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最新公开信息

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通识教育选修课课程简介(社会科学模块)

索取号:G0060503003-2010-0034发布时间:2010-06-12浏览次数:529设置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及实践指导

教学目的:以人生导航为目标,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知识,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帮助学生进行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践指导,拓展学生的职业知识技能,帮助学生学习通用性技能,督促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教学内容:课程教学内容主要涵盖大学生对自我的探索、对职业社会的认知、职业生涯的规划、求职实践的探索等方面。

第一讲(3学时):绪论

1、大学生活与职业发展

2、生涯发展理论概述

第二讲  职业生涯探索辅导(一)——自我探索部分

1、性格、兴趣等方面的探索

2、职业倾向探索

第三讲(3学时):职业生涯探索辅导(二)——职业社会部分

1、当前宏观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及职业分类情况

2、企业用人标准、招聘流程及从业素质要求

3、分类行业招聘特点及用人要求分析

4、我校相关专业对应行业人才需求分析

第四讲(3学时):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及事务操作

1、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原则和步骤

2、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

3、简历撰写及求职技巧辅导

第五讲(3学时):大学生求职简历机面试指导

1、简历撰写和辅导

2、面试技巧解析

第六讲(3学时):大学生基层就业解析及自主创业辅导(李然)

1、大学生创业、基层就业意义及内涵

2、大学生创业、基层就业的政策及途径

第七讲、第八讲(6学时):职业规范与法律问题(胡正明)

1、职业相关法律法规概况

2、大学生求职法律问题解析

3、就业协议书和劳动合同关系分析

第九讲(3学时):大学生求职就业流程规范解读(李然)

第十讲(3学时):教学实践活动

考核形式:

(1)    平时考核(40%):包括出勤、实践活动

(2)    期末考核(60%

 

人文社科研究入门与信息检索

教学目的:很多同学在读研究生时才开始了解研究的基本前提如何做文献综述,其实做文献综述是一种最基本的学术训练,是应该在本科阶段掌握的。本课程旨在使同学们了解人文社科研究中选题的重要性和文献综述的意义,掌握文献综述的基本方法,学习并掌握网络和图书馆各类文献资料的检索方法和手段,通过自己的思考及与授课教师的互动而选定自己的研究课题并提交一份内容充实的文献综述。

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一、文献综述的案例教学;二、网络和图书馆各种文献资源的检索方法和技巧;三、文献综述的实践

第一讲  人文社科研究中选题的重要性和文献综述的意义;

第二讲  文献综述的案例教学(以南京大学博士文丛中的相关部分为例);

第三讲  信息知识的基本概要,信息检索的基本知识;

第四讲  信息检索的网络信息资源的介绍、选择、评价与利用技巧,包括信息选择的原则、标准与工具;

第五讲  网络检索工具——搜索引擎的介绍,Google的特殊用法等;

第六讲  图书馆资源的利用:各中文数据库内容的介绍、使用方法与技巧;

第七讲  图书馆资源的利用:各外文数据库内容的介绍、使用方法与技巧;

第八讲  课程实践;

第九讲  围绕同学提交的文献综述展开评论和讨论;

第十讲  围绕同学提交的文献综述展开评论和讨论

参考书目:

1、黄如花编著.《网络信息的检索与利用》.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2、李敬平主编.《信息素质与信息检索教程》.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出版,2008

3、夏佩福主编.《电子技术与IT信息检索》.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4、张静波等编著.《信息素养能力与教育》.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考核方式:根据同学提交的文献综述水平进行评定

授课教师简介:

张绍铎,留日博士,副研究员(国际关系),图书馆馆长助理。通英日两门外语,出版日文专著一部,发表论文多篇;

梁曦:武汉大学图书情报专业硕士,馆员(相当于讲师),主要负责中文书刊的采访和订购,发表图书情报方向论文多篇,教学经验丰富。

 

