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国语大学2023年度工作报告

索取号:G006010101-2024-0026发布时间:2024-05-23浏览次数:10设置

推动“十四五”规划攻坚落实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加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

全力推进世界一流外国语大学建设

——上海外国语大学2023年度工作报告

校长李岩松

  

各位代表,同志们:

我受学校党委委托,向大会报告上一年度学校主要工作,通报下一阶段学校主要工作安排,请予审议。

一、2023年主要工作

2023年,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严格贯彻落实教育部和上海市2023年重点工作要求,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深入开展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持续推进“十四五”规划落实和各项改革举措,实施“多语种+”办学战略,“跨、通、融”改革上下功夫,倡导语言与科技的融合,推进文工交叉、文理交叉,不断加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在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别区域全球知识领域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外国语大学”的道路上,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1.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深入开展

去年四月到八月,在学校党委的统筹带领下,全校深入开展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做到理论学习入心见行、调查研究深入实际、推动发展创新突破、检视整改精准到位、组织领导有力有序,实现凝心聚力筑牢根本、锤炼品格强化忠诚、实干担当促进发展、践行宗旨为民造福、廉洁奉公树立新风的具体目标。相关工作被新华社、中国新闻社等央媒和上级部门报道推荐20余次。

2. 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不断完善外语院校特色思政体系,深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获评“上海市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制订学校特色“大思政”工作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成立“大思政”教育工作坊和“一站式”学生社区。深化《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三进”工作,《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数据库综合平台被全球7万余名用户注册使用。“Z世代国际传播育人行动”入选教育部2024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2024年度上海高校“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培育项目。

深化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获立项市级本科重点教改项目5项,修订15个院系的64个专业(项目)人才培养方案。获批柬埔寨语本科专业和“日语—工商管理”双学士学位项目,启动首批微专业建设。卓越学院人才培养改革深入推进,在教学改革、竞赛实践等方面成绩显著;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成功举办第一届“卓越杯”全球治理与中国方案——青年国际胜任力案例设计大赛。学校全年新增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5门、上海市级一流本科课程6门、上海高校示范性本科课堂1门、市级重点课程17门。做好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准备,制定评建工作方案,发布2022—2023学年本科教学质量年报。教学成果奖取得历史性重大突破,4项本科教学成果和1项研究生教学成果荣获2022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推进,实施5年一次的研究生培养方案大修,凸显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特色和优势深入推进涉外法治、国际传播、国际组织后备、复合型国际金融和高端翻译人才培养,继续推动国际新闻传播硕士项目和区域国别学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两个“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工作。深入推进“本—硕—博”贯通培养模式,继续实施“硕博连读”“优秀本科生直博”工作,向符合条件的本科生全面开放选修研究生课程。创新研究生培养方式,首次建立面向全体研究生的三大系列讲座课程,创办“卓越杯”研究生学术论文大赛,7个项目获首届上海市研究生教育改革项目立项。

全面落实“五育并举”。深化德育引领,出台《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育工作实施规划》;强化智育质量,创新“西索•开卷”读书文化品牌;提升体育水平,新设3门本科体育课程;提升美育能力,全年开设《理解艺术》系列学分课程107门次;践行劳育理念,推出“创空间劳育课”和“劳动教育工坊”系列活动10场。

持续强化教材建设,“大中小学外语教材研究基地”入选第二批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加强教材研究出版,由学校教师主编的9个系列37本教材及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9个系列46本教材入选首批“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书目,积极探索基于语料库、人工智能的新型教材研发。

完善招生就业工作体系,推动“招生—培养—就业”联动,全年新增29所优秀生源基地。2023届毕业生总体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6.66%,位居上海市同类高校前列。全年32名学生赴各类国际组织实习,各类创新创业、社会实践项目获省部级及以上奖项56项,“挑战杯”首获国赛特等奖。

3. 学科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继续推进“十四五”规划贯彻实施,扎实推进任务分解,持续落实《上海外国语大学“十四五”规划推进实施方案》;科学考核年度建设成效,完成中期进展报告。分学科编制一级学科分析报告,系统分析各学科现状与问题,推动学科的升级、改造和转型

扎实推进“双一流”建设,推动语言类学科与非语言类学科交叉融合、人文社科与现代科技融合。高质量完成中期自评报告,中期建设成效获专家高度评价;33个专业入选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实现本科教学院系全覆盖。深入推进高峰学科建设,完成报送高峰学科年度进展报告。探索“双一流”建设与高峰学科建设联动机制,优化增量绩效核拨管理模式。持续推进学科数据管理与应用综合服务平台一期建设,更新学科数据中心底层数据,不断提升平台数据质量和应用效能。

