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最新公开信息

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通识教育选修课课程简介(人文科学模块)

索取号:G0060503003-2010-0035发布时间:2010-06-12浏览次数:671设置

 

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为主,配合一定的专题讨论

教学内容:

第一讲:什么是文学

1.文学是镜子还是灯光?2.我们为什么需要文学?3.文学是如何呈现给我们的?4.我们可以和应该如何对待文学?

第二讲:比较文学与文学研究

1.我们都是文学研究者;2.文学研究都干些什么?3.有必要“比较文学”吗?4.比较文学方法和类型简介

第三讲:中国作家在世界:以鲁迅为例

1.我们这个时代还要不要鲁迅?2.鲁迅的独创与外国文学资源,以《狂人日记》为例;3.中国文学的世界意义:文学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第四讲:外国作家在中国:米兰·昆德拉为例

1.昆德拉的其人其作简析;2.昆德拉在中国的传播与介绍;3.外国文学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意义。

第五讲:在中国与外国之间:翻译与文学

1.功德无量的文学翻译:从林纾说起;2.文学翻译与文化交往;3.译介学:比较文学的新领域

第六讲:都市文化与文学:以《长恨歌》等为例

1.都市的发展与都市文化:中西比较;2.文学中的都市形象:《长恨歌》分析;3.都市文学与现代化的反思

课堂讨论(一)议题导引:

1.结合你的经历,说说城市与乡村文化的优劣?2.你认为中国都市文学与乡村文学哪一种成就更高? 3.都市文化是现代文化的发展方向吗?

第七讲:影视文化与文学:以《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等为例

1.艺术的演进与影视的兴起;2.从茨威格到徐静蕾:《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分析;3.影视艺术与文学的冲突和协调发展

课堂讨论(二)议题导引:

1.你欣赏世界名著读原著多还是看影视改编作品多?2.你认为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哪个更生动形象?可以互相取代吗?3.摄录、刻录、播放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所导致的影视艺术的普及对文学会带来哪些冲击?

第八讲:网络文化与文学

1internet与网络文化;2.什么是网络文学;3.网络文学与文学的未来

课堂讨论(三)议题导引:

1.网络文学与网络游戏有怎样的关系? 2.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你能设想更新的网络文学形式吗?3.网络文学的兴起意味着传统文学的消亡吗?

第九讲:我们时代的文化与文学

1.中国文化与文学的历史遭遇和现实处境;2.关于世界文学的理想;3.中国文化与文学的未来

第十讲:文化与文学经典

1.经典的定义和形成 ;2.文学经典有什么文化功能? 3.文学经典在当代所面临的挑战;4.我们如何看待和阅读文学经典

课堂讨论(四)议题导引:

1.有人认为“经典就意味着霸权”,你同意吗?2.有人认为,回到经典就是搞清楚经典作品原来的意思,你怎么看?3.你对目前种类繁多的“戏说”、“解构”和“恶搞”怎么看待?4.结合你欣赏经典作品的体验,谈谈文学经典的作用。

主讲人介绍:宋炳辉,1964年生,江苏省启东人,博士、教授。历任上海外国语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所长、上海外国语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等职。现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文学研究所教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比较文学》副主编。学术兼职有上海比较文学研究会秘书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中国现代文学学会、中国当代文学学会理事等。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学和中国现当代文学,近年来主要从事近现代中外文学关系研究。已出版的学术著作有:《弱势民族文学与中国文学中的民族意识》、《追忆与冥想的诱惑:中国现代文学论集》、《方法与实践:中外文学关系研究》、《中国现代翻译文学史》(合著)、《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自画像:贾植芳画传》《都市子夜的呼号:茅盾与上海文化》、《中国当代文学教程》(合著)、《新月下的夜莺:徐志摩传》等8部。另有编著《新编大学写作》《网络文化与文学》(学术对话录)、《徐志摩诗文鉴赏》、《20世纪中国文学精品》(5卷本,副主编)、《老舍印象》、《辜鸿铭印象》、《朱自清散文名篇》等7部。以及译著《伍尔夫日记选》《现代汉诗:1917年以来的理论与实践》等,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曾开设硕士研究生课程:《中外文学关系史》、《中外文学关系研究方法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专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专题》等;本科生课程:《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文化学概论》、《西方文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等。曾获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称号(1994)、上海市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999)、教育部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1)及上海外国语大学科研成果奖和上海市教学基金奖等奖励多次。

 

唐诗与宋诗赏析

教学目的:唐诗和宋诗是中国古典诗歌最重要、最典型的两种诗歌审美范式,通过本课的教学,希望达到如下教学目的,第一、使学生对中国诗歌特别是唐宋诗有比较全面系统的史的认识。第二、使学生对唐宋诗生成的背景和环境有比较深入、清晰的了解。第三、提高学生对于古典文学、古代文化的兴趣,培养他们对于诗歌等文学形式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

第一周: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对中国古代诗歌特别是唐诗、宋诗发展的脉络渊源作大略的、比较系统的梳理和介绍。

第二周:初唐诗及其代表作家。包括,第一、“四唐说”的形成。第二、初唐诗的发展及其特点。第三、初唐重要作家作品介绍;盛唐诗及其代表作家。包括,第一、盛唐诗的发展和主要特点。第二、盛唐重要作家作品介绍:边塞诗人和田园诗人。

第三周:李白和杜甫。包括,第一、青春李白——盛唐河盛唐诗歌的的代表:李白。第二、转折性和集大成的诗人:杜甫。

第四周:中唐诗及其代表作家。包括,第一、韩愈和韩愈周围的诗人。第二、白居易以及“新乐府运动”。第三、刘禹锡及其他诗人。

第五周:晚唐诗及其代表作家。包括,第一、“小李杜”的创作。第二、晚唐的代表作家贾岛、姚和所谓的“晚唐体”。

第六周:宋初诗歌及其代表作家。包括,第一,“晚唐体”诗。第二,“白体诗”。第三,“西昆体”诗。

第七周:真正意义的宋诗的形成。包括,第一、“欧梅”(欧阳修河梅尧臣)。第二、王安石和“荆公体”。第三、苏轼和苏门文人。第四、黄庭坚和陈师道。

第八周:南渡诗人和“江西诗派”。

第九周:南宋中兴诗坛和中兴四大诗人。(主要介绍陆游河杨万里)

