学科研二等奖等奖项。

佛教与中国文化

课程简介:佛教作为一种异域文明,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开始了中国历史上自近代西方文明大规模输入中国前,最大的跨文化交流。历经魏晋南北朝、隋唐,至两宋以后,儒、释、道三教越来越走向合一,佛教最终融入中国文化,成为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课程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思想,追溯佛教在印度的起源,其产生、发展、演变的过程,及在传入中国后,对中国文化所产生的影响。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旨在拓宽学生视野,揭示宗教与哲学、伦理、艺术、文学等的相互渗透与联系。

教学内容:

第一讲:佛教产生的环境

介绍印度的地理、人种与语言,以及佛教产生前的印度宗教、哲学。

第二讲:佛灭的年代与佛陀其人

结合佛传,介绍释迦牟尼其人,其出家、求道、成佛、传道的经历。

第三讲:原始佛学思想

介绍佛陀的缘起论、人生论与解脱论。

第四讲:大乘中观学(一)

第五讲:大乘中观学(二)

介绍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的区别,大乘空宗的一些最基本经典,如《金刚经》、《维摩诘经》、《法华经》、龙树《中论》等的经义与思想内涵。

第六讲:丰富的佛经故事

包含印度民间故事、佛传故事、缘起故事、本生故事、佛经寓言等。

第七讲:佛教造像

介绍佛陀造像的缘起、美学风范、中国佛教石窟群、壁画等。

第八讲:佛教传入中国

简要介绍佛教的中国化历程,包括佛典的翻译、中国佛教八大宗派、高僧传纪等。

第九讲:佛教与中国文学

包括佛教翻译文学对中国古典诗歌、小说与文学理论的影响,为语言宝库增添新的词汇等。

第十讲:禅宗与中国文化

禅宗是佛教中国化的产物,介绍禅宗发展简史,历史上一些著名的禅师语录、禅宗公案等。

参考书目:

1、《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方立天著。

2、《佛教常识答问》,赵朴初著。

3、《汉化佛寺与佛教》,白化文著。

4、《法苑谈丛》,周叔迦著。

5、《印度佛教史》,[]渥德尔著。

6、《中国佛教源流》,高振农著。

7、《佛教与中国文学》,孙昌武著。

8、《佛经文学粹编》,陈允吉编。

9、《中国禅宗史》,印顺著。

10、《中国禅宗与诗歌》,周裕锴著。

授课教师简介:张煜,南京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佛教与中国文学”方向博士,南京大学宗教系“东方哲学与宗教”博士后,哈佛大学东亚系访问学者,现为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佛教与中国文学、近代诗学。2006年国家社科《北宋文人与佛教论稿》项目负责人,国家重大项目《儒藏精华·韩愈集》、《中华续藏经·心赋注》点校负责人,曾参与《全清词顺康卷》增补,译有剑桥丛书之《唐代佛教》一书。发表论文《王安石与佛教》、《陈衍诗学及其学术品格》等二十余篇。

音乐欣赏

教学目的:本课是美育教育中一门较为重要的内容,国家教委部和各级各类学校都给予高度的重视。从培养人才的角度来看,音乐欣赏“以美辅德”,有利于人改造世界、改造自己和陶冶情操;音乐欣赏“以美促体”,有利于人净化环境,振奋精神和美化身心。另外,音乐欣赏的二次完成性能对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触类旁通的理解能力,归纳分析的思维能力也有着巨大的作用和意义。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和实践证明,音乐欣赏的教育不仅可以综合地培养人的各种素养,而且在培养和发展人的创造想象能力尤为显示出其特有的魅力和作用。本课的目的就是从音乐作品的分析入手以启迪学生对音乐美的感知能力,从而使我国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不仅爱美,陶冶情操,提升修养,而且在不断发展成为一个创造性人才所具备的综合素质方面提供一定的辅助。本课是以全校各类(非音乐专业)大学生所开设的一门通识教育公共选修课,因此课程内容上与专业的作品分析有一定的区别。本课特别注重音乐作品的代表性,广泛性,知识性和通俗性。比如:不同时代,不同风格,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类型以及中外作家作品等。因此,选课对象无需一定要具有较深的理论基础和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

第一章   欣赏导论  2学时)

主要内容:音乐信息元素及其功能,声音及听觉的感知能力的差异。音乐知识理论基础与音乐欣赏的层面,如何提高欣赏水平。

学习要求:要求全面理解音乐艺术的基础常识即音乐的本源,原点及生活及社会的意义,找到并理解和鉴赏音乐作品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方法。

自学:重新聆听和思考已接触过的若干音乐作品。

作业:简述声乐作品的艺术感受。

第二章   民族民间音乐  6学时)

主要内容:音乐的起源的几种学说,模仿学说,劳动来源学说,情欲来源学说等。劳动号子(各种)的实用价值,山歌及秧歌音乐,小调与曲艺音乐,地方戏曲及京昆剧音乐。

学习要求:认可和了解多种音乐起源学说的理论,学唱一至二首劳动号子,山歌小调及曲艺戏曲音乐,对国剧京昆剧的历史及发展现状有所了解。

自学:学唱二首小调音乐。

作业:试论中国传统戏曲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第三章  中、外歌剧,歌舞剧及音乐剧 (10学时)