4. 科研创新能力更加强化

在高层次科研项目和高质量科研成果上实现新增长和新突破全年获批各类国家级科研项目37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专项1项,系我校首次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后期资助项目14项,包括语言学立项6项,位居全国同类高校首位;中华学术外译项目12项,位居全国同类高校首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获批各类省部级项目39项,其中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3项,位列全国高校第二;2项课题分别获教育部哲学社科后期资助项目重大项目和一般项目立项资助。获上海市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13项,较上届增加11项,获奖率位居上海市高校第二。

加强高端学术平台建设继续做大做强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与松江区合作共建中阿G60合作发展促进中心扎实推进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建设成立语言科学与多语智能应用校级重点文科实验室,脑机协同信息行为重点实验室列入上海市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培育项目首次召开全校实验室工作会议完善实验室管理机制。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数据共享平台上线推动多语种、多领域语言数据的共建与共享

充分发挥智库咨政建言作用。获批多家省部级重点研究智库和基地,首次召开全校智库工作会议;全年被采纳研究报告334份;上报中宣部“国际智库编译”被采用81篇,上报上海市“国际智库研究动态”被采用221篇,均位列参与单位首位。

5. 教育对外开放不断发展

深入开展国际和港澳台交流中国—阿拉伯国家大学联盟交流机制中方秘书处在学校揭牌成立,启动“中阿高校10+10合作计划”全年签署国际交流合作协议126项,港澳台合作协议4项,联合培养学位项目20项;新增合作伙伴33个。

加强外国专家的招聘、管理和服务全年获批各级各类外国专家项目19个,语言数据科学与应用学科入选科技部、教育部创新引智基地获批科技部外国专家服务司国家外国专家项目改革试点单位。

持续深化双向留学培养全年累计派出950名学生参加国家公派留学,新招收国际学生1514人次协助推进教育部平安留学机制建设,顺利完成教育部和留基委下达的国家公派留学派出任务。

助推孔子学院发展修订完善中方院长和骨干教师管理办法全年派出新任中方院长3名、国际中文教师11名。孔院院刊编辑部目前已累计完成编辑出版15期11个语种的《孔子学院》双月刊,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正轨。

6. 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继续推进

全面推进教师思政和师德师风建设,调整成立中共上海外国语大学委员会教师工作委员会;创建“教师工作大家谈”校内研讨交流机制,建立“SISU师者·师享汇”教师跨融通交流平台并举办6期活动常态化开展师德教育,打造书记校长“师德第一课”“院长讲师德”“志远大讲堂”等教师育德能力提升工作品牌项目

构筑人才队伍高地出台“志远创新团队建设计划”,26名校内人才入选首批“志远学者”激励计划;“语言数据科学与应用教师团队”入选教育部“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年共引进9名高层次人才;在国家级人才计划建设上取得新突破。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出台《上海外国语大学岗位设置与聘用工作方案》;增加卓越学院作为双聘试点单位,双聘试点范围扩容至教学单位畅通行政人员职业发展通道,制定出台科级晋升与轮岗交流实施方案、管理岗位(五六级职员)聘用工作实施方案。

构建多元化教师培育体系,以培养“六能力”“四素养”为核心,全年举办58场各类讲座;组织“第三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暨市赛选拔赛”,推出“教师教学发展工作坊”。与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开展战略合作,“中国高校外语教师发展研究院”落户我校。

7. 法治工作不断加强

聚焦依法治校主线深化落实《上海外国语大学全面加强法治工作推进依法治校整体工作方案》,形成《法治工作中期报告》,发布《法治工作建设要点》提高法治工作考核指标在综合考核指标中的比重提升制度供给水平注重制度的合理规划与分类布局,以效力位阶为依循进行纵向分层,以规范内容标准进行横向分类。年内新增校级规章制度47项,修改/修订12项,宣布废止24项,累计有效制度443项。完善法律风险防控机制修订《上海外国语大学内部控制管理手册》做好审计监督与财会监督、纪检监督、巡察监督等的贯通协同加强合同管理工作,全年完成重大合同审查200余份,完成制定20种合同模板,合同管理系统已完成初步搭建

