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发布

上外举办首届青年国际胜任力案例设计大赛

索取号:发布时间:2023-11-28浏览次数:0设置

如何促进全球合作,聚焦气候变化、数字鸿沟、可持续发展、水污染治理、欠发达地区基础建设……这是在11月19日上海外国语大学举办的第一届“卓越杯”全球治理与中国方案——青年国际胜任力案例设计大赛上各高校参赛队伍热烈探讨的议题。

为响应国家大力推动青年参与全球治理和赴国际组织工作的号召,培养更多具有全球胜任力的卓越国际化青年人才,在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指导下,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市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主办,上外卓越学院和上外国际组织人才培养与创新中心承办了本次比赛。来自上海各高校的十九支队伍参赛,围绕全球治理的热点议题和前沿领域展开话题,以中英双语分析具体案例。大赛旨在为培养有家国情怀、有全球视野、有专业本领的高素质复合型外语人才提供可操作、可实践的具体方案

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委会咨询专家、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原常务副会长张双鼓,上海外国语大学卓越学院副院长邓惟佳,复旦大学联合国与国际组织研究中心主任张贵洪,华东师范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与研究中心主任刘森,百联挚高资本创始合伙人蔡丹枫以及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投资与技术促进办公室(中国上海)项目助理王艺静等嘉宾担任此次大赛评委,依据选手在案例展示、回答提问环节的表现进行打分,并最终评选出两组特等奖、三组一等奖、四组二等奖、五组三等奖。来自上外的张嘉乐和杨思媛团队分别获得大赛特等奖。

张双鼓在致辞中表示,在全球治理重要性愈发突显的当下,国际组织人才需求日益增大。他对比赛中选手的表现予以高度肯定,期待青年们未来能真正走上国际舞台、在世界范围内展现中国青年的国际胜任力。刘森认为,语言能力是一种基础能力,对所有专业的学生都必不可少。我们的能力是建立在由语言表达的知识和思想基础上的。语言是我们的世界,语言是我们的人生,语言塑造着我们的未来。”邓惟佳表示,本次比赛关注议题之广,充分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全球视野。大赛呼应国家发展战略,以赛促学,以赛促思,以赛促行,选手们可以通过比赛提升理论知识、分析能力、协作能力。

首届“卓越杯”全球治理与中国方案——青年国际胜任力案例设计大赛不仅体现了同学们看待国内外重大议题的新颖视角与独到见解,还体现了上海外国语大学作为主办方“聚焦全球治理,促进全球合作,贡献中国智慧,培养卓越青年国际化人才”的学术责任感。

时代快速发展,当代中国青年有更多的机会站在国际舞台向世界传达中国声音。今天,我们站在上外的舞台上参赛,相信未来我们将真正走向国际,展现中国青年的国际胜任力。”来自上外的参赛选手闵亭冉这样说道。

作为活动的具体承办方,成立于2015年的上外卓越学院致力于培养兼具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擅长多元文化理解与沟通,在国际事务合作与竞争中善于把握机遇和争取主动的国际青年精英。

大赛前一天,由上海外国语大学主办,卓越学院承办的第二届“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与国际组织人才培养”研讨会也在上外松江校区召开,会议围绕“全球治理变革与建设:理念、路径与方案”主旨议题,来自国内外的近30位学者聚焦政策战略、人才培养、国际治理、危机应对等方面,共同探讨在新形势下全球治理的新机遇与新挑战。

参会者一致认为,做好国际组织人才的培养和输送工作对于我国积极推进多边外交、深度参与全球治理意义重大。围绕“国际体系变革与国际组织理论的再探讨”“全球环境挑战与中国治理实践”“国际组织人才培养与课程教学探索”,与会嘉宾纷纷发表独到见解。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总干事、上外国际组织创新中心名誉主任博科娃(Irina Bokova)呼吁继续推进女性在国际组织中的平等任职,为女性参与领导实践赋权。韩国高丽大学教授郑一畯(Chung Il-Joon)提出要克服社会科学中“牛顿倾向”,强调社会结构对于个体地位的影响,以及研究社会行为体之间的关系。联合国管理部计划规划、预算和帐务厅前助理秘书长贝蒂娜·巴兹奥塔斯(Bettina Tucci Bartsiotas)认为要克服危机中的不可预测性和不确定性,并采取可持续性的公共政策,教育是关键。她呼吁根除在教育以及其他各个领域日益严重的不平等现象,让教育惠及所有人。

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委会咨询专家张双鼓从全球南方国家的概念出发,讲述中国提出“一带一路”、“三大全球倡议”,积极引领全球治理理念和制度机制建设,在全世界范围内谋求合作共赢,深化拓展平等、开放、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让各国成为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参与者、贡献者和受益者

上海外国语大学秉承 “诠释世界、成就未来”的办学理念,以“服务国家发展、服务人的全面成长、服务社会进步、服务中外人文交流”为办学使命,深入推进“多语种+”办学战略和以“跨、通、融”为核心的教育改革,培养“会语言、通国家、精领域”的卓越国际化人才。卓越学院和国际组织人才培养与创新中心通过提供学术资源、人际脉络、研究机会、交流项目等支持,近年来在助力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初审 / 李宁馨 编校 / 责任编辑 / 殷丹洋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