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行政工作要点

索取号:G0060203000-2013-0007发布时间:2013-03-10浏览次数:895设置

 

2013年学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国家和上海市教育规划纲要为总依据,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内容,以转变作风为重要保证,以优化结构和提高质量为目标,全面推进新一轮教学、科研、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走创新型、开放型和特色型的内涵发展之路,继续提升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增强学校管理水平,推进学校内涵建设。

1.继续改进工作作风,优化学风校风。制定工作方案,促进管理团队建设,以奋发向上、敢于开拓、勇于担当、真抓实干的精神面貌,服务师生、深化改革、推进发展;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促使管理队伍成为全校勤学善思的表率;校领导与各单位负责人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继续保持学风建设违纪“零容忍”制度,严格把关教学质量,严肃教学科研纪律,培育优秀校风。

2.积极争取并依法履行办学自主权,进一步推进校内管理体制改革。以制定《上海外国语大学章程》为契机,落实办学自主权在校内运行的顶层设计和制度支撑,形成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和程序规范的良性机制;进一步推进办学规范化建设,积极推进依法治校与民主管理,梳理内部治理机构的章程和议事规则,完善决策程序,规范学校内部权力运行,推进科学民主决策,更多听取教职工意见和建议。

3.全面落实校务公开,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大力推动信息公开,主动接受群众和舆论监督,切实保障学校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透明行使;积极发挥学校门户网站与微博等新媒体渠道的作用,使其成为传递信息、辅助决策、沟通意见、解决诉求的重要载体加强对管理队伍的培训与考核,提升管理素质和服务能力;大力推动办公自动化,进一步提高行政工作效率,通过学校OA系统的全面上线实现“阳光、服务、绿色”的行政办公格局;以建设全校信息数据中心为龙头,提升学校信息化水平;进一步增强档案工作意识,做好档案工作;推动《上海外国语大学志》(1995-2014年)的启动与撰写工作。

二、推动学校“十二五”规划有效落实,统筹推进重点项目。

4.全力申报教育部新一轮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认真研究申报要求,广泛咨询、充分论证,科学梳理现有资源,制订综合规划,确保保障条件充足、到位,力争实现目标。

5.积极构建上海市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以推进市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为重点,明确创新中心建设方向、目标、思路,整合校内外优质学术资源,为申报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打好扎实基础。

6.全面贯彻落实学校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计划。推进“中华学术精品外译上海推介中心”建设;推进外文学术期刊建设,继续办好《中东伊斯兰研究》杂志英文版,推动《国际观察》和《中国比较文学》等核心期刊的国际化;加强现有外语特色网站建设,积极培育其他学术网站,培养一批外文网站专业人才;加强国际科研合作,着力推进国际科研合作对象和合作形式的多元化;推进“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国际合作培训教材”项目;推进国家文化贸易翻译基地建设,促进产学研一体化。

7.继续推进“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申报工作。积极推动具体申报进程,力争实现重大突破。

8.深化一流学科建设。做好新一轮国家重点学科评估迎评工作;主动对接上海市高水平和一流学科专业建设工程,集中优势力量,加强优势和特色学科建设,确保一级学科博、硕点建设扎实有效;推进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建设,推进外国语言文学、政治学、新闻传播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教育学6个上海高校一流学科的建设。建立、健全一流学科管理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和资源配置,推进新增二级学科建设。完成各一级学科、二级学科学术委员会换届与调整。

三、以专业建设为基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培养卓越人才。

9.优化专业建设,完善专业布局,构建有特色的卓越人才培养平台。优化专业结构,实现硕士、博士点建设与本科专业布局的有机结合与相互促进,以实施新专业目录为契机,全面优化和调整专业培养方案,不断探索具有拔尖创新水准的国际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卓越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复合型国际工商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应用经济学复合型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多语种国际新闻人才培养模式、国际化复合型涉外法学人才培养模式等人才培养平台;加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形成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特色专业建设思路与人才培养方案。

10.实施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改革博士研究生招生方式,推进研究生教育创新和国际合作培养机制,加强研究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平台建设,鼓励研究生参与课题研究和项目研究,完善研究生培养、资助、考核、评价和管理等机制。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验,构建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体系,加强导师评聘、培训和考核,构建“双师型”的师资队伍。从严治学,实施校“优秀博士论文培育计划”,加强优秀学位论文库建设,做好学位论文的质量管理和培优选拔工作,构建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机制。

11.大力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继续加强“本科质量工程”建设;加强研讨型课程、国际化课程、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的建设,推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革新教学方法,提升课程教学水平;积极鼓励和支持教师进行教育研究、教学改革试验,提高教研水平;完善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制度,推动本科教学基础数据平台、课程中心的完善,优化教学质量评价平台,建立健全教学绩效考核制度,做好优秀教学成果和示范性教学的表彰工作,促进课程共享与外部评价。