第十周:晚宋诗坛——四灵和江湖诗风。

第十一周:考试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和学生讨论结合。

考核方式:学期论文

参考书目;闻一多:《唐诗杂论》;施蛰存《唐诗百话》;冯沅君、陆侃如《中国诗史》;齐治平《唐宋诗之争概述》;钱钟书《宋诗选注》;钱钟书《谈艺录》;朱自清《经典常谈》

授课教师:史伟(1972——),河北人,复旦大学中文系文学博士,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博士后,副教授。出版专著《宋代文学研究》,发表论文十多篇,散文随笔十多篇。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文学批评史,有较开阔的学术视野和较扎实的学术基础。

音乐欣赏

教学目的:本课是美育教育中一门较为重要的内容,国家教委部和各级各类学校都给予高度的重视。从培养人才的角度来看,音乐欣赏“以美辅德”,有利于人改造世界、改造自己和陶冶情操;音乐欣赏“以美促体”,有利于人净化环境,振奋精神和美化身心。另外,音乐欣赏的二次完成性能对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触类旁通的理解能力,归纳分析的思维能力也有着巨大的作用和意义。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和实践证明,音乐欣赏的教育不仅可以综合地培养人的各种素养,而且在培养和发展人的创造想象能力尤为显示出其特有的魅力和作用。本课的目的就是从音乐作品的分析入手以启迪学生对音乐美的感知能力,从而使我国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不仅爱美,陶冶情操,提升修养,而且在不断发展成为一个创造性人才所具备的综合素质方面提供一定的辅助。本课是以全校各类(非音乐专业)大学生所开设的一门通识教育公共选修课,因此课程内容上与专业的作品分析有一定的区别。本课特别注重音乐作品的代表性,广泛性,知识性和通俗性。比如:不同时代,不同风格,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类型以及中外作家作品等。因此,选课对象无需一定要具有较深的理论基础和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

第一章   欣赏导论  2学时)

主要内容:音乐信息元素及其功能,声音及听觉的感知能力的差异。音乐知识理论基础与音乐欣赏的层面,如何提高欣赏水平。

学习要求:要求全面理解音乐艺术的基础常识即音乐的本源,原点及生活及社会的意义,找到并理解和鉴赏音乐作品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方法。

自学:重新聆听和思考已接触过的若干音乐作品。

作业:简述声乐作品的艺术感受。

第二章   民族民间音乐  6学时)

主要内容:音乐的起源的几种学说,模仿学说,劳动来源学说,情欲来源学说等。劳动号子(各种)的实用价值,山歌及秧歌音乐,小调与曲艺音乐,地方戏曲及京昆剧音乐。

学习要求:认可和了解多种音乐起源学说的理论,学唱一至二首劳动号子,山歌小调及曲艺戏曲音乐,对国剧京昆剧的历史及发展现状有所了解。

自学:学唱二首小调音乐。

作业:试论中国传统戏曲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第三章  中、外歌剧,歌舞剧及音乐剧 (10学时)

主要内容:西洋歌剧的历史及经典作品,中国歌剧的历史及作品。中外歌舞剧的作品,西方四部经典音乐剧《猫》《剧院魅影》《西小姐》《演艺船》等。

    学习要求:了解歌剧的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历史意义,熟悉歌剧中咏叹调,宣叙调的区别,欣赏歌剧的基本常识和剧场要求。

    自学:观看其他几部音乐剧如《悲惨的世界》等

    作业:学唱《猫》剧的主题歌,并学出艺术感受论文。

第四章  器乐曲,室内乐及大型交响音乐 (12学时)

    主要内容:中外各种乐器知识和乐队的组合,小型乐队与大型乐队编制,小型器乐曲与室内乐,各种奏鸣曲协奏曲,交响音乐的历史及早中晚经典作品及作家的历史地位。

    学习要求:了解各种中外乐器的性能及特点,区分不同的音色,分辨各种乐器的效果,了解器乐作品的表现形式,尤其是大型交响乐的表现形式。

    自学: 演奏乐器(种类不限

    作业:完整聆听贝多芬的第五命运及第九合唱交响曲,并写出艺术感受及作品分析论文。

教学要求:本教学基本要求授课对象具有正常的听力能力和音乐作品的初级审美能力,教学基本上要求做到理论和实际分析作品相一致,同时力求做到雅俗共赏,深入浅出。作品的选择上尽量从内容的广泛度上予以把握并注重中外的作品比率。课堂上应有固定的钢琴乐器和必备的音响及视频设备。

教学方法:教学课堂上师生采取互动的方式,音乐的具体作品在欣赏后大多以问答形式来加深和提高对音乐作品的鉴赏理解。课后则布置一定类型的音乐听力欣赏作业并开展小组和班级的专题讨论。总体上从浅显的音乐作品入手逐步过渡到大型较复杂的音乐作品,以此来增强和提高普通大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参考书目:

1.《中外名曲欣赏》王盛昌编;2.《音乐欣赏手册》上海文艺出版社编;3.《音乐社会学》(苏)阿·苏哈托著;4.《西洋百首名曲祥解》人民音乐出版社编辑部。

授课教师简介:康明安副教授,男,19537月出生。上海海洋大学人文学院文艺部副主任,上海市教师艺术团协会副会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从事音乐艺术教育38年,出版《音乐美鉴赏》,《交响音乐赏析》,《音乐基本理论》等多部著作;论文发表四十余篇,其中优秀论文多篇;《全面把握和理解艺术的原点和艺术教育的真谛》获国家教育部全国优秀论文二等奖。长期知道学校交响乐团体和合唱团体艺术实践演出活动,在高校开设的课程有:《音乐理论基础》、《合唱与指挥》等,在上海东北片高校开设跨校的《音乐欣赏》等课程。

摄影史略

授课教师:沈俭 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

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使学生深刻了解摄影的历史和样貌,以及摄影史上的重要人物、流派与作品。了解摄影在每个阶段的深刻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为学生的创作提供深厚的文化背景。教学以理论讲授为主,配合范例欣赏对摄影发展历程作讲解。教学中讲授者应尽量生动活泼,图文并茂,将死板的理论课上成欣赏课,使学生在欣赏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使用教材:

1、指定教材(或某几本教科书的某部分):

《世界摄影史》李文方著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4

2、主要参考资料:

《世界摄影史》顾铮著  浙江摄影出版社

《世界摄影艺术之旅》刘飞越编著  宁夏人民出版社

《世界摄影大师图典》 紫图大师图典丛书编辑部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美国ICP摄影百科全书》中国摄影出版社

