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稳中求进,加强一流学科建设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全面推进世界一流外国语大学建设
——上海外国语大学2021年度工作报告
校长李岩松
各位代表,同志们:
我受学校党委委托,向大会报告上一年度学校主要工作,通报下一阶段学校主要工作安排,请予审议。
一、2021年主要工作
2021年,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严格贯彻落实教育部和上海市2021年重点工作要求,统筹做好学校疫情防控和教育评价改革,完成学校“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并胜利召开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开启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和高峰学科建设,继续推动“多语种+”办学战略,不断加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持续推动“国别区域全球知识领域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外国语大学”建设。
1. 第十五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大会系统总结了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以来的主要工作,战略性地提出了学校改革与发展的“五个坐标”,科学规划了“三步走”发展战略,为学校在党的领导下未来五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 “十四五”规划编制顺利完成
顺利完成“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召开“十四五”改革与发展研讨会,围绕学校中长期发展目标、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十四五”期间改革发展的思路举措等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3. 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推动上海市课程思政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领航高校建设;成立“高校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心上海外国语大学分中心”;成立校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新增42门校级思政课程;开展首批国家课程思政示范项目申报工作,获评2门本科生课程、1门研究生课程;“《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本进高校进教材进课堂”试点工作获央媒报道。新增9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3个本科专业。MBA高端金融双学位项目正式通过AMBA国际认证。加强课程建设,举办设立非通用语专业七十周年纪念大会;新增奥斯曼土耳其语课程,授课语种累计达49个;近50门课程获得国家级、上海市级荣誉或立项。
持续加强教材建设,成立教材工作处,获“全国教材建设先进集体”等多个教材类奖项。
实施就业工作“百日冲刺计划”,顺利完成2021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96.43%,位居上海市同类高校前列。
4. 研究生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推进
召开全校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获批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一级学科和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学位授权;推出《上海外国语大学卓越研究生教育改革方案》;博士招生全面采用“申请-考核”制;首次试点“硕博连读”制度。
完善研究生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建设,设置国际新闻传播硕士项目,实现研究生课程在全校范围内的跨院系跨学科全面开放共享,部分课程向本科生开放。推出首批10门校级“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项目”。正式成立“导师学校”,系统开展导师和研究生教育管理人员培训工作。
5. 学科综合实力稳步提高
学校首轮“双一流”建设表现良好,一流学科建设成效总体评价为“显著”。高起点谋划新一轮“双一流”建设,编制新一轮高峰学科建设方案。自主设置的语言数据科学与运用、国别与区域研究两个交叉学科进入教育部公布的高校交叉学科名单。正式建成磁共振实验室,加入国家脑科学计划,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子项目。成立“多语种智慧教育重点实验室”;举办“数据科学家训练营”“神经科学家训练营”;组织举办“建党百年:世界眼光与全球话语”学术研讨会。
6. 科研工作持续深化
加强高端智库和学术平台建设。继续做大做强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扎实推进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建设;中东研究所再次入选中国智库综合评价案例智库。推出《口笔译研究》《跨文化交际与传播研究》《网络媒体与全球传播》3种国际学术期刊;学校执编的《世界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21)》在京发布;“语料库应用与研究网”正式上线;包括语料库、术语库、文献库三个模块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数据库综合平台启用。