12.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推进国际化课程体系建设,继续扩大符合国际化教育标准的课程开发,逐步建成一批全外语课程和若干个全外语课程专业;引进国外先进教材,扩大原版教材使用比例;加大对精品课程、主干课程建设的资助、建设和评估力度,整合精品课程、双语教学和全英语教学示范课程等优质教学资源,构建优质教学资源库,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全校共享;完成市级重点课程培育和评估。

13.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建好创新创业教育实验基地,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课程体系;做好教育部专项经费资助专业实验室项目。

14.积极支持教师全面发展。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及其配套文件;全面推进教师发展中心建设,提升中青年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发挥学校骨干教师积极作用;加强新进教师、青年教师上岗培训和进修培训,建立教师教学工作准入制度;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和岗位职责,强化教师教学工作和教学质量在教师聘任、晋升等方面的权重;加强教研室、教学团队、课程组等教学基层组织建设。

15.继续落实国际化人才培养战略。结合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完善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中外合作办学,建立多样化、个性化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努力培养独具上外特色的国际化人才。

16.大力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以“扩大规模、提高层次、调整学历结构”为留学生发展目标,全年不间断留学生招生,开发各种形式的新项目,争取在全年来校留学生增长5%10%,其中学历生人数达1000人左右;进一步扩大松江入院系留学生的规模和专业覆盖面,争取入系留学生达100人左右。

17.继续抓好多种形式办学。做好新增继续教育本专科专业工作,重点抓好规范秩序和办学质量,坚决杜绝违规办学,统筹制定规范管理制度;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积极推动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

18.做好语言文字工作。全力办好国家语委科研基地,发挥国家级语言文字示范校辐射作用,统筹做好全校语言文字工作,服务国家语言文字战略。

四、推动科研特色发展,提升服务国家和地方的综合能力。

19.加强和推动科研基地建设。针对国家和上海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现实问题和学科发展重大前沿问题,整合全校学术资源,促进科研基地创新升级。加强中东研究基地建设,建设好中阿合作论坛研究中心;加强中国外语战略中心建设,服务国家语言政策;加大欧盟、俄罗斯、英国研究基地培育力度,做好新一轮区域与国别研究基地的申报准备与论证工作;建好“全球多语种信息文本监测与分析辅助平台”,努力探索“多语种+国际舆情”的研究模式;加强上海市社会调查研究中心和外国文化政策研究基地建设。

20.加强科研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修订学校《科研工作管理条例》,为科研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制度保障;继续加强科研管理系统建设,加强在研科研项目的过程管理;发挥科研工作咨询小组的决策咨询作用。

21.加强科研项目攻关并努力实现突破。力争国家级和省部级重大课题选题实现重大突破;积极推进“211工程”四期建设,全面部署相关科研项目,力争纵向项目有所增加;继续设立校级重大科研项目,培育学校标志性科研成果;保持横向科研项目增长势头,推动政产学研用结合。

22.规范管理科研经费和科研行为。强化学校主体责任,明确院系监管责任,落实项目负责人直接责任,建立分级管理体制;科学、合理、真实地编制科研经费预算,建立预算评审制度,规范经费支出管理,加强间接费用管理。健全科研活动内控机制,加强对科研人员的服务、指导、管理、监督;完善工作规程,开展学术规范和科研诚信宣传教育;建立健全科研人员考核评价体系,建立科研诚信档案制度;完善学术不端行为的查处机制,严肃查处科研活动中的违规违纪违法行为。

23.做好学术交流、科研宣传、成果统计和成果奖励。认真做好国际、国内学术会议的组织工作,资助各类学术会议和学术讲座,进一步扩大学校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24.加强科学研究支撑体系建设。实施特色文献库与优秀期刊建设工程,构建以特色文献数据库群和优秀期刊建设为重点的科学研究支撑体系。做好“外国语言文学特色文献库群”和“专业特色文献数据库群”;推动优秀学术期刊建设,不断提高现有学术核心期刊办刊水平,争取更多学术刊物获得国家社科基金学术期刊资助。继续出版发布《中东地区发展报告》、《中国海外利益报告》等重大研究报告。

五、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积极服务学生发展。

25.深入开展学习十八大精神活动,全面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利用多种学习和活动形式,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继续贯彻落实《上海外国语大学学生德育工作实施纲要》,完善主题教育活动内容和形式,注重人文关怀和全员参与;推进“全程化、全覆盖、分层递进式”大学生党建工作模式,提高大学生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接国际化人才培养战略,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平台。

