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教育时报》:上外推出“立体化”就业指导举措

索取号:G0061302000-2014-0863发布时间:2014-07-17浏览次数:85设置

四月职业发展服务月之公开咨询日活动

校友互助站“2013届毕业典礼宣传活动现场

时报记者 臧莺 实习生 陈铮雪

又到一年毕业季,沪上各所高校纷纷推出各类就业指导举措,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社会,踏好职场新人的第一步。上海外国语大学也不例外,面对就业形势愈发艰难的大背景,近年来,上海外国语大学积极推出各项举措对学生就业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从生涯发展教育、学生分类指导、校企密切合作等多个方面着手,力求为学生搭建通往就业岗位的桥梁。

 

生涯发展教育,从源头提升就业幸福指数

为了不让人才的培养局限于专业层面,上外在就业服务中始终贯彻全人发展这一理念。据了解,这一理念不仅立足于帮助每位毕业生顺利就业,更将重点聚焦在学生就业幸福感的提升上,尤其关注毕业生个体的就业质量。我们以生涯发展教育为基础,从职业目标选择、能力培养等多个方面,帮助学生设计、发展适合自身特质和需求的生涯发展路径。上外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皮凡倩向记者介绍了上外生涯发展教育的理念,她表示这是促成毕业生充分就业、就业质量高的重要原因。

在皮凡倩看来,如果把毕业生的就业帮扶项目作为终端,那么前期的生涯发展教育就是源头工作,只有让学生在入校之初就开始思考人生发展方向,激励他们主动探寻人生道路,学生才能不断提升自己获得就业幸福感的能力。为此,我们每年都有专门面向全校新生开设的生涯主题课程型讲座,主讲教师会跳出传统职业规划技巧、理论、求职技能等的教授范畴,传递新生们一个信息:要站在人生发展全局的高度,思考如何能够有效地达成自我幸福人生。皮凡倩表示。

来自工商管理专业的大三学生易奕,就参与过生涯发展教育课程。她告诉记者,这对她的职业规划帮助非常大,第一次清晰了解了自己比较适合和喜欢的行业。我的专业是工商管理,平日接触数字和金融较多,因此我一直以为自己喜欢的是金融、财会等相关工作,但通过课程系统测评和老师的分析指导,我才意识到自己对数字并不敏感,且内心深处对这类工作并不是太有兴趣。易奕坦言,生涯发展教育课程让她找到了新的兴趣点,即自己喜欢和擅长HR 这类与人打交道的工作,这让她开始调整自己的课程分配和时间,也开始更多地了解起了HR等工作的相关资讯。马上就要开始实习了,我计划比较集中地向这些岗位投递简历,因为这才是我真正的兴趣所在。

 

开展分类指导,增强就业核心竞争力

在充分唤醒学生探索幸福生涯原动力的基础上,上外也结合学生不同阶段成长意向和职业兴趣的调研结果,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通过纵横双向给予学生各类精而专的分类指导,以提升每一名学生的核心竞争力,进而提升其个体就业质量,有效促进学生充分就业。

纵向上,我们会按照学生的不同类型和个人意愿进行分类指导。皮凡倩告诉记者,外交官、外事工作人员一直都是上外学生追求的梦想,针对有外交外事工作志向的同学,学校开设了外交英才俱乐部、多语种国际新闻人才实验班、新华社暑期实习等多个项目,并积极联合外交部、校内专业教师的力量,开展有关组织青年外交论坛、模拟新闻发言人大赛、与外交官面对面等活动,尽最大努力给予学生实现外事梦想的全方位支持。而对于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我们则鼓励他们参加学校开设的创业课程,组建模拟工作室,参加创业大赛,并通过校友的结对支持等渠道积累自己的经验,此外学校还有专门的创新创业计划,从资金、技术等方面培育优势项目。另外,针对大部分想直接到企事业单位就业的学生,上外则会通过邀请行业大牛分享人生智慧,举办青年校友共话人生经验等主题活动,开展校友沙龙——校友的分行业论坛以及各类讲座等方式,帮助学生充分了解职场,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领域。

