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中国武警网、《新闻晨报》讯,载于中国国防部网站)
“Excuse me, I lost my purse. What shall I do?”(对不起,我的钱包丢了,我该怎么办?)
“Don’t worry. You can go to the nearest police station to report it. The policeman there will help you find your purse. What’s more, you should go to the consulate to report the loss of your passport, too.”(不要担心,你可以到附近的派出所报案,警察会帮助你的。还有,你还应该到领事馆挂失你的护照。)
这段流利的英语对话出自一位老外和一名执行巡逻任务的武警战士之口。战士叫王陈欣,现在是武警上海总队七支队三中队的一名上等兵。让人想不到的是,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的他曾在联合国担任翻译、曾在外企当过高级白领。
当市民们都沉浸在欢乐的节日气氛中时,他和战友们还坚守在岗位上。
“我是抓住青春的尾巴,进了军营。”王陈欣笑起来眼睛弯弯的,穿着一身军装,显得格外挺拔。2013年7月份以前,他还是在一家荷兰企业上班的白领,喝喝咖啡,和老外打打交道,晚上去兼职教法语,周末去读研究生课程,日子过得小资又充实。然而“应征入伍”的盖章戳,改变了他生活的轨迹。这个上海小伙子放弃了优渥的生活,进入部队,成为一名普通的武警战士。
“小王”成了队里“老王”
今年25岁的王陈欣站在一群95后士兵中间,显得格外扎眼。“以前工作的时候,大家都叫我‘小王’,入伍以后,是义务兵里年龄最大的,成了名符其实的‘老王’。”加之他曾在联合国国际信息发展网组织担任翻译工作,战友们都亲切地称他为“联合国老王”。放弃联合国机构翻译的光鲜“头衔”穿上军装,王陈欣不是一时任性,他想走出一条自己的路。
入伍前从事翻译工作的王陈欣
“为了寻找纯洁又珍贵的战友情,也为了充实精神世界,更是想为国家做点事。”听起来好像有些“高大上”,但王陈欣说,这的确就是他来到部队的初衷和动力。
2011年,王陈欣从上海外国语大学毕业之后,凭着英语八级、法语八级的语言优势,进入了联合国驻沪机构工作,后来跳槽去了一家荷兰企业。两年的职场生活,让王陈欣觉得人情冷漠,人与人之间单纯又美好的感情很难获得。
2013年6月,王陈欣和父亲按规定前往街道武装部进行兵役登记。一句“现在部队需要你们这样高学历的人才”让王陈欣打开了迷茫,“对,去部队也许能获得我所想要的感觉。”王陈欣说,那时候,脑中一直回响着这样一句话,久久忘不掉。
“啪”的一声,一枚“应征入伍”的章敲在了王陈欣名字之后。王陈欣很高兴,却愁坏了父母。他们盼着儿子尽快结婚生子,没想到他却要去当兵了。“他们想不通,一度希望我体检不过关。”
经过层层体检、政审,王陈欣如愿拿到了入伍通知书,穿上军装,背上行囊,挥别父母,发了条“同志们,相约2015,我当兵去了”的信息,潇洒地离开了。
“老胳膊老腿”训练难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集训三个月,对王陈欣来说是个倍受打击的过程。“都是95后,我比他们大了七八岁,骨骼老化,身体协调性差,训练起来格外吃力。”王陈欣说有种突然找不到方向的感觉。偶然间,日记本上“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完。”这句话触动了他。“连最简单的军事训练都完不成的话,也太丢脸了。也许走完这一段艰难时光,离美好就不远了。”带着这样的念头,王陈欣慢慢地调整心态,把更多心思放到了军事训练上。
正在进行体能训练的王陈欣
每天晚上睡前,王陈欣都会自我加压,做100个俯卧撑、100各仰卧起坐和100个深蹲。为了站出挺拔军姿,他给自己开了“小灶”,背着木板、站在墙角一动不动。以前读书工作时,很少锻炼身体,体能自然拼不过“兵弟弟”们,王陈欣就让战友用背包带把自己的双手绑在单杠上练习引体向上。战术训练时,一次又一次起立卧倒,反反复复匍匐前进,身上弄得青一块紫一块,王陈欣都咬牙坚持了下来。
“现在我体能已经追上整个中队的水平,尽管不是拔尖的,但达标了。”王陈欣有些不好意思地笑着说。
成了全方位辅导员
“新兵里我最大,他们都喜欢叫我‘老王’,要么叫我‘大哥’。”王陈欣是独生子,突然多了一群“弟弟”,让他又欣喜又惶恐。“我比他们大,总是希望能帮他们做些什么,给他们一些好的影响。”
在他的带领下,中队组建起了个小乐队。王陈欣正在中队练习演出节目。
王陈欣从小学习电子琴、吉他,他看到初入部队的小伙子们时常想家,便想办法为战友们排解寂寞。“教他们识乐谱、弹吉他、练电子琴。”在武警七支队三中队恰好有一个小乐队,王陈欣和战友们排练演出,为不少敬老院和社区送去了欢乐。王陈欣不仅成了音乐老师,还成了学习辅导员、心理疏导员。“好多战友高中都没念完,英语不行。走向社会后,英语总归用得着。”王陈欣每天带着战友们背单词,规定每天做两篇阅读题,战友们也能磕磕巴巴地用英语对话了。“我年龄大嘛,他们有想家,想不通的事,都来找我聊,我帮他们分析分析。”
王陈欣正在为驻地小学生义务辅导英语。他喜欢讲课,也希望借此对孩子们进行国防教育。
尽管有着七八岁的年龄差,王陈欣还是和战友们打成一片,获得了弥足珍贵的战友情。“人生很长,物质财富不着急,当兵这种精神财富会一直滋养我。让我再踏入社会,也无所畏惧。因为我曾经被温暖过。”王陈欣感叹道。▉
作者 | 杨乐、陆振鑫、王亦菲
摄影 | 沙煜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