《论摄影》(On Photography1977 ),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

《西方摄影流派与大师作品》林 路著   浙江摄影出版社

 The American Photography Museum

http://www.photography-museum.com

 A History of Photography

 PhotoHistory  (PhotoGuide Japan )

http://photojpn.org/HIST/hist1.html

课程内容:

第一章 关于《摄影史略》这门课  

第二章 摄影史中的“匆匆一瞥”  

第三章 从艺术学角度看摄影史

第一节1825—1839(探索与实验)

第二节1840—1889(写实摄影、绘画主义)

第三节1890---1917(自然主义、印象派、纯粹派、未来派)

第四节1918—1959(抽象摄影、超现实主义摄影、主观主义摄影、达达主义摄影)

第五节1960-  (当代摄影)

第四章 图库中的摄影踪迹

第一节  十九世纪

第二节  艺术摄影

第三节  新闻摄影

第四节  肖像摄影

第五节  时装摄影

第六节  人体摄影

第七节  科技摄影

第八节  纪实摄影

第九节  广告摄影

第十节  风光摄影

第十一节 都市摄影

第十二节 新潮摄影

 

体育欣赏(Sports Appreciation

授课教师:体育教学部 王骏 副教授

教学目的: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通过研究体育运动的规律和特点,理解体育运动的内涵,发现体育运动的魅力,培养学生的体育欣赏能力。激发学习兴趣体育欣赏给学生以美的熏陶,使学生在欣赏体育运动的情境中增长了感受美、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和愿望,从而在课堂练习中迸发出极大的练习热情。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兴趣高涨,充分体现了“愉快教学”的现代教育特色。将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互为补充,综合运用,使体育教学从形式、内容及教学效果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对改善和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体质和素质,起到重要的作用。

教学内容:

第一章:体育欣赏总论

学时:4学时

教学内容:(理论课)

1.体育欣赏的性质、特点和作用;

2.体育美的产生;

3.生活中的体育美;

4.人类最初的审美;

5.身体美的欣赏;

6.体育运动美的欣赏;

7.与体育相关艺术品的欣赏。

教学要求:让学生了解上述章节内容,教会学生如何进行体育项目的欣赏。

第二章:篮球运动欣赏

学时:8学时

内容:(理论课)

1.篮球运动的起源、沿革、奥运会发展史及发展趋势;

2.篮球比赛的场地、设施、器材;

3.篮球运动的竞赛规则要领及裁判法知识;

3.篮球运动的基本技、战术配合;

4.街头篮球简介及精彩视频欣赏;

5.如何欣赏篮球比赛、风云人物。

教学要求:让学生了解上述章节内容,教会学生如何进行篮球运动欣赏。

第三章:棒球运动欣赏

学时:8学时

教学内容:(理论课)

1. 棒球的起源、沿革、奥运会发展史及发展趋势;

2. 棒球比赛的场地、设施、器材;

3. 棒球比赛的主要技、战术配合;

3. 棒球竞赛规则要领及裁判法知识;

4. 棒球运动精彩视频赏析;

5. 如何欣赏棒球比赛。

教学要求:让学生了解上述章节内容,教会学生如何进行棒球运动项目的欣赏。

第四章:网球运动欣赏

学时:8学时

教学内容:(理论课)

1. 网球运动的球的起源、沿革、奥运会发展史及发展趋势;;

2. 网球运动比赛的场地、设施、器材;

3. 网球比赛的主要技、战术配合;

4. 网球竞赛规则要点;

5. 如何欣赏网球比赛;

4. 网球精彩赛事影视欣赏。

教学要求:让学生了解上述章节内容,教会学生如何进行网球项目的欣赏。

第五章:高尔夫运动欣赏

学时:8学时

教学内容:(理论课)

1. 高尔夫球运动的起源、沿革、奥运会发展史及发展趋势;

2. 高尔夫球比赛的场地、设施、器材;

3. 高尔夫球比赛的主要技、战术配合;

3. 高尔夫球竞赛规则要领及裁判法知识;

4. 高尔夫球运动精彩影视赏析;

5. 如何欣赏高尔夫球赛事。

教学要求:让学生了解上述章节内容,教会学生如何进行高尔夫球运动的欣赏。

教学要求:

体育欣赏涉及很多体育项目,内容丰富多样也有一定复杂性,在教学中注意层次性和类别,按照项目分类循序渐进的进行。

体育欣赏课,除了教会学生如何欣赏各体育项目外,还注意教会学生如何作一名观众。体育比赛的目的是增进团体和友谊,推动运动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因此,它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欣赏体育比赛要做到言谈举止文明。言谈举止体现出一个人的思想修养和道德水准。文明礼貌体现了一种美的气质,在社会交往中使人感到和谐和亲近。反之,粗鲁、野蛮的举止使人感到厌恶,造成人与人之间的不愉快和污染社会风气,甚至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因此,在欣赏体育比赛时,既要对运动员的精彩表演和高超技艺报以热烈的掌声,又要对运动员的偶尔失误表示理解和鼓励。在教学中,对让学生增强法制观念,遵纪守法,维持赛场纪律,用文明的举止和高尚的体育道德去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体育运动的健康发展,要同不文明的行为作坚决的斗争。

体育欣赏课是一个多层次的男女混合班。学生来自各系、各年级,而且流动性较大,因此必须处理好他们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积极培养骨干,并充分发挥骨干分子的作用。

各年级、系部对体育的认知程度各异,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认真贯彻因人施教、区别对待的原则。

了解体育欣赏的性质、特点和作用,体育欣赏的审美构成及提高欣赏能力的途径与方法;了解国际国内主要体育组织和运动会并理解各单项体育项目的基本规则;学会和掌握欣赏体育比赛的一般方法,提高欣赏体育比赛的能力。

教学方法:

① 课堂讲授

    本课程采用启发式、直观式、讨论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动脑思考,积极发言,遵循循序渐进原则,真正提高欣赏能力和欣赏水平。在教学中,采用课堂讲授与播放录像片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欣赏水平。采用的教学媒体主要有:文字教材(包括主教材和学习指导书)、音像教材(DVD光盘)。

② 课外作业、答疑和质疑

每周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至少一次答疑。

考试形式:考试主要采用闭卷方式,考试范围应涵盖所有讲授及自学的内容,考试内容应能客观反映出学生对本门课程各运动项目的起源、奥运会的发展及基本技术和比赛规则的掌握、理解及综合运用能力。平时表现出勤占50%、闭卷考试占50%

