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今年外宣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索取号:G0061302000-2010-0005发布时间:2010-11-16浏览次数:453设置

2010年,我校对外宣传工作按照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全国及上海2010年外宣工作会议精神,抓住上海世博会举办、国家更加重视对外传播与“软实力”建设等重要机遇,进一步发挥我校独特的外宣优势,依托我校中东研究所、国际关系与外交事务研究院、我校国际舆情研究中心、我校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以及我校新闻传播学院等学科资源与多语种专业人才优势,紧密对接国家战略,为国家在世界上掌握话语权,赢得主导权,增强国际传播能力努力做出我校的一份贡献。
 
今年以来,我校精心组织和圆满完成了市外宣办、市教卫党委、市教委、世博局等有关部门交给我校的多项世博会委托课题和上海世博会外宣工作任务,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组织了30多位各语种各学科专家,高水平地按时完成了《中外社会文化与世博会》这一“百科全书”式的世博文化普及读本,该书由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6月出版,校党委副书记王静担任主编,市教卫党委副书记、市教委副主任、世博局中国馆党委书记莫负春为该书作了序。
 
——今年4月,一支由我校教师为主体的上海教师世博多语种志愿者服务队正式成立,这支队伍为世博会提供了对外宣传、外事接待和志愿服务等多方面的支持,荣获了由市总工会授予的“工人先锋号”称号。
 
——世博会举办前后,我校梅德明等教授承担了大量的世博会志愿者主体歌曲《世界》歌词和世博会各类文件的英文翻译评审等工作,世博会宣传及媒体服务指挥部办公室为此颁发给梅德明教授专门证书,以示表彰。
 
——世博会开幕后,我校40多位各语种各专业的教师走进上海教育电视台的“世博每日谈”专题节目,丰富而生动地向中外观众介绍世博会各参展国的经济文化、风土人情以及与世博会的渊源等,受到广大观众的关注与好评。由市新闻办和我校音像出版社共同制作的大型城市形象专题片《魅力上海》教育部《社科简报》、市《外宣通讯》对上述由我校承担和完成的世博外宣工作均作了通报。
 
——来自我校新闻、日语、德语、韩语等专业的17名研究生志愿者承担了世博会期间的舆情搜集、监测与研判工作,向市委领导报送了数百份舆情信息专报。他们的工作受到了市委宣传部、网宣办和世博舆情中心的一致好评,并于近日受到了荣誉表彰。
 
我校通过加强各研究机构与研究力量的建设,进一步凝聚、整合和发挥了外宣工作优势,进一步完善了外宣工作机制,调动了我校各方的积极性,形成了新的外宣格局,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树立和展示繁荣发展、文明开放的良好国家形象,为我国发展进步营造客观友善的国际舆论环境作出了应有贡献。
 
今年以来,在校党委行政的高度重视和指导下,我校精心组织各科研机构与团队,深入展开了对中东、国际舆情、国际组织、海外利益、“走出去”战略、公共外交等学科领域有特色、有亮点、有创新的研究,力争不断推出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研究成果。
 
10月20日,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委主任李卫红在对我校视察调研时,对我校开展的外语战略研究在为国家制定语言政策提供咨询和确保国家语言安全等方面所作出的一系列学术成果予以了充分肯定。
 
今年6月,我校成立了中亚研究中心这一国际区域研究机构。今年以来,我校先后举办2010年中国外语战略论坛、中阿合作论坛、中亚关系学术研讨会、中国欧洲学会欧洲法律研究会年会和“多伦多峰会后的G20:加拿大、中国与全球治理”等一系列国内外学术研讨会或论坛,我校的学术影响力和国际化办学水平因此在海内外得到新的展示与提升。
 
