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朝关系的历史神话

索取号:G0061302000-2013-0027发布时间:2013-04-12浏览次数:659设置

4月8日下午,上外虹口校区图书馆604会议厅座无虚席,许多老师和学生,甚至不少松江校区的学生都早早来到604会议厅,等待着第96期上外博士沙龙的分享人——著名历史学家,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国际冷战史中心主任沈志华的到来。

沈志华老师在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用自己对历史的热情、对科学的追求和紧贴历史场景的演说征服了在座的每一位老师和同学,用不失生动的历史学语言向我们介绍了1945到1976年间四个阶段的中朝关系。

第一个阶段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前,中国与朝鲜没有直接联系。金正日(后为朝鲜劳动党领袖)当时在苏联红军第88国际旅(主要由中国抗联战士组成)担任营长,和周保中等抗联将领一起战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金正日回到朝鲜,将参加中国解放战争的两个由朝鲜人组成的师带回朝鲜,参加朝鲜国内的革命斗争。

第二个阶段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后到中国出兵朝鲜前,中朝之间依然没有建立较多的联系。苏共代表米高扬访问西柏坡,毛泽东主席在建国后又访问苏联,中共逐步确立了在亚洲共产党中的领导地位。但朝鲜和苏联保持着更为紧密的联系。

第三个阶段是美国出兵朝鲜,特别是仁川登陆后,中国出兵朝鲜,中朝之间联系增多。但在出兵朝鲜的过程中,中朝两国因为种种原因发生了很多摩擦,沈老师对此一一举例,并且认为正是这些摩擦逐步成就了中朝关系的“历史的神话”。

第四个阶段是朝鲜战争结束、中国志愿军撤出朝鲜后至1976年,这一时期虽然中朝关系在一些时段有些改善,但这种改善在当时并没能改变中朝两国之间在某些方面的不同看法。

最后,沈老师对1945至1976年间的中朝关系进行了总结,他告诉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了解了这段时期的中朝关系史后,我们意识到中国必须逐步实现由传统“天朝上国”意识向现代民族国家以及国家利益观念的转变。

沈老师在讲座中对历史档案等第一手资料旁征博引,充分显现了历史大家对历史文献的熟悉度以及在此基础上对历史逻辑的建构。正如他所讲的“历史研究重在史实”,对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而言,只有从客观的历史史实出发,才能在今后的学术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坚实。(上外博士沙龙工作坊)

 



<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