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国语大学专有名词译写项目召开专家审议会

索取号:G0061302000-2013-0457发布时间:2013-11-15浏览次数:23设置

1112日下午,《上海外国语大学专有名词英文译写方案》项目(第一批)召开专家审议会。会议由项目顾问专家组组长、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公共服务领域外文译写规范·英文》专家委员会委员、高级翻译学院院长柴明颎教授主持。与会专家包括原上外英语系主任杨小石教授,英语学院名誉院长何兆熊教授,原中国驻联合国译员夏平教授,上海市地方标准《公共场所英文译写规范》起草人、加拿大籍专家、高级翻译学院姚锦清教授,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美籍专家Steve Kulich(顾立行)教授。

审议会上,学校大学文化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党委宣传部部长陈万里教授介绍了项目的发起背景和开展过程。上海外国语大学作为全国重点高校、以外语为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的大学、国家级语言文字示范校,对外语的使用具有示范榜样和标杆意义,学校专有名词的译写对促进学校的国际沟通交流,提升上外的文化品牌形象具有直接影响和“窗口”效应。学校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专门作出批示和工作部署;为切实做好该项目的推进,学校组织了由中外专家组成的顾问专家组,首先由高级翻译学院姚锦清教授率团队在对中外高校的通行译法进行广泛调研基础上进行了专有名词初译,初译稿通过学校门户网站和官方微博向校内外广泛征求意见,并同步通过电子邮件同相关院系、部门征求意见,征求意见阶段结束后,将所有意见汇总归类和逐条分析,翻译团队根据科学的意见和合理的建议对初译稿进行了修改,并将修改稿再反馈给各相关院系和部门,根据校领导要求,最后组成顾问专家组对专有名词英译名进行审议定稿。

在长达三个小时的审议会上,项目顾问专家组成员就综合校内外意见后形成的方案修订稿逐条认真地进行了详细具体的审议,从专业视角对方案提出了很多卓有创见的建议,如学院与直属系的等同地位、中文名称本身的抽象性和复杂性、机构名称与英文校名的关系等,解决了长期以来产生困扰的许多译写难题,并就方案达成了最终共识。

专家指出,英文译写的受众对象是以英文为阅读习惯的外国人士,应从以英语为母语的受众角度权衡译写效果。译写方案应简单合理、与机构实际定位和职能相符,并兼顾缩写雅观、通用性和国际惯例,对于约定俗成的译写方案还需秉承名从主人的原则。专家一致认为,机构名称的英文译写不仅是技术层面的翻译操作问题,更涉及中文名称本身的内涵解读,甚至直接关系学校学科规划与建设、机构建制与设置、乃至学校国际化办学的深层因素,理应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前瞻性。

《上海外国语大学专有名词英文译写方案》项目由学校大学文化建设委员会、校党委宣传部、对外合作交流处于今年3月发起,旨在对学校各领域专有名词的英文译写进行梳理规范,参照国内外高校的通行惯例并结合自身特点,完善过去在英文译写中存在的不合理、有歧义现象。项目结合学校英文门户网站、学校视觉形象识别系统(VI)建设,第一批集中规范学校主要教学院系、科研机构和职能部门名称的英文译写。

今年3月,首批译写方案(征求意见稿)通过校园网和学校官方微博公开征求意见,引起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先后共收到校内外师生和业务专家各类书面、邮件意见建议50余件,其中30余件附有极为详尽的理由和说明。面对热议,项目顾问姚锦清教授专门撰文指出,专有名词译写项目的目的并非为了“寻找标准答案”,而是制定相对合理的译写方案,旨在最大程度地避免在实际应用中的混乱、歧义和误解。

据悉,第一批译写方案的审定稿将于近期正式对外发布。(顾忆青、宣衣)



<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