语言与心理

教学目的:本课程为本科生普通教育(通识教育)课。旨在介绍语言认知科学,着重于语音、词汇和句子的心理表征和加工过程。语言认知科学是20世纪后半叶才逐渐发展起来的新兴交叉学科,涉及语言学、心理学、神经科学等多个领域。通过对该学科核心议题以及当前最新理论与方法的讲解、讨论,使学生理解语言处理的内在机制,了解该领域研究者所采用的不同的科学方法和取证手段,跟进语言认知各主要理论的衍变及发展过程。同时激发学生对心理语言学研究的兴趣,帮助学生打通文理学科壁垒,结合各自(专业)发展需要,开始构建相对全面的综合知识体系。

教学内容:

第一周

课程介绍:语言作为一门认知科学、研究方法

第二周

发音语音学:声道解剖、英语的音系、英语方言     作业#1

第三周

音韵学:音位和音位变体;语音规则;不变性的缺乏、音位范畴识别、McGurk效应

第四周

字词识别:听觉和书面呈现的单词识别、听觉和发音障碍、手语

提交作业#1

第五周

心理语言实验设计:假说检验、相关、变量、被试、被试间与被试内设计、因素设计、人类被试涉及的伦理、原始数据整理、描述性\推论性统计、图表分析           作业#2

第六周

句子加工: 歧义消解、复杂句理解、句子处理机制与模型 

第七周

言语生成: 口误、字在舌尖效应、语句不连贯、字词产生模型、说话人与听话人互动     提交作业#2

第八周

语言与大脑:神经解剖学、大脑的语言区域、脑受损研究、失语症           作业#3

第九周

语义理解:语义特征、原型理论、语用、隐喻、篇章加工、指代消解

第十周

儿童语言发展:婴儿语音识别、语言发展、儿童阅读困难            提交作业#3

第十一周

期末考试

教学要求:

1、课堂讨论

授课形式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讨论为辅。学生需要参与课堂讨论,并有所准备,事先完成相关的阅读任务。

2、作业

学期中将布置三个作业,其中一个需要借助联网的电脑完成。作业自布置日起,需在两周内完成。学生需自行独立完成作业,并在作业上交当日、开始上课前,将打印文本提交给老师。晚交的作业一概不收,按零分计,除非学生有合法的事由(如医生出具的病假条或重大事件)

考试形式:闭卷,所有测试题均为选择题。

按时上课、参与讨论:10%

作业(三个):45%

期末考试:45%

授课教师简介:吴芙芸,199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外文系英美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后留校外事处工作,20008月起至20097月在美国留学,先后获得第二外语教学硕士(亚利桑那大学)、语言学硕士(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和哲学(语言学)博士学位(南加州大学)。现为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研究院专职研究人员,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心理语言学、认知与脑科学、 神经语言学、语言习得等。代表性论文收录在Processing and Producing Head-final Structures Springer出版)EUROSLA Yearbook 10 John Benjamins出版)中。曾多次参加同行评审的国际学术会议并做发言,并发表多篇会议论文集论文。留美攻读硕博期间,曾多次担任英语写作 (“Rhetorical Analysis” “Literary Analysis”)、汉语语言与文化(“Contemporary Chinese Culture”)、语言学(“In a Word”“Language and Mind”)等本科课程的助教,并在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贝克曼研究所认知与神经科学实验室和南加州大学语言学系眼动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2010年春季起开设的硕士研究生课程为实验心理语言学。

详细简历请见:http://linguistic.shisu.edu.cn/content.php?id=2175

 

个人信用与理财

授课教师:夏霁 讲师(国际金融贸易学院)

课程简介:本课程属通识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树立正确的财产观念,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掌握必要的理财知识与技能。本课程所介绍的“理财”并非通常所指高风险的“投资”行为,而是侧重于对个人现时及未来收入的合理消费与储蓄安排进行指导。

教学内容:个人信用与社会信用体系;财务知识与理财产品;理财习惯与财务规划。本课程教学中仅涉及经济学、数学、统计学等学科的初级知识,没有深奥的专业知识,适合各年级各专业学生选修。

