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最新公告

【澎湃新闻】丨齐舒扬:一位在俄上外留学生的亲历、观察和呼吁

索取号:发布时间:2020-03-01浏览次数:354设置

去年9月,我作为中俄政府奖学金交换留学的学生,来到莫斯科的普希金俄语学院学习。

今年1月25日是中国农历新年的大年初一。多数俄罗斯高校会在大年初一前后为中国学生放10天的春节假。而我则在去年12月27日就回中国了,并于今年1月17日回到莫斯科。当时很多回国过春节的中国留学生没想到,几天之后他们将面临“被限制返俄”的困境,而留在俄罗斯的中国同学们将要面对的是“还能不能正常上课”、“能不能正常出行”的困惑和焦虑。


担心“回不去”与“没课上”的留学生

自新型冠状病毒的疫情发生以来,俄罗斯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颁布了一系列规定,包括暂时停止部分飞往中国的航班,对中国公民的入境和签证受理也暂时做出了限制。

俄罗斯科学和高等教育部也针对中国留学生出台了相关规定。1月31日,俄罗斯科学和高等教育部发布行政令,将中国留学生的假期延长至3月2日,同时要求所属高校保证全面完成本学期的教学内容,研究远程教学的可行性。2月12日,科学和高等教育部再次通过外交渠道,提请中国留学生暂缓返俄。

“我们该怎么办?什么时候开学?我们还能回去上课吗?”俄罗斯的疫情防控政策也在留学生群体中引发了担忧。春节期间回国的学生开始担心无法如期返校上课,影响到学习计划和成绩,甚至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的学业成绩都会被取消。而身在俄罗斯的同学,开始担心能否正常上课。

针对中国留学生的特殊情况,疫情发生以来,俄罗斯各大高校都陆续发布了针对目前还在中国的留学生暂缓返校的通知,提出将向未返回留学生提供完整的教学内容,不因学生未到校而开除。在俄罗斯入境限制解除后,各高校将安排返校时间。

如我就读的国立普希金俄语学院(下简称“普希金学院”)发布校长令,通知目前还在中国的同学假期延长至3月2日。留在中国的同学将通过网课、线上作业等方式完成课业内容。如果学生依然选择返俄,将被单独隔离14天进行医学观察。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国立大学(下简称“莫斯科大学”)则规定,2月15日以后到达莫斯科的中国学生,需要统一到特定宿舍楼隔离两周,如之后一切正常,将返回原宿舍居住。

对于在俄罗斯境内的中国留学生,俄罗斯高校则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措施。部分高校宣布进一步延长中国学生的寒假假期,推迟开学。

如莫斯科大学校长2月20日签署了新的关于莫斯科大学中国学生延迟开学的命令,宣布针对从中国返回莫斯科的学生,其全日制教学安排推迟到3月16日。部分高校宣布在假期结束后,对中国留学生单独采用网络授课方式。如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规定,3月2日至4月2日中国留学生采用远程教育,即使在俄也不集中上课。当然,也有部分高校正常时间开学、正常集中授课。如普希金学院仍然按照原教学计划1月9日开学,对留在俄罗斯的中国留学生仍然实行集中授课,但学生必须每天通过体温检查。

尽管各校对是否上课的决策各不相同,但都对中国学生离校、返校情况进行跟踪统计,并要求进行体温检查。如普希金学院规定,中国学生必须参加每天9:00进行的防疫体检,如果查出没有体检记录,学校将会严肃处理,解除住宿合同甚至开除。

总体看,俄罗斯各高校针对中国留学生的政策大致相同,但根据本校情况都有所调整,但疫情防控措施还是比较严的。

在疫情防控政策发布之初,同学们对于是否要停课、国内同学是否能返校等情况比较茫然,因为对疫情和相关政策的不够了解,产生了“回不去”、“没课上”的忧虑和恐慌。但随着相关文件和解读的日益清晰,同学们逐渐克服了恐慌心理,按照学校的安排,继续正常的学校生活。尽管相关政策的出台使得原本的学习计划和节奏可能被打乱,但学生们都对特殊时期的安排都表示了理解,并积极配合学校的安排。


“战斗民族”的“淡定”和“不在乎”

俄罗斯在面对这次疫情时,也展现出了不一样的态度。比起很多国家的反应,他们似乎显得更淡定、更冷漠。

国际民意调查机构益普索(Ipsos)公司进行的一项民调显示,与日本和美国民众相比,俄罗斯人对待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传播的态度更为淡定。该项调查于2020年2月7日至9日在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英国和美国进行。每个国家各有约1000人受访。结果显示,仅42%的俄罗斯人认为该病毒对全球的威胁度较高。最担心病毒传播的国家为日本(66%)、澳大利亚(61%)和美国(55%)。加拿大、英国和德国受访者中认为该病毒威胁度较高的人数比例为42%~47%不等。

在我看来,俄罗斯人的“淡定”,源于他们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认知不足,以及“战斗民族”无所畏惧的天性。