参考书目:

[1]黄晨曦 《体育欣赏》 东南大学出版社

[2]周务农 《体育与健康实践教程》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年)

[3]王成 《奥运会热门项目竞赛与欣赏》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年)

[4]马国馨 《奥林匹克与体育建筑》   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年)

 

文化研究

课程简介:《文化研究》是当前欧美学术界一股影响日益广泛的潮流,以文化研究为名的中心和系所陆续成立,并颁授学位,甚至有人主张以涵盖广阔的文化研究取代传统的文学研究,宣告传统文学批评的死亡。国内近年来也兴起从事文化研究的风气,文化评论成为时兴文类,并且与当前关于后现代主义、后结构主义和后殖民论述的论辩,乃至于女性主义和同志研究的成果交错汇流,形成值得认真对待的研究取向与思潮,以及一种批判性实践与社会介入的文化策略。本课程设计目标在于作为文化研究领域的研究所初级课程,将进入文化研究这门日益扩大影响力的学科所需的基础知识,以及该学域的主要课题,藉由阅读、授课与讨论,传递给学生。通过讲授文化研究的基本理论和个案分析,使学生理解什么是文化研究?如何做文化研究?为什么要搞文化研究?本课程特点是关心文化实践,从个案出发,结合理论予以讨论。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分析能力,提高关注现实的意识。

教学目的:本课程以“文化研究”为主题,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文化理论知识以及基本的分析大众文化问题的能力;尤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认识和阐释大众文化。要求学生能够对生活中的文化现象进行分析批判,自我发现大众文化的影响、意义以及价值。  

教学内容:

第一讲  文化导论

1、   文化研究和大众文化

2、   文化研究的歧义与界定

3、   大众文化是文化吗?

4、   文化研究的特征

5、   文化研究与现代都市

6、   文化与大众传媒

7、   文化研究与文化多元

8、   文化研究的社会作用

第二讲  消费文化

1、购物的快乐与休闲的快乐

2、名牌与时尚消费

3、健身与身体消费

4、麦当劳现象与麦当劳文化

5、乔丹品牌与体育文化

6、消费文化的社会作用

7、波德里亚《消费社会》的基本立场

第三讲  广告文化

1、为什么需要广告?

2、广告的类型与属性

3、广告的符号学分析

4、广告与审美文化

5、广告与消费文化

6、广告中的性别与权力关系

7、如何理解广告文化?

第四讲  影视文化

1、作为消费艺术的电影与电视

2、娱乐电影与作家电影的区分

3、好莱坞的兴起与繁荣

4、贺岁片研究

5、电视文化奇观:《X档案》

6、媒体狂欢: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

7、当代中国的电影与电视文化现状

第五讲  视觉文化

1、现代性与视觉文化

2、视觉再现与展示

3、视觉文化的凝视与监视

4、视觉与性别

5、视觉文化个案:戴安娜之死

6、视觉文化个案:游客眼中的风景

第六讲  流行音乐

1、流行音乐的现代含义

2、经典音乐与流行音乐

3、摇滚的兴衰

4、流行音乐的生产与消费

5、流行音乐个案分析:永远的邓丽君

6、流行音乐个案分析:周杰伦

第七讲  通俗文学

1、通俗文学的界定和特征

2、通俗文学的历史变迁

3、通俗文学的媒介形态变化

4、通俗文学的文化意义

5、畅销书与通俗文学

6、杂志与通俗文学

第八讲  网络文化

1、网络文化的兴起

2、草根文化与网络文化

3、作为大众文化的博客与微客

4、人肉搜索与个人隐私

5、网络色情与网络规范

6、网络文学与通俗文学

第九讲  网游文化

1、游戏的快乐

2、网络游戏的特点

3、网络游戏与网游产业

4、网游的沉迷与超越

5、“全民偷菜”的社会学分析

6、反思网游文化

第十讲  青年亚文化

1、青年亚文化的含义

2、青年亚文化的特征

3、青年亚文化的认同与反叛

4、“80后”与青年亚文化

5、青年偶像崇拜

6、青年亚文化的社会学分析

教学要求:

1)以课堂讲授为主,在可能情况下,适当运用电化教学等各种手段。要求观点正确、概念清楚、论证严密、深入浅出,避免“空对空”的抽象说教;重点突出,加强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语言清晰流畅,板书清楚得当,书写规范。

2)课堂讨论。要求围绕教学重点、难点精心选题,并开列参考文献书目:充分准备,精心组织,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特别注意扶持那些有创新精神的见解;每次讨论都应及时总结、评析。

3)教学实践。要求根据本课程的具体情况适当安排教学实践,内容可以是学生对当前文化现象研究资料的收集,进而用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对于教学实践的每一环节,教师都应该精心指导。

4)作业。要求把课外作业当作学生掌握并巩固所学知识和能力的重要环节来抓;对学生的每次书面作业原则上全数批改,要做到及时、认真,对作业中出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要及时集中评讲。

考核形式:本课程为考试科目,考试在课程教学结束后进行,考试内容以文化研究理论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重点。考核成绩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占总成绩的60%,平时及作业成绩占40%

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材:王一川主编:《大众文化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参考书目:

1.    费斯克:《解读大众文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2.    费斯克:《理解大众文化》: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

3.    斯道雷:《文化理论与通俗文化导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4.    伯格:《通俗文化、媒介和日常生活中的叙事》,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5.    雷蒙·威廉斯:《文化与社会》,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

6.    波得里亚:《消费社会》,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7.    霍克海默、阿多诺:《启蒙辩证法》,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8.    黄会林主编:《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9.    罗钢、刘象愚主编:《文化研究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

10.罗钢、王中忱主编:《消费文化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11.汪晖、陈燕谷主编:《文化与公共性》,三联书店,1998年。

授课教师简介:安蕴贞,女,博士,讲师,1993.091997.06在河北师范大学外语系英语教育专业学习,获学士学位;1999.072001.12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文艺学专业学习,获得文学硕士学位;2005.09—2008.6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文艺学专业学习,获得文学博士学位。20089月至今在上外开设课程先后开设:1、对外汉语专业课程:语言学概论、汉英语言比较、 中西文化比较;2、双语:双语二年级精读、双语一年级听力;3、留学生(国际交流学院):中级口语会话、一年级阅读、二年级阅读。

 

 

