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学校行政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落实国家和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为基础,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上海外国语大学章程》(以下简称“《章程》”),坚持内涵建设的基础地位,突出教育改革的引领作用,紧紧围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强化一流学科建设”两个中心,推动学校事业规范、持续发展,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和上海“四个中心”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一、 深化综合改革,加快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提升治理水平。
1. 落实《章程》,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开展学习宣传贯彻落实《章程》有关工作。成立学校现代大学制度建设领导小组与工作机构,统筹、落实各项学校治理制度与运行机制设计、运作。筹划、建立大学理事会,制定其章程并开展相关活动。依据《章程》,制定或修订学术委员会、校务委员会等章程所涉专门委员会的章程及运行规则。梳理学校人员编制和机构设置状况,根据学校发展需要,进行机构设置调整和院系设置调整,制定机构设置总体方案。开展学校重要规章制度梳理工作,完善《章程》约束下的学校管理体系。校学术委员会实施换届。
2.启动学校-学院(系、部)两级管理体制改革。依据《章程》要求,开展相关调研及试点工作,逐步出台相关制度,逐步建立学校-学院(系、部)两级管理体制。依照“学校主导、科学分类、扩大自主、权责适配”原则,逐步扩大院系在人才培养、科研与学科建设、国际合作、人事、财务、资产管理等方面的自主权。
3.促进依法治校,加强作风建设。完善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形成制度治校、规则办事的良好氛围。加快促进大学领导体制完善,促进党政沟通,完善科学决策,加强机关、职能部门的服务意识和能力建设,发挥部门间合作的边界整合效益。加强组织纪律,严格管理制度,确保决策执行,确保学风正、校风优、作风清。稳妥、公正办处各项群众意见和建议,巩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
二、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深度改革,坚持立德树人,确保教育教学质量。
4.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启动“外语+X”双学位/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复语复合型的高端国际型人才培养路径。做强卓越人才培养平台,试点“多导师指导”、“多文化背景经历”、“多教学环节联合培养”的人才培养方式,鼓励院系及教学单位试点设立“卓越人才培养创新实验班”,实施教学综合改革。强化实践教学,新建一批实践教学基地,建立校级实践基地评估机制,积极引入社会评价与出口评价,形成人才培养效益年报制度。
5.深化课程改革,强化本科专业评估。进一步推动全英语课程模块建设,争取出队伍、出教材,形成专业课程板块。强化本科教学质量评估,突出学生专业基础能力评价与教学质量评价。鼓励探索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创新。促进教学资源共享,形成以学生学业能力提升为导向的评价机制,扩大视频课程和公共共享课程供给。加强近年新设专业建设,做好专业评估,适度开设本科新专业。
6.深化招生改革,确保生源质量。根据国家高考改革总体方案,按照教育部要求,继续深化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改革自主选拔录取方式,研究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在自主选拔录取中的应用,全面考查学生素质和能力。深入实施招生阳光工程,规范做好招生工作。开展“上外名师进中学”活动,扩大招生宣传。
7.继续深化研究生培养综合改革。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坚持以质量建设为核心,突出特色建设,推进机制改革,实施分类指导,在优质生源拓展、学位点基本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国际合作培养拓展、国际化课程体系建设、专业学位发展、导师队伍建设、质量管理强化、管理队伍建设等各方面推动教育改革,进一步明确各学科特色办学定位、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规格,稳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加强专业学位硕士点建设,特别是妥善开展法律、金融等新设专业硕士点建设。探索专业学位点的国际认证,推进CAMEA以及AMBA认证。依据学科需要加大自设博士点工作力度。
8.做好国际学生教学管理。继续扩大国际学生招生规模,注重学历留学生规模成长,争取突破1000人。扩大松江入院系国际学生规模和专业覆盖面,争取入系国际学生达到150人。继续推动国际学生与中国学生的趋同化管理,加强校内各项资源共享互补,新设翻译学、新闻等国际学生就读专业选择。完善国际学生的学生组织建设和社团管理,制定相应管理办法,建立保障机制。
9.拓展开放教育,加强学校品牌建设和管理。促进管理和教学协调配合,提高学校开放教育的质量和管理水平。妥善办好“上海国际教育考试服务中心”,落实SAT考试的大陆设点和运行管理。丰富拓展学校开放办学的项目设计与任务执行,实现开放教育质量、品牌与效益的共同提升,拓展学校教育品牌在政府、企事业单位、国际组织、社会团体、部队等机构中的影响力。深化学校品牌建设战略,注重品牌建设、使用规范与日常管理的配套制度建设。
