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锋芒 再攀高峰

索取号:G0061302000-2013-0267发布时间:2013-07-09浏览次数:486设置

(摄影:薛佳卿)

上海外国语大学第二届“青年教师科研团队培育计划”暨首届优秀团队表彰大会7月3日在虹口第一报告厅胜利召开。出席大会的领导有校党委吴友富书记、曹德明校长、王静副书记、冯庆华副校长、张峰副校长、杨力副校长和周承副校长,与会人员包括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各院(系、所、部)领导、首届优秀团队和第二届团队指导老师、核心及成员。大会由校人事处孙信伟处长主持。

大会首先举行了颁奖典礼,获奖的首届优秀团队分别是新闻学院张军芳领衔的“国际新闻创新人才培养团队”、英语学院吴赟领衔的“翻译能力建构与翻译人才培养团队”及体育教学部王骏领衔的“体育的动、静、美教学探索团队”、文学研究院周敏领衔的“战后北美小说与当代世界问题研究团队”、国际金融贸易学院张耿领衔的“应用经济学复合型专业学科基础问题研究团队”及中东研究所李意领衔的“战后中、美、欧中东安全战略比较研究团队”。

曹德明校长在大会主题报告中用“打破界限、构建平台、形成合力、收效颇丰” 十六个字,概括了上外首届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团队的培育工作。他谈到,在2011-2012为期两年的首届团队建设周期内,各团队共完成专著53部、论文546篇,其中核心论文226篇;参加会议交流322次,撰写报告65篇;申报各类项目58项,其中国家级项目4项、海外合作类项目5项。在与教学相关的各类成果中,各团队共编写或者参编教材150部;完成或参与课程建设45项。团队成员还积极参与学生指导工作,指导学生的创业创新项目5个,学生实习基地1个。团队成员累计获得各类奖项31项,其中校级教学成果奖17项、各类奖励基金11项、获得各类人才奖项3项。

曹校长对第二届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培育团队建设工作提出了要求,各学科点一级、二级骨干要在团队建设周期内从学科前沿、发展规划、战略需求等方面全程给予各团队实质性的指导,切实履行导师职责,赋予“传帮带”以新的内涵。同时,各团队要依照不同学科的特点,突出上外的学科优势,走特色发展之路、质量发展之路。

他同时还透露,本届教学科研培育团队培育计划项目经费资助采取团队建设工作津贴与团队建设专项经费相结合的方式,加大经费投入,这也充分体现了学校进一步推进“学科强校、人才强校”,大力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坚定决心。

杨力副校长就第二届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培育团队的申报及组建情况作了通报。他指出,根据上外办〔2013〕23号文关于印发《第二届实施办法》的通知,我校于今年5月启动第二届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培育团队组建申报工作。经专家评审、答辩,公开招募、自由组团,全校共组建了24支教学团队,20支科研团队,参与团队培育项目的团队核心44名,团队成员162人(其中校外成员15人),共聘请团队指导老师36名。随后,校领导向与会的担任上海外国语大学“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团队培育计划”的团队指导老师颁发了聘书。

会上,首届优秀团队核心代表、新闻学院张军芳副教授与第二届团队核心代表、德语系胡凯副教授分享了参与团队建设以来的感受与体会。他们谈到,第一届团队许多成员在建设周期内申请到各级各类课题资助,出版专著、论文,完成职称晋升。我校在通过梯队建设扶持与引领青年教师方面,具有极其敏锐的前瞻意识。“青椒雁队”的精神在第二届团队建设规划中得到传承,并注重“凝练优势,突出特色”,这充分展现了我校纵览全局、立足自身的战略规划意识。

团队指导老师代表、文学研究院虞建华教授与英语学院院长查明建教授在会上作了热情洋溢的发言。他们指出,实施第二届“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团队培育计划”,对进一步加强我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培养青年教学科研骨干和将来的学科带头人,促进我校教学科研实力持续发展,是一个有效的举措,功在长远。两位教授还与在座的青年教师分享了他们各自的人生体会。

校职能部门领导代表、科研处处长王有勇教授首先高度评价了人事处实施第二届“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团队培育计划”的相关工作,人事处通过实施首届“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团队培育计划”不仅培养了我校青年教师的团队精神和爱校之心,优化了我校青年教师的学术成长环境,推进了我校不同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提升了我校青年教师的协同攻关能力。王有勇教授还与青年教师们分享了青年教师如何在新一轮团队建设中开展科研工作的三点想法:一是各团队要准确对接国家战略,充分聚焦问题,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二是各团队要努力配合我校各类重大科研项目和学术平台的建设,充分发挥各自的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三是各团队要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在开展协同创新的过程中不断发挥上外优势,凸显上外风格,不断提升上外的学术影响力和学术话语权。

吴友富书记在总结讲话中指出,第二届团队建设强调学科交叉与融合,充分体现了“大数据”时代下学科发展的新特点,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规律。新一届团队项目建设突出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切合我校打造“三个核心力”的人才培养目标,即从培养语言教学专业人才、到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再到面向世界的国际化人才。二是对接国际化人才培养战略,是落实我校教代会精神——“以培养国际化人才为己任”的战略举措。三是对接了国家战略。高校的基本职能包括教书育人、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随着 “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国家战略的实施,高校在这方面的职能与作用将进一步凸显。我校要继续坚持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路径以及我校“一二三”模式,即“一个专业、两门外语、三个途径(基层单位、企事业机关、国际组织),在团队建设过程中,也要进一步打造全外语教学课程、精品课程和通识教育课程。

201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深入实施教育规划纲要和“十二五”规划的落实之年,也是我校实现新一轮快速发展的关键之年,希望全校上下形成了师生鼎力、部门合作、协同创新的良好格局,也为学校共同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开创新局面。(人事处

附:发言稿

1.     首届优秀团队核心代表、新闻学院张军芳副教授发言

2.     第二届团队核心代表、德语系胡凯副教授发言

3.    教授代表、指导老师代表文学研究院虞建华教授发言

4.     指导老师代表、英语学院院长查明建教授发言

5.     职能部门领导代表、科研处处长王有勇教授发言 

 



<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