课程简介:书法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源远流长的中国书法史就是一部笔墨如歌的文脉传承史。中国书法艺术课是提高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了解与热爱。本课程可使学生理解书法历史各时期文化演进过程中的人文态度和审美情趣,启发学生在当今科技发达时期对传统艺术的思考与追求。通过书法课程的教育和学习,在探源文字,承载传统、抒发心志的同时,理解弘扬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必要性,为倡导新世纪书法推向世界有可靠人才资源,使中国的书法艺术不断发扬光大。

教学目的:本课程是艺术类院校和大学中文专业学校所学的一门文化知识与书法技艺共享并用的文化艺术课。该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提高书法技艺,掌握、应用这门称之为国粹的独特艺术。同时,在基本技法的训练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横竖撇捺点中学习学书做人的基准,从而增加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审美意识,提高学生对中国文化艺术的重视与热爱,完善其对艺术的人生追求。

教学方法:

1、以专题形式逐渐了解书法的学习意义和要求,认识相关知识和技法欣赏能力。

2、课题教学和课外自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为主

3、通过多种形式丰富学生了解书法的知识、提高学书兴趣(包括参观、参赛、展览等形式加以辅导)

教学内容:

第一章  书法——中国人的心画

教学目标:1了解书法的意义和历史;2掌握用笔的基本方法

教学内容:1、书法的产生和发展轨迹;2、文房四宝;3、怎样学好书法;

4、执笔与运腕

教学重点:执笔与运腕

第二章  楷书基本笔画及间架结构

教学目标:1掌握楷书的特点;2掌握基本笔画的写法

教学内容:1、楷书的偏旁部首;2、楷书的间架结构;

3、结字的基本方法和原则;4、章法布局

教学重点:基本笔画的写法

第三章  行楷的结构特点与神韵

教学目标:1、理解行书和楷书关系;2、领悟行楷书写笔画的变化

教学内容:1、书法中的中锋与侧锋;2、方圆、疾涩、运笔的节奏

3、讲解书法中的筋骨血肉、笔力、墨法

教学重点:行楷书写的方法

第四章   行书特点及写法

教学目标:1、理解行书的特点;2、基本掌握行书的写法

教学内容:1、学习古文、唐诗练习书法;2、行书基本知识;3、笔势、笔意;

4、书法中的阳刚、阴柔、虚实、方圆

教学重点:行书的写法

第五章  书法艺术的欣赏与创作

教学目标:1、掌握欣赏书法作品的基本方法;2领悟书法创作的方法

教学内容:1、书法审美的共性与标准;2、书法创作辅导;

3、书法作品品评、测试;4、创作书法展览作品、交流

教学重点:1、书法作品的赏析;2、书法创作的方法;3、作品布展

第六章  讲评、考核

教学目标:总结学书体会

教学内容:1、总结学书体会;2、讲评学生作品

教学重点:讲评学生作品

授课教师简介:董祖豪,男,浙江宁波籍人,现居上海。三次赴日本进行讲学、文化交流活动,获日本文部艺术大赏奖、泰国世界华人艺术金奖、台湾中华书法艺术特等奖。2007年—2008年迁址松江任松江方松社区《新松江区》编委。20092月任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书法客座教授。现为中国九三学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香港美协会员、世界艺术协会副主席,香港远程教育学院书画系教授、上海民族画院名誉校长、中国书画协会名誉主席以及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

 

《庄子》选读

课程简介:《庄子》一书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内容博大精深,包含着许多重要的观念法则和人生修身养性之道,对中国古代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等至今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其汪洋恣肆从容洒脱的文章风格令后世文人景仰不已,苏东坡认为熟背《庄子》《孟子》《史记》是写好大块文章的必修功课,清代怪人金圣叹亦将其列为六大才子必读之书。本课程的开设,就是想通过《庄子》若干篇目的讲解是同学们能够对庄子其人其思想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较全面地了解庄子思想、艺术及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巨大影响。

教学要求:教师讲解与学生讨论相结合,学生听讲与做作业相结合,并要求学生阅读有关参考书,全面了解庄子的有关重要思想,以及庄子在中国学术史上的发展情况。

教学内容:

(一)庄子其人

教学重点:庄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理解庄子的志趣。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内容:庄周及《庄子》;庄周的思想

(二)逍遥游

教学重点:1、庄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理解庄子的志趣;

2、了解逍遥游的涵义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内容:1、“逍遥”的意义;2、庄子逍遥的境界

(三)庄子逍遥义的历史演变

教学重点:了解逍遥游的涵义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内容:逍遥游的历史阐释

(四)秋 

教学重点:1.理解“惠子相梁”中的比喻,把握故事的主旨。

2. 庄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理解庄子的志趣。

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内容:1、庄子和惠子截然不同的生活志趣

2、庄子:鱼之乐;惠子:不知鱼之乐。

(五)天 

教学重点:1、庄子“术”的涵义;2了解天下篇的意义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内容:1“方术”(学术)的渊源和流变过程从整体上进行了追溯和回顾;

2“齐物”、“弃知”、“去己”的思想与古代的“道术”的关系。

(六)渔 父

教学重点:1.庄子对儒家仁义忠孝观念和礼乐制度的批判

2. 庄子的“真”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内容:1.对儒家仁义忠孝观念和礼乐制度的批判。

2.表达了作者“法天贵真”的思想。

(七)盗 跖

教学重点:庄子是非观念的涵义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内容:辩难,旨在破除人们的是非观念。

(八)寓 

教学重点:庄子寓言、重言、卮言观念的涵义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内容:寓言、重言、卮言

(九)知北游

教学重点:1.庄子无的涵义;2. 庄子之道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内容:1无非是把大道的特点归结为一个“无”字。

2、庄子之道

参考书目:

1、郭象《庄子注》(在郭东藩《庄子集释》中)

2、方勇、陆永品《庄子诠评》 巴蜀书社

3、方勇、张晨霞《庄子闲读》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4、陈鼓应《庄子今译今注》 中华书局

5、崔大华《庄子研究》 人民出版社 1992年版

授课教师简介:凤录生,国际教育学院对外汉语专业教师,博士,副教授,1962年出生。主要开设的课程有古典文学、中国文化通论、古籍经典选读。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包括六个章节的内容:绪论、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况;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国宗教文化;中国传统艺术及审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方位介绍,全面透彻地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课堂教学和课后实践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课堂教学方法:教师讲解、课堂讨论、小组讨论等。课堂授课以启发、诱导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辨分析能力,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教学内容:

