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下午,上海外国语大学松江校区教工之家迎来一批青年学子,围坐在几位老师周围,面对面地进行交流。他们偶尔沉思,偶尔插话,现场不时欢声笑语,又偶尔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来自本科各个院系、不同年级的20多名同学,带着人生的问题和对办学的建议前来。招待他们的,是曹德明校长,陪同的还有校办、教务处、学生处、后勤实业发展中心、校团委的负责老师。他们的目的,是想听听同学们的疑问和需求。
“茗香上外”——校领导与学生交流活动就以这样茶话会的方式启动。一杯清茶、一些点心水果、舒适的座椅,可海阔天空,也可聚焦实际的话题,聊校长求学、治学、办学的故事,倾听并解答青年学子问学、上学、访学的疑惑,以一种宽适的氛围,探讨上外人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学长与今日学子的对话
落座伊始,老师们与同学们互相自我介绍,为交流作预热。一位法语系的女生试探着询问该如何称呼校长,能不能同过去常听高年级学生说的那样,道一声“曹学长”。曹校长含笑点头,表示认可,现场报以笑声作答。一开始略有紧张的气氛,顿时一扫而空。
“人人网上的东西,有的时候我也看,”曹校长主动聊起了上网看同学评论的话题,还提出在互联网时代当校长,要善于运用信息技术来加强和大家的沟通。“只是我觉得有点可惜,有时候大家只相信人人网,天涯上一些流传的说法,反而不太相信官方的网站。”
“那我们就‘只好’来当面聊聊。”谈话中,曹校长一直和大家推心置腹地强调,开展面对面的交流,也是希望让老师和同学的交流更丰富,也更具互信度。
他以学长的身份和大家交流对种种事情自己的观感,回答同学的提问时妙语连珠。有同学问,学校对于校园文化的品位怎么看,曹校长就介绍自己分管学生工作五年的经验,提出校园文化一定要有上外特色,不能只有唱唱跳跳。这时一位同学插话介绍自己的舞蹈社团也获得了很多成果。曹校长听完,满意地说,看来我们好像是有“代沟”咯,有这么大的收获当然值得坚持,不过校园文化建设目前还显不够,一定要体现上外多语种、国际化的大学氛围。莎士比亚戏剧节、塞万提斯文化节……曹校长将校园文化品牌项目如数家珍地一一列举,和同学们分享如何将校园文化与专业学习结合在一起。
曹校长和大家一起探讨学生如何发挥主人翁精神的话题。他说,学生实际上是学校最具有影响力和说服力的群体。有的课外活动,校长、院长安排老师去参加不见得有用,但是学生一请,反而效果更好,那就是因为老师们会始终把学生的事情当作自己的重点。“大家做外联,首先就要学会去和人打交道,越是具有难度的对外交流,越能体现大家的水平,上外的学生应当具有很强的沟通能力。”
他向大家介绍了校园网上的校长信箱,讲到自己每天都会关注这个邮箱里同学们提出了什么想法。作为仍在带课的专业教授,他也会在课间听听大家的想法。不过他也坦然,有些事情不必费尽周折非要校长来仲裁不可,而要促进同学善于主动和学校有关部门沟通。他鼓励大家大胆地和老师们多交流,主动请老师多和大家一起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只要大家一起以主人翁的态度来建设学校,就会有非常好的效果。
学者对未来精英的期待
聊天中,一位学生问道,上外学生的核心竞争力该是什么。“优秀的综合素质和过硬的专业特长。”曹校长直接回答,“不过还不够,上外学生的比较优势应该在相对完整的知识结构。”曹校长以自己作为学者和校长出访和会见贵宾时,多次和来宾聊起国际一流人才培养标准的经历出发,更以自己求学、治学的经历为背景,从人才使用的角度,提出了一个适合上外学生的简单公式,就是两门外语+两种文化背景经历+一门专业。
“两门外语让大家能获得更广阔的观察视角和文化体验,还能接受比较完整的人文精神熏陶,两种文化生活经历会让大家在比较中深度思考世界,再加上一门专业,就能够具备迅速在实务岗位上取得强大学习能力的先机。”曹校长直言,我们的校训是“格高志远、学贯中外”,看上去实现起来比较难,但是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还是要以此为价值取向,才能为自己的人生拓展边界。