26.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坚持做好日常心理咨询辅导,建立突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适应学生身心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加强危机干预与转介机制建设;举办团体心理辅导班,做好心理学系列课程建设;加强队伍培养,促进学校心理咨询师培训、继续教育、督导与认证工作。

27.全力做好职业发展教育与毕业生就业工作。继续完善“领导主抓、中心统筹、院系为主、全员参与”的就业工作体系,优化就业工作各项制度;继续开展职业发展教育,加大就业市场开拓力度,提升就业工作信息化水平,做好就业服务;加强专业队伍建设,组织就业工作人员参加职业指导培训;逐步建立人才培养质量社会反馈机制,引入就业质量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创新基地建设。

28.继续做好大学生资助工作。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和档案管理工作;开展奖助学金评定、发放及管理;落实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信用贷款;实施学费减免和困难补助;优先保障新生入学“绿色通道”;完善资助管理信息网络化建设,加强资助工作育人功能。

29.积极拓展大学生社会实践。统筹加强勤工助学管理,规范勤工助学,指导勤工助学协会开展工作;推进慈善工作站工作,做好资助育人、资助管理指导和培训。

30.扎实推进生涯发展教育。推进全程化、科学化、立体化的生涯发展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启动生涯咨询辅导服务项目,完善生涯发展教育类学生团队建设;启动国际化平台建设项目,搭建学生国际化实习实训平台。

31.创新校园文化建设,创建文明校风。加强校园文化内涵建设,重点做好讲座、学术类、创新类学生竞赛等品牌项目;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青年志愿者组织,促进制度化和机制化建设;加强对校学生联合会的指导和引导,建立健全学生权益多方沟通机制,更多听取学生建议,打造和谐校园;加强大学生艺术团工作,继续实施高雅艺术进校园项目;做好国防教育工作。

32.加强学生德育工作骨干队伍培养。推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培养、多样化发展,拓展辅导员发展路径,鼓励优秀辅导员脱颖而出。

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鼓励人才全面成长。

33.贯彻落实“人才强校”战略。全力推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根据国家和地方相关人才项目的要求,物色海内外高端人才,给予相应经费支持,争取实现“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高端学者计划”方面的突破。切实做好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团队的动态管理和评估结项工作,组建第二批“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培育团队”;继续实施海外培训五项计划,进一步推动青年教师海外研修;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青年教师储备和选聘机制,加强海外优秀博士的招聘和录用工作;完善人才选拔使用机制,合理调整新进人员的学缘结构。

34.持续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在规范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津补贴的基础上,认真制定和实施绩效工资改革方案,推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完善;积极开展职业年金前期调研准备工作;做好在职人员社保基数调整和离退休人员共享费发放工作。

35.做好博士后流动站工作。加强宣传、管理,扩大博士后在站人数规模,更好发挥博士后流动站在学校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36.大力推动教职人员海外进修与业务深造。继续推行科研骨干英语能力培训工作;做好国家公派、上海市教委公派、单位公派三个层面的出国申报、派出、管理等工作;鼓励多种形式的教职工海外进修项目,尽早落实校属出访团组,规范管理考核出访人员的学习经历与实绩。

37.提升人事工作服务效能,规范用人制度。推进人事工作信息化建设,做好人事档案管理和人事工作文书档案管理,完成各类报表统计上报工作;做好人才交流中心各项工作;继续做好海外博士的派出和管理工作。制定校《技术工人培训、聘任、管理实施条例》,规范各部门临时用工行为。

七、拓展国际合作交流,提升国际化水平。

38.大力开拓国际合作办学渠道。积极申报合作办学项目;不断拓展与国外大学的校际交流与合作,确定一批对学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国外合作高校。逐步实现各院系所与相应国外战略合作伙伴学校或机构的深度合作,科学管理校际交流学生项目、短期留学项目、暑期项目,推动深入实施。

39.加强本科生国际交流工作。继续提高学生海外交流比例,加强学生海外交流基金的管理和申报工作,完善学生海外交流的资源保障。着重做好教育部区域研究和外语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中本科学生海外学习和交流工作,拓展学生出国交流渠道;建立与国外相应院校衔接的教学管理制度、学籍管理制度,开发互认学分、联授或互授学位等国际化高端人才联合培养项目,逐步实现与海外学校的学分、学历与学位的相互承认;探索建立学生海外志愿服务机制,选派学生赴海外实习,组织学生参加暑期海外夏令营。

40.做好外教、外专工作。做好海外讲座教授和学术骨干引进和落户的配套工作,调整外国专家待遇;建立健全外国专家教学评估机制,提高外国专家聘请效率。积极聘请知名教授、专家来校共同培养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提高外国专家聘请层次。

