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国语大学2019年度工作报告

索取号:G006010101-2020-0013发布时间:2020-06-24浏览次数:1140设置

加强统筹规划设计,推动一流学科发展,夯实人才培养质量

全面推进世界一流外国语大学建设

——上海外国语大学2019年度工作报告

校长李岩松

各位代表,同志们:

我受学校党政领导班子委托,向大会报告学校过去一年主要工作,通报下一阶段学校主要工作安排,请予审议。

  

一、2019年主要工作

2019年,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和上海市2019年重点工作要求,落实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紧紧抓住“双一流”建设攻坚年、内部治理年、校庆年这三项贯穿全年的重点工作,全面深化综合改革,继续推动多语种+”办学战略,不断加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成功举办建校70周年纪念活动,在把学校建设成国别区域全球知识领域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外国语大学的道路上,取得了新的进展。

1. 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学校坚持立德树人,进一步完善外语院校特色思政教育体系。深入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推进《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进教材进课堂工作方案获中宣部肯定;开展课程思政“课程链”建设,发挥多门课程的协同育人效应,努力实现课程思政全专业、全过程、全体学生的“三全覆盖”。学校入选上海高校课程思政整体改革领航高校。落实教育部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本为本”,探索新文科发展路径。成功申请塞尔维亚语和语言学2个新增本科专业,12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慕课建设取得较大发展,向教育部推荐申报1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课程在FutureLearn平台上线,27门课程在中国大学慕课平台上线。2019年全校本科生参与国内外省部级及以上学科竞赛超84项,其中外语类竞赛52项,获奖数量较2018年提升19%,获得一等奖的数量占所有获奖数量的62%。做好学生就业和生涯发展教育工作,加大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和推送工作力度,加强外事外交人才培养。2019年,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就业率继续保持高位,分别为97.38%98%99.01%

2. 研究生两级管理模式正在不断完善。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特色发展的空间得以充分扩大,院系开展研究生教育的主导性和积极性增强,“多元并举、特色鲜明”的研究生教育格局逐渐明晰。学校在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高级翻译学院和语言研究院顺利完成博士招生“申请-考核制首次试点工作,为全面推进该制度打下良好基础。扎实推进区域国别特色研究生项目的实施,搭建服务学校发展战略的区域国别研究高层次人才培养平台,项目扩展为7个子项目招生,继续为高水平特色研究生人才培养提供创新机制。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首次推出面向全校研究生开放的《研究伦理与学术规范》课程,强化研究生的学术伦理意识,规范学术研究和论文的写作与发表。落实导师立德树人职责要求,实施首次在任博导招生资格审核,激发博导队伍整体科研活力,优化导师队伍结构。

3. 学科建设有序推进。学校实施了“双一流”建设攻坚计划,追踪核心指标和关键任务推进情况;稳步推进高峰学科建设,动态监测关键指标完成情况及经费执行情况。扎实完成“双一流”建设中期自评工作,以评促建,认真梳理了学科专家、管理专家、基层教师提出的意见与建议,及时总结学校“双一流”建设及改革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形成《“双一流”建设中期自评后续意见反馈和整改推进建议》,为下一步继续做好“双一流”建设打下了基础。

4. 科研水平持续提高。“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继续做大做强,举办了第二届中国—阿拉伯国家改革发展论坛,完成第六到十期阿拉伯国家官员研修班,开设第一期中阿政党共建“一带一路”专题研修班。“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建设扎实推进,作为第二届进博会的配套活动,举办了第二届“联通世界与未来”国际研讨会。学校坚持“党管智库”,服务治国理政,积极引导专家学者,围绕全球治理和区域国别领域重要热点难点问题,针对性提供决策咨询报告,切实提高各级各类区域国别研究中心的科研水平和资政能力,首届全国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学术年会在上外举办。中东研究智库、丝路战略研究所等在国内各类智库榜单上位居前列,中国国际舆情研究中心新获批上海高校一类智库。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主编的《世界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9)》在北京发布。全球教育研究中心、语料库研究院、人工智能数据工程中心、磁共振成像研究中心成立,上外脑与认知科学应用重点实验室启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19)特色论坛、首届语言智能研究学术研讨会在上外举行,推进了多学科交叉融合与协同创新发展。

