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发布

迎党代会 | 上外语言研究院:以国际化的视野和本土化的立场开展研究与教学

索取号:发布时间:2021-09-23浏览次数:324设置

  • 2019级本科新生军训 【摄影 | 】

  • 党员参观学习活动 【摄影 | 】

  • 首届社会语言学高端国际论坛 【摄影 | 】

  • 心理语言学研究团队参加学术活动 【摄影 | 】

      编者按:中国共产党上海外国语大学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即将召开。为总结发展经验,凝聚发展共识,引领未来发展,特推出专题系列报道。

      语言研究院是一个科研教学机构,其前身是语言文学研究所。建院十余年来,语言研究院一直遵从汉、外语言研究相结合的思路,力图以国际化的视野和本土化的立场开展跨语种、跨学科的研究与教学,视野宽广,成果显著,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重要的应用价值。

      学科建设

      目前,语言研究院有三个主要研究方向:理论语言学及计算语言学,心理/神经语言学,语言政策与语言教育研究;后者同时负责建设国家语委科研基地暨国家语言文字智库“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在“外国语言文学”的一流学科建设中,语言学是最基础、最核心的领域之一,因此,语言研究院在“双一流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已有的研究基础方面,“语言与社会研究”,特别是“语言政策研究”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学科建设成绩突出;“跨语言研究”形成鲜明特色,在语言学基础研究方面有一定的影响力;语言跨学科研究、特别是认知神经科学视域下的语言跨学科研究,已初见成效,在学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语言研究院顺应国家新文科发展需求和学校服务学校学科转型发展,经过不断重组与扩充,整合跨学科资源,调整研究趋势,利用数据科学和认知神经科学技术推动语言研究,积极探索学术型复合型人才培养。同时,语言院主动承担起推动学校语言研究向综合化、科学化、前沿化转型的的重要任务。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建成了涵盖本硕博各层次的语言科学人才培养体系。2019年9月,语言研究院开始招收“语言学”专业本科生。此专业2019年获教育部批准设立。这是新中国第一次正式以“语言学”为名设立本科专业,也是上海外国语大学顺应国家、社会发展需要,建立语言科学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举措。

      队伍建设

      近年来,语言研究院一直致力于打破语言研究的语种界限和文理科界限的“新文科”建设,积极开展人才队伍建设,引进高端学者,打造高水平研究平台。近三年来,在学校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语言研究院引进了包括周晓林教授在内的中青年学者7名,大大增强了心理/神经语言学研究团队、计算语言学/语料库研究团队、理论语言学研究团队的实力,在语言跨学科研究方面走出了扎实的一步。蒋晓鸣入选上海市“曙光学者”和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

      科学研究

      5年来,语言研究院科研成果和科研项目数量喜人,共发表研究论文290篇,其中SCI(SSCI)等论文21篇,CSSCI论文63篇;出版专著15部。新获立各类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8项;完成各类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0项。赵蓉晖老师的课题《世界语言政策综合资源库建设及比较研究》获立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廖巧云老师的课题《汉英语义修辞的文化机制对比研究》获立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既是语言研究院在相关类别项目零的突破,也是学校语言学研究的一个新亮点。自本科专业建立以来,研究院老师积极参与本科生课程建设。2021年,廖巧云负责的 “语言跨学科研究方法”、蒋晓鸣负责的“心理语言学”入选上海市教委本科重点课程立项。

      语言研究院积极参与国家语言战略研究工作和智库建设,先后向教育部语信司、教育部语用司、上海市教委等提交专家咨询报告 30 余份, 多次为教育部、国家语委领导的国际访问提供信息服务与调研建议。2016年,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入选国家语言文字智库首批试点单位。近年来,中心一直承担国家语委《世界语言生活状况报告》编写工作,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影响。2017年,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第一期建设获评优秀,与教育部语信司完成续建签约,并且入选首批“中国智库索引(CTTI)”。2020年,教育部语信司田立新司长考察语言研究院,并高度评价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第二期建设成果。2020年,语言研究院代表学校获得上海市语委设立的语言推广基地,目前已入选第二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公示中)。

      此外,研究院积极举办语言学科学术讲座、论坛与研讨会等,增进校际、国际语言学交流和互通,先后举办了“中国语言政策及语言规划学术研讨会”、“语言类型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人类学暑期工作坊”、“社会语言学高端论坛”与“第19届汉字文化圈近代语研究会学术研讨会”“中国心理学会语言心理学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年会”等重要学术会议。


      人才培养


      近5年来,语言研究院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取得显著进步。国际化交流方面,研究院所有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均有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做报告的经历。多名学生出国访学:杜宜阳、赵双花、马嫣博士参加“国家语委语言文字中青年学者海外研修班”,赴谢菲尔德大学访问3个月;李思渊博士参加留基委“国际区域问题研究及外语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赴西班牙阿尔卡拉大学联合培养6个月;李戈博士参加留基委“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赴西班牙瓦伦西亚大学访问2年;郭书谏博士赴爱尔兰利默里克大学学习交流3个月;阮晓蕾博士赴芬兰赫尔辛基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习交流6个月。


      科研成果发表方面,学生共发表SSCI、CSSCI论文43篇,不少学生在《外国语》、《外语教学与研究》等顶级刊物发表论文。学生持续在国内重要媒体上发声,在国内知识性、时政性刊物上发表论文24篇。


      实验室建设


      近年来,语言研究院加强语言学实验室建设力度,支持心理与神经语言学、计算语言学等跨学科研究团队和设备仪器建设的投入。目前,已建设3间电磁屏蔽室,购置并到位1套脑电采集分析系统、1套Eyelink眼动追踪系统以及1套生理信号记录分析系统,研究生已进入实验室开展脑电、眼动实验研究。同时购置20台高性能台式电脑用于处理实验数据,已安装至研究生工作室。行为实验室、脑电实验室、眼动试验室等已投入正常使用,儿童语言实验室、语音实验室等也将逐步建成并投入使用。


      学生工作


      2019年,语言研究院开始招生语言学专业本科生,形成了本硕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近年来,随着本科生的加入,研究学生工作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形成了与学科能力培养相适应的学生工作体系。完善党团组织,以党带团,强化思想引领,研究院于近两年完成了党总支和学生支部的成立,学院团委学生会部门也已日趋完善。近年来,研究院不断探索“专业思政”党建活动,举办“语言与国家”主题党课,充分运用“第二课堂”平台,将价值培育、品格塑造的思政教育元素与语言学专业相结合。开拓创新“以学带创”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扶持力度,近两年本硕博开展暑期社会实践15余次,创新创业立项并顺利结项10项,其中有多项获得校级一、二等奖,并有一项已获市级立项。贯彻网络思政教育,创建了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外语言院”,建立学生运营公众号“芋圆小记”。此外,各类学生工作的制度也在逐步建立完善,努力提升学生教育管理水平,着力全方位提升学生素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