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国语大学2015年度工作报告

索取号:G006010101-2016-0002发布时间:2016-05-16浏览次数:481设置

上海外国语大学第六届教代会暨第十五届工代会第十次会议

深化综合改革,聚焦内涵发展,提升教育质量

全面推进一流外国语大学建设

——上海外国语大学2015年度工作报告

校长曹德明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受学校党政领导班子委托,向大会报告学校过去一年主要工作,说明下一阶段学校主要工作安排,请讨论、审议。

一、2015年主要工作

2015年,围绕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的总体部署,学校在教育部、上海市的领导下,坚持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坚持走内涵发展道路,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大学治理体系,扎实提高教育质量,学校各项工作有序运转,办学优势进一步彰显,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综合改革方案制定完成。以筹备学校党代会为契机,聚焦改革重点难点,立足总体顶层设计,注重调查研究,坚持问计于民,发动全校力量,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着力解决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问题,学校制定了《上海外国语大学综合改革方案(2015-2020年)》,目前各项任务正有序落实。

“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启动。学校积极对接一流学科建设需要,重视规划工作队伍与机制建设,积极开展调查研究与规划方案设计,汇编并发布了《“十三五”规划编写学习资料专刊》。目前已完成“十三五”规划合稿、9份专项规划和23份院系规划。

巡视整改事项有序落实。学校加强组织领导,明确整改任务时限,细化分工,责任到人。定期报告整改情况,及时研究、调整、完善整改工作。不断加强监督检查,做好整改落实情况信息公开,接受师生员工有效监督。

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学校提出“多语种+”卓越国际化人才培养战略,成立了卓越学院,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以国家战略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开展荣誉教育,培养拔尖人才。成立了非通用语种卓越人才培养基地,积极谋划和推进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教学改革。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外时文选读》课获教育部肯定,有外国语大学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不断深化。课程体系建设不断完善,2门课程荣获2015年上海市级精品课程称号,2门课程被授予“上海高校示范性全英语课程”称号,1门课程入选2015年度上海高校示范性全英语教学课程建设项目立项。注重实践教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成果不断显现,100个国家级和60个市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获立项。招生工作特色和优势明显,经第三方评估,我校在全国高校录取分数等评价中,综合排名第17名,其中文科排名第12名。实施全方位开放式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加强学科交叉、融合与渗透,积极打造“研究生课程共享平台”。就业率继续保持高位,本科生和研究生就业率分别达到97.02%96.44%

科学研究水平逐步提升。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入选国家语言文字智库首批试点单位;中东研究所正式入选“上海高校智库”成员并加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研究智库联盟”,成为首批理事单位,欧盟研究中心被列入《中国智库名录(2015年)》。新建4个科研平台:教育信息化国际比较研究中心、中日韩合作研究中心、语言文化视角下的区域国别研究基地、中国海外利益保护研究中心。纵向科研项目数继续保持两位数,且项目层次得到较大提升,获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1项、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项;上海市级项目多点开花,项目类别日趋多样。科研基本数据表现良好,高质量论文不断涌现,高水平研究报告被国务院采纳27篇、国家级政府部门采纳17篇,体现了上外在同类院校中卓越的研究能力和潜力。举办学术会议42场,其中国际会议17场、国内会议25场,教师参加校外学术会议共计556人次。

国际化程度不断加深。本科生海外交流的数量稳步增加,2015届本科毕业生中,在学期间有出境交流学习经历的人数占37.8%,顺利达到学校“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目标;研究生有171人获各级各类出国留学项目资助。全年共有719名本科生参加各类长短期海外交流项目,同比增长23.12%。国家留学基金委优秀本科生项目获批45个项目、188个名额,取得了全国第三的好成绩。首门全英文慕课“跨文化交际”在FutureLearn平台正式上线,成为FutureLearn平台上中国第一门、亚洲第三门上线课程,共有来自全球175个国家超过15000名学员选修。国际化融合程度不断加深,国际学生与国内学生融合度进一步增强,全英语课程范围继续拓展,国际学生已能进入部分非语言专业学习; 进一步改善了外国专家管理机制,提升了来华专家层次。国际合作不断深入,学校境外合作伙伴达到56个国家和地区的331个机构。打造战略合作伙伴,合作办学项目取得突破,我校与德国拜罗伊特大学合作举办德语(经济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通过教育部的审核,进一步强化了“外语+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在本科教育中的地位。学校成立孔子学院工作处,孔子学院工作获得佳绩,学校入选国家汉办“新汉学计划”试点院校,荣获第10届孔子学院大会“孔子学院先进中方合作机构奖”,并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瑞纳森学院合作共建了学校第8所孔子学院。

学科发展稳步推进。学校外国语言文学学科成功入选上海市Ⅰ类高峰学科,进入上海市21个Ⅰ类高峰学科建设计划。依托多语种、多学科优势,学校不断凝练学科发展方向,完善学科建设与管理体制机制,构建学科自我发展、学校动态评估的制度体系。同时,不断完善学科建设成果数据库,为学科发展提供支撑保障。根据《校学术委员会章程》,2015年学校还完成了校学术委员会的换届工作,选举出新一届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成立了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学术委员会,并启动了院系学术委员会的换届工作。