主要内容:西洋歌剧的历史及经典作品,中国歌剧的历史及作品。中外歌舞剧的作品,西方四部经典音乐剧《猫》《剧院魅影》《西小姐》《演艺船》等。

    学习要求:了解歌剧的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历史意义,熟悉歌剧中咏叹调,宣叙调的区别,欣赏歌剧的基本常识和剧场要求。

    自学:观看其他几部音乐剧如《悲惨的世界》等

    作业:学唱《猫》剧的主题歌,并学出艺术感受论文。

第四章  器乐曲,室内乐及大型交响音乐 (12学时)

    主要内容:中外各种乐器知识和乐队的组合,小型乐队与大型乐队编制,小型器乐曲与室内乐,各种奏鸣曲协奏曲,交响音乐的历史及早中晚经典作品及作家的历史地位。

    学习要求:了解各种中外乐器的性能及特点,区分不同的音色,分辨各种乐器的效果,了解器乐作品的表现形式,尤其是大型交响乐的表现形式。

    自学: 演奏乐器(种类不限)

    作业:完整聆听贝多芬的第五命运及第九合唱交响曲,并写出艺术感受及作品分析论文。

教学要求:本教学基本要求授课对象具有正常的听力能力和音乐作品的初级审美能力,教学基本上要求做到理论和实际分析作品相一致,同时力求做到雅俗共赏,深入浅出。作品的选择上尽量从内容的广泛度上予以把握并注重中外的作品比率。课堂上应有固定的钢琴乐器和必备的音响及视频设备。

教学方法:教学课堂上师生采取互动的方式,音乐的具体作品在欣赏后大多以问答形式来加深和提高对音乐作品的鉴赏理解。课后则布置一定类型的音乐听力欣赏作业并开展小组和班级的专题讨论。总体上从浅显的音乐作品入手逐步过渡到大型较复杂的音乐作品,以此来增强和提高普通大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参考书目:

1.《中外名曲欣赏》王盛昌编;2.《音乐欣赏手册》上海文艺出版社编;3.《音乐社会学》(苏)阿·苏哈托著;4.《西洋百首名曲祥解》人民音乐出版社编辑部。

授课教师简介:康明安副教授,男,19537月出生。上海海洋大学人文学院文艺部副主任,上海市教师艺术团协会副会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从事音乐艺术教育38年,出版《音乐美鉴赏》,《交响音乐赏析》,《音乐基本理论》等多部著作;论文发表四十余篇,其中优秀论文多篇;《全面把握和理解艺术的原点和艺术教育的真谛》获国家教育部全国优秀论文二等奖。长期知道学校交响乐团体和合唱团体艺术实践演出活动,在高校开设的课程有:《音乐理论基础》、《合唱与指挥》等,在上海东北片高校开设跨校的《音乐欣赏》等课程。

宋词赏析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为主,配合一定的专题讨论

教学目的: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第一,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可以对中国古代词史的发展演进有比较全面、系统、清晰的了解和把握。第二,提高学生对于词这种文学体裁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分析能力,基本掌握鉴赏、分析的一些方法和手段。第三,以宋词赏析为中心,对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作比较深入的了解。

教学内容:

第一周:“词”的界定和中国词史概览。对“词”这种中国古代文学特定的文学体裁,就其特点、功能、地位等作出界定,同时对初唐至清末的词的发展史进行系统的梳理。

第二周:宋词概说和宋初词。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宋词的分期。二是宋初词沿袭晚唐五代花间词的传统,所呈现的特色风貌,其中重点分析晏殊、父子晏几道的词作。

第三周:转折期的词人。重点对两个承前启后的词人张先和欧阳修的词作进行分析,揭示其逐步摆脱花间词的局限,而呈现出的转折和过渡的特征风貌。

第四周:词的境界的开拓(之一)——柳永及其词。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柳永生平、思想作简单的介绍,二是对柳永词尤其是其慢词作比较细致的解析,三是对柳永词在词史的成就和地位作出评价。

第五周:词的境界的开拓(之二)——苏轼及其词。包括四方面的内容,一是对苏轼生平、思想作简单的介绍,二是对苏词作细致的解析,尤其对其言志的特色和士大夫化的特色做细致的分析,三是对苏词的成就和影响进行评价,四是对“苏门”词人尤其是秦观的创作进行分析。

第六周:北宋词的集大成者——周邦彦。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周邦彦生平、思想作简单的介绍,二是对周邦彦词的艺术特色、思想内容作比较细致的解析,三是对周邦彦词在词史的成就和地位作出评价。

第七周:南北宋之交和南宋初期的词。内容包括,第一,李清照词以及她的“词别是一家”说。第二,陈与义、朱敦儒、张孝祥等南宋初期的词人及其词。

第八周:辛弃疾和辛派词人。包括四方面的内容,一是对辛弃疾生平、思想作简单的介绍,二是对辛词艺术特色和思想内容作细致的解析,三是对辛词的成就和影响进行评价,四是对辛派词人包括陈亮、刘克庄、刘辰翁等的创作进行分析。

