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国语大学2015年工作要点

索取号:G0060203000-2015-0007发布时间:2015-03-19浏览次数:1231设置

2015年学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教育部和上海市2015年重点工作要求,以全面落实巡视整改工作为契机,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党风、学风、校风建设,强化全心全意谋发展,一心一意为培养人才服务的自觉意识和责任感,为建设一流特色外国语大学、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卓越国际化人才而努力奋斗。

一、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加强党的建设

1. 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领会精神实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讲话精神作为全年党委中心组学习重要内容,纳入干部培训教学计划。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作风建设与巩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的有机结合。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形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

2. 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根据中央部署,深入开展“三严三实”教育。加强党组织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特别是加强院系党组织建设。严格党内政治生活,严格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严格管理党员。完善基层党组织和大学生党建布局,创新党建模式和基层活力建设,切实增强基层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抓好二级单位党组织制度建设和带头人队伍建设。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树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高度关注师生员工的诉求,关注学校改革发展,关注国家和上海市的发展战略及其人才智力需求,关注国际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和有益经验,全力投入学校管理工作。

3. 做好宣传思想工作。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健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网络思想文化阵地和内容建设,丰富“易班”等新媒体、新平台育人传播载体,形成思想引领与实践教育、管理服务相结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立足实践,扎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升思政工作队伍能力,培育思政工作骨干队伍。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建设工程”,着眼课程、教材、师资、学科点全体系,推动思政学科深入发展。加强策划能力和宣传资源整合,丰富传播手段,提升学校品牌传播影响力。

4. 加大干部队伍建设力度。突出正确用人导向,从严把好选人用人关,规范选拔程序,扩大教职工知情权、参与权与监督权。建立干部公示情况报告和常委会复议制度,重视干部任前廉政谈话和试用期考察环节。加大干部培养力度,制定干部队伍建设三年规划,逐步解决干部梯队建设问题,实行优秀青年干部双向挂职,加强后备干部动态管理与培养。落实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加大干部校内外交流力度。加强干部监督管理,强化干部党风党纪党性教育,抓好个人事项申报,规范干部日常监督管理和考核制度,加大问责力度。

5.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切实保障“一岗双责”落实,确保纪律检查部门全过程、全方位开展工作,完善党风廉政责任制分工等制度。制定反腐倡廉教育五年计划,加大干部廉政教育、考核与监督力度。开展专项检查督查,加强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督检查。增强纪检监察队伍力量,提高纪检干部履职能力。

二、做好重点工作,推进重大事项

6. 召开第十四次党代会。着眼国家发展大格局,立足学校发展新常态,精心筹备、召开校第十四次党代会。在全校范围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全面启动落实党代会总体部署。

7. 深入推进综合改革。制定学校综合改革方案,明确综合改革路线图与时间表,形成落实综合改革方案的体制机制与保障体系。启动综合改革主要事项,及时总结试点单位改革成功经验。

8. 编制“十三·五”规划。根据党代会部署与综合改革方案要求,编制新一轮五年发展规划,对接一流高校建设需要,开展调查研究与规划方案设计,提高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前瞻性、操作性。优化规划工作队伍与机制建设,提升学校宏观规划和统筹推进能力。

9. 落实巡视整改事项。加强组织领导,明确整改任务时限,细化分工,责任到人。建立定期报告制度,及时研究、调整、完善整改工作。加强监督检查,做好整改落实情况信息公开,接受师生员工有效监督。

三、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提高教育质量

10. 实施招生制度改革。完善和规范自主招生试点,优化自主招生程序,合理确定考试形式与内容,有效选拔优秀人才,确保公平、公开、公正。探索创新优秀人才招生机制,探索优异高中生提前修学分制度,探索拔尖生源本硕博一体化培养路径,强化人才培养特区与招生考试的有效衔接,提升生源质量。

11. 完善外语院校特色思政教育体系。坚持立德树人,进一步探完善有外语院校特色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与外语专业教学相结合的探索,建立与专业培养密切联系的思政教育课程体系、教育资源支撑体系、实践教育引导体系,增强对大学生分析批判能力的培养与指导,培养提升思政工作队伍答疑解惑、形势阐释的能力和人格魅力。优化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资助管理、社会实践等管理服务工作的有机结合,贯穿思政教育开展的全过程,全环节。

12. 改革本科生培养模式。扎实推进完全学分制,破除本科教学专业壁垒,推进教育资源、课程资源共享。完善弹性学制基础上的免修免听制、补考重修制、学分互认互换制。制定专业准入与退出标准,建立科学合理的转专业制度。探索推行“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分类教育”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双学位/双专业制度。进一步增强创新创业教育,服务国家需要,发挥专业特长,形成支撑体系和保障机制。做好本科迎评准备工作,深入推进本科教学工程。促进教学方式变革,推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MOOC课程建设等新方式、新平台构建。