李梅莹是上外公共关系专业的大三学生,她对上外促进就业的分类指导举措感触颇深。我毕业后希望能直接进入企业工作,但对于行业的选择却一直感到迷茫和困惑。在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各类企业宣讲会、实习类讲座后,终于渐渐找到了方向。据李梅莹介绍,学校会经常请已经毕业多年、在各行各业已取得一定成就的学长、学姐返校传授就业经验,向大家介绍他们所在行业的实质工作和经验体会,这些都使她对各行各业的认识不再只停留在表层,也为她在探索自己喜爱职业的过程中提供了极大的帮助。除此之外,学校还会请已经面试成功的大四学长、学姐教授我们面试技巧。通过聆听他们的成功经验,我明白了在面试时要学会把自身的性格特点及学生工作经验,与所应聘的工作岗位结合起来,充分向用人单位证明自己是该岗位的合适人选,这一点最令我印象深刻。目前,李梅莹已顺利成为强生医疗专业教育部的一名实习生,她表示学校提供的帮助功不可没。对此,皮凡倩表示,上外会根据学生不同的发展意向提供相应的指导帮助。除了前面提到的那些,学校还会为有意海外深造或就业的学生,提供参加各类留学知识讲座和跨文化交流技能培训,他们还可通过 iseteps 项目赴北美等地区海外实习实践。

上外的分类指导举措除了在纵向上为学生就业提供帮助外,在横向上也会按照专业、年级、就业能力等为每一类学生提供专门的生涯发展教育和培训服务。低年级的培训以自我认知、思考和发现个人未来发展方向为主,高年级的指导则侧重深入了解外部社会(特别是职业)信息、应对社会发展的能力。皮凡倩强调。为了帮助就业竞争力较弱的同学,学校还专门开办了就业力提升工作坊、职业咨询工作站等,以实现一对一的咨询覆盖,并为学生提供了包括校级咨询中心专业指导、朋辈团队、校友公益咨询在内的各类支持,还专门开设实践岗位推荐的绿色通道,以给予每一名学生最大程度的就业帮助。

 

推送新媒体即时职业信息,充分实现校企合作

除了在体制和项目设置上保证覆盖到各类学生需求,上外也紧随时代发展的步伐,建立了众多服务学生的新媒体平台,如上外就业指导中心官方微博、人人网页,上外就业”“职场必须等多个微信,旨在为学生传递即时的职业资讯。

在采访过程中,上外大三法语专业的张同学就拿出手机,向记者展示了上外就业指导中心运营的微博和微信。我很喜欢学校建立的这些微博、微信平台,它们总能及时向我们推送各类就业信息,并经常即时分享我们最关注的就业话题。张同学告诉记者,学生在校园还可以通过易班平台、飞信群、就业信息网等公众平台获得与职业发展相关的信息。我觉得新媒体的资讯推送很迅速,接收也很方便,课间或在公交车上都能查看信息。

上外新媒体平台推送的信息不仅及时,而且实用。有创业意愿的易奕告诉记者,最近学校建设的创业微信平台,就会即时推送大学生创业主题、成功创业案例以及相关政策等信息,这让她觉得非常实用。经过几个月的阅读和学习,我现在对于创业的基本要求和步骤都已了然于心,所以哪怕立即就要着手创业,我也不会一头雾水、无从下手。易奕表示。

除了努力优化各类推送信息的渠道之外,上外还致力于拓展就业渠道,通过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优质就业资源就是其中的一条重要举措。我们通过人才培养对接、校园招聘服务等形式,与重点用人单位保持着长期密切的合作关系。由于学校特别重视与国家战略的对接,所以每年都会推荐一批毕业生进入外交部、新华社、央视、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国家重点政府机构。皮凡倩表示,学校不仅积极与政府机构对接,还同时与中兴通讯、中石油、中国路桥等企事业单位以及全球500强知名企业保持密切合作,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校企合作,为学生的高质量就业提供更多机会

 


26.1K

 

<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