除此之外,曹校长还提出,形而下言之,我们也需要有一些具体的要求,比如要有专业报国的精神,对世界上的同行而言,上外学生的优势之一就在于具备中国文化优势,懂得这个发展中的大国,能够亲身参与世界未来变化的进程。他提出,学语言的根本是为了国家外交事业服务,只有充分浸润于两种文化,成为文明对话的使者,才能体现上外人的价值。
他鼓励同学们追求卓越,争取全方面的一流,包括言行举止、跨文化的交流能力等等,他提倡大家兼容并蓄,将不同文化中优秀的部分加以咀嚼。
为此,曹校长还如数家珍地和大家畅谈学校推进国际化办学的前景、进行教学改革的设想,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如何充分利用大学四年宝贵的学习时间,进入两种文化,理解文明对话,学习传播中国。
校长谈办学的“大事”与“小事”
第一次和校长面对面地饮茶聊天,同学们除了提出自己心中的疑惑外,还提出了不少事关学校发展的意见、建议,有的关心学校如何提升教学质量,有的提出校园空间如何利用,有的提出如何连接校友资源,曹校长和各部门负责人都对这些问题一一作了回答,或者记录在册,准备继续开展专门调查研究。
曹校长在聊天中坦言,当好一名大学校长并不容易,每天有许许多多的问题需要思考,也有许多事情要一一处理。办学主要是为了人才培养,最重要的对象就是学生,希望能一直多听听同学的意见,也希望大家一起来帮衬着办好学校的“大事”。
他说,办学校最大的是就在于怎么促进同学们的成长。而培养人才的关键在理念,培养卓越人才,发挥特色优势,面向国际一流,推行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这些都是上外多年来坚持不懈的好做法,应当坚持,也要根据时代特点适度调整,更要激发同学在其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校长要多谋大事,多考虑前沿动态,要为大家提供丰富的学习环境,形成良好的氛围,培养最优秀的人才。
在和学生的聊天中,他也主动吸纳一位学生关于学校网上办公程度还不够的意见,说学校的远程办公看起来还没有达到同学的要求,可以继续深度整合。但同时他也直言不讳,职能部门人员要多下基层,不要老坐在办公室里,多到一线教职员工和学生身边去,这样才能真正贴近群众。
曹校长也不无幽默,说同学们还要偶尔学会“提醒”校长办好一些所谓的“小事”。这些“小事”虽小,但是事关同学的成长环境,只要能为大家提供合理的、舒适的求学环境,条件允许,学校就该主动去做,包括学校应当给每名同学选课中的疑惑,专业学分的调整开放容忍度,教职员工都能耐心听取学生的反映,结合教育的要求来做出解答。
他以学生宿舍的空调安装问题举例,说这看起来是小事,但现在也可以算是大事。因为社会各方面条件好了以后,应当考虑到只有学生宿舍没有空调实际上也影响了大家的生活。他向大家解释了过去学校不能自行安装空调的外部原因,也透露作为市政协委员,还曾专门就此问题写了提案,现在有望取得进展。“我希望明年秋季前寝室安装空调的问题就能彻底解决,当然越快越好。有的事是学校动用资源就可以解决的,但是像这样的‘小事’需要社会各方的力量,我们就要把它当作大事来重视。”莫让小事因拖延而废,也不让大事因耽于小事而弛,两相兼顾,彼此相促,曹校长在和学生聊天的过程中,也评论起了治校的“哲学”。
校领导用亲切的话语,优雅的谈吐,知无不言的态度,赢得了在场学生的积极响应。不知不觉,下午茶时光的天色已成暮色四合,两个小时不经意间流逝。主持人几次结束总结的话语过程中,都被同学们热情的提问打断,师生间在畅聊之中仿佛已不顾晚餐时间点的离去。
在结束这场温馨的交流之后,曹校长提出应当将这一种校领导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的活动常态化,成为老师与学生谈心的一种机制,让老师与全校同学共享一种充满茶座惬意的相约。
(校团委、学生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