抓好内部治理重点环节坚持贯彻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严格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持续提升学术治理水平修订校学术委员会及专门委员会章程,完成校学术委员会及专门委员会换届工作加强科研机构的规范化管理发布《上海外国语大学2023年度科研机构名录》加强民主管理获评“2020—2023年度上海市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召开教代会代表座谈会,举办第29次学生代表大会和第34次研究生代表大会积极推动民主党派和统战团体参政议政、服务社会开展校级层面议事协调机构梳理并建立清单定期更新机制,各类委员会和领导小组累计保留93个,撤销30个。信息公开工作取得新成绩,在市教委组织的信息公开评议中,学校连续第10年获得第一。

加强师生法治教育与权益保护。断增强以宪法教育为核心的法治教育,深入宣传总体国家安全观和国家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成立国家安全教育研究中心,并率先推出《国家安全教育》公共必修课和多语种国家安全教育视频健全师生权益保障机制推行听证制度、师生法律服务及援助机制畅通师生意见建议反馈渠道。

8. 治理体系建设持续夯实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思想宣传和意识形态工作不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力度持续加大,财务制度建设更趋完备,内控管理体系建设取得明显进展,教育评价改革深入推进,连续两年入选上海市教育评价改革优秀案例。

持续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改革信息化项目立项申报和评审模式。继续推进“一网通办”建设,深入开展数据交换和数据治理,建设学校统一人脸识别平台,部分可信电子证明文件申领功能顺利上线。搭建新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新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已优化完成并投入使用。

提升基建国资后勤管理水平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大楼正式开工建设,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大楼完成结构封顶推进虹口校区空间资源整合,做好虹口校区房屋空间调整规划加强校企管理,提高企业运营效益,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外教社获评中国版权协会2023年度中国版权影响力企业完善师生诉求受理机制,后勤67701234受理服务平台全年受理各类来电4737起;加强健康驿站建设与管理,最大程度保障师生健康;成立校园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建立食品安全监督网格化管理,狠抓校园食品安全,提升师生对校园饮食的满意度。

稳固落实财经保障。全年制定、修订《上海外国语大学财务管理办法》等10项管理办法,完成各类审计工作190项。完善基金会管理,创新开拓筹资渠道,全年新签、续签协议13项,新立项项目28个,年度筹资近600万元重视校友文化建设,实现有毕业生院系校友组织全覆盖。

9. 社会服务更加广泛

充分发挥多语优势,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长三角一体化和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新建或维护与苏州市人民政府等近10家单位的战略合作关系。深度参与中国当代形象的创新塑造和国际传播实践。联合《人民日报》制作推出多语种中国国际形象网宣片《PRC》金砖国家形象网宣片《BRICS》“一带一路”国际形象网宣片《Belt and Road》“中国共产党国际宣传片《CPC》多语种版”等2个项目及5个企业合作案例荣获2022年上海国际传播“银鸽奖”。

高水平开展志愿服务,为世界中国学大会等重大外事外宣活动提供语言服务,全年高质量运行志愿服务项目逾50个,进博会期间中外师生志愿者事迹获新华社、《人民日报》等重要媒体报道。挂牌成立全国首个海外志愿服务培训与研究基地。年度西部计划志愿者在岗人数、服务地数量创历年新高。

扎实做好乡村振兴工作,聚焦援滇、援疆对口支援帮扶任务,积极拓展对青海省果洛州三县的帮扶合作,全年各类培训覆盖教师2000余人次,为对口帮扶地区筹措帮扶资金共计103.04万元。

统筹协调各类教育蓬勃发展,基础教育体系更加完善,新增上外附校2所;上外附中迎来建校60周年校庆。非学历教育取得新突破,全年新增非学历教育项目25个;新签、续签海外合作项目协议4份。全年公派生、预科生、企事业委托培训生招生总人数达1803人,创近5年新高。

10. 和谐校园建设持续繁荣

继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全年举办各类演出等艺术教育活动59场。“上外+”多语种国际传播品牌建设等2个项目获上海市“中华文化走出去”专项扶持资金。积极发挥校史博物育人功能,全年举办各类讲座30余讲、PUP云端系列学术论坛20期、语言文字类专题展览3场;校史馆博物馆藏品管理系统正式投入使用。

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组织“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禁毒、反邪教”“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大型宣传活动入选首批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完成“学生公寓智慧化管控系统”第一期建设,快递、外卖管理业务进一步完善。

持续做好民生保障与服务工作。加强工会民生服务,开展各项慰问活动做好教职工子女入学工作。不断提高对离退休人员的精准服务水平,注重发挥老干部积极作用,加强对银龄教师的关心关怀。