第一章  中国传统文化绪论          

一、关于文化的基本概念

二、中国文化的涵义

三、研究中国文化的意义和方法

四、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和考试方式

第二章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一、中华文化的起源

二、中华文化的总体特点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第三章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          

一、              中国主要哲学思想

二、              中国哲学的宇宙观和人生观

三、              中国哲学的价值取向

四、              中国哲学的思维方式

第四章  中国宗教文化               

一、宗教概述

二、中国主要宗教

三、中国宗教的特点

第五章  中国传统艺术及审美         

一、中国古典艺术精粹及民俗艺术

二、中国古典审美价值观

第六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   

采用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1、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庞朴:《中国文化十一讲》,中华书局,2008年版。

3、龚鹏程:《中国传统文化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版

5、钱穆:《中国思想通俗讲话》,三联书店,2002年版

6、孙隆基:《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7、李泽厚:《论语今读》,三联书店,2004年版

8、傅佩荣:《解读庄子》、《解读老子》,三联书店,2007年版

9、韦政通:《中国文化与现代生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0、殷海光:《中国文化的展望》,三联书店,2002年版

考核方式:本课程考核采取平时成绩、期终学术论文成绩相结合的形式,以百分制计算,两项成绩分别占总成绩的30%70%

 

中国当代文学经典作品研究

授课教师:姜玉琴 副教授(文学研究院)

课程简介:中国当代文学是一门与社会发展相同步的学科,所以,社会上的重大事件以及思想观念的嬗变都能及时地在文学中表现出来。从某种意义上说,当代文学是中国政治、文化变迁的晴雨表。而且,与其他历史阶段相比,当代文学的历史虽然并不久远,但是已出现了一大批,甚至在世界上都有一定影响的作家与作品。

教学目的:一是让学生了解发生在当代文学中的(实际也就是自己身边中的)一些重大思潮及其意义;二是让学生了解作家的创作和生活,并对有代表性的经典作品的艺术特色有所掌握;三是培养学生的赏析、创作能力,增加文学方面的素养。

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 莫言(一);第三章莫言(二);第四章轮椅上的作家:史铁生(一);第五章 轮椅上的作家:史铁生(二)、女性主义作家:林白(一)

第七章  女性主义作家:林白(二);第八章   理性主义诗人:北岛;第九章  被遗忘的诗人:食指;第十章  创作与点评;第十一章  童话诗人:顾城;第十二章  “诗歌烈士”:海子;第十三章  学者散文家:梁实秋;第十四章  总结与复习。

参考资料:

1.陈思和等编《中国当代文学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丁帆等编《中国当代文学史新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伊朗文化

主讲教师:程彤 副教授(东方语学院)

教学时间:授课10次,第11次考试,共33学时,2学分

授课时间:周四晚18:0020:303学时

课程简介:全面介绍伊朗文化的各个方面,包括历史、宗教、法律、道德、艺术、文学、文字、外来文化和中伊文化交流。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图文并茂,适合对伊朗文化与伊斯兰文化感兴趣的各专业的本科生。

 

拉丁美洲文化

授课教师:陆经生 教授 俞瑜 讲师(西方语学院)

课程简介:课程从拉美文化的混血文化特征开始讲述,并以历史发展观的视角引导学生了解美洲土著印第安文明(以玛雅、阿兹特克、印加三大古代文明为代表)的兴盛与没落、大航海时代西班牙和葡萄牙帝国兴起的历史背景、欧洲-基督教文化在美洲的传播及其与土著印第安文化和非洲黑人文化的融合,以及拉美国家独立至今政治经济发展模式与其文化内涵之间的必然联系,整个课程主导思想是以历史为主线条讲述拉美文化的基本特点。期间穿插讲述绚丽多彩的拉丁美洲民俗文化和风情、曾经以其“魔幻现实主义” 而影响过中国整整一代作家的拉丁美洲文学、中国和拉丁美洲国家关系史等等,而对BRICs之一的拉美大国巴西也将作单独详尽的介绍。

 

 

授课教师:庄孜 副教授(体育教学部)

教学目的:1、松江大学城建设的室内温水游泳池,在特定时间为大学城所有学校免费开放。为了充分利用这一共享资源,对学习和基本掌握蛙泳基本技术的学生,开设学习自由泳技术的体育任意选修课程非常有益,能使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掌握驾驭自然环境的能力。2、教学以学习游泳运动的基本理论为基础,让学生学会用理论知识指导自己游泳实践活动:用流体力学原理认知与理解为什么自由泳是所有泳姿中速度最快的泳姿;学习和掌握自由泳的臂腿分解技术和配合技术;同时进一步掌握水中运动的呼吸方法、跳水技术、转身技术;在学习与练习踩水技术的同时巩固已有的蛙泳技术。

教学内容:

1、理论课:学时:6

内容及要求:

类别

教学内容

要求

学时

 

 

《高校体育与健康教程》游泳章节

 

学习游泳运动的基本理论,学会用理论知识指导游泳实践活动:用流体力学原理认知与理解为什么自由泳是所有泳姿中速度最快的泳姿。

 

2

 

自由泳基本技术、视频欣赏

分析了解基本技术结构与练习方法,学会欣赏游泳比赛

2

理论考核

试题库随机成卷,开卷考

2

2、实践课:学时:30

内容及要求:

编号

教学内容

具 体 要 求

学时

 

1

 

自由泳的分解技术:原地手臂技术练习、行进间划臂练习、扶板划臂练习、滑行中划臂练习、扶池壁打腿练习、滑行打腿练习;

通过各种练习手段,基本掌握自由泳的臂腿技术,形成基本的技术动力定型

 

10

 

2

自由泳的配合技术:臂腿配合练习、臂与呼吸配合练习、臂腿呼吸配合练习。

学习与掌握自由泳的完整配合技术,尤其是掌握呼吸换气的技术。

12

3

踩水技术教学,转身技术教学,跳水技术教学

附加教学内容,

因人而异施教

6

4

专项达标与技评考核

依据评分标准评价

2

 

教学要求:

1、对不同的教学对象要制定不同的教学对策,以巩固蛙泳教学为基础,开展自由泳的教学活动。

2、注重教法上的个性发展,打破技术上的规格化教学,以体现个性化的技术特点和追求良好的教学效果为目的。

3、提高学生自我效能,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实践运动心理学理论,将教学效果推向最大化。