学术成果数量和质量平稳向好,全年获批纵向项目63项,其中国家社科项目12项、国家自科基金项目9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9项、教育部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年度课题1项、上海市级各类项目32项。被采纳研究报告375份,包括中央、国务院49份,省部级政府部门47份,体现了上外咨政建言能力水平的稳步提升。
7. 教育对外开放不断发展
全面启动实施《上外全球战略》,推动新一轮更高质量的对外开放和在地国际化。推进落实2个国家级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建设。实施“上外云端国际交流计划”,累计开展活动40余场。召开21场重大国际会议,成功举办和参与28场外国驻华使领馆人员活动。巩固拓展国际合作项目,新签、续签合作协议近30项。
出台《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管理办法》,47名本科生获公派留学项目录取。
推动孔子学院发展,启动《孔子学院》多语种期刊项目,11个语种期刊组稿、审稿、排版校对等工作稳步进行。
8. 师资力量更加雄厚
深入开展教师思政工作和师德师风建设,打造“行思中国”海归教师国情研修实践平台。实施 “人才梯队建设工程”,制定《上海外国语大学引进人才管理办法》。完成三定工作,出台《上海外国语大学机构编制管理办法》。推进“教师能力提升工程”,构建多元化教师培育体系。推动“人事机制创新工程”,制定《关于推进教师校内双聘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48位教师参加第一批双聘岗位招聘。规范教职工退休管理,制定《教职工退休管理办法》。
不断构筑人才队伍高地,全年共有2人获聘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2人入选“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入选“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及管理工作者获全国双优。
9. 治理体系愈发完善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建设,意识形态和宣传思想工作不断强化,干部队伍建设更加完善,档案管理工作逐步完善,综合预算改革陆续推进,财务管理更加规范,审计制度更趋完备,内控体系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信息公开工作稳中有进,在市教委组织的信息公开评议中,学校连续第8年获得第一。
加强依法治校工作,修订《合同管理规定》。全力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制定《上海外国语大学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工作方案》。继续加强教代会、工代会建言议事能力与民主管理机制保障,积极发挥学代会、学生会作用。充分发挥民主党派作用,积极推动民主党派人士参政议政、服务社会。进一步完善基金会管理,制定《上海外国语大学捐赠冠名管理办法》。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出台《“一网通办”工作管理办法》,启动智能报销系统建设。全年完成近30项大中型修缮项目,新增松江公租房70套,全面完成校企体制改革任务并通过专家验收。 在沪上高校首开《国家安全教育》课程,承办上海市第五届大学生安全知识竞赛总决赛,我校学子荣获一等奖。加强“学生安全宣传员”队伍建设,构建覆盖全校教职工的防诈网络。
10. 社会服务更加广泛
扎实推进滇西专项帮扶和对口支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工作,圆满完成 “6个200”各项任务。启动“服务乡村振兴中学英语教师培训项目”,已入选第一批教育部直属高校服务乡村振兴创新试验培育项目。2个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志愿服务队获共青团中央、教育部授予的“2021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称号。
充分发挥多语种优势,主动对接上海城市发展和国际化建设,服务国家与城市国际传播。承办中拉青年发展论坛。选派人员参与进博会、花博会、人工智能大会等项目。加强与松江区、虹口区政府的合作,积极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
修订《上海外国语大学合作办学管理办法》,不断完善基础教育体系。
11. 校园文化日益繁荣
不断挖掘校史文化,以红色党史、校史为主题举办文献书展和特色文化展。校史音乐剧《一生心译》获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戏剧组一等奖和优秀创作奖;“啄木鸟行动”获评上海市语言文化品牌优秀活动案例。
推动书香校园建设,西索寓言书店在上外世界语言博物馆落成开业。加大智慧图书馆建设力度,纸质馆藏实现对学校现有授课语种全覆盖。
首获1项国家级“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品牌项目。承办上海市“知行杯”赛事,奖项数量创历年新高。
进一步优化校友服务体系,推出校友“档案服务”功能。不断推动二级院系校友分会建设,基本实现毕业生培养单位校友会全覆盖。
总体而言,2021年是学校“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学校各项工作全面推进的一年。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全校师生员工的协同共进,也离不开上级的关怀和社会各界的支持。我代表学校领导班子向大家的辛勤工作表示真挚的感谢!
