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薛佳卿)
吴友富强调,下一阶段学校宣传思想文化的重点是继续推进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为学校各项工作提供精神动力和方向指引。第一,深入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将党的十八大精神学习、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第二,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的有关要求,勤俭办学,不铺张浪费。第三,开展丰富多彩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将“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与学生德育工作、理想信念教育密切结合。第四,将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理论学习与学校“四三二一”发展战略的落实有机结合起来。重点是继续强力推进人才强校、学科强校战略和继续精心打造语言文学学科、复合型专业建设和高端国际化人才培养这“三个核心竞争力”。
在谈及青年教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时,吴友富指出,要及时总结经验,着力解决青年教职工的实际困难,关心青年教职工的思想动态,做到待遇留人、环境留人、感情留人。
吴友富指出,大学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一个整体工程。大学文化的核心是大学精神,是大学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学文化建设要有特色和亮点;要推陈出新。在谈及上外视觉形象识别系统(VI)建设时,吴友富指出,视觉识别(Visual Identity简称VI)是CI系统(形象识别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CI系统是由理念识别(Mind Identity简称MI)、行为识别(Behaviour Identity简称BI)和视觉识别(Visual Identity 简称VI)三方面所组成。CI的核心目的是通过行为识别和视觉识别传达学校理念,树立学校品牌形象。吴友富强调,要通过上外标识的规范和完善,逐步建立和完善上外的形象标识系统,从而提升上外的品牌影响力和传播力,增加师生员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学校去年已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大学文化建设委员会成立仪式暨视觉形象识别系统研讨会上下发《上海外国语大学视觉形象识别系统手册》,目前该手册在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将正式发行。
曹德明在讲话中指出,要以国际化办学的视野和思维做好学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用国际化的视野思考学校的办学。国际化办学不是一句口号或是一个指标,而是必须将这一理念和思维方式贯穿落实于学校的各项工作之中。建立一所高水平一流的国际型大学,必须用国际化的视野作为办学指导思想及发展战略;必须用国际化办学的思维方式开展学校的各项工作,积极打造国家级教学团队
曹德明强调,要完善和健全学校管理制度、规范学校管理工作。学校章程已上报教育部,核准后要严格按照章程办学,在不断完善制度建设的基础上,加强制度落实的力度。
曹德明指出,大学文化建设水平直接影响乃至决定高校的品质层次。教育是社会的风向标,教育应该引领社会的发展。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对高等教育来说,一所高校的大学文化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了这所高校的办学品质和办学层次,因为对国家和民族而言,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对高校而言,文化就是学校的文脉,是师生的灵魂和境界。学校现在正在开展的“文脉守望——听教授讲过去的故事”是很好的抓手,通过采访整理老校友、老教授,听他们讲上外的故事,扎扎实实把我们上外人的故事都记录下来,整理出来,通过上外人的故事,不断延绵、传承上外的文脉。
会上,校党委宣传部部长陈万里全面回顾和总结了2012-2013学年来我校的宣传工作,一年来,学校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围绕教学科研中心工作,在理论学习、新闻宣传、网络文化、文明创建、文化建设、机制建设等各方面取得较显著的工作成绩。
党办主
会上,英语学院、东方语学院和图书馆党总支(直属支部)作了交流发言。
英语学院培育“人文教育的根与芽”,通过举办英华人文系列讲座,设立方重学术奖、方重翻译奖,大力开展课程设置改革等措施,将人才培养根植于文化建设之中。
东方语学院聚焦亚非语言特色,通过东方大讲堂、外语技能周、特色文化周、杰出校友激励计划等,将专业学习与文化活动有机结合,打造有学科特色的大学文化。
图书馆积极在硬环境、软环境、虚拟环境等三方面建设上做实做深,积极运用网络新媒体,开展图书文明月,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内涵,营造温馨舒适的读书氛围。
会上,下发了《宣传思想工作管理文件汇编》、《2012年9月-2013年6月各部门、各院系上外新闻网发稿量一览表》、《上海外国语大学校务微博一览表》、《上海外国语大学专有名词英文译写规范——主要教学与研究机构名称英文译写规范、网址与邮箱命名规则》(待定稿)、《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党【2013】12号)等材料。
党办主任、校办主任、党委组织部部长、学生工作部部长,机关各支部书记,各总支、直属支部书记和宣传委员参加了会议。(时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