 

世界宗教文化

课程简介:《世界宗教文化》是全校性通识教育公共选修课。本课程主要从文化角度讲授世界主要宗教的基本情况,以本国宗教——佛教和道教的讲授为起点,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情,帮助学生深入掌握我们中华文明的精髓,通过基督教文化和伊斯兰教文化的讲授,引导学生更好地了解世界文明,新兴宗教这部分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在现如今错综复杂的宗教环境下保持必要的警觉。本课程以老师讲授为主,适当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以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学习热情。

教学目的:本课程属于全校性通识教育公选课,课程目的是介绍世界宗教文化的基础性知识,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世界宗教文化的基本情况,更好地继承世界文化遗产,并对宗教问题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学内容:

第一章:宗教学导论

学时:6学时

内容及要求:讲授研究宗教学的意义、宗教的定义、宗教的起源、宗教与科学、中国宗教的特性等。要求理解宗教的基本概念和范畴。

第二章:佛教

学时:6学时

内容及要求:讲授佛教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要求了解佛教的基本观念。

第三章:道教

学时:6学时

内容及要求:讲授道家思想,道教历史,道教神灵、道教修炼等。要求了解道教的基本情况。

第四章:基督教

学时:6学时

内容及要求:讲授基督教的教义和历史,基督教的文化影响,俄罗斯东正教等。要求了解基督教的基本教义、发展历史和文化影响。

第五章:伊斯兰教

学时:3学时

内容及要求:讲授伊斯兰教的教义和经典,圣地和习俗等。要求了解伊斯兰教的基本情况。

第六章:新兴宗教

学时:3学时

内容及要求:讲授新兴宗教的特点,主要新兴宗教介绍。要求了解新兴宗教的基本情况。

教学要求:本课程利用多媒体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适当加强师生互动和交流。

考试形式:通过期中、期末两次写作命题小论文,考察学生对宗教文化的理解运用和独立思考能力,期中论文占课程成绩的40%,期末论文占课程成绩的60%。

参考书目:

1、王晓朝,《宗教学基础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2、张志刚,《宗教学是什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3、陈兵,《佛陀的智慧》,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4、任继愈主编,《中国佛教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

5、葛兆光,《道教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

6、王卡,《中国道教基础知识》,宗教文化出版社,2005年。

7、赵敦华,《基督教哲学1500年》,人民出版社,1994年。

8、卓新平,《圣经鉴赏》,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

9、林松,《古兰经知识宝典》,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

10、王志远,《伊斯兰教百问》,今日中国出版社,1992年。

11、戴康生主编,《当代新兴宗教》,东方出版社,1999年。

12、高师宁,《新兴宗教初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

13、牟钟鉴,张践,《中国宗教通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14、田真,《世界三大宗教与中国文化》,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年。

15、卓新平,《宗教理解》,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

授课教师简介:刘涛,上海外国语大学俄语系副教授。200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俄语系,获博士学位。2002年至2006初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2006年初至今在上外俄语系任教。主要研究方向是俄罗斯文学与宗教。

 

西方戏剧史与戏剧欣赏

授课教师:张守进 讲师(法学院)

教学目的:本课程属于普通教育课,课程的目的是使英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和复合型专业的学生对西方戏剧理论发展史和戏剧表演有一定了解,在拓展学生利用英语欣赏西方戏剧这一现代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方面,和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方面有重要作用。在知识方面,学生能够初步了解自古希腊古罗马时代以来的戏剧发展脉络,了解西方戏剧的经典作品和评价,学生应该有欣赏英文原版戏剧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和理论,欣赏水平,能对西方戏剧做出合适的评论;人文素质得到相应的提高。

教学内容:

第一章 西方戏剧文化艺术概念 (2学时)

第二章 古希腊、古罗马戏剧与中世纪戏剧(2学时)

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2学时)

第四章 古典主义戏剧 (2学时)