13. 全面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启动学位点自评工作,做好学位点新增准备。加强学科交叉、融合与渗透,推动研究生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改革。创新教学方式,结合校友继续教育、社会“学分银行”等路径完善课程学分认可制度,推动终身学习体系建设。提升研究生学术核心能力与就业竞争力,形成研究生内部质量监控体系和外部监督机制。大力加强导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水平。

14、加强卓越国际化人才培养。设立外语非通用语种、国际组织、国别区域、来华学生等卓越国际化人才培养特区。全面加强外语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建设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基地,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新模式,建立健全“通用语种+非通用语种”的人才培养新机制。积极开展国际组织人才培养研究,培育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基地,加强相关专业建设。

15. 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制定大学生艺术教育总体规划,建立健全大学生美育体系,开齐开足艺术课,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落实高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加大群众性体育活动参与活跃度和满意度,提升学校体育工作水平和师生健康水平。

16.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创新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方式,加强大学生职业教育与就业导向引导,进一步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与职业发展潜力。加强大学生就业咨询导师队伍,丰富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体系、实践体系,加强与国内外重要用人单位的联系。推动大学生就业辅导工作深入开展,启动行业研究、项目指导、创业支持、生涯设计与毕业生群体分析,发展产学研结合促就业项目,帮扶就业重点人群。

17. 做好语言文字工作。强化语言文字规范,加强在语言政策、语言运用标准方面的研究与智库建设,积极参与公共服务领域外文译写规范工作,面向国家和上海大都市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18. 提升继续教育竞争力。整合非学历教育机构与资源,解决校内同质竞争问题,健全管理机制,提升非学历教育水平。对接国家急需与社会重大需求,探索进入高水平教育培训、服务领域,拓展高水平办学空间与实施方式,优化整合校内外、国内外优质办学资源,引进、开发高端继续教育项目,形成上外继续教育办学特色与核心优势,优化上外教育品牌影响力。

四、优化学科科研工作,全面推进学校内涵发展

19. 继续推动“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全面推进中心认定筹备,落实顶层设计,优化协同创新机制体制,建立健全队伍建设体制,加强资源整合,推动学术积累与项目落地,提升服务国家、服务社会能力,扩大中心实力与影响力。

20. 推进“高峰高原”学科发展。依托多语种、多学科优势,凝练学科发展方向,重点加强外国语言文学和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培育新的学科生长点。做好上海高校高峰高原学科申报与建设工作,带动全校各学科协调发展。完善学科建设与管理体制机制,形成学科自我发展、学校动态评估的制度体系。修订《校学术委员会章程》,按教育部要求组建新一届校学术委员会。完善学科建设成果数据库。

21. 加强特色智库群建设。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社会重大问题,依托学科特长,全面加强智库建设,形成有上外优势的智库群,打造结构合理、分工协作、在一定领域具备实力的智库人才队伍,申办国家高端智库。紧密围绕国家对外关系重大战略等现实需要,加大国别研究基地建设力度,改进评价机制,增设研究基地,提升学术刊物水平,提高咨政建言能力。推动文化教育战略研究研究中心建设。

22. 优化科研管理体制。聚焦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建设,形成一批标志性研究成果。优化科研团队组建方式,探索大团队、大平台科研方式,拓展纵向科研项目资源,增强服务社会力度,提升上外学术影响力。加强科研国际合作,培育国际化科研团队,吸引国外优质智力资源,扩大国际学术话语权。加强教学科研互动,形成教学科研良性互进关系。坚持质量导向,科学制定各类学术评价标准。健全学风建设和学术道德监督机制,严格处理学术不端现象。提高科研项目管理服务能力,保障科研人员更多精力投入教学科研。

五、继续加强国际化办学,推进国际化校园建设

23. 拓展国际合作办学,加大对外交流。扩大与世界知名大学的主动对接与实质合作,继续拓展师生对外交流渠道,提升交流层次,扩大学生海外交流与国际学生来校规模。积极引进高水平外国专家,提升外国专家层次。大力拓展中外合作办学规模与项目平台,丰富合作办学形式,扩大海外交流项目资源共享,支撑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

24. 加强来校留学工作。加大对国际学生的招收培养力度,扩大硕博生比例,统筹规划来华杰出人才培养项目,突出重点与特色,建设海外汉语高端翻译人才培养基地,推进中国学等全英语硕博项目,积极培养知华友华汉学家、翻译家,促进中华文化海外传播,提高来华汉语专业学生教育质量。促进国际学生趋同化管理,扩大松江入院系国际学生规模和专业覆盖面,建立国际学生联合会,筹建国际学生校友会。优化留学生服务,改进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逐步培育双语沟通氛围。编制高等学校国际校园常用语翻译标准。进一步完善国际校园建设,形成整体规划,高标准建设松江校区国际教育中心。

25. 提升孔子学院办学能力。围绕“一带一路”战略优化孔子学院布局,逐步增加海外孔子学院数量,丰富办学形式。加强汉语国际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建立国际汉语教师职业资格证书认证考点,探索孔子学院与学校国际化发展的联动机制,形成与非通用语种人才、来华杰出留学人员等培养机制的深度互动。

