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发布

思政创新年系列报道二:抓好“三课一院”主阵地,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

索取号:发布时间:2017-06-09浏览次数:4643设置

  • 《中外时文选读》,不仅上课内容具有“时令味”,而且授课老师由原来的一名专业课老师从头讲到尾,改成由学校外语专业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思政课教师联袂开讲。 【摄影 | 】

  • 上外开设《世界中国》特色课程,赵启正教授应邀作首讲 【摄影 | 】

  • 【摄影 | 】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理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上海外国语大学致力于抓好“三课一院”主阵地,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建设双语特色思政课、多语种专业课、《世界中国》综合素养课课程体系,形成思想政治教学协同效应;建设上海市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引领作用。在学校统筹规划下,各院系深入挖掘教书育人功能,建设有外语院校特色的课程思政体系。

一、    打造双语特色思政课程,说外语与讲理论有机结合

从2014年6月开始,马克思主义学院率先在《形势与政策》和《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两门思政课程中进行外语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结合的课程改革。学院以问题为导向,结合国内外时事,在每门课中设置1-2个贴近学生实际的专题,通过与英语教师集体备课、相互合作,在思政课程中穿插全英语授课,充分发挥上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语言和文化融合优势。随后,这种模式进一步推进到“05方案”中的其他思政课的改革中,目前,双语特色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上海高校精品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上海外国语大学校级精品课程。

在思政课的教学改革中,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们注重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吸引力、说服力、感染力,今年9月开始,学院将逐步推出“专题+网络+实践”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将背景性、知识性的课程材料放到网络上,通过材料阅读、读书心得、小测验等方式,让学生集中在网上学习;教师课堂讲授,主要集中在专题上进行凝练、升华,引导学生学习;实践教学则是由任课教师根据教学要求提出具体实践内容,以四至五个学生为一个实践小组,深入街道、工厂、社区等进行具体调查、采访,并写出研究报告,以便使学生的实践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二、    推进“多语种”课程思政,语言从交际工具到知识工具

从2014年5月起,马克思主义学院和英语学院共同设计了面向全校各专业、全英语授课的《中外时文选读》课程,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集体备课、联合授课。课程精心编选以英文发表的中国及外国国家领导人、国内外主流媒体和世界著名学者关于中国问题的演讲、讲话、深度报道以及研究文章,让大学生在中外观点的碰撞中领会、感悟和把握不同文化背后的话语思维与逻辑,引导大学生增强“四个自信”,实现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与外语专业素养的同步提高。课程推出后,反响热烈。

从今年3月份起,学校逐步将专业课课程思政工作试点推广13个语种24门专业课程,初步打造“多语种课程思政群”。如德语系的《德语经典文选阅读》、英语学院《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中西文化比较》、俄语系《中亚丝路文明》、西语系《中国与拉丁美洲国家关系史》、东方语学院《波斯语时政翻译理论与实践》等。外语不再仅仅是交际工具,更是认知工具,授课教师通过有针对性、新颖的方式与视角开展教学,引导青年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发掘外语专业的思想价值渗透作用。

三、    开设《世界中国》综合素养课,突出国际比较与中国特色

从2017年3月起,由教务处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统筹、设计和组织,《世界中国》课程以公共必修课的形式在全校推出。该课程充分运用上外“国别区域全球知识领域”特色与优势,通过整合校内外语言文学、政治学、经济学、新闻学、历史学等学科资源,组织相关领域的名师大家紧扣时代主题,分专题、分类别讲述世界中的中国、中国所处的世界。帮助大学生立足中国、面向世界,读懂中国、了解世界,增强“四个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世界中国》课程共设32个课时,其中课堂讲授28个课时,课堂讨论4个课时,课堂讲授共分七大专题,分别是: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世界历史文明中的中国、世界地缘政治中的中国、世界经济格局中的中国、全球治理体系中的中国、大国外交关系中的中国和世界媒体中的中国。

四、    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引领作用

学校“三课”课程思政的成功推出,凸显了学校近年来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打造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宣传和人才培养坚强阵地所取得的系列成效。按照学校党委指示和校“十三五”规划的总体发展要求,马克思主义学院正在进一步加强和深化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一是积极申报上海市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二是整合资源,建立“国外马克思主义”“国际型人才培养”“现代化进程的国际比较”等研究中心,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培育科研和教学团队。三是进一步凝练和培育新的学科方向,落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重点建设专项计划”,努力培育一批二级学科和一级学科硕士点,完成学科发展的基础性建设。近期,学院已经通过上海市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上海市课程思政试点高校答辩,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建设迈出坚实一步。

学习贯彻全国高校思政会议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学校持之以恒推进“三课一院”建设坚定了信心。下一步,学校将着重在建立长效机制、扩大协同效应上下功夫,进一步加大试点力度,进一步健全课堂教育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培养培训、考核激励,进一步加强规律研究,形成具有外语院校特色的课程思政建设方案。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