第五章 18世纪的启蒙主义戏剧-

第六章 19世纪中后期戏剧(2学时)

第七章 19世纪末至20世纪的戏剧;

第八章 戏剧文化艺术总结(2学时)

第九章 戏剧作品品评(2学时)

第十章 现代多媒体技术对西方戏剧发展的影响(2学时)

教学要求:本课程的课堂讲授主要是采用教师授课和分组讨论的方式,运用交际教学法,使用中英文双语授课,借助多媒体辅助手段进行一些视频和文字教学。实践和作业环节会布置学生去实际阅读一些经典文论和戏剧作品,包括电子文本和纸质文本;学生会得到相应的课件文本。第一章,是阅读5页左右的关于戏剧文化艺术里的一些概念性的知识,第二章至第四章是阅读50页左右的戏剧理论演变和发展史,第五章和第六章主要是阅读经典戏剧作品(如Top Girls The Death of A Salesman)阅读量较大,大约50多页。第七章是学生写出关于布置的具体戏剧作品的评论和欣赏心得,约1000字左右。第八章和第九章学生阅读相应的电子文本,阅读量在20页左右。 第十章主要是总结,与学生一起梳理学过的内容,学生应准备好自己的问题,一起进行课堂讨论。

考试形式:考试环节是以论文的形式,学生对学过的戏剧作品,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评价和欣赏。 采用essay question的方式进行答题。

参考书目:

1Freund, Philip, The Birth of Theatre, London: Peter Owen, 2003.

2Freund, Philip, Oriental theatre: drama, opera, dance and puppetry in the Far East, London, Peter Owen, 2005

3、西方戏剧文化艺术论,李贵森著-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7

4Johannes Birringer, Theatre, Theory and Postmodernism.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1991

5、戏剧理论与戏剧分析,(德)曼弗雷德-普费斯特著,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

 

《圣经》、《古兰经》故事导读

教学内容:

第一讲     文化原典——《圣经》《古兰经》简介

第二讲     《圣经》故事举要解读(一)

第三讲     《圣经》故事举要解读(二)

第四讲     《古兰经》故事举要解读(一)

第五讲     《古兰经》故事举要解读(二)

第六讲     《圣经》、《古兰经》故事与世界名著

第七讲     《圣经》、《古兰经》故事与世界电影

第八讲     《圣经》、《古兰经》故事与世界绘画

第九讲     《圣经》、《古兰经》故事与世界建筑

第十讲     《圣经》、《古兰经》故事与国际热点问题

授课教师简介:马丽蓉,教授、复旦大学博士、在读上外阿拉伯学博士后、中国中东学会理事、中阿友好协会理事、上外“首届青年博士学术骨干”、2006年度上海市申银万国教学科研一等奖获得者、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东研究所副所长、国际关系专业研究生导师、《阿拉伯世界研究》副主编。主要致力于中东问题、媒体与国际热点、宗教文化等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神话传说与中国文化精神

课程内容:

选择有代表性的中国神话传说,阐述其丰富形态,并分析其价值及文化内涵。

第一讲 龙的传人:龙何以留下世界上最大的一群子孙?

第二讲 炎黄子孙:中华祖先的地位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第三讲 唐尧虞舜:圣人典范,民族的楷模,你知道吗?

第四讲 鲧禹治水:事业与爱情的悲喜剧

第五讲 真龙天子:哪里来的?

第六讲 开天造人:人是泥巴做的还是石头里蹦出来的?

第七讲 白蛇传奇:与蛇共舞,危险几多?

第八讲 孟姜传奇:哭到长城,哭到何时?

第九讲 牛郎织女:私奔媳妇还是上门女婿?

第十讲 梁祝化蝶:同桌的你,你在哪里?