各位代表,同志们,
今年上半年上海疫情爆发以来,在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指挥下,学校两校区分别成立了工作专班,坚决落实教育部和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坚持“一中心四原则”,持续落实落细网格化管理,坚决确保防疫闭环;全力保障线上教学秩序,丰富学生网上文化活动;高度关注学生思想和心理状况,关心关爱一线工作队伍;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提升防疫治理效能;开展舆情监测,及时研判处理。全校上下齐心协力,共同筑起了抗击疫情的钢铁长城。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学校,向在疫情防控中辛劳付出、无私奉献的每一位同志致以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以上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学校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首先,持续的疫情防控给我校常规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不可避免的影响。我们整个上半年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在疫情防控上面,一些需要推进的工作,从“一网通办”、基建维护、乡村振兴、地校合作,到课程改革、教材研发、实验室建设、教师培训、学生实习就业等,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疫情影响下的线上授课也给教学质量、师生上课积极性等带来影响,这些都给我们今年工作带来了更多挑战。接下来,我们要继续克服疫情带来的影响,推动工作计划落细落实,做到学校工作和疫情防控两手抓、两手硬、争取做到两手赢。
其次,受疫情影响,今年“十四五”规划分解任务整体推进不够。目前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还未公布,面对国内外其他有关院校的迅猛发展态势,我们必须始终保持一种危机意识,深刻意识到落实“十四五”规划、推进新一轮“双一流”建设的压力仍然较大,需要我们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主动出击,把因疫情影响而落后的进度赶上来,把今年的指标落实好,从而确保“十四五”整体规划的按时高质量完成。
最后,面对当下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国家更迫切地需要一大批熟悉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了解我国国情、具有全球视野、熟练运用外语、通晓国际规则、精通国际谈判的专业人才。作为中国高等外语教育“国家队”,我们必须坚持把培养能够参与全球治理和全球事务的卓越人才作为我们的使命和任务,真正把“多语种+”卓越人才培养战略落实到每个学生,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不断探索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人才培养新路径。
二、2022年重点工作
今年的部分工作已经完成,还有一些正在推进中,我在这里就其中较为重要的几个方面向大会做特别说明。
一、切实加强党的领导,统筹学校全面发展
深入推进学习教育,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加强学校“党建+”品牌建设,优化基层组织体系建设;强化意识形态和宣传思想工作;继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发挥纪检监督和校内巡察在学校治理中的监督促进作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每月召开中层干部联席会议。
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人才培养机制
一是完善“三全育人”体制机制。贯彻落实《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继续做好“上海高校课程思政整体改革领航高校”建设。持续打造多语种报道团特色采写项目和红色场馆多语种讲解志愿者团队。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普法教育、安全教育和国防教育。
二是推动本科教育高质量转型。召开全校本科教学研讨会;完善课程体系,成立多语学习中心,加强多语种课程供给;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建构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人才培养体系;推动跨学科汇通、本硕博贯通以及理论实践连通,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持续加强教材建设,建立上外特色教材体系,做好教材规划工作。
三是完善研究生教育体制机制建设。编报2023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推进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打通本研课程体系,完善硕博连读,启动直博生试点,促进学校人才培养的机制贯通与资源共享;聚焦高素质涉外人才培养,申报上海高校涉外法治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和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基地;推进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工作。
四是做好毕业生就业保障工作。兼顾规模、结构和质量,加强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建设;落实就业“一把手”工程,压实院系主体责任;聚焦保研群体,落实“先修学分”政策,增强校内保研吸引力;加强学生学术学业生涯指导,完善本硕博辅导课程体系;充分发挥校友资源,丰富毕业生就业渠道。
