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锋:大学不是官府,是学府,是思考和说话的地方

索取号:G0061302000-2014-0930发布时间:2014-09-24浏览次数:20设置

——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姜锋在虹口校区研究生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各位研究生新同学:

我代表学校对你们的到来、对你们加入上外这个大家庭表示热烈的欢迎!我也转达校长曹德明教授对你们的问候,他此刻正代表中国、代表上外与法国开展交流。今天,我专门戴上了校徽,系上了上外的红色领带,不仅是取喜庆之意,热烈欢迎各位年轻朋友,也是要提醒我们的老师和管理部门,要铭记关爱我们的学生,要肩负起立德树人的责任。

让我自由、随意地给大家讲几句话,谈谈我听了新生代表何佳媛同学、老生代表申屠神悦同学和导师代表张艳莉教授精彩发言后的感受,错了请谅解。

我多年在国家机关工作,就是在官府做事,多年后重新回到母校,倍感亲切。大学是思考和说话的学府,是在责任的光照下思考和说话产生共鸣的地方。学问如此,多点学气,少点官气。研究生同学们一定要好好把握学习机会,培养科学精神,树立批判意识,历练批判能力,养成尊重科学、尊重他人和敢于探索的品质。今天,在我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先把这句话提出来,与大家共勉。

申屠神悦同学和何佳媛同学的发言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有三点体会。

第一,她们说大学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就像象牙塔,有些时候需要走出来。我想补充一下:要走出象牙塔,就要先走进去,还要呆得住。来参加活动的路上,我还在思考,研究生就是要从事研究,从事科学、学术。可不瞒大家说,科学学术到底是什么,我觉得没有十分明确的定义。什么是科学呢?这个词是从哪里来的?我们老祖宗字典里到底有没有这个词?我学过德语,中文把德文的“Wissenschaft”翻译成科学,可Wissenschaft要比科学含义更广,基本上是指知识和思想的创造、获得、维持和传播,是个关于知识的体系,并不仅仅是哪一个。再看看英文的Science”,又有不同的含义,过于区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还有一种说法说,培根认为知识就是力量,Scientia est potentia, 实际上拉丁文的Scientia也不完全是我们现在理解的科学或知识,建议大家去查一查,可以更明白些。说这些的意思是,到了研究生阶段就要较真了,要钻进象牙塔,要钻牛角尖,问为什么。研究生就应该超越知识,在知识的关联处发现问题,找到规律,建立起你自己的话语,而你首先就是要对一切发问。昨天和本科同学交流的时候,我提到马克思特别喜欢的座右铭“An allem ist zu zweifeln” ,要怀疑一切,就是对所有问题,哪怕是真理或者已经得出的答案,也要通过自己的验证,达到自己的感悟。这就需要你真正地进入象牙塔。我们这个社会当中,我们生活的时代,周围五彩缤纷,令我们分散注意力的地方太多了,大街熙熙攘攘,车辆川流不息,甚至人走在斑马线上,面对对面汽车鸣笛的时候,还在忙着边走边低头发微信。忙啊!所以,真的能进入象牙塔并呆得住很不容易,而有意从事科学的朋友们,你们在一定的时间里注定要做到这些。马克斯·韦伯讲过以学术为业Wissenschaft als Beruf,“Wissenschaft”译成学术不完全贴切,大家可以研究,但今天不是谈这些。想借用韦伯的意思给大家说,一个人在学术上取得成功的话,有很多外部的条件,很多是我们自己不能控制的,但是万变不离其宗的是我们内在的准备,这个准备就在于是你有没有为科学贡献自己的激情。如果你没有做好这个准备,没有这个激情就不要进入这个门槛。他还提到,如果你一开始就想我要有个什么发现,要成名成家,也是不可取的,科学是没有目的的。这是个非常热闹的时代,今天在座的各位,我相信你们中很多人是抱着致力于学术或者致力于学术几年的志向来到这里的,我们注定要寂寞一段时间或者一生。德语中有个词叫einsam,被翻译成中文叫孤独。其实,译成独处的能力更达意些。你要为学术贡献自己的一段青春,你就要有独处的能力。这不是孤独,孤独是一种病,独处的能力才是真的象牙塔,是与众不同的。