10月25日,我校与新华社就合作共建国际传播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合作协议,新华社与上海外国语大学将通过定向招生、合作开设国际传播课程、定点实习单位、联合培养学生、合作开展课题研究、合作举办学术活动等方式,培养大批熟练使用受众母语进行国际传播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同时进一步深化国际传播科学研究,共同建设培养多语种国际传播人才和合作开展国际传播科学研究的基地。此次新华社和我校在培养国际传播人才方面展开的深度合作在国内尚属首次。
 
今年以来,各大对外新闻媒体对我校的办学工作新进展和学科建设等各项事业取得的进步与亮点予以了较为充分的报道。据不完全统计,世博会举办前后,我校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日报》、《上海日报》、央视第四频道、上海外语电视台(ICS)等外宣媒体上,发表或播出宣传我校的办学事业与国际化办学成果和参与世博、奉献世博的消息、报道、新闻图片、人物专访、短片等近百件(幅)。
 
11月6日至7日,以“和合共生:中国与世界融合之道”为主题的第四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在上海举办。王晨、韩正、王仲伟、杨振武等出席论坛并讲话。我校作为协办单位之一参与了论坛的大量工作,为论坛的成功与圆满作出了重要贡献。我校数十位有关学科专家学者和科研机构参与了协办工作。副校长张曙光教授就协办论坛工作作出了全程布置。我校中东研究所所长朱威烈教授主持了以“如何认识真实中国”为主题的论坛圆桌会谈;我校国际舆情研究中心全体研究人员参与了以“全球传播与中国形象” 为议题的论坛第七分会场的相关工作。我校国际舆情研究中心主任郭可教授以“对真实中国国家形象的反思”为题,与7位国内外知名学者进行了圆桌讨论。论坛举办期间,我校国际舆情中心邀请美国、英国、芬兰等国和我国香港、北京、上海等地区的20余位国际知名传播学者,就中国国家形象等问题展开多角度的探讨。我校外事办对论坛外方代表的接待工作提供了支持。论坛承办方之一的上海社科院对此表示了由衷的感谢。
 
2010年,我校荣获上海市外宣“银鸽奖”两项: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的《让我们共同面对灾难:世界诗人同祭四川大地震》荣获图书类二等奖;上海外语音像出版社选送的8语种大型城市形象专题片《魅力上海》荣获广播影视类三等奖。获奖数和获奖等级均创造了新纪录,这是我校外宣工作取得的新突破。
 
近日,校党委宣传部、校新闻办在总结和提炼今年外宣工作的基础上,对2011年的我校外宣工作进行了提前谋划,初步作出相关的部署。
 
2011年的我校外宣工作,将按照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外宣办、国新办、上海市外宣办、国新办等的部署与要求,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外宣工作机制建设,主动积极地参与国家及上海的重大国际活动的对外新闻报道工作,努力做出我校应有的贡献。
 
2011年,我校有关研究机构将为国家有效开展国际舆论斗争,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组织对外文化交流,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等方面继续作出新的努力,承担并完成新的研究项目与调研任务。要充分发挥我校的科研力量与资源优势,深入开展重大国际活动公关宣传,加强与国外大学新闻传播专业的对外新闻交流与合作与人才培养。做大做强我校的国际型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养工作。
 
进入世博后时代的我校外宣工作,将着力于加强高水平外宣品制作管理工作。我校将继续借助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上海外语音像出版社等我校所属出版社,以展示我国国家形象、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特色、文化资源和软实力建设为主线,承担和制作更多更好的外宣品,使之成为传播推介国家形象、上海形象的有效载体。
 
校党委宣传部部长、新闻办主任陈万里表示,我校将继续切实抓好外宣队伍建设。主动加强与上级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络,争取得到更多的指导与支持;积极借力借势,加强与主流网络媒体的联系和合作,特别是新华网、人民网、东方网和中国日报、上海日报、上海外语电视台(ICS)等;积极向外宣媒体发送我校的重点报道和各类信息;并且继续筹划做好我校校园网上各种外文网站的建设。 (校党委宣传部、校新闻办)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