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琢玉行——上外学子赴京职业实训营”活动顺利落幕

索取号:G0061302000-2014-0882发布时间:2014-07-29浏览次数:1230设置

为进一步培养我校学生志存高远、为国奉献的理想信念,开拓职业视野,积极引导和鼓励优秀学子今后赴京国家部委和重点企事业单位就业,学生工作部经过悉心策划,周密落实,在今年暑假举办了首次琢玉行——上外学子赴京职业实训营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院系推荐和学生个人自主报名相结合的形式,学工部从全校各院(系)、专业选拔了30名低年级同学(包括27名本科生和3名研究生),由学工部长毕昆鹏带队,毕业生办公室主任李然,英语学院辅导员陈晓黎,东方语学院辅导员俞治为随队教师,于630日至74日期间,先后分别走访了外交部、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全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等六家重点单位。

我校师生的到来受到上述用人单位领导、同仁的高度重视,他们不仅热烈欢迎我校师生的到访,更精心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师生们参观了各单位的工作环境,聆听领导对本单位发展历史和工作内容的宣讲,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建议,并与多名校友交流互动,深入了解上述单位的发展历程、职业前景,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外交部,师生们来到专门召开中外记者媒体吹风会的会议室座谈。干部司考录处马跃副处长用几组数据介绍了外交部的人员构成特点,以顶天立地、上天入地、欢天喜地等成语生动地介绍了外交部的工作情况,并用三个有利于概括了外交部对个人成长进步的有利条件,为大家展现了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爱护人才的外交部;马跃副处长还为大家详尽地说明了外交部考试流程和招录要求。我校校友朱佳和王森浩也分别以自己在外交部工作成长的亲身经历,勉励同学们扎实学习,立志外交,希望更多的上外学子充实到祖国的外交官队伍中。座谈会后,外交部还专门安排实训营的同学们在现场旁听了当天的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的超强魅力和现场同声传译的专业素质,让这些低年级的学生们无不感到震撼。之后,师生们还参观了外交部部史展,详细了解了新中国外交的风雨历程和辉煌成就。

 

在中央电视台,人力资源中心乔维平处长全面介绍了央视的机构体系、招聘流程和工作情况,并重点解读了每年的录用工作,鼓励同学们积极报考;我校校友,阿拉伯语频道王晓媛、李刚、英语频道胡楠等,则结合各自的工作和发展情况,向同学们讲解了央视外语频道的运营、发展;随后,领导和校友们耐心细致地回答了同学们关于专业发展、个人成长以及如何报考央视等各方面的提问。

 

在新华社,人事局国(境)外处处长夏林,人事局总社人事处处长王凡分别就新华社的发展历史,工作内容,用人要求,向同学们做了详尽的宣讲,他们表示,新华社求贤若渴,需要很多的外语人才,同时也勉励同学们培养沟通力、行动力,找准定位,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之后,我校校友,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浩、国际部法文室副主任陈俊侠、国际部编辑王昊、对外部记者缪晓娟、编辑曹轶也分别与同学们分享了各自的成长经历,介绍了工作心得和体会。此外,同学们还参观了主题为时代面孔的新华影廊、新华电视网的演播厅、新华社新闻发稿中心和新华社新媒体中心,全面了解了新华社的工作环境、工作情况以及在新媒体平台上的新发展。

 

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同学们首先参观了台史展,从开国大典上使用的扩音设备,到世界各地听众发来的交流函件,丰富的展览内容让同学们纷纷感慨国际台的语种之多、规模之大、覆盖范围之广。在座谈环节,干部管理处秦文明处长通过视频向大家介绍了国际台的历史沿革、改革创新和未来发展,并耐心地回答了同学们关于招录方式、岗位要求、外派机制等方面的提问。我校校友,国际台中东问题研究首席专家、希伯来语部主任涂龙德、国际合作交流中心美大处副处长陈曦向学弟学妹们分享了自己的成长历程,并提出了真诚的建议。他们告诫大家,学外语的人要立志高远,不要只注重物质回报;要肯付出,肯吃亏;珍惜大学的时光,不断学习;多参加社会实践,学习为人处世、相互协作的能力。