学校获批高级别科研项目的数量和资助金额均创历史新高。全年共获批国家社科项目30项(其中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3项),资助经费785万元,项目数及经费较2018年均翻番,其中中华学术外译课题申报获得9项立项,位居全国高校第一。获批国家自科基金项目2项,其中首次获批国家自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资助经费318万元。获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7项,上海市级各类项目36项。全年被省部级以上部门和单位采纳研究报告544份,体现了上外在同类院校中卓越的研究能力和咨政建言能力。《外国语》荣获全国高校社科名刊称号。

5. 教育对外开放不断发展。全年接待来访团组约300批次、2000多人次。新签和续签协议75项,新增合作伙伴16个,国际合作伙伴已增至62个国家和地区、429个大学和学术机构。拓展与战略合作伙伴的高水平合作,推动设立了上外-西班牙皇家学院联合研究中心、上外-拜罗伊特大学联合学院和德语/经济学双学士项目。全年共申报和组织30场高端国际会议。拓展与国际学术联盟成员高校的合作,成功举办第十届亚非研究国际联盟年会,组织代表团出席中俄综合性大学校长圆桌论坛。深化外专管理机制改革,全年共聘请400余名外国专家。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创建工作取得重大突破,进一步推动了学校外国专家工作。加强学生海外交流,增设“一流本科人才培养国际交流项目”专项。全年近800名本科生赴境外学习,留学结构继续优化。2019届本科毕业生在学期间赴海外交流学习641人,占毕业生总数的44.1%

继续稳步发展留学生规模,优化留学生群体中非学历生与学历生的比例。全年共招收留学生4981人次,其中本科生增长11.78%,硕士生增长2.69%,博士生增长13.1%,入系本科生增长14.47%。进一步加强孔子学院内涵建设,全年共培养孔子学院奖学金生307名。我校合作承办的日本大阪产业大学孔子学院获得2019年度先进孔子学院称号。

6. 师资队伍更加壮大。学校全面推进教师思政和师德师风建设,健全制度顶层设计,制定并发布《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实施意见》《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办法》等文件,规范了教职工选聘思想政治与师德考察工作操作流程。畅通师德问题受理渠道,建立师德失范处理流程,厘定师德负面清单,通过多元渠道监测师德失范问题风险点。学校制定了《上海外国语大学“志远学者”激励计划实施方案(试行)》,引进的志远学者已获4项国家社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科重点项目和多项国家社科和自科面上项目。学校连续第三年主动赴海外面对面招聘人才,年初和年底分别举办了两届西索国际青年学者论坛,为海内外优秀青年学者搭建交流与合作平台。学校大幅提高博士后研究人员待遇,大力提升对优秀青年人才的吸引力。新增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成为同类大学中拥有博士后流动站最多的高校。全校有1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入选上海市东方学者计划、1人入选上海市东方学者跟踪计划,1人入选上海市人才计划,7人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坚持分类管理、质量导向、破除五唯、多元评价的原则,制定了《上海外国语大学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条例(试行)》。学校还制定了《上海外国语大学校内绩效核拨与发放实施细则》,以调整学校绩效工资结构,规范津贴补贴发放,强化正向激励,提高绩效整体水平。

7. 治理体系日益完善。学校开展了“内部治理年”相关工作,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修订《中共上海外国语大学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议事规则》《上海外国语大学校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全面从严治党制度体系建设,加强规章制度制定的统筹规划,意识形态工作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持续强化,干部管理更加严格。综合预算改革继续推进,财务管理更加规范,审计制度逐步完善,内控体系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信息公开更加规范、全面,学校在市教委组织的信息公开评议中连续第6年获得第一。学校修订了《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落实学术委员会例会制度,完成校学术委员会换届工作,成立新一届校学术委员会及四个专门委员会,为学校新一轮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学术治理基础。2019年,学校成功入选上海市第一批依法治校示范校。