  

各位代表同志们

总体而言,2023是学校“十四五”规划扎实推进的关键之年,也是学校在新冠乙类乙管后各项工作迅速恢复的一年大家团结一致、砥砺奋斗,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借今天的机会,我代表学校领导班子向大家一年来的辛勤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面对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时代要求,学校在接下来的发展中,还有一些问题需要特别重视。

一是要加大“十四五”规划攻坚力度。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第四年,对能否如期完成这五年的目标任务,至为关键我们要做好总体统筹部署,动态调整“十四五”规划建设任务,进一步优化规划落实机制,针对第一阶段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攻坚,在培养“多语种+”卓越人才,推进学科高质量发展,有效提升科研水平,增强发挥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效能,深化教育对外开放,建设智慧校园,提升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水平等方面重点推进不断加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有效提升学校办学质量。

二是要持续推进以“跨、通、融”为核心的教育改革。面对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全新要求,学校在“跨、通、融”协同创新的方法和路径上进行了一些有效探索,但部分学科院系之间、部门业务之间、产学研用之间还存在一些未能打破的屏障,需要我们在接下来的工作中继续依托跨语种、跨专业、跨学科、跨院系、跨学校、跨国界的协同作用,充分借助各类平台建设,打通各种壁垒,努力形成有利于交叉融合的制度安排和文化环境。例如,不断扩大“双聘”制度覆盖范围、进一步推进有组织科研体系建设等,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让学科资源更加集聚,资源配置更加精准,高质量发展路径更加通畅。

三是要优化形成满足国家社会需要的学科专业布局。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实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优化学科专业和资源结构布局,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教育部等五部门在3月联合发布了《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上海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去年末印发的《上海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十大专项计划实施方案(2023—2026年)》中首先提出的就是“学科专业布局优化调整计划”,这些都为高校学科专业优化调整明确了方向,指出了具体实施路径。面对国家发展和社会需要,我们要以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建好建强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急需的学科专业,形成明显的优势特色方向;以新文科建设为引领,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以办学规模、层次、结构为基础,结合现有办学情况和未来发展方向,适当优化调整本科专业招生结构,加强学科改造升级,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二、2024年重点工作

2024年学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着力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总基调,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做好“十四五”规划攻坚工作,深入推进“多语种+”战略,强化有组织科研,深化“双一流”建设,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为建设教育强国、将学校建成国别区域全球知识领域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外国语大学团结奋斗。

2024年较为重要的几个方面工作,我在这里做特别说明。

一是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推动学校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们要巩固拓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建立主题教育长效机制。要强化宣传思想和意识形态工作,严格阵地管理、优化融媒体运营体系、提高舆情风险处置能力。要持续深化“党建+”工作体系,构建大党建工作格局。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精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推动各类监督贯通融合,稳步落实年度巡察任务。要夯实干部队伍建设,激发干部队伍内生动力。

二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要深入落实“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和教育部立德树人工程,强化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继续夯实外语院校特色“大思政”工作体系,加快数字思政项目落地;提升“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水平,培育一批优秀社区育人品牌和特色社区团队优化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扎实做好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制定本科专业设置及调整指标体系,推进以学科交叉为核心的双学士学位项目、微专业和辅修专业建设;做好“五类金课”培育,深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协同机制和平台建设。要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加强高级翻译、涉外法治、国际金融、国际组织、国际传播、区域国别等领域急需人才培养,继续深入推进“国际新闻传播”“区域国别学”两项“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不断深化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做好新增学位点的培养方案制定、招生准备等工作;推进本研联动培养,通过本科生可先修硕士课程等方式吸引优质本校生源。要完善教材建设管理,建好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大中小学外语教材研究基地”。要做好招生就业工作,持续推进优秀生源基地建设,提升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水平;加强就业育人,做好2024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三是提高学科建设成效,激发科研创新活力。要扎实推进新一轮“双一流”和高峰学科建设,做好学科的升级、改造和转型,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持续优化“双一流”建设绩效考核方案,做好“双一流”建设专项经费申报和绩效评价;进一步完善高峰学科建设机制,完成高峰学科推进中期自评。要提升科研创新水平,坚持“质量并重,以质为先”,整合现有学科和实验室资源,推动大团队建设,加强与国内重点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实质性科研合作;不断完善科研机构管理与评价机制,优化科研考核体系,推动校园学术文化建设;加强文科实验室建设,依托语言科学与多语智能应用重点实验室申报新一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发挥多语种智慧教育重点实验室作用,赋能外语教学与研究;进一步提高学术出版国际化水平,支持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要强化哲学社会科学创新服务,落实首届中阿峰会成果,持续做强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推进中阿双方智库交流,成立中阿智库联盟;继续推动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建设,成立上海市区域国别学会;服务治国理政,充分发挥教育部中东联合研究院,中东、欧洲等领域新型高校智库,脑机协同信息行为重点实验室等创新研究平台作用。