三、加强一流学科建设,激发科研创新活力
一是推进新一轮“双一流”建设。落实“双一流”建设整体方案和一流学科建设方案,进一步完善“双一流”建设组织架构和工作机制,深入推动学校“双一流”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二是加强“跨、通、融”,提升学科建设内涵。加强交叉学科建设,全力筹备申报区域国别学、国际中文教育以及国际传播等交叉学科点;加强专业设置规划,推进相近专业课程互通;成立“翻译学科融合发展工作小组”和“区域国别研究学术委员会”。
三是加强高端智库和学术平台建设。继续做大做强“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持续推进“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建设;重点打造“中东研究智库”“中国外语战略研究智库”和“国际舆情研究智库”;有重点、分区域地打造各级各类区域国别研究中心;注重学术期刊建设。
四是加强科研管理体系建设。筹备全校科研工作会议;推动有组织科研,争取更多重大项目和标志性成果;提升海外发声、国际传播的科研贡献度,完善相应激励措施;继续加强脑机协同信息行为重点实验建设,推进申报上海市重点实验室。
四、积极推进对外开放,扩大国际交流合作
一是深化教育对外开放,持续推进《上外全球战略》。密切关注国内外疫情防控形势,探索谋划国际交流的新机制,为学生提供更多优质国际化课程资源。
二是发挥孔子学院平台作用,持续推动特色发展和内涵建设。建好“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中文教育实践与研究基地”;持续推进《孔子学院》多语种期刊编辑工作。
五、完善治理体系建设,提升服务保障能力
一是推进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和“十四五”规划落地落实。深入学习领会“五个坐标”的意义内涵,根据任务清单推进重点建设任务和重大举措的落地实施。
二是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开展院系发展水平评估,对院系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治理水平等方面的建设质量和成效进行评价。用好评价的“牵引”作用,通过科学健全的评价体系建设促进教师个人发展与学科发展和学校战略目标的协调统一。
三是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扎实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强制度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合同管理体制机制,加强校务公开与信息公开,完善督查督办制度体系,持续推动信息化建设。
四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召开全校人才工作会议,持续推动“四项人才计划”落地落实。继续推进教师校内“双聘”工作,持续探索更加多元、灵活的双聘模式。开展新一轮教师岗位聘任工作,合理配置编制,明确岗位要求,科学制定进人规划。
五是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健全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体制机制,开展全校师德师风工作调研,完善教师荣誉体系。继续推进“教师能力提升工程”,聚焦四大核心能力,完善教师培训体系。
六是巩固多方参与的办学机制。加强教代会、工代会建言议事能力,进一步完善学代会常代会制度建设。高度重视校友会和基金会工作,强化离退休党总支的政治功能。
七是推进重点规划和基建项目建设。统筹规划松江和虹口两校区的功能定位;加快推进两校区学生宿舍修缮工程,推进虹口校区危房改造计划;积极推动中阿中心大楼建设,也要建好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大楼。
八是多渠道开拓办学资源。召开全校经济工作会议,出台切实有效增收措施。齐心协力、开源节流,克服资源困难,保障办学条件。加强国资管理,提升企业经济贡献。发挥校友会、基金会积极作用,提高基金会筹资能力。加强与政府部门和社会机构的沟通与合作,争取财政政策和项目资源。持续增加自筹经费能力,释放二级单位增收潜力。
六、持续发挥学校优势,助力国家社会发展
一是进一步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紧紧抓住乡村振兴背景下教育发展机遇,推动形成乡村教育振兴和教育振兴乡村双路径工作格局。
二是持续深化部校、地校合作。充分发挥多语种优势,继续推进与松江区、虹口区的深度对接和协同发展;助力上海市落实好教育改革和发展“十四五”规划;积极融入长三角区域教育一体化。
三是强化语言文字工作。做好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建设,持续推进“推普周”工作、办好经典诵读写和汉字听写大赛等语言文字活动。
四是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强化归口管理和管办分离,持续做好继续教育、网络教育人才培养;持续探索教育合作新模式;推进基础教育合作办学,不断拓展优质资源。
各位代表,同志们:
党的二十大已经召开,我们要以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关于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论述,胸怀“国之大者”,着力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在校党委的领导下,继续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昂扬的工作斗志,踔厉奋发、真抓实干、开拓进取,为建设“国别区域全球知识领域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外国语大学”不懈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