 

在中联部,机关党委刘金锋副书记亲自带领各部门干部迎接我校师生,并陪同参观了部里的工作场所和部史展厅。随后,在会议室,师生们观看了纪录片,深入了解了中国共产党外交事业发展的伟大历程。我校校友,中联部研究室沈蓓莉主任,中联部四局王赫明副局长等领导分别向大家介绍了中联部的概况,并着重指出,随着中国共产党与外国政党的党际高层交往越来越多,交往内容逐渐丰富,理论探讨逐渐深入,这为语言学习者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平台;前辈们讲述了身为上外校友的切身体会,指出中联部是可以帮助上外学子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部门,中联部的大门永远向上外学生敞开。之后,负责人事招聘工作的同志向师生们具体介绍了中联部的招录情况,强调中联部的人才应该具有坚定的政治理想信念,强烈的敬业心,扎实的中外文基础以及坚忍不拔的意志。随后,我校学子也积极提问,包括如何提高语言能力,提升个人政治素养,今后是考研还是就业,中联部工作的具体内容等各个方面,中联部的领导以及老师一一做出了全面、生动的讲解,引起同学们阵阵掌声与欢笑。

 

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户思社副会长接见了来访的教师代表,他感谢上外近年来向友协输送了许多优秀人才,并提出今后深化双方的合作关系,希望在区域国别研究,多元化民间外交项目等方面加强与我校的合作。人事工作部田智刚处长热情接待了来访师生,他陪同师生们漫步在西式花园风格的办公环境中,并带领大家参观了友协的会史展。同学们通过大量图像、文献、实物资料,了解了新中国成立后民间外交的发展历程和全国友协对国家外交事业的贡献。在座谈和互动环节中,我校校友张琳璐、张微伟、蔡运喆等,分享了各自发展的经验,并回答了学弟学妹们的问题。他们勉励同学们,如果有意加入全国友协,要早作准备,打好语言基础,积极争取进入外事外交部门实习的机会,注意提高口译能力。

 

为了进一步了解在京工作的上外学子的情况,联络更多的在京校友相聚交流,实训营的师生们利用在京的一周时间,联系、组织了部分校友的聚会活动。74日晚,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校友联谊会在和平里宾馆举行,共有78名校友到场相聚。在联谊会上,毕昆鹏处长向校友们介绍了近年来学校发展的情况,邀请每一位校友做自我介绍。从1999年毕业的法学院校友,到目前在新华社实习的2013级在校生,从国家部委的业务骨干,到正在自己创业的毕业生,上外人们济济一堂,回忆在母校度过的美好时光,分享各自在北京工作生活的经验,大家交流得非常愉快,场面热烈而感人。校友们纷纷表示,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机会,与在京的校友们相聚,打造上外人在北京的交流平台。

至此,琢玉行——上外学子赴京职业实训营活动圆满结束,34名师生度过了充实、难忘的一周。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在这些高大上的部委、单位的参观和学习,通过与众多优秀的学长学姐的交流和沟通,切实地拓宽了自己的职业视野,坚定了对专业学习的信心,更重要的是,看到了自身的差距、不足和未来可以提高的空间。他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必须结合用人单位的要求和自身的特点,确定适合自己的奋斗目标,打好语言基础,加强知识储备,提高综合能力,使自己能够达到理想单位的考录要求,最终在职业发展道路上达成所愿,实现个人价值,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为母校增光添彩。

玉不琢,不成器琢玉系列是我校学工部专门为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工作打造的品牌项目。除了以往长期坚持的琢玉职业讲堂之外,琢玉行职业实训营是本学期的一个创新举措。第一次琢玉行——上外学子赴京职业实训营的成功举办,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工部将继续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以品牌项目为抓手,继续创新工作机制,提升工作内涵,求实效,抓细节,为实现我校的育人目标而不懈努力。(学生工作部(处))


26.1K

 

<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