10.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德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拓展学校育人导师队伍,建设实践育人共同体。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加强宣传思想工作。继续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提升工作,完善“易班”等高校校园网络德育平台布局与内容。做好大学生军事素养训练工作。
11.完善健全奖助勤贷免体系,促进大学生创业创新实践。落实研究生国家奖助政策。完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做好学校奖学金、助学金等资金筹资工作,提升资金帮助的有效性与针对性。促进大学生实践教育,完善校内外实践平台布局与质量提升,形成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
12.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拓宽就业渠道,积极协调和开发就业岗位,提升就业去向的层次。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到国家、行业重要需求单位就业。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大力扶持自主创业。加强就业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水平。做好毕业生入伍服义务兵役服务。加强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完善就业与招生、人才培养的联动机制。扩大就业毕业生工作品牌传播,提升学校毕业生面对社会的品牌影响力。
13.加强和改进体育、美育教学。广泛深入推进阳光体育活动,健全学校体育工作面向全体师生的工作机制。促进专业教学与运动氛围的结合,健全相关配套措施,形成全民运动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落实教育部有关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意见。适当拓展艺术教育授予形式和内容,做好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做好普及美育与专门团队的结合,完善专门文艺团队管理和保障机制。
14.继续扩大国际化办学条件支持。完善外国专家项目评审制,吸引高端外国专家来校任教和从事科研工作。做好重要涉外人才培养合作项目,开拓、设计复合型专业的新合作办学项目。推进本科生2+2、研究生1+1+1、3+2本硕连读等各类联合培养项目。扩大与境外高水平高校、教育机构的合作,形成深入沟通、惠及双方的合作模式。逐步推动“亚洲校园”等资源要素共享的国际合作新模式。
三、加强一流学科建设,提升学校科研水平,提供智库服务和智力支持。
15.完善学科建设,冲刺优势地位。依托国家重点学科和“1+5”上海高校一流学科建设布局,精准设计、完整落实有关学科建设规划与要求。建立学科建设动态推进和预警挂牌机制。建立、健全一流学科管理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和资源配置。继续推动“2011计划”与高校新型智库建设。继续推进“2011协同创新中心”认定工作。做好中东研究智库建设和评估验收工作,确保正式立项;做好新一轮上海高校智库申报。
16.完善研究基地和实验室建设。加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申报工作。申报国家人文社科实验室,完善现有国家级实验室的运行,建设重要实训基地。整合现有教育部国际司区域国别研究培育基地,形成区域国别研究特色,打造区域国别研究网络和平台。促进各部属、市属基地按照要求开展建设,提高决策咨询能力。组建成立上合组织信息分析中心、中外文化交流研究中心等一批新研究机构,形成跨学科、跨领域、多级并举、分布合理的研究机构群。
17.做强学术精品与重点研究项目。继续推动《汉德大词典》等重要学术著作编纂、出版。打造《中东地区发展报告》等系统化学术出版物,扩大学校学术话语权。做好校属学术刊物出版,提升出版物水平与影响力。推进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做好上海市中华学术精品外译项目管理办公室和外译推介中心的工作,做好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国际教材英译工作。
四、认真做好社会服务,发挥学校文化传承积极作用。
18.积极运用学校优势,提供专业化服务。继续办好国家文化贸易语言服务基地。举办国际大学翻译学院联合会年会(CIUTI年会)等国际会议。继续做好面向国际组织与政府机关等机构的翻译服务。完成《公共领域英文译写标准》委托制定任务。举办全国俄语大赛等重要专业竞赛。积极运用学校优势,参与语言服务、舆情分析、媒体创新、金融合作、法律实务、管理咨询、会展创意、财务协同等专业服务业实践。做好出国人员集训、培训工作与服务。做好重要外语书籍、音像制品出版工作。
19.积极扩大孔子学院建设。办好现有孔子学院,提供优质教学和文化体验内容,形成校内外资源互动,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妥善争取新设孔子学院布点布局,促进孔子学院教学与学校专业教学的互动与互补。申办孔子学院南方总部与师资培训基地。
20.加强社会联系,做好校友服务工作。实行校友工作院系二级工作机制。做好校友基础建设工作,培养在校生“校友意识”。提升各校友分会组织建设水平,进一步完善校友分会在海内外的布局,并形成核心骨干队伍。建立校友基本信息库,扩大校友联系网络。积极促进校友与母校之间的良好互动。
