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中午,由上海外国语大学工会主办的“汉堡视界”公益学术主题讲座活动在松江图文信息中心六楼教工之家成功举行。汉堡视界项目由工会资助,由跨院系研究生组成的“iPR工作室”担任全程策划执行。首次讲座由国际关系与外交事务研究院中国海外利益研究中心主任汪段泳博士担任主讲人。汪老师与在座老师和学生分享了他在刚果(金)调研时的经历和感悟。全场座无虚席,气氛轻松而又井然有序。
讲座开始前,在微信平台上成功预约的同学和老师在iPR工作人员的引领下有序签到,领取汉堡,进场就座。主持人首先介绍了“汉堡视界”创意的由来和活动的主旨;并邀请活动发起人校工会常务副主席于朝晖教授为第一期“汉堡视界”的正式启动致辞。于教授感谢校工会的大力支持,学生团队的创意奉献,同学老师们的热情参与。她希望通过定期举办“汉堡视界”公益学术活动,充分利用闲暇午间时光,一边享受免费午餐,一边聆听精英新锐们的精彩分享,促进师生间的交流和探讨,繁荣校园学术文化。
“此次分享,我主要是冲着汉堡来的!”谦逊的汪段泳老师都还没来的及吃午餐就以其幽默平和的开场直奔主题,巧妙的从美国的汉堡过渡到非洲的食物,与在座的师生分享非洲经济与社会发展问题,巩固中非友谊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问题,以及一个真正的学者应该有的刨根问底、踏实求真、问心无愧的治学态度。首先在非洲经济与社会发展问题层面,汪老师直指经济不发达的非洲却有价格异常昂贵的食物的主要原因即其过高的劳动成本;收入与生活成本的不平衡导致当地行政管理部门出现腐败和“敲诈”等不道德行为
其次就巩固中非友谊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面,汪老师谈到:中国政府以及商人与非洲签订60亿美元的投资合同,却并没有能够在非洲人民心中树立美好的形象,其中一部分原因在于中国人表现出的“施舍”心态。我们在宣传巩固“中非友谊”的同时,应适当承认既得利益是必要的,但倘若我们能把彼此放在平等合作的地位上则更易于被当地以及世界人民所接受。汪老师也否定了“在非洲,中国人总遭受欺负”的错误认识,在调研中,他发现各国人都可能遭遇到不公平的待遇,中国学者或民众应当尽可能的兼听,了解他国情况再对自身境遇进行评估描述。就中国文化走出去方面,汪老师也从他在非洲见到的建筑和当地学校的外籍老师方面指出了中国文化传播的缺陷和必要性。再次,就做学问而言,他很谦逊的指出自己只是做好本职工作,但他指出做研究的意义在于发现问题并做出正确判断。对工作的态度而言,面对未知的风险,许多中国学者没有勇气进入非洲,而欧美以及日本等其他国家的学者扎根到非洲做研究的却大有人在。他不禁反复思考两个问题:西方研究者的勇气何来?中国学者和老师为何不去?诚然,他没有永远的呆在中国就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困扰下去,而是勇敢的作为一名实践中的斗士,申请去非洲的孔子学院进行三年的教学与再研究,他用行动让我们体会到了一个求真的治学者、一名不在乎名利的上外教师、一位真正反思的中国人的独特魅力与奉献精神!
汪老师演讲完毕,同学们积极就如何进行田野调查,怎样提出理论假设和如何搜集资料向老师寻求建议并参与讨论。汪老师详细阐释了调研活动开展的步骤和方法,并举例说明;提出学者应怀有客观公正的心态做研究,不可存有偏见和心理倾向。第一期“汉堡视界”真是让人感到意犹未尽!
研究生部党总支书记韩殿秀、校工会副主席顾蔚等10多位教师和30名预约学生一同聆听与分享。
【汉堡视界】的故事
“汉堡视界”的最初构想,源于一位上外学者访学于哥伦比亚大学的所见所闻,即在美国,许多大学的学院在中午会举办一些小型的讲座,参加讲座的师生能够领取一份午餐,如一个汉堡,亦或一份披萨。万科的王石在接受访谈时,谈及自己在哈佛访学的经历,也说了同样的故事,哈佛听讲座,来者有饭吃。
我们创办“汉堡视界”的全部理想,是希望每一个上外学子,能够在讲座上,既得到食物赋予的四肢能量,也收获思想带来的内心充盈。
为了让学生与老师之间更好的建立学术交流关系,使得学生更多的了解学术背后的故事以及老师的学术思维和学术经历;
为了使得老师能够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与互动,进而加深师生关系;
为了使得上外不同学科的思维进行碰撞;
……
上海外国语大学工会利用中午时间,为学生提供“汉堡午餐”和清新香茶,并邀请一位新锐教师与学生分享其学术经历和学术体验。每次活动持续时间为50分钟,每期讲座需提前预约。
首先,项目采用工会支持、学生策划执行模式。该模式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锻炼与实践的平台。学生团队的运作不仅具有创新性,而且在工会的悉心指导下,保证了其应有的专业性。
其次,项目提供了一个师生互动平台。汉堡视界项目的设计构想在于使得学生与青年教师之间获得一个联接。在充分考虑到虹口校区与松江校区的师生配比情况下,目前在松江,项目的受众主要是青年教师、研究生,比例为1:3。在虹口校区,项目的受众主要是青年教师、研究生、博士生,比例为2:1:1。后续有预约向本科生开放的计划。
再次,项目为参与者提供免费午餐。免费的午餐可以使得学生在中午时间在不饿肚子的前提下获得知识的补给。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想向目前为学术和学业拼搏的老师和学生们表达一个:“身体的健康与知识的补给”共同重要的理念,我们希望尽可能的使得参加者获得免费午餐,更希望其在漫长的生活求学路中懂得“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上海外国语大学工会长期从老师和学生的利益出发,希望能通过组织的一些活动,为老师的学术研究、教学实践、师生建设;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文化学习、社会实践提供一些支持和便利。汉堡视界是上外校园学术文化建设的微小一笔,但在“小汉堡大视界,轻午餐重分享”的理念下,希望能真正为上外人开辟一个大“视界”。
一个汉堡,一杯清茶,一位侃人生聊学术的新锐教师将带你领略不同城市、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学科的独特魅力。
小预告:汉堡视界第二期将于6月11日(周三中午)上外松江图文六楼教工之家举行,讲座仍需微信预约,空降君要饿肚子(不提倡哦)。嘉宾信息和预约开放日期,还希望各位SISUer关注微信号:汉堡视界(sisuhbsj)哦~(文/iPR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