学校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网上服务大厅二期通过验收,加强了数据的共享共通;自助打印终端在两校区上线,为广大师生提供便捷的“一站式”便捷用户体验;改造了112间多媒体教室,建设了4间智慧教室,学校一卡通系统全面更新,主干网逐步实现万兆。不断提升国资基建管理水平,对学校的布局进行功能化归整,改善教学、办公条件,优化学生活动场地,在暑期共完成50余项大中型修缮工程项目,两校区多处场地焕然一新。加大后勤社会化服务购买力度,提升物业管理及餐饮管理品质。积极推进垃圾分类工作,营造良好校园环境。继续落实安全稳定工作主体责任,完善了安全稳定联席会议制度、日志制度、台账制度和培训制度,建设视频监控、门禁、校园出入口、消防综合智能管理等“四大管理系统”,完成了车辆牌照识别、校门人脸识别建设。继续加强教代会、工代会建言议事能力与民主管理机制保障,积极发挥学代会、学生会作用,不断增强学生参与校园管理服务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民主党派作用,积极推动民主党派人士参政议政、服务社会。

8. 社会服务全面拓展。学校充分发挥多语种优势,服务国家战略和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继续为联合国、国家部委、市党政机关提供优质服务,形成学校与社会的良好互动。扎实做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英文版日常内容保障工作,网站英文版全年共发布稿件300余篇,完成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多语种版本建设方案。稳妥推进基础教育合作办学,与深圳龙岗区、山东泰安市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全年派出重大活动志愿者超1500人次,配套服务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等重点活动,获得社会与媒体广泛关注与好评。

9. 校园文化愈加丰富。学校成立融媒体中心,入选教育部首批教育融媒体试点单位。多语种外文网增设匈牙利语、斯瓦希里语、哈萨克语、乌尔都语网站。学校获全国高校优秀网站精品奖、全国高校优秀网络栏目精品奖、上海市第八届优秀网站等奖项。语言博物馆、校史馆正式开馆,成为学校的一张亮丽名片;“创空间”“艺空间”相继启用;图文一楼大厅改造成为功能多样、氛围温馨、视觉通透、环境舒适的新型学习空间。加大多语种文献资源建设力度,优化资源配置,完成1532万元的文献资源配置任务。逐步开设艺术类课程,举办多场高雅艺术进校园演出,开办“一带一路艺术教育与青年年会”。编排《寻找〈姜椿芳〉》《一生心译》等校本话剧、音乐剧,讲述创校一代奉献国家的历史。开展校园歌曲原创活动,拍摄《我和我的祖国》《歌唱祖国》等校园MV,弘扬爱国荣校精神。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高水平运动队表现良好,获得多个洲际、全国和上海市比赛冠军。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体系,全校208支团队1085余名学生赴全国28个省份、120多个社会服务地点和20个海外国家开展社会实践,获上海市知行杯社会实践大赛奖项3个。2019年,学校获上海市文明校园称号。