2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学校文化传承作用。认真做好学校历史梳理工作,推进校志续编工作开展,抢救珍贵校史资料,制定校史文物确认方案,完善校史口述史项目。完善档案工作,严格档案制度,丰富档案使用形式。认真做好人文校园工程,组织完成好校园人文景观建设和校园绿化建设,完善校园风物展示与校园文脉叙述方式。积极开展志愿服务和各类公益项目,形成包容多元、特色鲜明、积极向上的校园活动风尚。完善学校标识系统和品牌使用许可制度,扩大学校多语种对外传播能力,建立学校对外传播基本要素库。推动建立面向社会传播学校教学科研成果的展示空间和展示平台。
五、推进学校各项事业改革,做好办学基本条件保障。
22.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人事制度改革。坚持“立德树人”,严格师德教育,面向全体教职员工形成全员育人的言传身教氛围,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完善《上海外国语大学师德行为规范准则》。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做好第二届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团队培育计划和青年英才海外研修计划,加强动态管理,推动青年教师学术交流和海外研修实施,提升教师队伍业务能力。逐步形成教职员工队伍分类培养机制和培训方案,实施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和岗位培训,建立人事管理人员培训长效机制;改革和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实行学校特设岗位教授评聘;开展学校卫生保健教师和卫技人员职称评审。做好博士后流动站和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工作,加快师资博士后录取,拓宽师资培养和人才引进的新途径。修订《上海外国语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实施办法》,全力推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解决校内院系部门之间的收入不平衡问题,推动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和完善。逐步推动绩效工资改革。
23. 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启动并稳步推进校、院(系)两级财务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向院系下放经费管理责任和权力,并建立与之相配套的经费使用绩效评价制度。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切实提高资产使用及经济效益。重视与加强财务管理制度建设。结合学校实际,对现有的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制度进行梳理。通过建立完备的管理制度,切实规范各项经费使用。通过改进与优化经费报销流程,以及完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
24.加强内部审计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用。强化重大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审计监督,尤其是专项经费的绩效评价制度。做好经济责任审计、财务收支审计、基建修缮项目审计、校办企业年度审计。促进审计整改工作的落实,修订和完善原有审计制度。
25.加强科研日常管理,形成潜心治学的良好氛围。优化科研管理制度,运用各种新工具提升管理效率,加强信息沟通与信息共享,积极争取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采取有效措施,形成潜心治学、力出精品的良好氛围。
26.做好基础建设与办学条件保障。完成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平台的开发,推进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进一步合理调整和完善学校特别是松江校区各建筑办公场所及功能,启用松江校区研究生公寓,理顺松江多媒体教室管理机制。加大固定资产盘点力度,掌控部拨资金使用节奏,提高执行率。做好松江校区学生公寓回购接收管理工作。做好学校班车环保调整工作。推动松江校区新建国际教育中心项目。做好虹口和松江两个校区新一轮校园总体规划编制。做好图书信息工作,完成松江校区图书馆阅览室的设施改造,改善阅览室环境。完成“知识发现系统”的建设工作,实现各类型文献信息一站式检索,提高文献信息的使用效率。继续建设小语种电子资源平台,开展馆藏珍贵图书的数字化工作。
27.促进教育信息化水平。启动网络带宽升级,提升教育网络连接水平,扩大校内无线网络覆盖。升级一卡通支付业务,优化一卡通使用服务。促进学校所属各工作模块所需的工作子系统研发,进一步促进办公自动化水平提高,促进学校管理、服务效率提高。促进大数据融合,形成资源共享的信息系统连接,减少重复建设和数据资源浪费。进一步提升信息化工作队伍水平,加强在岗人员信息化素养。
28.加强语言文字工作。做好语言文字规范使用与宣传推广工作。积极参与语言政策制定与服务工作,面向语言文字规范与多语种服务标准开展研讨、试点工作。
29.维护学校和谐稳定,深化平安校园建设。完成监控数字化进一步改造,利用保卫信息决策系统,将校园安全纳入科学化管理轨道。加强食品卫生工作,建立学生食堂运作成本监测机制。做好安全防范工作,确保师生财产安全。遵照上级方案意见,完善学校重大事项应急响应机制和预案建设。
30.落实实事项目,优化民生服务。启动年度实事项目筹划、落实与监督机制,形成实事项目分级落实制度。大力争取公租房资源,缓解新进教师住房难问题。完成学生公寓电力扩容与空调安装事宜。加强学校卫生保健工作,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