授课教师简介:田兆元,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博士生导师。中国文化遗产研究专家,民俗学家。著作有《神话与中国社会》等多部,论文近百篇。

Email:suntree@seawn.cn

论坛:http://www.seawn.cn

 

全球化与全球治理

课程简介:本课程分析全球化的发展给当今世界带来的主要挑战及其治理。重点探讨联合国-布雷顿森林体系、八国集团-二十国集团体系等正式和非正式国际机制由上而下,以及国际非政府组织由下而上的全球治理理论与实践。在上述分析过程中,我们将着重讨论国际金融危机、全球气候变化、贸易保护主义、传染病防控、打击恐怖主义、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等全球性问题的治理,注重理论与经验的结合。最后落脚点为崛起的中国如何参与到当前的全球治理中去。

教学目的: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全球化时代参与全球问题治理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为国际化人才的培养进行必要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准备。

考试形式:出勤状况(25%+课堂表现(25%+开卷考试(50%

教学内容:

1.导论:全球化及其治理(朱杰进)

2.全球治理机制(朱杰进)

3.国际非政府组织参与全球治理(刘宏松)

4.国际金融危机(兴趣小组/朱杰进)

5.全球气候变化(兴趣小组/刘宏松)

6.抵制贸易保护主义(兴趣小组/朱杰进)

7、传染病防控与全球卫生治理(兴趣小组/刘宏松)

8、打击恐怖主义(兴趣小组/朱杰进)

9.防止核武器扩散(兴趣小组/刘宏松)

10.崛起的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模拟G20(刘宏松/朱杰进)

授课教师简介:

朱杰进,男,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外交事务研究院讲师,博士。2007年毕业于中国外交学院,20089-20092月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八国集团与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任访问学者,主要研究兴趣为全球化与全球治理、G20机制等,在《世界经济与政治》、《国际政治研究》、《外交评论》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刘宏松,男,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外交事务研究院讲师。200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获国际关系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兴趣为国际组织、全球治理,在国际政治类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参考书目:

1、(美)托马斯·弗里德曼著,何帆、肖莹莹、郝正非译:《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版。

2、(美)布鲁斯·琼斯、卡洛斯·帕斯夸尔、斯蒂芬·斯特德曼著,秦亚青、朱立群、王燕等译:《权力与责任:构建跨国威胁时代的国际秩序》,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9年版。

3、(英)马丁·沃尔夫著,余江译:《全球化为什么可行》,中信出版社,2008年版。

4、王杰:《全球治理中的国际非政府组织》,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庞中英:《中国学者看世界-全球治理卷》,新世界出版社,2007年版。

联合国网站:www.un.org

二十国集团研究中心网站:http://www.g20.org/index.aspx

耶鲁全球在线:www.yaleglobal.yale.edu/cn/content/about-globalization

全球化国际论坛网站:www.ifg.org

 

佛教与中国文化

教学目的:佛教作为一种异域文明,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开始了中国历史上自近代西方文明大规模输入中国前,最大的跨文化交流。历经魏晋南北朝、隋唐,至两宋以后,儒、释、道三教越来越走向合一,佛教最终融入中国文化,成为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课程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思想,追溯佛教在印度的起源,其产生、发展、演变的过程,及在传入中国后,对中国文化所产生的影响。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旨在开宽学生视野,揭示宗教与哲学、伦理、艺术、文学等的相互渗透与联系。

教学内容:

第一讲:佛教产生的环境

介绍印度的地理、人种与语言,以及佛教产生前的印度宗教、哲学。

第二讲:佛灭的年代与佛陀其人

结合佛传,介绍释迦牟尼其人,其出家、求道、成佛、传道的经历。

第三讲:原始佛学思想

介绍佛陀的缘起论、人生论与解脱论。

第四讲:大乘中观学(一)

第五讲:大乘中观学(二)

介绍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的区别,大乘空宗的一些最基本经典,如《金刚经》、《维摩诘经》、《法华经》、龙树《中论》等的经义与思想内涵。