第九周:姜夔和“姜张格律派”。主要对姜夔、张炎为代表的格律派词人及其词进行解析,内容涉及重要作家、作品的生平、思想,词作的艺术特色、表现手法,及其成就、地位、影响等。

第十周:“辛派”和“姜张格律派”之外的词人。主要介绍不属于上述两派而自成风格的重要词人,主要涉及吴文英、史达祖等。

主讲教师:史伟 副教授(东华大学)

女子防身术

课程简介:本课程通过女子防身术的练习,让学生正确理解“健康”的概念,并激起学生对祖国传统武术文化的热爱;作为高校安全教育的最具体体现,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生存能力得以提高,生活质量得以提升;理论和实践的学习不但增强学生的自卫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顽强的意志力,积极进取,完善人格修养。

教学内容:

  论:女子防身术的发展概况,运动特点、运用原理、锻炼价值等;

  践:1、基本技术:各类手法、腿法、肘法、膝法以及远距离格斗技术;近距离格斗技术;2、擒拿格斗解脱方法、反关节技术;3、专项素质(力量素质;耐力素质;灵敏素质;速度素质;柔韧素质)

教学方法:

1、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教学过程中按照“少而精、学到手”的原则,突出重点。

2、在技术教学中注意“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先分解后完整”的教学原则,动作规格一定要准确,动作规格是教学中的重点,教学中特别注意个体差异,区别对待。

3、理论课讲解专项知识要结合动作讲,便于理解。

考试形式:    30%

理论部分(30%):内容:专项基础理论知识

要求:规定时间、以开卷形式集中考试

专项技能(40%):内容:所学单练动作和实战动作

方法:2人一组

要求:运用熟练、刚柔兼备、攻防突出。

参考教材:《最新女子防身术》 人民体育出版社  ISBN 7-5009-1567/g.1466

授课教师简介:徐林,上海体院民族传统体育硕士,上外体教部副主任、副教授,中国武术协会会员,精武体育总会会员,中国武术6段,武术国家一级裁判员。曾经多次参加全国锦标赛,成绩优异,多次带队参加全国锦标赛、上海市比赛,学生获得冠军20多次;中国跆拳道协会跆拳道级位考试官,韩国国技院跆拳道黑带4段,中国气功协会上海高校教师传统功法教练员培训班首届学员。

 

课程简介:瑜伽是一种古老的强身术,如今已成为引领健身时尚的运动项目。它安全有效,充满活力。通过瑜伽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基本掌握瑜伽健身的基础理论、瑜伽体位、呼吸、调息、冥想等内容。通过瑜伽各部位体位姿势的组合练习,发展学生的协调、柔韧、耐力、平衡等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对瑜伽健身的兴趣,树立正确的健康生活态度,修身养性,强身健体,提高学生的终身体育能力。

教学目标:

1、理解并基本掌握瑜伽的基础理论知识,能将瑜伽运动作为体育锻炼的主要内容之一;

2、掌握瑜伽练习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正确地进行瑜伽健身锻炼,提高自己的锻炼能力,逐步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3、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方法,促进各身体素质和身体活动能力的均衡发展;

4、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自觉通过瑜伽健身运动改善心理状态,增强自信心,在瑜伽健身运动中享受运动乐趣,体验成功的感觉。

教学内容:

理论:1)瑜伽的起源;2)瑜伽特点和分类;3)瑜伽练习要求等。

实践:瑜伽体位法、冥想姿势、瑜伽呼吸法、瑜伽体位组合练习等。

教学方法:

(一)通过瑜伽的教学,使学生基本掌握瑜伽健身的基础理论、瑜伽体位、呼吸、调息、冥想等内容,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订符合大学生生理、心理需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二)根据瑜伽教学的特点,在采用“导引、提示、模仿”的教学基础上,还应重视学法研究,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互帮互助、互学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信、自强品质;

(三)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对瑜伽内涵的领悟,注重发展学生潜能;

(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力、探究力以及良好的审美力和社会适应性。

考试形式:

平时:20%

理论部分(20%):

内容:专项基础理论知识

要求:规定时间、以开卷形式集中考试

专项技能(60%

1)达标(30%):内容:坐位体前屈。要求:受试者两腿伸直,两脚平蹬测试纵板,坐在平地上,两脚分开约10—15厘米,上体前屈,两臂伸直向前,用两手中指尖推动游标,直到不能前推为止。

2)技评(30%):内容:选编瑜伽练习组合(8~12个动作组成)。要求:动作姿势的选择对身体各部位具有明显的锻炼价值,动作间衔接协调,动作与呼吸配合自然。36人为一组进行考试。

参考书目:

[1] 柏忠言、张蕙兰编著 ,《瑜伽——气功与冥想》,人民体育出版社,1986.7

[2] 古月飞,《瑜伽精粹100式——东西方瑜伽的完美结合》,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3