四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强高质量国际合作。要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加强中阿大学联盟交流机制及中方秘书处建设,积极做好交流机制“10+10合作计划”,深化拓展与世界知名高校、研究机构、国际组织的合作;推动外事工作校院两级管理工作试点,完善学生海外交流基金评审机制和外国专家聘用管理办法;推动孔子学院特色发展和内涵建设,继续做好《孔子学院》双月刊编辑出版工作。要扩大双向留学培养,继续组织中国文化暑期项目等特色国际学生交流项目;建立健全留学生管理规章制度,做好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再认证相关工作。

五是强化教育家精神高位引领,推进人事管理制度改革。要以教育家精神引领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统筹做好第40个教师节庆祝工作;加强教师思政和师德师风建设,继续建设“行思中国”教师国情研习平台;持续推进落实“四项计划”,启动“志远创新团队建设计划”,开展第一批“志远创新团队”遴选推荐;继续加强培育“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发掘更多优秀教师队伍。要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以“人事机制创新工程”为抓手,完善全周期制度体系;落实教职工考核办法,进一步规范和优化人员考核管理;开展管理岗位职员五级、六级推荐选拔,完成首批科级干部轮岗工作;深入推进“1+X”人才工作制度体系建设,完善教职工奖惩和激励制度体系,进一步优化教师评价体系。

六是提升教育治理能力,提高服务保障水平。要做好“十四五”规划攻坚落实,细化分解年度任务。要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落实3个教育数字化转型试点项目;深化“一网通办”建设,提升数据治理水平。要深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和教育评价改革,持续推进依法治校,加强校务公开与信息公开。要巩固多方参与的办学机制,加强教代会、工代会建言议事能力,进一步完善学代会、常代会制度建设;发挥民主党派和统战团体的议政建言作用;加强离退休服务保障,发挥好关工委作用。要加强校园管理和服务,完成两校区校园整体规划;巩固能源管理与“绿色学校”创建成果,开展全校性节能宣传活动;推进后勤工作体制机制改革,加强食品安全管理。要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提高服务水平落实学校绩效审计实施办法,以科研项目为试点开展绩效审计完成资产管理系统的数据迁移和正式上线,开展校内房屋资源的合理调整分配深化校企体制改革成果,推动校企提质增效。编制教育发展基金捐赠项目指南,上线基金项目管理全流程系统;高度重视校友工作,推出重点校友和企业走访计划。要开展75周年校庆系列活动,推动落实校庆重点项目建设。要繁荣校园文化,深入打造“书香上外”“人文上外”“艺术上外”等文化精品项目;紧扣“四个中心”建设要求,提升图书馆服务内涵和服务创新;打造“上外记忆”工程,提升档案利用质量。要保障校园安全稳定,完善安全稳定工作体系,开展好多维度校园安全教育。

七是积极发挥学校优势,提高社会服务水平。要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服务上海“五个中心”“五大新城”和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建设,推进与松江区的全方位合作、与虹口区的深度对接和协同发展,积极融入长三角区域教育一体化发展;常态化服务国家和地方重大外事活动,做好红色文化宣介多语志愿服务体系相关工作。要开展乡村振兴工作,落实教育部决策部署,聚焦援疆、援滇对口支援帮扶任务,围绕教育帮扶、智力帮扶、消费帮扶,动员师生积极参与、深度实践。要深化语言文字工作,依托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做好“推普周”工作;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加强国家语委科研基地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建设。要推动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启动实施基础教育阶段关键语种人才早期培养,积极构建多语种复合型人才大中小学贯通培养模式;进一步优化海外合作办学项目,拓宽学科覆盖面提升继续教育供给能力,建立健全覆盖非学历教育各个环节的管理体系。

  

各位代表,同志们: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我们要胸怀“国之大者”,落实好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加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强化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不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让我们在校党委的领导下,继续以高昂的斗志和饱满的热情,真抓实干、锐意进取,为建设“国别区域全球知识领域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外国语大学”不懈努力奋斗!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