4、游泳提高班不适宜初学者参加。

考试形式:平时:20%

理论部分(20%

内容:专项基础理论知识

要求:规定时间、网上考试。

专项技能(60%

内容:以完整的自由泳技术完成20—30米的游程。

方法:每人一次达标考试(计程不计时),一次技评考试。

评分标准

40—50

池边出发 动作合理 臂腿能协调配合 加上合理的呼吸

独立完成30

30—40

池边出发 动作较合理 臂腿较协调配合 加上部分呼吸

独立完成25

20—30

池边出发 动、作尚合理 臂腿基本能配合 呼吸不做要求

独立完成20

10

转身、跳水、踩水技术

附加分

 

围棋入门

授课教师:孙远 讲师(体育教学部)

教学目的:希望能使每一个来听课的学生都能通过学习,学会基础的围棋技巧、战略战术,更重要的是要拥有欣赏围棋的能力并乐在“棋”中的启示。

教学内容:

第一讲:围棋——和谐的艺术

第二讲:守拙——坚实的基础

第三讲:死活与棋子的价值

第四讲:对杀——贴身的肉搏战

第五讲:围地——棋盘上的圈地运动

第六讲:布局——远近适宜的框架

第七讲:定式——双方经典的应对

第八讲:打劫——趣味无穷的争夺

第九讲:通向中盘之路

第十讲:官子——利益的最后分配

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材:《大学围棋选修课教程》,由曹志林、孙远、杜宇峰主编,已列入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计划,近期即将出版。

参考书目:《围棋一月通》、《围棋与中国文化》等。

 

 

授课教师:陆依群 副教授(体育教学部)

教学目的:通过瑜伽基本动作和基本组合的教学,发展学生的柔韧性、协调性、控制力等身体素质和积极旺盛的生命力,改善学生的形体和生理机能,减缓学生压力,全面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使学生掌握瑜伽的基本练习方法,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通过瑜伽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瑜伽的起源与发展以及瑜伽健身运动的实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结合美育、德育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人生价值观,发展学生潜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教学内容:

1.理论部分  4学时)

第一章   瑜伽概述  

第一节   瑜伽的概念、起源与分类

第二节   瑜伽的基础

第三节   瑜伽的发展

2.实践部分  32学时)

第二章   瑜伽健身的练习方法及作用

第一节   健身瑜伽的体位法

第二节   瑜伽的呼吸法

第三节   瑜伽的放松休息术和冥想

考试形式:

1)理论部分(20%):开卷笔试

2)学习态度(20%):包括上课出勤情况及课中学习的积极性。每次无故缺课则扣学习态度分值1分。

3)技能部分(60%

1)达标(30%

内容:坐位体前屈

方法:受试者两腿伸直,两脚平蹬测试纵板,坐在平地上,两脚分开约10—15厘米,上体前屈,两臂伸直向前,用两手中指尖推动游标,直到不能前推为止。

要求:按点名册顺序进行考试,测试时两腿伸直,双手推出要缓慢,推至最远端停3秒。

评分标准:

成绩(厘米)

得分

成绩(厘米)

得分

26

100

-1

45

24

95

-2

40

22

90

-3

35

20

85

-4

30

18

80

-5

25

15

75

-6

20

12

70

-7

15

9

65

-8

10

6

60

-9

5

3

55

-10

0

0

50

 

 

2)技评(30%

内容:自编瑜伽练习组合(8-12个动作组成)

方法:3-6人为一组进行考试。

要求:动作姿势的选择对身体各部位具有明显的锻炼价值。动作间衔接协调,动作与呼吸配合自然。放松动作不作为组合中的动作。

评分标准

 

90—100

1.组合编排合理,动作姿势变化自然,能充分锻炼身体各部位。

2.意识集中,动作舒展,姿势控制准确,动作与呼吸配合自然。

 

80—89

1.组合编排合理,动作姿势变化较自然,能锻炼身体各部位。

2.意识较集中,动作较舒展,姿势控制较准确,动作与呼吸配合自然。

 

70—79

1.组合编排基本合理,动作姿势变化较自然,身体各部位锻炼效果一般。

2.意识较集中,动作姿势基本正确,动作与呼吸配合协调。

 

60—69

1.组合编排欠合理,动作姿势变化不够自然,身体各部位锻炼效果不够明显。

2.意识基本集中,动作姿势控制不稳定,动作姿势间缺乏协调。

教学要求:

1.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办法等各方面,要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适合大学生的生理、心理要求的内容和方法,并进行不断的改革与创新,帮助学生塑造完美形体的同时,回归宁静、祥和、自信、健康。

2.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既掌握了体育技能,又提高了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学会做人的道理,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

3.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对瑜伽内涵的领悟,发展学生的潜能。

4.注重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材:张惠兰《瑜伽气功与冥想》人民出版社1986

参考书目:

1、范云江《健身瑜伽》青岛出版社2004

2、古月飞《瑜伽精粹100——东西方瑜伽的完美结合》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

3、何洁《瑜伽自我修炼手册》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

4、理查德. 希特尔曼《28天瑜伽健身美体法》上海科技出版社1990

5、朱恺林《秀身瑜伽教程》广东科技出版社2005

 

有氧拉丁

授课教师:郑艳 讲师(体育教学部)

教学目的:学习有氧拉丁操的基本技术和技能,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塑造健美形体和身体姿态。通过有氧拉丁操有氧练习提高心肺功能和耐力,培养动作节奏感及音乐韵律感。提高肌肉的协调性、技巧性与柔韧性,促进生理和心理健康发展。

教学内容:

1、理论:有氧拉丁操的发展概况,运动特点、锻炼价值等

学时:4

内容及要求:

类别

教学内容

要求

学时

 

 

 

 

 

有氧拉丁运动概述

特点及对身体锻炼价值

 

了解发展概况,有氧拉丁的运动特点和锻炼的价值

 

2

 

 

理论考核

 

 

试题库随机成卷,开卷考

2

2、实践:

学时:32

内容及要求:

编号

教学内容

学时

 

1

 

基本舞步:转髋(salsa)、恰恰、曼波、桑巴等

手臂动作

 初步掌握拉丁操的基本舞步,逐   步把握拉丁舞的感觉,灵活运用胸、腰、髋

 

10

 

2

 

教学套路

 