[3] 何洁,《瑜伽自我修炼手册》,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1

[4] 理查德.希特尔曼,《28天瑜伽健身美体法》,上海科技出版社1990

[5] 朱恺林,《秀身瑜伽教程》,广东科技出版社,2005.1

授课教师简介:陆依群,女,硕士,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教授。教学第一专项为艺术体操,主要讲授课程包括:健美操、踏板操、形体操、木兰扇、木兰剑、瑜伽和游泳等。艺术体操国家一级裁判员,体育舞蹈C级裁判,全国健美操二级指导员。曾获得上海外国语大学邵一兵教育奖励基金三等奖、上海外国语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以及上海外国语大学第二届“十大人气公选课老师”称号。

台港文学

课程简介:这门课主要是向学生讲授台湾和香港文学(小说、诗歌、散文等)的发展状况以及文学成就。香港和台湾,特别是台湾拥有许多著名而独具特色的作家,如女性文学的开创人林海音;现代派文学的骑手白先勇;著名乡土诗人余光中;浪漫、抒情的三毛、琼瑶以及桀骜不驯的李敖和慰籍人心灵的林清玄,都能给人带来各具特色的审美感受。香港金庸的武打小说、亦舒的言情小说也都体现出与大陆文学不一样的风格。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们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分析之能力。

教学目标: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台湾与香港文学的历史渊源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培养学生对台湾、香港著名作家的作品具有较高的赏析能力;使学生能初步了解台湾、香港文学与大陆文学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方法:1、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2、联想性学习  3、趣味性学习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课程重点在于作家、作品的分析与理解。难点在学生对台港文学的历史非常生疏。

教学内容:

第一章     

第一节  概念的界定

第二节  台湾文学的早期形态

第二章   台湾新文学的奠基人赖和与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杨逵

第一节  文学之父:赖和

第二节  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杨逵

第三章  “光复”以后的著名女作家林海音与於梨华

第一节  女性文学的开创人:林海音

第二节  现代派坐标中的於梨华

第四章   台湾现代派小说的旗手:白先勇

第一节  贵族的身世与忧郁的童年

第二节  《谪仙记》与《孽子》

第五章   著名的乡土诗人:余光中

第一节  台湾诗坛的“老大”

第二节  横跨两岸的“乡愁”情结

第六章   言情的琼瑶和浪漫的三毛

第一节  爱情童话中的琼瑶

第二节  远行的三毛

第七章   心澄境明的林清玄

第一节  绘画走向写作之路

第二节  台湾文化的良心

第八章   嬉笑怒骂的李敖

第一节  特立独行的理想主义者

第二节  深厚的文化功底

第九章   金庸的武侠小说   

第一节  现实与传奇

第二节  江湖人生

第十章   亦舒的言情

第一节  老式的琼瑶与现代的亦舒

第二节  商业社会中的女性叙事

授课教师简介:姜玉琴,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国现当代文、古典诗学。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学评论》、《学术月刊》、《文史哲》、《齐鲁学刊》、《东岳论丛》、《中国文学研究》、《福建论坛》、《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中国比较文学》、《江西社会科学》、《上海大学学报》、《学术研究》、《南方文坛》、《光明日报》、《文艺报》、《中华读书报》等发表论文六十余篇。出版学术专著三部。

语音学入门

课程简介:语音学是人类最古老、也是最现代的学问之一。在这门学问中,寄托着人类对自身作为“会说话的动物”的无限惊异和探究,同时也蕴藏着前人在语音实践中积累的无穷智慧和经验。本课程的目的,一方面在展示语音学的研究历史和研究成果,使学习者能够了解人类对自身语音探索的全貌,并充分认识现代语音科学的性质及其价值;另一方面,则在提供一个全面的知识体系和宽广的实践平台,使学习者能够跳出自身语种的局限,以普遍的眼光,观察和学习人类丰富多样的语音及其规律,从而加深对自身母语和外语的认识,并提高实践能力。本课程以教师讲授为主,利用各种语言和方言材料,辅以丰富的图片和影音资源,力求深入浅出,使学习者在理论思考和发音实践两方面同时获得提高。

教学内容:

第一讲 元音和辅音(一)

       发音的生理基础、元音和辅音的关系、舌面元音、标准元音、舌尖元音

第二讲 元音和辅音(二)

       辅音的发音部位、近音、擦音、拍闪音、颤音、鼻音、爆破音、塞擦音

第三讲 气流机制和发声类型

       倒吸气音、外挤气音、内爆音、清声、浊声、耳语声、气嗓声、哑嗓声

第四讲 复合发音和音节

    音段、复合发音、协同发音、同化、音节、音节性辅音、国际音标输入法

第五讲 声调、重音、节奏、语调

       韵律、声调、重音、节奏、句重音、语调、韵律特征间的关系

第六讲 语音的声学分析和语音感知(一)

       语音的声学特征、语音发生的声学模型、语音的声源特征、共振与滤波

第七讲 语音的声学分析和语音感知(二)

       语图仪、语音分析软件的使用、音段和韵律的声学特征、语音感知

第八讲 语音、语义与书写

       任意性与象似性;音位与音位变体;语音与文字的关系

第九讲 印欧语的语音及其演变

       印欧语假说;古代印欧语的语音及其演变规律;现代印欧语的语音

第十讲 汉藏语的语音及其演变

       汉藏语假说;汉藏语的语音特点;汉语语音的演变;现代汉语方言语音

参考书目:

1、国际语音学会(编著):《国际语音学会手册:国际音标使用指南》,江荻译,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2、拉德福奇德(Ladefoged, Peter):《语音学教程(A Course in Phonetics)》(英文影印版,附光盘),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年版。

3、林焘、王理嘉:《语音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考核方式:

1. 两次课堂测试(20%)

       形式:开卷笔试

       内容:根据听到的语音选择正确的国际音标记录

2. 期末考试(80%)

       形式:开卷笔试

       内容:选择题(50%)、改错题(30%)、问答题(20%)

授课教师简介:朱磊,男,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研究院研究人员。主要研究领域为语言学思想史、语言比较、历史语言学、语音与音系学等。

课程网站:

http://cc.shisu.edu.cn/phonetics.html(校内链接)

http://cc.shisu.edu.cn/G2S/Template/View.aspx?action=view&courseType=0&courseId=404(校外链接)

文化建设中的哲学问题

课程简介: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把文化作为主要议题,提出了将我国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此举既对文化的重要作用进行了高度肯定,也为民族复兴和国家形象重构提供了新的动力和契机。本课程拟从当前文化热点入手,对文化的重要性、我国文化建设的历史和现状、以及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进行介绍,从中梳理并提炼出几个比较重要的哲学问题,通过系统讲解和课堂讨论,使选课同学对文化问题和文化现象有一定的哲学思考能力,同时拓展他们的理论视野并提升其人文素养,为我校同学理解国家文化战略、明确其在我国文化发展中的使命提供一种视角或方案。

教学内容:

导论:

1、文化的重要性

2、我国文化建设的历史和现状

3、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

第一章 哲学对文化的守护和责任

第一节 哲学与文化的关系

第二节 社会转型时期的文化问题

第三节 哲学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第二章 文化建设中的意识形态问题

第一节 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关系

第二节 作为意识形态的社会主义文化

第三节 作为文化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第三章 文化建设中的人道主义问题

第一节 人道主义概念的伦理意义

第二节 文化建设中有关人的问题

第三节 构建“以人为本”的中国文化

第四章 文化建设中的大众文化问题

第一节 大众文化的历史变迁

第二节 大众文化中的启蒙因素

第三节 如何建设我国的大众文化

第五章 文化建设中的两个关键问题

第一节 文化建设中的劳动问题

第二节 文化建设中的教育问题

第三节 劳动和教育对文化的支撑

  中国文化展望与哲学的使命

授课教师简介:曾德华,男,讲师。2010年复旦大学哲学博士毕业,主要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及文化哲学。开设课程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国外马克思主义及社会思潮》、《文化意识形态与思想理论教育专题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专题研究·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与改革》等。在研课题有:《奥尔曼的马克思主义观》(2010年校级青年项目)、《美国学者奥尔曼对马克思主义的当代阐释及其评价》(2012年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目前发表的主要成果有:《奥尔曼的辩证法思想述评》、《社会现实:来自奥尔曼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等。最近的研究重点为美国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哲学传统。

瑞典文化掠影

教学内容:

第一讲:瑞典概况

地理,气候,人口,政府组织,宗教,贸易和工业,教育

第二讲:瑞典历史

维京时代,瑞典王国的形成,古斯塔夫·瓦萨,和平时代,从贫穷走向富裕,福利社会的成型

第三讲:旅游地理

首都斯德哥尔摩,重要港口城市哥德堡,瑞典南部,瑞典北部,瑞典中部湖泊地区

第四讲:瑞典传统

复活节,仲夏节,露西娅节,圣·马丁节,圣诞节(包括节日习俗和饮食)

第五讲:瑞典的重要发明和世界之最

发明家诺贝尔以及诺贝尔奖

安全火柴,活动扳手,拉链等日常用品的发明

瑞典的著名商标:沃尔沃,宜家,爱立信,利乐包装

第六讲:瑞典人的日常生活

瑞典各地见闻,瑞典的少数民族,瑞典的饮食文化

第七讲:瑞典文学1

瑞典童话(选读阿斯特丽德·林格伦的《长袜子皮皮》、《小飞人卡尔松》)

第八讲:瑞典文学2

经典作品(选读斯特林堡的《半张纸》),瑞典诗歌(选读)

第九讲:瑞典电影

已故瑞典电影大师英格玛·伯格曼的介绍

瑞典著名影星英格丽·鲍曼的介绍

放映经典影片《野草莓》或《第七封印》

第十讲:瑞典音乐

瑞典著名的音乐节,瑞典著名乐队ABBA介绍,瑞典特色音乐(播放瑞典语歌曲和瑞典传统音乐)

授课教师简介:王梦达,女,生于19843月,北京外国语大学瑞典语语言文学硕士毕业。20079月起,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任教。研究方向为瑞典文学与翻译研究。主要讲授:《瑞典语精读》、《瑞典语阅读》、《瑞典语视听说》、《瑞典文化掠影》等。主要科研成果有:《龙思泰<早期澳门史>瑞典语版本读后》和《瑞典语三百句》等。