41.做好外事管理和国际会议管理。做好日常外事管理工作,提高服务效能;认真办好涉港澳台事务,做好港澳台友好学校来校学生的游学组织和接待工作;加强对国际性会议的管理、服务工作,确保联合国合作备忘录签约高校年会成功召开。

42.加强孔子学院建设。管理、服务好现有海外孔子学院,加强校内相关机构与海外孔子学院的联系与合作,提升学校在当地社会的文化影响力和竞争力;继续完善孔子学院布点工作,帮助新建孔子学院做好基础性工作,引导师生服务公共外交。积极建好孔子学院师资储备基地。

八、积极扩大社会服务,提升文化引领能力。

43.加大以语言为特色的服务社会力度。加强外语特色网站建设,提升网站的影响力与辐射面;继续做好各类高端外语翻译服务及相关志愿服务,为国家、上海市重大会议和国际活动提供多语种支持。

44.加强校友服务,完善基金管理。充实校友信息库资讯,加强同各地校友会的联系,办好校友通讯杂志;依托各院系,做好对校友组织的指导、管理和服务工作,完善多级校友会布点布局;继续做好教育奖励基金的评审工作,建立基金会网站;进一步做好办学筹资工作。加强同校友的纽带联系与情感维系,充分发挥校友在推介学校、资学励志、互助共进方面的重要作用。

45.做好各项服务社会的重要任务。认真做好政策咨询服务工作,鼓励全校各级学术机构积极参与政策咨询、建议意见、调研报告等事务,加强服务社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做好出国人员留学培训和集训工作,实现任务、效益、社会影响的和谐发展。

46.办好各类学术会议,做好学术传播。做好各类学术会议和公益性学术传播活动的组织工作;积极参与各项学术指标体系的制定、协商和发布工作;开办公益性学术讲座,拓展学术思想的传播,扩大上外学术文化的影响力。

九、加强办学保障,全面推进学校事业发展。

47.严格财经管理,做好审计工作。加强财经制度建设,强化预算管理,推进财务信息公开,使学校财经工作更加规范、合理、有序;积极争取教育部高校化债资金,继续开展多渠道筹款工作,扩大办学资源,做好松江校区地块回购工作;严格做好经济责任审计、财务收支审计、校办企业年报审计和基建、修缮项目审计工作。

48.抓好招生规范,做好招生工作。继续实行“阳光招生”,做好保送生选拔、自主招生、招生咨询、招生安排和新生接待等各方面工作;积极开展调研,逐步落实招生自主权,做好招生宣传工作,进一步优化学校生源。

49.推进学校产业规范化建设改革。支持上外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开展各项工作;继续整合出版资源,大力支持出版集团建设;继续利用上外附中、浦东附中优质办学品牌,输出品牌、输出管理,提高办学效益。

50.做好国有资产管理,构建节约型校园。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信息数据基础库建设,逐步实现信息共享与便利传输;改进、完善工程及设备采购招投标机制,加大引进新供应商力度,强化竞争机制,保证学校利益;做好节能减排,加强能源监测平台建设,减少碳排放。加大对虹口校区部分屋舍综合使用的改建力度;更新多媒体教室设备;完成行为与眼动实验室建设、媒体融合实验室二期建设;启动校属房产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

51.深化新型后勤保障体系建设。继续高质量做好各类校内保障服务,增设服务项目;扩大对外发展,增强竞争机制,提高自我发展、自我造血能力;优质完成上级任务,加强后勤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继续推进和完善后勤保障工作社会化管理,强化和优化对松江校区物业、绿化、保洁、餐饮等单位的监管。

52.完善图书馆建设,做好文献资源保障。加强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继续完善特色文献建设项目;开展馆藏纸本特色文献的数字化建设;逐步改善硬件设施,完善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

53.有序完善校园基本建设。加强对基建、修缮项目的科学规划与过程审计,提高基建、修缮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确保在建的学生公寓项目进展顺利。争取新的基建项目获批立项。

54.完善安全校园建设。研究加强校园稳定和治安综合治理新方法,继续完善校园突发事件处置机制和物防、技防、人防“三位一体”的立体式校内安全防范体系,大力开展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演练;积极关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各类影响稳定的因素,规范大型活动管理流程,及时发现并消除隐患,确保校园稳定与安全。加强两个校区的交通整治,积极推动校园周边的综合治理。

55.推动全校健康工程实施。推进阳光体育运动深入开展,大力推动体育活动广泛开展,增强全校师生体质;进一步改善体育场馆设施条件,优化场馆资源,提高管理水平,建立完善规章制度;提高学校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提升医疗保健服务,做好学校卫生、健康促进工作。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