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26. 全面推进人事制度改革。逐步实行按岗竞聘、择优聘任、评聘分离的人事制度,按照教学科研一线倾斜的原则启动新一轮定编定岗工作,实现教师职务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规范全员聘用合同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建立“责权利”一体化的岗位管理考核体系,引入合理的流动和退出机制。修订教职工职业道德规范,建立学校、院(系)两级师德建设委员会,守住师德七条“红线”,坚决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推进薪酬制度改革,逐步解决教职工收入不平衡问题。

27. 探索师资队伍分类管理。探索设置教研、教学、研究三个不同职务系列,有序推动和实施教师分类发展、分类指导和分类评价。继续完善教师职务评聘办法,增加高质量论文在高级职称评审中的权重,引入国际化经历指标,同时兼顾教学科研代表性成果。加强职称评审的透明公开,实施“申报人员资格公示和成果原件展示”制度,强化对职称评审的领导和全程监督。鼓励教师潜心教学,探索建立骨干教师教学激励机制。

28. 推进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大力引进高端人才,探索国际化平台引进方式,增设高端人才引进专项基金。加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人才培养工作,建立杰出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改革学科骨干梯队建设方式,支持和鼓励有潜力教师的职业发展。全方位加强教师培养工作,全面落实队伍建设、能力培养、国际化经历等各类项目。增加师资队伍建设投入,重点向中青年教师倾斜。

七、优化管理服务体系,保障学校健康有序发展

29. 全面推进依法治校。落实依法治校要求,规范学校运行程序。设立学校法律事务专门机构,厘清对外合同管理机制,明确学校品牌管理方案,加大法制宣传力度。推进《上海外国语大学章程》落实,启动全校管理规范梳理工作,探索章程监督机制。建立健全学校学术机构与组织权责制度与运行机制。

30. 进一步提升管理服务水平。积极探索并推进校、院系两级管理体制落实,逐步形成两级管理权力架构清单与指导规范,推进两级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优化两校区管理机制体制,加强松江校区的管理保障和服务水平,促进两校区深度联动与资源共享。实施松江校区环境整治计划,加强校园人文景观和绿化建设。清理办公用房,整合资源,合理调整办公场所。做好档案工作。

31. 全面推进信息化工作。建设数字化校园,制订学校信息化工作规划,启动数据化信息资源整合,启动数据中心建设和电子政务系统升级,提升办公效率。加强校园互联网通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数字化教学辅助平台建设与推广,提高信息化水平,提升信息化安全保障。加强图书馆的学术研究信息资料建设,增设学校文献数据库,丰富有上外特色的基本文献数据库。建设学校仪器设备和优质实验教学资源开放共享系统。

32. 稳固落实财经保障。加强学校资产管理,优化国有资产管理效率与配套服务,落实无形资产管理整体方案,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升值。进一步严格财经纪律,健全监管体系,推动预算制改革,加强财务预算管理。进一步加强审计工作,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开展各项、各类审计业务。加强对产业单位的严格管理,进一步清晰财务要求,优化产业集群,明确产权关系,逐步开展产业单位的竞争力与产业效益评估。进一步扩大社会资金参与学校办学,完善学校基金管理机制,确保办学基金使用效益。

八、丰富校园文化,构建和谐校园。

33. 继续加强民主管理。健全民主管理体制机制,加强校务公开与信息公开,加强教代会、工代会建言议事能力与民主管理机制保障,积极发挥学代会、学生会作用,确保信息沟通渠道畅通。充分发挥民主党派作用,积极推动民主党派人士参政议政、服务社会。建立健全社会监督机制,丰富社会参与办学路径,引入外部资源参与学校办学评估与办学支持。加强自律机制建设,做好向社会报告事项内容的编制工作。高度重视校友工作,推动校友工作二级网络体系,做好海内外校友会工作。

34.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继续推进多语种外文门户网站建设,探索外文网站建设与专业教学研究相结合。落实视觉形象识别系统全面使用,完善丰富校园文化宣传推介素材库建设。加强大学文化建设统筹规划与设计,继续丰富校园讲座、竞赛、文体、社会实践等多方面建设。完善校史工作,推进校志编写。

35. 加强民生保障与服务工作。继续做好民生保障,推进实事项目。合理提高教职工生活待遇,逐步改善教职工在交通、医疗、子女入学、周转性住房等方面条件。探索后勤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后勤队伍建设,提升后勤服务品质。有序改善学生学习、生活条件。

36. 继续做好离退休工作。严格按照上级要求,从政治上尊重、思想上关心、生活上照顾、精神上关怀老同志。继续完善两级管理制度,及时向离退休干部通报学校的重大事项。

37. 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加强校园安全管理与环境整治,完善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加强学生安全法治教育,做好国防教育,健全校园安全综合防控体系。完善查信办案机制与流程,制订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处理办法,做好信访工作。健全校园舆情研判机制,开展师生思想政治状况调研,全面掌握师生思想动态,及时回应师生员工关切问题。做好校园健康服务。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