第二点,要做正确的事情,我在问,怎么做正确的事,是正确地做事,还是做正确的事?我的印象是,不少人更热衷于正确地做事doing things in a right way,而不关心是否在做正确的事”,the right thing,做事圆滑,左右逢源,混淆了会做事干好事的区别。同学们,不要老于世故,我特别喜欢用的一个表达,与众不同make a difference虽然老生常谈,但就是这样。还要对大家说的是,你们年轻,有这个资格,在不违背社会行为准则的情况下试错哥伦布要寻找印度,但他弄错了,没能达到目的地,却在错误中发现了美洲大陆。在科学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错误常常是通往真理的必经之路。我很羡慕你们有时间,有能量,能够试错,世界就在你们脚下,怀有梦想,你们最有资格

第三点,要有国际的视野。这是对我们学校非常准确的描述。我们今年有来自22个国家的新同学。在虹口校区我经常感受到,好像还在欧洲呢,有时候国际同学比中国的同学还要多。这样难得的机会,要充分利用它,你不能形同路人,擦肩而过,要和国际同学们多交流,相互学习。我和许多留学生同学在食堂一起吃饭、聊天,发现这些留学生同学非常渴望和中国同学交流。你们可以就某个课题交流,感受到彼此间的认同和观点,这对人生来讲是非常珍贵的机会,别把它错过。这里,我想对来自22个国家的留学生表示热烈的欢迎。So I welcome all the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t is true that we are happy. It turns out that we have new students from 22 countries. I welcome these students from our master’s program in China Studies. You are pioneers. And you know your names will be written in the history of this university.

何佳媛同学还说起我们学校有很多美丽的建筑,让我既高兴也沉重。我们松江的校园以美丽著称,我们的虹口校区则蕴藏着很多珍贵的历史和故事。我这里只讲两个。一是图书馆,你一定要热爱它,否则会后悔的。里面有不少非常珍贵的外文图书,这些书本身有着曲折丰富的历史故事。打开扉页,它们仿佛在向你倾诉它们的喜怒哀愁。到底是什么书?要你自己去发现。需要时,那里的管理人员将非常乐意帮你。第二,同学们看到了隔壁的音像出版社所在的地方,那里曾在1966年的时候发生过一段令人羞愧和悲惨的故事。当年,我们学校一些学生把自己的老师关押在那里,甚至拳脚棍棒相加,对师长进行折磨。人的爱心在那一刻丧失了,理性泯灭了。有千万种理由,说时代就是那样,大家都那样,每个人都必须加入其中。但丧失人性,丧失对人格的尊重,是无论如何都不能饶恕的。那个时代过去了,悲剧不可重演,这是我们共同的责任。要养成批判的精神,critical thinking,对于周围认为是真理的事情,要经过自己的思考,得到你自己的答案。但批判精神要根植于对人的尊重。作为研究生,是青年的科学家。对人的尊重,也是一种科学精神。相互的尊重使人生更加宽厚。看到青年朋友动辄谴责,稍不顺意就大发雷霆,这令人担忧。应该是得理也要饶人,邓小平同志说有理也不能取闹,这句话应该牢记,永远也不能咄咄逼人,对别人的尊重就是对自己人格的尊重。同学们,国家责任和民族使命是我们上外人的传统,时代赋予我们为实现中国梦奋斗的光荣机遇,你们终究要书写共和国华丽的篇章,而这容不得斤斤计较个人得失。

学校有光荣史册,让我们自豪,也有黯然失色的章节,让我们记取,在其中受到激励、教训和启迪。要学会尊重和批判,因为尊重让我们人生充满阳光,批判使我们学业充满活力。

张艳莉教授说,我们互相选择了彼此。从今天起,我们将在一起度过几年的时间,将珍惜人生赐予的机缘,在上外大家庭里以学术为业,共同努力思考、交流,让我们教学相长,互勉共进。

谢谢大家!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