有氧拉丁

课程简介:学习有氧拉丁操的基本技术和技能,能够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塑造健美形体和身体姿态。通过有氧拉丁操有氧练习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和耐力,培养学生动作节奏感及音乐韵律感,提高肌肉的协调性、技巧性与柔韧性,促进学生生理和心理健康发展。

教学内容:

  论:有氧拉丁操的发展概况,运动特点、锻炼价值等

  践:1、基本舞步:转髋(salsa)、恰恰、曼波、桑巴等手臂动作

        2、教学套路

        3、专项素质与技能考核

教学方法:

1、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教学过程中按照“少而精、学到手”的原则,突出重点。

2、在技术教学中注意“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先分解后完整”的教学原则,动作规格一定要准确,动作规格是教学中的重点,教学中特别注意个体差异,区别对待。

3、理论课讲解专项知识要结合动作讲,便于理解。

考试形式:

  时:20%

理论部分(20%

内容:专项基础理论知识

要求:规定时间、以开卷形式集中考试

专项技能(60%

内容:教学套路

方法:4—6人一组进行考试

要求:(1)音乐自选或选用老师上课的音乐。

          (2)根据音乐进行3——4个队形变化。

          (3)根据需要对教学组合进行重新编排。

授课教师简介:郑艳,讲师,上海体育学院硕士毕业。教学专项为乒乓球。主要讲授课程有网球、健美操、踏板操、搏击操、有氧拉丁和游泳等。参加的培训包括:2000PALA操教练培训,2003年有氧拉丁教练培训,2008-2011NIKE  ADIDAS高校教师健身操培训。主要科研成果有:《高校开设有氧拉丁健身操课的可行性分析》、《对乒乓球落点的初步研究》和《浅析学校体育对终身体育的作用》等。

第二外语(法语)

课程简介:本课程大纲的教学对象是以“二外法语”作为公共选修课的本科生。第一阶段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能力。能准确地进行单词、单句、简易短文朗读,并能用所学的语法知识组词造句子,能听懂老师就课文提出的问题并能正确地回答。第二阶段进一步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能进行一般日常生活对话,借助词典能比较快地阅读一般的短文,并进行法译汉的翻译为更进一步学习法语打好基础。

教学内容:

(一)语音教学

(二)基础教学:

初级教程

1. 第一单元 这是谁?                2. 第二单元 这是什么?

3. 第三单元 这是不是……?          4. 第四单元您去哪? 

5. 第五单元 职业与钟点              6. 第六单元 工作的地点

7. 第七单元 初次见面                8. 第八单元 一个意大利人来到巴黎

9. 第九单元 我有一些朋友           10. 第十单元 在旅游局

11. 第十一单元 在报刊亭            12. 第十二单元 两个秘书 

13. 第十三单元 吃的好,这很重要!  14. 第十四单元 拉米先生的一天 

15. 第十五单元 今天的天气如何      16. 第十六单元 假期多美好!

17. 第十七单元 大家都往乡下跑      18. 第十八单元 我们逛了商店

19. 第十九单元 我们要搬家          20. 第二十单元 在警察局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以精讲多练为主的教学方法,在听、说、读、写、译五种技能中,适当突出笔语理解和表达能力,同时培养学生使用法语交际的兴趣和习惯,课堂教学力求贯彻实践性、启发性、趣味性、思想性和形式多样性。

考核方式:笔试(闭卷)

参考书目:《新公共法语:初级教程》,吴贤良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1版。

第二外语(日语)

课程简介:本课程在我国外语高等教育发展中有着悠久的历史,课程定位明确为培养外语专业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学生文化素养。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并积极融入课堂发表及讨论、多媒体影音资料等要素,培养学生对一门新语言的感知力和反应力,促进语言间的触类旁通,提高学生的外语素质。此外,课程还试图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了解日本社会各领域的文化知识,拓展他们的国际化视野。课程努力通过教材和教学法的创新与改进,激发学生对外语学习的普遍兴趣,使他们乐于和善于感知多国文化,具备初步的日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为学生将来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

(一)基础语法

学时:52学时

主要内容:掌握动词否定形、假定形、推量形的变换,掌握疑问短句句式,掌握新的助词意义和用法,掌握助动词「ようだ」。

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打牢基础,对日语动词词尾形态变换、敬体和简体的变换都熟练掌握,能够运用所学表达出现在时和过去时的肯定与否定,实现日常基本对话。

重点难点:动词变形和助动词,补助动词「ていく」、「てくる」的辨析以及形式名词的意义用法。

(二)会话

学时:20学时

主要内容:练习日常会话,巩固语法所学句型。

教学要求:使学生能够将课文会话内容大致重现,在教师的提示下,完成课堂表演,并能够通过课后准备,在课堂上展示学生自编的与教材内容相近的会话。

重点难点: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大胆开口,以校园活动和日常生活为主,培养学生的日语实践运用能力。

授课教材:

新大学日语标准教程(基础篇1-2提高篇1-2), 陈俊森总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参考教材:

1、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初级上、下册)(中国)人民教育出版社与(日本)光村图书出版株式会社合作编写,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新世纪日本语教程(二外、自学用),清华大学外语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3、大家的日语,株式会社 スリーコーネットフーク,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授课教师简介:伏泉,讲师,日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在读,长期从事第二外语(日语)的本科教学,是上海外国语大学校级重点学科建设课题“第二外国语(日语)习得研究”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发表了第二外语(日语)教学相关论文多篇。

第二外语(西班牙语)

课程简介:本课程适合英语专业大二学生或选修西班牙语作为第二外语的学生在第二学期学习。教学目的在于打好扎实的西班牙语语言基础,使学生具备进行西班牙语中阶学习的能力。进一步训练听说能力, 做到朗读流利并能进行日常交流。注意进行阶段性语法总结,让学生形成清楚的语法概念,并熟练掌握常用动词的变位。通过补充阅读使学生了解西语国家的基本知识和风土人情,并激发其对异国文化的兴趣与好奇;同时补充知识点、扩大词汇量、熟悉西班牙语常用句型,具备基本的口头与笔头表达能力。

教学目的:本课程属第二外语课程,培养英语及其他专业本科人才第二外语的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对西班牙语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掌握西班牙语的学习方法;能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进行流利朗读和简单会话;掌握西班牙语的基本语法规则,学会使用几个常用时态,能够在日常生活会话中正确流利地进行表达,并具备一定的书面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

(一)陈述式现在时的用法、代词式动词以及词汇Levantarse,vestirse, todo, nada

(二)时间从句、条件从句、原因从句;连词y的变体e;词汇mucho(poco),entre,alguno,volver

(三)命令式;否定连词ni;词汇venir,ni,conocer, gustar

(四)直接宾语从句,形容词比较级,词汇hacer, favor, un poco, deber

(五)词汇:frío, acercarse, servirse, tomar, estar, entrar, dar, bastante

(六)陈述式简单过去时;词汇salir, pasar, nadie,saber

(七)地点从句(donde)、原因从句(como),不定代词(nadanadie), 定冠词的一种用法;词汇llegar, comenzar (empezar), parecer, además

(八)陈述式过去未完成时(I), 原形动词结构al + inf.,让步从句(aunque),结果从句(tan/tanto…que);词汇ninguno, en todas partes(en ninguna parte), dejar, quedarse

(九)陈述式过去未完成时(II), 直接宾语从句以及直接引语变间接引语的规则;词汇solo, sólo(solamente), con, apenas, sin

(十)简单过去时和过去未完成时的配合使用;形容词从句(que),形容词的绝对最高级(-ismo),副词比较级

(十一)词汇:decir, acompañar, mostrar, junto, sentirse, hace X días..., sacar, enseñar

(十二)期末复习和答疑:4学时

教学方法: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针对教材课程内容配合相关的适宜难度的阅读材料,以扩充学生词汇量;运用多媒体资源,结合课文内容补充文化常识;针对课文内容进行会话练习,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水平;针对语法内容补充听力练习,巩固学生对于相关语法点的知识掌握,并培养学生语感;课后布置适量课后作业,作为学生的语法练习或写作练习。

考试形式:笔试,闭卷,占总评成绩的70%

选用教材:《现代西班牙语I》,董燕生 刘建编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参考书目:《西班牙语实用语法新编》,孙义桢,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年;

授课教师简介:张帆,女,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西班牙语系2007级本科生,2008-2009学年赴西班牙拉里奥哈大学交流,现上海外国语大学西班牙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一年级在读。

大众体育舞蹈(外校课程)

课程简介:主要是学生发展速度、力量、耐力、灵敏等身体素质;全面锻炼学生身体;了解和初步掌握体育舞蹈运动的基本技术和简单战术以及竞赛规则与裁判法。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增强组织纪律性和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良好品质及勇敢、顽强的进取精神,激励学生勤奋、刻苦学习,勇于拼搏和攀登及敢于竞争的意识品德。

授课教师:马建立(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中国茶艺与茶文化概论(外校课程)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一门融知识与技能于一体的课程,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系统学习茶叶商品知识的基础上,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组成部分的中国茶道和茶艺知识。学会以茶修养身心的方法,了解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表现。同时也为有兴趣参加上海市“茶艺师”和“茶叶审评师”(初级、中级)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考核的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授课教师:倪慧文(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日本文化概论(外校课程)

课程简介:日本人和中国人或者朝鲜人、东南亚各国的人是同一种人吗?为什么中国人喜欢梅花牡丹,而日本人却喜欢樱花?日本历史上的武士和中国的游侠、文士有什么异同?为什么一方面日本的纯情电视剧(如《一升的眼泪》)感人至深,而另一方面低级下流的作品又充斥在街头巷尾?为什么日本人注重集体牺牲个人?为什么日本人能制造出随身听和任天堂索尼游戏机?为什么日本人给外国人以彬彬有礼的印象,但侵华时又残酷无比?为什么日本首相总是参拜靖国神社?相信对以上问题感兴趣的人不少,而且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的回答。本课程意欲通过对以上问题等的剖析,探讨日本的文化,并对以上问题给与一个文化论的回答。