师资队伍持续壮大。学校以各类人才培养计划为平台,引进人才与用好人才双管齐下,努力构建人才高原高峰,学校师资队伍结构日益优化。全年成功申报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1人,上海“高端学者计划”(创新短期)人才1人,上海高校特聘教授(东方学者)特聘教授1人,上海高校特聘教授(东方学者)讲座教授1人,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3人,上海市人才发展资金资助1人,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8人。制定了“上海外国语大学教师职业发展支持计划”,继续开展教育部教师队伍建设示范项目——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团队培育计划和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能力提升”示范项目——青年英才海外研修计划,拓宽教师发展中心职能,搭建教师交流沟通及指导平台。不断做好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和博士后队伍建设,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获得2015年度人社部博士后综合评估优秀流动站。

治理体系日趋完善。学校全面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制度化建设不断推进,干部管理愈加严格,组织建设更加完善,审计制度不断加强,财务管理愈发规范。章程落实工作稳步推进,依法治校不断深化。学校成立了法律事务室,加强对外合同的管理,加强学校制度的梳理。加强公务接待、办公用房、公务用车等的管理整改和制度规范,接受了教育部检查组的检查。加强非学历教育管理,成立了上海外国语大学非学历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发挥学校品牌优势,整合教育资源,进一步依法规范了学校非学历办学秩序。信息公开、校务公开更加透明、全面,信息公开工作在教育部部属高校和上海市高校评比中均获第一名。推进实事工程,制订了校内岗位绩效工资实施方案,推进了青年教工周转房管理工作,教职员工获得感有效提升。调整升级了办公自动化(OA)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国资管理系统等一系列信息化系统。健全了校园安全综合防控体系,设立了松江公共服务中心,为广大师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提供了保障和便利。

社会服务充分拓展。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新需求,学校咨政研究报告多次获国家决策部门重视和采纳。上外学者积极回应国际国内社会热点,通过媒体向公众提供专业分析观点获得良好反响。学校先后与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汽车集团、临港集团等深入拓展合作,深化了学校与上海地方的合作机制。继续为联合国、中宣部、商务部、外交部、国新办、上海市党政机关提供优质服务,参与中国公共外交,服务国家“走出去”战略和大都市国际化建设,形成了学校与社会的良好互动。上外师生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第十届孔子学院大会志愿服务工作中展示的风采和担当也获得多方肯定。校友联系不断加强,不断增进海内外校友会的组织建设和对接服务,推动校友工作二级网络体系建设,成立了我校第一个行业校友分会——“律林思秀”律师校友分会。全年基金会新增捐赠项目10个,新增捐赠签约金额2165万元。

校园文化日益丰富。学校不断加强校园讲座、竞赛、文体、社会实践等多方面活动的建设。棒球、围棋、旱地冰球等项目继续代表中国大学生参与各项国际赛事并各有斩获,校园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学生社团、志愿者项目开展不断深入。多语种外文网站群建设全面纳入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体系,与课程建设、学生实践学分有机结合,发布文章逾2000篇,被国内外各类媒体报道和转载超过50次。学校入选教育部第二批网络文化建设试点高校,教育部思政司和上海市有关部门等多次来校调研外文网站建设。教育部编发外文网站建设简报,网站建设获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批示。在Alexa全球网站排名中,我校位居中国高校前列,并进入美国和德国的地区排名,国际化影响力显著提升。在《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每月刊发的教育部直属高校门户网站排行榜中,我校稳居全国前15位。学校各大网络新媒体平台关注度也显著提升。校史文化工作不断完善,《上海外国语大学志(1995-2014年)》已进入统稿阶段。

总体而言,2015年是学校突破发展,各项工作全面推进的一年。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全校师生员工的协同共进和集体努力,也离不开上级的关怀和社会各界的支持。我代表学校领导班子向大家一年来的辛勤工作表示真挚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面对中国高等教育推动综合改革的时代主题,面对国家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总体要求,学校未来发展中,还需要特别重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

一、必须紧密围绕“双一流”、“高峰学科”建设计划,重点提升学科建设水平,以点带面,全面促进学校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提高。国务院发布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中明确了国家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目标和任务,今年还将进一步制订“双一流”建设实施办法,研究制订资金管理、绩效评价办法,上海市也在加紧推进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计划。高水平学科已经成为高校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在学校评价、资源配置中占据了重要位置。我们要认清形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高度重视学科建设的整体推进;要瞄准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目标,以长远视野和战略性眼光,丰富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内涵,加快传统优势学科发展步伐;要优化学科布局,坚持做强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优势,做实政治学学科特色,凝练方向、整合资源,文、教、经、管、法等多学科交叉协调发展;要以学科发展带动人才培养,增强师资队伍,提升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水平。我们要在特色中求一流,“特色”是基础和前提,“一流”是目标和方向。我们不能一味跟风模仿,也不追求跟其他国家或其他高校的“相同”,而是在师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等各方面大力突出中国特色,大力突出外语特长,大力突出创新特质。立足上外实际,凸显特色,走“差别化发展”道路,建设高水平学科,提升全球影响力。

