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发布

《21世纪英语教育》:明确专业属性 塑造人文精神:上外人文实验班引领英语专业转型发展

索取号:发布时间:2019-12-05浏览次数:410设置

“What a piece of work is man!”是莎翁名著《哈姆雷特》中一句经典台词,一语道出“人”的重要性。前不久,在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进行的“人文社会学科研究型人才培养实验班”(以下简称人文实验班)系列讲座第一讲上,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校长、英语学院院长查明建以这句台词为导入,向学生们介绍了“什么是人文”,并详细阐释了人文学科的特点与性质、人文教育与人文精神、人文学科的学术魅力与人文学者的基本素养,带领他们进入了人文学科的殿堂。

英语专业:领略人文学科魅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英语专业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英语人才和师资,为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对外交流和英语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当下英语专业也存在着多年累积亟待解决的诸多问题。英语专业究竟是不是一个专业?英语学习和英语专业学习有什么区别?最近一年来,关于英语专业的学科属性在英语教育界展开了广泛而激烈的讨论。

作为一名人文学者,查明建对英语专业一直有着独到的理解。他多次在自己的课堂上和英语教育界的学术会议上阐述这一观点:英语专业不是仅仅学习英语的专业,而是以英语为桥梁来学习人文学科领域知识的专业。英语专业属于人文学科,学生只有具备深厚的中外文史哲素养和扎实的人文学科知识结构,将来在人文学科领域方能有所成就。 

“人文学科的研究对象是人文世界,也就是人的精神世界和文化世界,其存在的精神性、意义性、价值性决定了人文学科区别于社会学科。”查明建经常这样告诉学生,“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人道主义精神、人文品格、人生境界和内在的精神气度。通过学习文史哲知识可以吸纳和认同人类千百年积累下来的精神成果,从而成为完善的人。”

新模式: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在充分明确英语专业人文学科属性的背景下,人文实验班于今年4月正式开班。该班采取导师制,通过一对一指导,引导学生从被动式听课转向主动式自主学习,从学习英语转向研究性学习。英语学院将以人文实验班为抓手,探索高端化、精英化、专业化人才的培养机制,通过实验班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和标杆作用,整体提升学院人才培养水平,打造一流本科,培养更多的高端专业人才,引领全国英语专业转型发展。

记者了解到,人文实验班的设立并非一蹴而就。在上海外国语大学推进“双一流”建设、培养“多语种+”卓越国际化人才的背景下,英语学院早在2010年就开始实施英语专业教育人文化改革,基于人文化教学改革的理念对传统的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进行了大力改革。

据英语学院常务副院长王欣介绍,这次人文化改革在课程设置上突出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教育的专业性、人文性和国际化品格,改革原有的英语精读与泛读课,代之以人文阅读课程,不断完善大类平台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知识课程、专业实践课程四大板块,从以语言技能培训为中心转向了提升人文综合素质和培养人文精神为目标。 

英语学院同时积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进教师学术的国际化水平。“通过改革,不仅教师的专业意识得到了极大增强,学生对英语专业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人文实验班就是英语学院在过去八年人文化改革经验和成果积累的基础上,对英语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所做的新探索。”王欣说。

3个月来,第一期人文实验班学生王顾卿和她的同学们一起投入到了人文知识的海洋之中。“英语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英语语言能力,还要有开阔的视野和人文情怀,对人文学科知识有较好的感知能力和研究分析能力。”王顾卿这样理解着自己的专业。

“读书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博而后专,由博返约。不满足于读了多少书,知识面多广博,关键是更要有自己的思考,成为有思想、有情怀的人文学者。”这是查明建和全体英语学院同仁对这群人文学子的深切期待。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