教学目的:

1、了解有关日本文化的主要问题,从文化的角度理解日本。

2、掌握学习方法。包括信息的搜集,整理和发表。

授课教师:孙攀河(东华大学)

电视纪录片作品欣赏(外校课程)

课程简介:纪录片是真实世界真实生活的复原和再现,它展现了丰富多彩的现实画面。本课程以优秀纪录片作品欣赏为主要内容,介绍关于纪录片的基本知识,如镜头、画面、剪辑、配乐等;主要是通过纪录片内容的欣赏了解人生、开阔视野、认识社会,提高相关文化素养和人文修养;也通过欣赏纪录片了解电视艺术的特殊表现魅力,丰富和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对电视的敏感度,增加对电视作品的审美判断力,提高媒介素养;通过欣赏纪录片使学生在获得审美享受的同时提高审美修养,培养良好的批判性思维。本课程通过对电视纪录片作品欣赏使学生基本掌握纪录片的性质、创作原则和创作方法,纪录片的基本表现手法;能够对一部纪录片作品从表现内容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分析出其价值所在;并能够进一步提高认识能力、审美能力和批判能力,达到提高文化素养和媒介素养的目的。

授课教师:涂鸣华(东华大学)

西方艺术史(外校课程)

课程简介:艺术历史人类文化和智慧的结晶,人类在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创造了灿烂的艺术文化,乃是我们的文化遗产和精神食粮。该课将以实践轴线教授世界从原始艺术开始的各种艺术流派、风格及艺术家,这对于学习艺术设计的学生来说,用人类艺术的财富丰富我们的心灵、积淀艺术审美的财富,将极大地有助于未来的设计创作。所以该课程是艺术设计教育的重要拓展课目。

教学目的:通过艺术历史的学习,可以较系统地了解艺术起源和源流,包括:史前艺术、文明早期艺术、拜占庭中世纪艺术、文艺复习艺术、巴洛克洛可可艺术、十九、二十世纪艺术……梳理艺术创作中某些规律性的艺术要素,提高设计创作的必要修养。希望通过艺术史的学习,设计学生在艺术知识的积累上有所飞跃,提升审美及创作的能力,为未来的设计事业打下较扎实的基础。

授课教师:袁仄(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建筑与室内设计作品赏析(外校课程)

课程简介:从某种程度上看,建筑与室内设计是一门人文科学,它涉及到美学、宗教、政治、经济、工程力学、地理环境、时代伦理风尚等多种因素,属于跨学科的范畴。建筑与室内设计赏析课通过介绍中外著名建筑与室内设计师及其代表作品,引导学生从外观造型、工程构造、艺术源流、美学与人文价值等多方面剖析作品,从而拓宽学生的认知视野,培养学生以新的眼光审视身边的建筑和人文环境,发现建筑的本质,形成对建筑独立的见解和认识的能力。在教学手段和目的上,通过幻灯片、数字电影的欣赏结合生活环境的审美实践使学生对建筑与室内设计产生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并在对各时期各国家的优秀作品表象的了解中,引发学生对各时代人文精神的思考,加深对设计文化的审美感知。

授课教师:陈月浩(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现代文学名作选读(外校课程)

课程简介:课程计划选取现代文学史上十多位重要作家的代表性作品,从创作背景、主题内蕴、艺术形式、文学史价值与意义等层面,综合学界新的研究成果,对这些作家作品予以比较富于思想和审美深度的分析,引领学生进入中国现代文化和文学的世界,对民族现代化进程中产生的现代文学艺术成果有一个初步了解,对中国现代文学艺术家所走过的艰辛坎坷的艺术创作之路加深理解,启发学生开拓文化视野,更好地认识我们民族刚刚过去的百年历史,中国现代文学所蕴含的最重要的文学艺术精神和艺术启示,从而使青年学子更客观和更具历史感地认识现代中国的国情,艺术与民族、国家、时代、文化等之间深刻而复杂的关系,更深入地理解艺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关系,以现代文学为代表的艺术的审美特质与本土化特征。

授课教师:李明(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经典影片赏析(外校课程)

课程简介:本课程结合不同流派和风格中外影片的观赏,介绍相关的电影批评的基本方法,提高大学生对经典影片的赏析能力。课程注重引导同学们把握影片的艺术规律,探究电影艺术的基本特征,了解电影艺术的创作过程,了解电影艺术编剧、导演和摄影等部门的性质和功用,了解电影镜头的定义、类型、运动和角度及镜头的组接方式等,提高同学们对电影艺术的兴趣与爱好。

授课教师:蔡兴水(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经典音乐赏析(外校课程)

课程简介:在本课程的学习中,旨在帮助学生掌握音乐基本要素的概念,重要音乐体裁,中西方音乐和世界各民族音乐特点,乐器的分组,乐队的编制等;掌握音乐欣赏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了解中外经典名曲和著名音乐家,了解世界多元音乐文化和音乐拓展的多方位,以及西洋重要乐派的形成和艺术特色;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培养良好的音乐素质,开阔知识视野,提高自身艺术修养。

授课教师:李月楼(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