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获奖成果(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索取号:G0060402000-2014-0001发布时间:2016-06-28浏览次数:5156设置
序号 | 奖项 | 获奖人 | 获奖成果 | 成果类型 | 获奖时间 |
1 | 上海市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 周平等 | 《新编日语》 | 著作 | 1996年 |
2 | 上海市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 钱学文 | 90年代中东、日本关系之回顾与展望 | 论文 | 1996年 |
3 | 上海市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 戴炜栋、束定芳 | 试论影响外语习得的若干重要因素 | 论文 | 1996年 |
4 | 上海市第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 胡礼忠等 | 《从望厦条约到克林顿访华》 | 著作 | 1998年 |
5 | 上海市第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 李勤 | 论俄语不确定/确定范畴 | 论文 | 1998年 |
6 | 上海市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 任生名 | 《西方现代悲剧论稿》 | 著作 | 2000年 |
7 | 上海市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 孙义桢等 | 《新汉西词典》 | 著作 | 2000年 |
8 | 上海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 许余龙 | 《篇章回指的功能语用探索》 | 著作 | 2006年 |
9 | 上海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 卫茂平 | 《德语文学汉译史考辨——晚清和民国时期》 | 著作 | 2006年 |
10 | 上海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 陈福康等 | 《杨之华评传》 | 著作 | 2006年 |
11 | 上海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 朱威烈 | 理解与尊重:关于构建我国中东研究话语体系的思考 | 论文 | 2008年 |
12 | 上海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 赵伟明等 | 《中东与美国系列丛书》 | 著作 | 2008年 |
13 | 上海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 查明建等 | 《中国20世纪外国文学翻译史》 | 著作 | 2008年 |
14 | 上海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 苏长和 | 国内—国际相互转型的政治经济学:兼论中国与国际体系关系 | 论文 | 2008年 |
15 | 上海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 顾柏林等 | 《汉俄大词典》 | 著作 | 2010年 |
16 | 上海市第八届邓小平理论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 苏长和 | 中国模式与世界秩序 | 论文 | 2010年 |
17 | 上海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 吴瑛 | 议程与框架:西方舆论中的我国外交话语 | 论文 | 2010年 |
18 | 上海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 金立鑫 | 对Reichenbach时体理论的一点补充 | 论文 | 2010年 |
19 | 上海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 乔国强 | 《美国犹太文学》 | 著作 | 2010年 |
20 | 上海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 孙义桢等 | 《新时代西汉大词典》 | 著作 | 2010年 |
21 | 上海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内部探讨优秀成果奖 | 朱威烈、刘中民、孙德刚 | 热点外交实践与中国外交理论的创新 | 研究报告 | 2010年 |
22 | 上海市第九届邓小平理论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 刘中民 | 关于加强中国热点外交的若干对策思考 | 论文 | 2012年 |
23 | 上海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 孙德刚 | 论“准联盟”战略 | 论文 | 2012年 |
24 | 上海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 朱威烈 | 《中东反恐怖主义研究》 | 著作 | 2012年 |
25 | 上海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 汪段泳 | 中国海外公民安全:基于对外交部“出国特别提醒”(2008-2010)的量化解读 | 论文 | 2012年 |
26 | 上海市第十届邓小平理论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 刘中民 | 中国海洋强国建设的海权战略选择--海权与大国兴衰的经验教训及其启示 | 论文 | 2014年 |
27 | 上海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 王伟臣 | 法律人类学的困境——格卢克曼与博安南之争 | 著作 | 2014年 |
28 | 上海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 刘中民 | 中东政治专题研究 | 著作 | 2014年 |
29 | 上海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 乔国强 | 索尔·贝娄、托洛茨基与犹太性 | 论文 | 2014年 |
30 | 上海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 许余龙 | 名词短语的可及性与关系化——一项类型学视野下的英汉对比研究 | 论文 | 2014年 |
31 | 上海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 赵冠芳 | 测量写作声音强弱在二语议论文中:分析性评分标准的生成和效度测度 | 论文 | 2014年 |
32 | 上海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 乔国强 | 《贝娄学术史研究》 | 著作 | 2016年 |
33 | 上海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 刘中民 | 伊斯兰的国际体系观——传统理念、当代体现及现实困境 | 论文 | 2016年 |
34 | 上海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 陈福康 | 《井中奇书新考》 | 著作 | 2016年 |
35 | 上海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 虞建华等 | 《美国文学大辞典》 | 著作 | 2016年 |
36 | 上海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 孙德刚 | 《冷战后欧美大国在中东的军事基地研究》 | 著作 | 2016年 |
37 | 上海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 吴瑛等 | 多种声音一个世界:中国与国际媒体互引的社会网络分析 | 论文 | 2016年 |
38 | 上海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 朱雪冰等 | Seriality of semantic and phonological processes during overt speech in Mandarin as revealed by event-related brain potentials | 论文 | 2016年 |
39 | 上海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学术贡献奖 | 章振邦 | 《新编英语语法》(系列) | 著作 | 2018年 |
40 | 上海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学科学术奖一等奖 | 郭树勇 | 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建设中的中国意识成长及中国学派前途 | 论文 | 2018年 |
41 | 上海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学科学术奖二等奖 | 乔国强 | 叙说的文学史 | 著作 | 2018年 |
42 | 上海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学科学术奖二等奖 | 金立鑫 | 语言类型学探索 | 著作 | 2018年 |
43 | 上海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学科学术奖二等奖 | 梅德明等 | 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百科全书 | 著作 | 2018年 |
44 | 上海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学科学术奖二等奖 | 丁俊 | 伊斯兰文明的反思与重构——当代伊斯兰中间主义思潮研究 | 著作 | 2018年 |
45 | 上海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学科学术奖二等奖 | 陈福康 | 郑振铎研究书系 | 著作 | 2018年 |
46 | 上海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学科学术奖二等奖 | 孙德刚 | 冷战后美国中东军事基地的战略调整 | 论文 | 2018年 |
47 | 上海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学科学术奖二等奖 | 杨晓兰等 | 政府效率、社会决策机制和再分配偏好 | 论文 | 2018年 |
48 | 上海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学科学术奖二等奖 | 孙胜忠 | 论《旧衣新裁》中的“衣服”与“裁缝” | 论文 | 2018年 |
49 | 上海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学科学术奖二等奖 | 赵蓉晖 | 语言社会功能的当代理解 | 论文 | 2018年 |
50 | 上海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决策咨询奖二等奖 | 孙德刚 | 研究报告 | 研究报告 | 2018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