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发布

迎党代会 | 上外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索取号:发布时间:2021-09-23浏览次数:146设置

  • 【摄影 | 】

  • 【摄影 | 】

  • 【摄影 | 】

  • 【摄影 | 】

编者按:中国共产党上海外国语大学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即将召开。为总结发展经验,凝聚发展共识,引领未来发展,特推出专题系列报道。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依托学校多语种、多学科的优势,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国家战略,着力为国家和地域经济文化的发展培养一批学贯中外、能开展中外文化交流与研究、能有效传播和弘扬中国语言文化的高级人才,打造一支数量充足、水平较高、结构合理、教学经验较为丰富的学科队伍,力争在汉语本体、应用语言学、汉语国际教育、中国文化等研究领域处于国内前沿。

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在留学生本科人才培养方面,持续推进高层次教材编写、精品课程建设、教学奖申报等工作,实现数量和质量两方面稳步提升。已编写第一套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符合上海特色的短期班汉语教材——《对外汉语速成系列教材·乐学汉语》(1-8册),持续建设教学资源库(ETP),已覆盖目前在用教材的60%以上。在现有课程基础上,打造线上、线下、线上线下相融合的“金课”,淘汰“水课”;继续培育高校优质在线课程,制作了4门汉语教学慕课课程,且均在中国大学慕课平台成功上线,并完成多轮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继续完善本科教学督导制度;建成汉语国际教育云平台、汉语国际教育智慧教室,大大增强了学校汉语国际教育远程教学能力和资源共享能力。

在中国本科生通识教育课程建设方面,加大对中文类通识课程的教学改革力度,开设4门中文类通识教育必修课,5门通识教育选修课;主持/完成上海市教委本科重点课程建设项目1项、上海市语言文字水平测试中心(上海高校语文教育联盟)教学研究项目1项以及校级教改项目2项、校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2项、校级一般课程建设项目2项。

在研究生人才培养方面,加大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先后获批上海市教委研究生教育项目2项,邀请海外知名学者以高端外专项目的形式进行短期讲学,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获批上海市专业学位研究生示范级实践基地1项,上海市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1项,新建海外实践基地3项;相关专业研究生在各类比赛中屡创佳绩。

二、科研及学科建设

出版专著7部,教材8部,在SSCI来源期刊发表论文3篇,在CSSCI来源期刊(正刊)发表论文26篇。获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项、国家社会基金优秀博士论文项目1项、教育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4项、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8项、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C、D类)项目3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目资助项目5项、其他横向课题12项。获教育部第八届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青年成果奖1项、第五届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罗常培语言学奖三等奖1项。此外,有多位老师获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中国修辞学会、上海市语文学会等行业协会颁发的科研成果奖。参加第四轮学科评估,评估结果为C+;入选第三届全国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1名;入选2018-202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名。

三、留学生招生与管理

留学生总人数逐年稳步增长,学历生规模持续扩大。近五年来,学校留学生招生人数分别为:2016年4545人次(学历生1130人次);2017年4644人次(学历生1203人次);2018年4661人次(学历生1227人次);2019年4981人次(学历生1340人次);2020年因受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预计全年学校来华留学生为2811人次(学历生1354人次)。

在做好国家级、地区级各类奖学金招生工作的基础上,实现校级奖学金的自设金额逐年增长,高质量的学历生占比不断增加,稳步推进学历生规模,推动双一流建设,注重留学教育质量的建设,进一步优化结构,提升上外留学品牌。

积极引导留学生学习传承优秀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进一步提高两大校区的中外融合程度,强化留学生社团活动建设,推动留学生在文化传承方面发挥主观能动性和思维创新意识,传递好中国声音。进一步与校团委、学生处、各院系学工等部门强化互动,有效促进中外学生共融。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