熟练掌握全套动作,进一步强化身体的控制能力和动作的表现力

18

3

专项素质与技能考核

依据评分标准评价

4

教学要求

1、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教学过程中按照“少而精、学到手”的原则,突出重点。

2、在技术教学中注意“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先分解后完整”的教学原则,动作规格一定要准确,动作规格是教学中的重点,教学中特别注意个体差异,区别对待。

3、理论课讲解专项知识要结合动作讲,便于理解。

考试形式:

平时:20%

理论部分(20%

内容:专项基础理论知识

要求:规定时间、以开卷形式集中考试

专项技能(60%

内容:教学套路

方法:4—6人一组进行考试

要求:(1)音乐自选或选用老师上课的音乐。

           (2)根据音乐进行3——4个队形变化。

           (3)根据需要对教学组合进行重新编排。

 

户外运动

授课教师:冯强明 讲师(体育教学部)

课程简介:动感单车和远足登山运动是一项户外休闲体育运动,它是当今最受欢迎的十大运动时尚项目之一。它既可以锻炼一个人的意志和体魄,又可以欣赏自然的美景和呼吸新鲜的空气。随着户外休闲体育运动的兴起,动感单车和远足登山运动被认可是安全的,它是一项非常适合年轻人的运动,它逐渐走入大学体育课程,成为休闲,健身体育项目,受大学生的青睐。定向运动在我国是一项新型的、非常健康的智力型体育运动,定向运动的很多方面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目的非常一致。定向运动是参加者借助地图和指南针,按照规定的顺序独立地完成寻找若干个标绘在地图上的点标。在每两个点标之间选择自己认为最佳的路线,并以最短的时间跑完全程。

 

中国茶艺与茶文化概论(外校课程)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一门融知识与技能于一体的课程,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系统学习茶叶商品知识的基础上,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组成部分的中国茶道和茶艺知识。学会以茶修养身心的方法,了解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表现。同时也为有兴趣参加上海市"茶艺师""茶叶审评师"(初级、中级)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考核的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庄子》导读(外校课程)

主讲教师:沈云波(东华大学)

课程简介:本课程为人文素质类学修课程其任务在于,引导学生文字地了解和熟悉《庄子》一书,历史地了解、熟悉庄子其人、其书、其世;同情地理解庄子其人、其书、其世,思想性地参与《庄子》一书构筑的思想世界,以期锻炼和提高学生阅读古文经典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同情地理解传统文化之心性。

 

中国文化史(外校课程)

课程简介:“中国文化史”就是对中国文化其特点、渊源脉络进行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入的分析和梳理其中所涉及的方面,既包括一般意义上的学术史的部分,也包括比较深入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及其体制制度的描述。该课程的任务及教学目标在于,使学生了解中国文化史的基本沿革脉络,了解中国文化史的基本知识,了解中国文化的基本特点,正确理解和分析一些文化现象,提高人文素养。

 

日本文化概论 (外校课程)

主讲教师:孙攀河(东华大学)

课程简介:日本人和中国人或者朝鲜人、东南亚各国的人是同一种人吗?为什么中国人喜欢梅花牡丹,而日本人却喜欢樱花?日本历史上的武士和中国的游侠、文士有什么异同?为什么一方面日本的纯情电视剧(如《一升的眼泪》)感人至深,而另一方面低级下流的作品又充斥在街头巷尾?为什么日本人注重集体牺牲个人?为什么日本人能制造出随身听和任天堂索尼游戏机?为什么日本人给外国人以彬彬有礼的印象,但侵华时又残酷无比?为什么日本首相总是参拜靖国神社?相信对以上问题感兴趣的人不少,而且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的回答。本课程意欲通过对以上问题等的剖析,探讨日本的文化,并对以上问题给与一个文化论的回答。

 

西方美术欣赏(外校课程)

课程简介:本课程从文化和艺术发展的角度讲授从原始到现代主义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绘画、雕塑、建筑艺术发展演变的过程,介绍艺术家、艺术作品、艺术风格和艺术流派,研究艺术的规律、原则和方法。课程以西方艺术为主线,介绍西方美术的基本原则和欣赏规律。教学采用讲授为主,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方法,展示艺术作品的视觉图像,使学生从作品的欣赏中得到艺术的直觉和感受。

 

艺术与设计漫谈(外校课程)

主讲教师:张德群(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课程简介:相对于直接培养人们经世致用能力的科目,尤其是自然科学方面的科目以及其他实用性科目而言,艺术、设计教育的重要性,远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人是需要精神生活的动物,在物欲横流及物质与精神两方面严重失衡的时代,艺术、设计对于人类生存与未的意义,正在越来越清晰地凸显在我们面前。这一课程以培养学生接触与欣赏艺术的兴趣。

教学内容:

1、艺术、设计的起源  2、中外远古艺术  3、中外青铜艺术   4、中国古代艺术  5、中国工艺之美  6、外国古代艺术  7、文艺复兴  8、中国的人文情怀  

9、激情与理性、革命与浪漫  10、与传统决裂   11、寻找新艺术   12、西方的冲击  13、设计的范畴  14、装饰艺术的设计  15、设计与科学   16、设计方法、程序与管理   17、设计与文化  18、设计师与设计  19、走向未的艺术与设计

 

高尔夫文化讲堂(外校课程)

主讲教师:吴亚初(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课程简介:本课程以专题讲座的形式,从“高尔夫:西方绅士文化‘舶来品’的历史说”、“ 高尔夫:‘田园社交’向‘职业竞技’演进的发展说”、“千年沧桑,百年迂回:中国高尔夫历史时空说”、“千姿百态话球场:高尔夫球场风格说”、“运动与自律的协奏曲:高尔夫运动规则说”、“文明与高雅的和弦:高尔夫运动礼仪说”、“高尔夫:引领休闲时尚文化说”、“高尔夫:新兴产业市场说”等十个专题,向学生讲述高尔夫运动的历史发展,不同社会时期的发展对高尔夫运动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当代高尔夫运动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逐渐成为产业化发展的社会动因。并且,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述方法,使学生了解高尔夫运动的基本知识。

 

中国饮食文化(外校课程)

主讲教师:葛丽芳(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课程简介:中国饮食文化主要对中国饮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门——食文化、酒文化、茶文化等进行深入研究和全面系统地论述。

 

中国传统文化(外校课程)

课程简介:传统文化的涵义。文化的民族性。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宇宙观、政治观、人生观、思维方式、审美情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通过较全面而深刻地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而更深刻地认识我们民族自身,认识我们的国情,自觉地摒弃陋习,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