第六讲:丰富的佛经故事

包含印度民间故事、佛传故事、缘起故事、本生故事、佛经寓言等。

第七讲:佛教造像

介绍佛陀造像的缘起、美学风范、中国佛教石窟群、壁画等。

第八讲:佛教传入中国

简要介绍佛教的中国化历程,包括佛典的翻译、中国佛教八大宗派、高僧传纪等。

第九讲: 佛教与中国文学

包括佛教翻译文学对中国古典诗歌、小说与文学理论的影响,为语言宝库增添新的词汇等。

第十讲:禅宗与中国文化

禅宗是佛教中国化的产物,介绍禅宗发展简史,历史上一些著名的禅师语录、禅宗公案等。

参考书目:

1、《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方立天著。

2、《佛教常识答问》,赵朴初著。

3、《汉化佛寺与佛教》,白化文著。

4、《法苑谈丛》,周叔迦著。

5、《印度佛教史》,[]渥德尔著。

6、《中国佛教源流》,高振农著。

7、《佛教与中国文学》,孙昌武著。

8、《佛经文学粹编》,陈允吉编。

9、《中国禅宗史》,印顺著。

10、《中国禅宗与诗歌》,周裕锴著。

授课教师简介:张煜,南京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佛教与中国文学”方向博士,南京大学宗教系“东方哲学与宗教”博士后,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佛教与中国文学、近代诗学。2006年国家社科《北宋文人与佛教论稿》项目负责人,国家重大项目《儒藏精华·韩愈集》、《中华续藏经·心赋注》点校负责人。目前正在翻译剑桥丛书之《唐代佛教》一书。曾赴美国哈佛大学东亚系学术交流,发表论文《王安石与佛教》、《陈衍诗学及其学术品格》等二十余篇。

 

逻辑导论

教学时间:授课10次,第11次考试,共33学时,3学分

授课时间:周四晚18:00—20:30

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介绍逻辑史上有影响的各种逻辑,如:三段论逻辑、命题逻辑、一阶谓词逻辑、模态逻辑、归纳逻辑、类比逻辑、论证逻辑等,通过比较系统的学习,了解逻辑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领会逻辑学的基本思想和文化,培养逻辑学的观念和素养。另外,在教学过程中会配备涉及生活世界的习题和案例。
考试方式:

平时成绩(含考勤、课堂表现等,占15%

期末考试(占85%

参考书目:   

1.《逻辑学导论》,[]Irving M. Copi, Carl Cohen,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逻辑基础》,王路,人民出版社,2004

3.《逻辑思维训练》,陈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授课教师简介:陈伟,哲学博士,复旦大学哲学学院讲师,曾到英国、日本等国访问考察,在德国康斯坦茨大学作访问学者一年(2004-2005)。主要研究领域:逻辑与思维方法、语言哲学、法律逻辑、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等。主要作品:《论可能世界语义学的主要哲学问题》、《对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反思》、《论柯亨的“首要性命题”》、《逻辑思维训练》(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等,并参与《逻辑学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年)的编撰。

 

心理学与大学生活

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运用心理学及相关学科的理论,针对大学生在学习、成才、择业、交友、恋爱、健康、生活等方面遇到的矛盾和问题进行分析,帮助其正确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健全人格、以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从而优化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教学内容:

第一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新观念 (共3学时)

第一节  心理健康的含义与标准

第二节  大学生的个体成长

第二章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人格塑造  (4学时)

第一节  自我意识的心理学知识

    第二节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的发展及特点

第三节  大学生的人格塑造

第三章 大学生的学习与创造心理 (共3学时)

第一节  学习的心理学知识

第二节  大学生学习心理透视

第三节  影响学习的非智力因素

第四节  大学生创造力与学习

第四章 人格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共4学时)

第一节  人格概述

第二节  大学生人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第三节  大学生的人格缺陷及矫正措施

第四节  大学生的人格障碍及其矫正措施

第五章 情商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共4学时)

第一节  情商的概述

第二节  大学生常见的情商问题

第三节  大学生情商的培养

第六章 人际交往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共4学时)