10. 70周年校庆影响广泛。2019年是学校建校70周年,全校上下以“诠释世界、成就未来”为主题,以“总结历史、面向未来,提高声誉、吸引资源,凝聚校友、促进建设”为主旨,紧紧围绕“校史、校园、校友”和“学术、学生、学者”系列关键词开展了一系列庆祝活动。128日,建校70周年纪念大会举行,各级领导、社会各界发来贺信,上海市副市长陈群等出席并致辞;校庆周期间近5000名校友返校共祝母校七十华诞,举办了校庆日校友论坛和院系“校友返校日”系列活动。围绕校庆,建设了一系列文化项目:发布了《上海外国语大学志(1995-2014)》,出版《文脉守望》(第二辑)回忆录、《姜椿芳校长传》,出品校史剧《寻找〈姜椿芳〉》等文化作品,出版《季愚文库》学术文集。举办了一系列文体活动:近2000名师生校友参加建校70周年校园马拉松健康欢乐跑暨体育嘉年华体育盛会,举办“大美上外”画展、书法展、摄影等各类校庆征集活动和主题展。举办了一系列高端学术活动:举办国际英语教育中国大会、亚非研究国际联盟年会、“联通世界与未来”国际研讨会等70多项重要学术活动,举办“大学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中外大学校长学科建设”研讨会和区域研究国际学者对话会,举办全国外语院校协作组第34届年会暨“新时代·新文科·新路径”论坛。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推广活动:建设校庆网站,制作校庆主题宣传片,媒体推送校庆专题,在校内外开展各类学校教育事业宣传展示活动,在北外滩白玉兰广场亮灯。通过举办系列迎校庆活动,取得了学校声誉传播、学术影响提升、发展合力凝聚的良好效果,为学校事业加快发展汇聚了力量。

  

各位代表,同志们,

总体而言,2019年是学校总结往昔、承前启后的一年,各项工作顺利推进。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全校师生员工的协同共进,也离不开上级的关怀和社会各界的支持。我代表学校领导班子向大家一年来的辛勤工作表示真挚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此次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未来全球疫情走向尚不明朗,面对世界“前所未有之大变局”,学校在接下来的发展中,还有一些问题需要特别重视。

一是要严防死守,尽全力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几个月以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学校集思广益、迎难而上,解决疫情带来的各种新问题,增加了新思路、新做法,带来了新变化。学校发挥国别区域研究的学科特长,积极组织推动“智力抗疫”,为上海市的“外防输入”工作提供多语种志愿服务,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赞许,为学校赢得了声誉。学校的在线教学全面铺开,进展顺利。研究生复试已经完成,毕业生返校等工作也在有序推动中。防疫工作中,一线的老师们付出了极大的辛苦,为学校防疫工作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我们见证了这段特殊的历史,参与其中,留下并正在留下上外的印记。随着疫情防控向常态化转变,我们要继续严格贯彻教育部和上海市防疫工作的各项要求,认真落实各项防疫工作安排,完善防控组织体系和联防联控机制,各单位要切实承担起防疫工作的主体责任,确保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二是要全体动员,合力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受疫情影响,截至目前,我校整体就业率仍低于往年同期,形势严峻,不容乐观。就业涉及学生和家庭、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与防疫一样,是当前学校最为关心的问题。就业问题的解决需要大家的广泛参与和群策群力,请各位研究生导师高度关注学生的就业并提供一切可能的帮助,各位教职工主动加强和校友资源、社会资源的对接。大家要全员参与就业工作,发动一切可以发动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把我们的学生真正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心帮助,千方百计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三是要深化认识,努力克服学科发展深层次障碍。今年4月中旬,学校对2016年以来“双一流”的建设情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总体情况持续向好,但是通过分析也反映了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例如,有的学科方向还不够清晰,有的学科传统优势方向因队伍的年龄断层而逐渐弱化甚至消失,有的前沿学科方向尚未建立起实力雄厚的团队,有的学科方向创新动力不足,多年来缺乏高水平成果产出。再如,学科协同动力不足,长久以来以院系为基础形成了无形的学科边界,各学科之间的协同创新未能在学科内涵上进行深层次的探索,学科资源碎片化带来的影响日益突出,部分学科专业设置缺乏相互支撑,在学校整体布局中难以形成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有机合作,难以开展真正以问题为导向的交叉学科建设。下一阶段,我们要切实加强学科方向的凝练,深入推进学科内涵建设;大力加强学科治理的系统化、整体化和协同化,打破学科之间的各种壁垒。以完善区域国别研究专业学科体系为突破口,继续加大交叉学科建设力度,深入推进面向前沿、聚焦问题的交叉学科布局和建设。

  