二、必须牢固把握“一带一路”、“教育对外开放”的战略大局,改革开放办学体制,全面推进国际化办学。“一带一路”是具有全局性的国家战略,上海作为“一带一路”最大首位城市,这一战略构想为之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和极好的发展机遇。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和提速,推动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破解我国非通用语种人才的匮乏,已成当务之急。国家正在加大“拔尖创新人才”“非通用语人才”“国际组织人才”“优秀来华留学生”“国别问题研究人才”等五类人才的培养。今年教育部工作要点也提出“深入开展教育合作交流。充实中俄、中美、中英、中欧、中法、中印尼六个高级别中外人文交流机制内涵,开创人文交流新局面”等一系列举措。因此全面推进国际化办学战略不仅是我们的专业特色、学科优势和安身立命之本,更是我们当前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全校上下要树立正确的国际化办学理念,谋划好国际化办学布局,不断丰富国际化办学内涵,优化国际化办学结构,提高国际化办学质量,拓展国际化办学路径,补齐国际化办学短板,以国际化办学推进学校教育综合改革的各项工作。

三、必须切实加强“综合改革方案”、“十三五”规划的顶层设计,明确推进方案,制订实施细则,抓好落实。一流外国语大学、一流学科的建设,国际化办学战略的推进,需要通过“综合改革方案”和“十三五”规划来具体实现。今年是学校推动落实综改方案和做好“十三五”规划开局的关键一年。我们要全面把握学校的定位和发展方向,精心谋划,做好顶层设计,做好总体部署和任务分解,制订综合改革和“十三五”规划的路线图、任务书和时间表,形成落实综合改革方案的体制机制与保障体系。这项工作涉及每个单位、每个部门,需要大家广泛参与、群策群力、眼光向前、视野开阔,以主人翁的心态,抓落实、补短板、破难题,形成一套凝聚人心、鼓舞干劲、系统完备、统筹发展、目标明确、可操作性强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二、2016年重点工作

2016年学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教育部和上海市2016年重点工作要求,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全面加强党风、学风、校风建设,切实做好“十三五”开局工作。

就其中最为重要的几个方面工作,我在这里做特别说明。

一是加强党的建设,完善现代大学制度。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是贯彻“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根本保障,我们要把握党建工作的整体性、实践性和系统性原则,通过加强党建促进和保障中心工作的开展。学校党委将2016年确立为党建工作“制度建设年”,我们将围绕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廉政建设、基层党建等块面,健全学校党建工作规章制度,以点带面、服务师生,推进学校改革发展,不断完善现代大学制度。今年学校还将召开校第十四次党代会,我们要精心筹备,并在全校范围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全面落实党代会总体部署。

二是推动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今年我们要正式实施完全学分制,同时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体制,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与整合,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主动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适应多元化和个性化创新人才的培养需求。我们要通过课程整合、实践活动和协同培养等方式使语言与专业领域深度融合,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探索构建“多语种+”卓越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我们要做好“多语种高级翻译实验班”和“多语种国别区域实验班”两个人才培养平台的建设工作,迎接卓越学院的首批学生。我们要以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全员育人、合力育人“四育并举”为改革理念,以思想政治教育与外语专业课程有机融合为主要着力点,进一步构建有外语院校特色的“大思政”教育格局。

三是推进学科建设,提升学校科研水平。“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峰学科”建设是今年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围绕“双一流”和“高峰学科”的建设目标,我们要综合考虑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和国际化方面的核心指标,明确建设的目标、瓶颈和不足,明确突破方向和重点举措,系统规划、全面推进、加强协同、补齐短板。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社会重大问题,继续推动“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加强区域国别研究,加强高端智库和研究基地建设,努力攀登学术新高峰。

四是深化人事改革,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要围绕“双一流”和“高峰学科”建设,在加快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同时,充分发挥现有师资队伍的活力、着力培育青年骨干。全面推进人事制度改革,探索师资队伍分类管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建立梯度合理、激励充分的绩效薪酬体系,切实解决收入分配不合理问题。

五是做好服务支撑,保障学校中心工作。要全面推进依法治校,继续加强民主管理,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加强民生保障与服务工作,推进信息化工作,稳固落实财经保障,以师生为本,确保学校所有的资源服务于人才培养和教学科研中心工作。2016年要继续大力优化办学空间,改进办学条件,挖掘校区资源潜能,打造国际校园,筹划知识共享中心,为师生员工创造更好的教学科研和学习生活环境。


各位代表,同志们:在深入进行教育综合改革之际,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形势和任务的要求,紧紧抓住国家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新机遇,奋发则进,自满则退,机遇难求,时不我待。让我们继续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昂扬的工作斗志,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开拓创新,主动而为,真抓实干,为把我校建设成为一流外国语大学而共同努力!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