第一节  人际交往的基本理论

第二节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和意义

第三节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技巧

第七章 大学生的恋爱心理  (共4学时)

第一节  性与恋爱的心理学知识

第二节  大学生性心理与恋爱现象审视

第三节  大学生的恋爱问题与调适

第四节  学会爱的艺术

第八章 大学生的生涯规划 4学时

第一节  大学生的职业生涯

第二节  大学生择业的心理问题

考核形式:提交论文

参考书目:吴薇莉《心理素质教育与训练》、樊富珉《大学生心健康与发展》、黄希庭《大学生心理学》。

 

日本社会的现状(外校课程)

课程简介:作为近邻的日本这个国家和社会对于无数的年轻人来说更多地是通过图像和游戏来逐渐加以认识,但是,这个国家特别是明治维新之后所发生的结构变化的真谛未必知道。不管出于何种目的,了解这个国家和社会是十分有必要的。本课程将以社会的点点滴滴来解析日本社会的变化,这也是本课程的主要目的。

 

服装搭配赏析(外校课程)

课程简介:本课程通过教会学生服装款式、色彩、质料的配套外,还要使学生学会饰品、配件与个人体形特征、文化修养、穿着场合、心理状态和审美情趣的研究,以求使学生达到服装着装后的赏心悦目的整体效果。现代服饰搭配艺术以理论联系实践,讲课与操作相结合,主要从服饰搭配的原则和意义着手,介绍服装搭配的造型艺术;服饰的色彩美学;单件服装配套和实例;套装及风格服饰搭配,服饰配件的选择与搭配;职业形象设计;服饰品牌与搭配等。以理论联系实际,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对不同的场合,为自己选择不同的合适自己得服装搭配,如何佩戴相应的服饰,及如何化一个适当的妆。从而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掌握服饰搭配艺术的原理、技巧、风格,深层次的理解服装,提高服装的表达能力。

 

证券投资技巧(外校课程)

课程简介:当今的中国证券市场是一个新兴的市场,正处于方兴未艾的发展过程之中,特别是2006年以来进入到新一轮牛市周期,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参与其中。本课程将简要介绍该市场的基本概况、发展历程、投资品种及投资技巧,同时为初入市者提供一些实战案例与操盘方法。本课程将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证券市场理论知识与投资实战技巧的介绍,达到向大学非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生普及证券投资基本知识的教学目标。

 

政务礼仪(外校课程)

课程简介:政务礼仪是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一种新的礼仪形式,它更是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该掌握的基本礼节性的知识。学习政务礼仪,遵循礼仪规范,是日常政务活动之必需,也是提升政府形象的需求。希望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基本的政务礼仪,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做个有礼仪素养的优秀人才。

 

新媒体艺术作品解读(外校课程)

课程简介:该课程通过案例分析主、课堂分析讨论为辅,使学生领悟在当代艺术的背景下,新媒体艺术的基本特征,掌握基本的解读方法。通过对案例的解读,认识新媒体艺术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前景,拓展视野。学会运用新媒体艺术的思维方式,面对当代文化种种现象,获得思考能力;借鉴新媒体艺术的表现方式和手段,提高艺术和设计的表现能力。

 

法律与人生(外校课程)

教学目的:人的一生应当是丰富多彩的。每个人都会以不同的方式走完一生。有的人走的轻松愉快,有人的走的疲惫不堪;有的人风风火火,有的人则平平淡淡;有的人曲折跌宕,有的人则一帆风顺;有的人有滋有味,有的人则不堪回首……。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人生和法律之间的基本关系,及作为人生许多环节和要素的智慧、人格、诚信、爱情、友谊、挫折等与法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掌握。并通过大量案例的法律分析,使学生懂得人生的道路上法律的作用和意义,并能够经常地用法律来指导和规范人生的实践。

教学内容:让法律之光照亮人生、法律和信仰、法律和公平、法律和正义、法律和平等、法律和人格、法的预见性、权利的界限、婚恋中的法律、法和诚信、法和挫折、法和自由、人生和合法性、法和智慧、从苏格拉底之死谈法和道德等。

