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中国共产党上海外国语大学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即将召开。为总结发展经验,凝聚发展共识,引领未来发展,特推出专题系列报道。本期为第七篇《SISU党建思政:以高质量党建思政引领一流外国语大学建设》。
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建引领办学治校全过程,把党建和思政工作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过去五年来,学校办学方向更加明确,各项事业发展势头良好,风清气正、积极作为的政治文化生态基本形成,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有了新的突破,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外国语大学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党建+”引领,把准政治定位
以党建引领办学治校全过程,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强化“国家队”责任。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把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政治定位,秉承“诠释世界、成就未来”办学理念,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凝练“多语种+”办学战略,践行“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人的全面发展、服务社会进步、服务中外人文交流”办学使命,扎根中国大地、争创世界一流,致力于培养“会语言、通国家、精领域”具有全球视野和世界眼光的“多语种+”卓越人才,致力于建成“国别区域全球知识领域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外国语大学”。
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校党委坚持“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不断提高管党治党、办学治校能力。“责任型、质量型、融合型、实绩型”的“四型”党组织特色日益鲜明,党组织前置功能发挥日益充分,政治把关能力日益增强。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党委书记第一责任、班子成员“一岗双责”的“四责协同”责任落实机制日益清晰,配套制度日益全面,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纪委“三转”日益深化,全面从严治党能效日益凸显。党管干部、党管人才体制机制日益完善,坚守意识形态主阵地本领日益提升,为办学治校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构建“党建+”体系,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改革发展。秉承“党建+”理念,以“党建+”引领“多语种+”办学战略,把党建工作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促进党的建设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深度融合。将党建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布置、同推进、同检查”,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确保党建工作指方向、促工作、见成效,推动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推进教师、学生和学术评价体系改革,推进教育现代化。拓展党管智库体系,成立智库建设单位党组织,为服务国家和上海社会经济发展打造一批高素质人才和智库专家。
过去五年,学校党委在大战大考中发挥组织优势,统筹疫情防控和学校改革发展,“两手抓、两手硬、两手赢”,“双一流”首轮建设取得新突破、疫情防控取得显著成果、教育脱贫攻坚取得重要胜利,有力推动学校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教育部“对标争先”建设计划高校、“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和“样板党支部”、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上海党建工作示范高校等30多项荣誉和项目。
▌特色思政铸魂,增强政治定力
引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工作的根本标准。成立党委教师工作部和学工党委,实施研究生两级管理,建立大学工机制,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职能部门组织协调、师生积极参与的思想政治工作格局。立德树人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立德树人深度融入思想道德、文化知识、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建立目标明确、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行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十个一”项目,统筹推进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促进师生思政融合。发挥教师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主体作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健全长效机制,落实第一标准,建设海归教师“行思中国”国情研习平台等教育载体;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厚植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强化价值引导,坚定“四个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建设具有外语院校特色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育人特色彰显、成果显著。推进“三全育人”,坚持“五育并举”,以提升实效性为目标,以加强精准性为途径、以完善体系性为保障,以外语院校特色为依托,构建“听说读写译”五位一体特色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将思想政治工作贯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打造“多语种”课程育人体系(听)、“多语种”海外调查实践育人体系(说)、“多语种”中外经典阅读和国际比较教育为抓手的文化育人体系(读)、“多语种”新型智库为抓手的科研育人平台(写),“多语种”对外文化传播为主旨的网络育人体系(译),着力提升学生全球理解力、全球表达力、全球沟通力、全球胜任力。
抓好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两个关键”,持续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深入人心,实现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内涵式发展。学校入选全国首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三进”工作试点高校,试点工作经验获得中宣部充分肯定;获评全国教材建设先进集体,3门课程获全国首批课程思政示范项目;课程思政项目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上海市教学成果特等奖等奖项;学校入选“上海高校课程思政整体改革领航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上海市示范马院”和“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基地”。
发挥专业优势,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和中国共产党故事。学校开设了28个语种外文网站,推进多语种网络育人,多语种门户网站的建设获得了国家领导人的批示肯定,并获教育部首批全国融媒体建设试点单位、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专项试点单位等10多项荣誉。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上外师生海外发声,智力抗疫,供给中国观点和智慧。学校与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开展战略合作,完成了纪念馆展陈文本七个语种的翻译工作,向世界展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故事;打造“中共建党历史多语种语料库”,推进建党初期历史档案文献的梳理与翻译;先后完成七个语种的《习近平用典》《习近平讲故事》《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等著作的外译工作,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经验。
▌“文化+”保障,凝聚发展合力
党建引领大学“共同体文化”建设,凝聚共识、集聚智慧、汇聚力量。学校党委坚持党管方向、管发展、管干部、管人才,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政治生态和文化生态。坚持“权力为学校发展运行,资源为服务师生投入”,形成“谋发展不谋恩怨,谈工作不谈是非”的风气,倡导“谈成绩,为了更加坚定信心;谈问题,为了更加明确前进方向”,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牢牢把握干部人才工作的正确方向,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领导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断增强,党员政治素质、班子政治功能、单位政治生态持续向好。充分发挥党外人士、群团组织、离退休老同志等各方面力量,统战、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团体的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不断发挥,党建引领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不断提升。
加强学校治理,以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升激发办学活力。学校不断完善治理体制机制,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教育治理效能。以学术委员会建设为核心,加强学校和院(系、所、部)学术委员会两级学术治理体系建设,推进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不断完善,办学活力进一步激发。不断加强学校法治工作,大力推动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依法办学,善用法治引领、推动和保障改革,推进落实以大学章程为核心的多层级规章制度体系建构,确立了规章制度效力层级和分类授权模式,纵向形成了章程-基础规范-实施规范-内设机构规范等四个层次的结构体系;横向按照制度类别分成10个大类,累计379项制度,涵盖了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组织人事、资产财务、合作交流等办学治校各环节内容,形成较为完善的内部治理结构,充分运用内部治理制度激发办学活力。2019年入选第一批上海市依法治校示范校。
推进“全员育人”,全面提升教学管理服务效能。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四史”、党史学习教育,师生理想信念更加坚定,使命担当进一步强化。落实巡视整改任务,以整改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把巡视整改成果转化为学校立德树人工作的新气象。践行“每位党员都是一面旗帜,每个支部都是一座堡垒”,全面激发全体教职员工育人意识、提高育人能力。深入推进办学重心向松江校区转移,立足“便利化、制度化、国际化”,改进机关工作作风。开展机关党支部、党小组“品牌服务进院系”活动,建立机关职能部门领导与学生支部、社团、宿舍、班级结对制度。夯实党建的基础设施保障,建设“上外党群服务中心”,在全校范围内打造了一批“党员之家”。加强精神空间与物理空间建设,充分发挥空间育人功能,为师生提供舒适的校园环境和学习工作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