二、2020年重点工作

2020年学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着力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做好巡视整改“后半篇文章”,聚焦高质量发展,积极推动学校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提升,做好国家和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十三五”规划的成果总结和“十四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继续完善“多语种+”人才培养战略,加速推进一流学科建设,推动人才队伍体制机制建设,加快建设国别区域全球知识领域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外国语大学。

2020年较为重要的几个方面工作,我在这里做特别说明。

一是切实加强党的建设,统领学校全面发展。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党的强大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得到充分体现。学校的各项工作,同样要以党建和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我们要完善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体系,切实推进责任落实。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加强党组织在重大问题上进行政治把关的制度设计。要继续加强对各单位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监督检查,严查隐形变异的“四风”问题,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要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推进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四史”)学习教育。

二是凝聚全校共识,统筹做好“十四五”规划。我们要在全面梳理“十三五”规划、教育综合改革方案及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等执行情况,深入总结剖析规划完成情况的基础上,编制学校新一轮五年发展总体规划和各专项规划。要对接“双一流”建设需要,开展调查研究与方案设计,明确“十四五”期间的战略布局和任务,提高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前瞻性、可操作性,提升学校宏观规划和统筹推进能力。

三是坚持立德树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们要持续推进完善思政体系建设,推进三全育人改革试点,落实“上海高校课程思政整体改革领航高校”各项建设任务,高质量完成《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本“三进”试点工作。要积极组织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双万计划”建设和申报,培育建设“五类金课”,全面推进新文科建设,继续推进卓越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要及时总结疫情防控期间在线教学的经验,加快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慕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带来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变革引领作用。要完善学校学位点评估标准与机制,做好学位点质量监控与动态调整,迎接第五轮学科评估、专业学位水平评估、新一轮新增学位点申报等工作。要推动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全面启动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建立健全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体系,加强研究生教育支撑体系建设,全面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四是推进一流学科建设,强化学术创新能力。我们要推进落实双一流建设攻坚方案和外国语言文学五大领域引领计划,建立健全学科建设绩效评价机制,加强自我评价和动态管理,对建设过程实施动态监测和诊断性评估,动态调整支持力度。要加大交叉学科建设力度,完善区域国别研究专业学科体系,对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进行实体化建设。要深入推进“党管智库”,落实智库制度建设,筹建智库特色党组织。要做大做强“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发挥教育在人文交流、智库建设方面的“桥头堡”作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要继续打造重点智库,持续产出动态研究信息、基础研究成果和决策咨询报告。

五是改革人事制度,提升队伍素养。我们要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落实关键环节把关。要系统梳理全校机构、编制、人员的现实情况和发展需求,科学设置二级单位的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科学制定岗位设置与聘用方案。要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体系及评审办法,破除“五唯”,完善薪酬激励机制,注重实绩和贡献。要建立教师分类评价指标体系,制定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考核办法。要建立健全教师队伍聘用和管理制度,努力构建适应教师职业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岗位类型的制度体系。要继续开展各类教师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六是优化内部治理体系,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我们要坚持和完善以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大学治理体系,不断提升依法治校的能力和水平,争创上海市“特色校”。要进一步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扎实推进“放管服”改革,落实学校与二级学院(系)之间职责权限划分,完善校院两级管理制度。要加强制度体系建设,形成章程—基础规范—实施规范—部门内部规范多层级的规章制度体系,适时启动学校章程修订的各项准备。要加强校务公开与信息公开,提升学校决策的透明度和知晓度,推进学校各项工作规范化管理。要加强校学术委员会制度建设,完善校学术委员会和专门委员会议事规则。要完善督查督办制度体系,加强对重点工作的督查督办。

  

各位代表,同志们: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四五”规划、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第一阶段发展目标的起步之年,是我们国家和学校发展过程中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极为重要的一年。我们要在校党委的领导下,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昂扬的工作斗志,开拓创新,主动而为,真抓实干,为建设“国别区域全球知识领域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外国语大学”不懈努力奋斗!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