 

立法学(外校课程)

教学目的:掌握立法原理、熟悉立法制度、掌握立法技术,为活跃立法理论的研究、完善立法制度的构建、提高立法技术的运用,并进而提升我国的立法质量提供科学的理念和方法论。

教学内容:立法理论:立法价值、立法概念、立法原则、立法决策。立法制度:、立法权限体制、立法程序、立法解释、法的适用、立法监督。立法技术:设计技术、表述技术。

 

环境法学(外校课程)

教学目的:同通过对环境与资源法学基本理论的讲解,使同学们对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下的法律变革问题、法律的生态化问题,以及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自然资源法律制度等内容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掌握。

教学内容:环境与资源法学的基本理论;环境保护法理论与制度;自然资源法理与制度;环境程序法研究。

 

新闻学概论(外校课程)

课程简介:本课程以了解新闻学的基本原理及特点,培养记者的道德修养,结合一些具体的新闻实践案例,阐述人类新闻活动特别是新闻事业的基本规律及其新闻学中一些基本概念的沿革与发展。同时,为进一步熟悉新闻业务,探索新闻规律,分析新闻现象,研究中外新闻历史提供一些比较系统的新闻学基础知识并训练其新闻理性思维力。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外校课程)

课程简介:《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主要讲授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包括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发展变化、学科特点、学科建设、教材建设、教学规律等内容。

 

传播学原理(外校课程)

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使学生在马克思主义原则的指导下,结合我国新闻传播实践,了解传播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以便今后更好地从事大众传播事业。要求学生掌握传播学基本原理的实际应用,传播研究的起源,传播过程的诸要素,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和社会制约主要模式。

 

当代世界新闻事业(外校课程)

课程简介:介绍西方新闻媒介理论、西方新闻报道观念、西方新闻体制、西方新闻媒介风格;探索当代世界新闻事业起源、发展、演变的历史脉络;分析世界各国著名新闻机构、新闻工作者的专业建树;研究各国新闻传媒现状、热点,挖掘其形成的社会背景生态与随之带来的互动性影响。

 

新闻摄影(外校课程)

课程简介:新闻摄影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技术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需要学生从理论上掌握以下内容:摄影技术和彩色摄影技术发展的历史;摄影艺术的概况;黑白、彩色摄影原理、暗房工作原理;新闻摄影的特点等。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摄影的基本原理、基本技术,培养图片评析能力。

 

国际贸易学(外校课程)

主讲教师:毕玉江(上海立信会计学院)

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介绍国际贸易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二次大战后的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分工理论;西方经济学家的国际贸易学说;马克思的国际价值理论;世界市场价格;对外贸易政策;关税与非关税壁垒;出口促进与出口管制;国际资本移动;跨国公司;关贸总协定与世界贸易组织;国际经济一体化;发达国家间的贸易关系;发展中国家与国际经济新秩序。

 

国际经济学(外校课程)

主讲教师:赵大平(上海立信会计学院)

课程简介:国际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最优配置。其内容主要有:国际经济学的微观部分,主要阐述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和政策,包括贸易理论、贸易政策与实践、国际生产要素流动等;国际经济学的宏观部分,主要讨论国际金融问题,包括外汇理论与政策、国际收支理论与政策、国际货币制度等。与国际贸易、国际金融以及国际商务相比,国际经济学较为偏重理论的深入探讨。

 

税法(外校课程)

主讲教师:王晓玲(上海立信会计学院)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在掌握财税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所开设的一门有关税收实务的专业主干课程,主要讲授我国现行税法的立法精神,税法的制定与实施过程,现行税法体系以及各税种税法要素的法律规定。主要内容包括:税法概论、流转税税法、所得税税法、资源税税法、财产税税法、行为目的税税法、税收程序法、和税收处罚法等。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现行税法的基本体系,掌握主体税种应纳税款的计算、申报、解缴等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