在俄罗斯,主流媒体并没有对疫情大力宣传,甚至对俄罗斯在“抗疫”中采取的政策和对外援助行动,俄媒也鲜少报道。此前,一篇题为“俄罗斯你咋把物资扔下就跑了?也不打声招呼!”的推送席卷了留俄学生的朋友圈,很多人从那时才知道俄罗斯向中国捐赠了23吨物资,并且俄罗斯是首个也是唯一一个派出来华开展疫情防治合作的外国专家团的国家。许多中国人评价俄罗斯人默默捐赠的作风仿佛“钢铁直男”,非常契合他们“战斗民族”的称号。

然而,鲜明的“战斗民族”性格也导致了一个问题——对疫情不上心、不在意。

在课堂上,当我们询问班主任学校是否会因为疫情对中国人停课时,班主任非常不以为意地说“没什么大不了的,这跟普通流感差不多”。他的态度,代表了很多俄罗斯民众的态度。因为媒体宣传少,加上普通民众对公共卫生问题不关心,很多俄罗斯人对于疫情的严重程度和发展情况并不了解,有不少人认为疫情影响不大。

前段时间,“莫斯科公交车上出现中国人要报警处理”的传闻引起舆论哗然,中国驻俄大使馆很快对此辟谣,并对误导文件、误读关键词的行为予以了谴责。尽管谣言破除,但特殊时期,在俄罗斯的中国人确实有受到“特殊对待”的情况。我和我的同学就在莫斯科遇到过出租车司机拒载中国人、地铁站要查验中国人护照等窘境,现在也经常会有警察突击造访学校,要求中国学生录入信息并对中国人进行跟踪监测。尽管只是多了一些检查手续,出示证件、说明情况之后都能化解困难,但这些措施还是不免让人联想到歧视性行为。

为此,留俄中国学生在社交媒体上发动了 Я НЕ ВИРУС(“我不是病毒”)的宣传活动,积极向更多俄罗斯人普及疫情知识,说明我们和其他人一样也是健康群体。

2月24日,中国驻俄罗斯使馆照会莫斯科市政府,表示注意到近日莫斯科市政府为防止疫情蔓延所采取的补充措施,包括对来自中国的所有人员进行普遍监控,但有关部门在实际操作中似乎只对中国人进行查验、登记。大使馆强调,中方理解俄方采取措施的必要性,但希望有关措施适度、非歧视性,有关举措符合中俄友好精神和两国关系水平。

特殊时期,更需要冷静、理性地面对现实情况。俄罗斯人的民族性格,使得他们面对疫情格外“淡定”,并不恐慌,但同时也造成了他们对疫情真实情况和最新信息的疏忽和不在意,以及政策制定不够完善。在此,我们呼吁,能更大力度地宣传普及真实情况,也希望俄罗斯人能更冷静理性地面对疫情信息,避免受到虚假信息的误导而产生歧视性行为。不信谣,不传谣;破除传言,反对歧视,留俄中国学生期待着这场战“疫”的胜利,也期待着塑造一个更理性、更健康的环境。


呼吁:未来的防疫、抗疫还需要做什么?

1.加强防疫意识,做好防疫、抗疫准备

2月23日,俄罗斯联邦消费者权益局发布信息称,俄罗斯联邦所有实体卫生和传染病中心都配备了新的必要的诊断检测系统,以检测新型冠状病毒。

但是目前,俄罗斯的疫情应对还有待加强。尽管已经采取了限制中国公民入境等防控措施,但随着俄罗斯境内出现感染病例、疫情持续在全球范围内蔓延,现行政策显然还不能有效完成疫情防控。一旦疫情爆发,俄罗斯目前防疫、抗疫准备并不充分,公共卫生条件和卫生设施可能也不足以快速控制疫情,因此,俄罗斯需要加强国民防疫意识,尽快调整防疫政策,完善本国的卫生体系,做好防疫、抗疫准备。

2.加强防疫宣传,消除公众误解

在俄罗斯政府出台政策、加强防疫措施的同时,俄罗斯媒体也需要加大对疫情的宣传力度。目前在俄罗斯媒体上,关于疫情的介绍信息并不多,因此造成了大众的误解,甚至是盲目的歧视。

在面对突然爆发的疫情,人们的担忧可能会迅速演变成恐慌,导致无辜人士被排斥、被歧视,而更全的信息、更新的资讯有助于减少公众恐慌,更冷静、理性地面对疫情,在做好防疫措施、保证自身安全的同时,也需要减少不理智的行为和不必要的伤害。

3.开展全球范围内的防疫合作

当下,在疫情蔓延到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严峻时刻,对立和歧视才是最可怕的病毒,它不仅无益于解决任何问题,还将严重影响到不同国家间人民的关系。艰难时刻,人类必须团结,消除歧视、摒除偏见,开展合作,共度难关。在这个高度全球化的时代里,在新冠疫情有可能成为大流行疾病“决定性的节点”的时刻,各国应该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通力开展全球范围内的防疫合作,这既是对本国人民安全和健康负责,也是为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做出了贡献。


(作者齐舒扬系上海外国语大学俄罗斯东欧中亚学院、卓越学院本科生,目前在在俄罗斯莫斯科的普希金俄语学院留学)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