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发布

SISU75▪学术月┆ 上外德语语言文学博士点建立25周年庆典暨“新时代德语高质量人才培养”学术研讨会举行

索取号:发布时间:2024-11-26浏览次数:0设置

  • 1.jpg

  • 2.jpg

  • 3.jpg

  • 4.jpg

  • 5.jpg

  • 6.jpg

  • 7.jpg

  • 8.jpg

  • 9.jpg

  • 10.jpg

  • 11.jpg

  • 12.jpg

  • 13.jpg

  • 14.jpg

  • 15.jpg

  • 16.jpg

  • 17.jpg

  • 18.jpg

  • 19.jpg

  • 20.jpg

  • 21.jpg

  • 22.jpg

  • 23.jpg

  • 24.jpg

  • 25.jpg

11月22日至24日,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语言文学博士点建立25周年庆典暨“新时代德语高质量人才培养”学术研讨会在上外松江校区举行。上海外国语大学历届德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毕业生以及国内德语学界的专家、学者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德语教育的未来发展与高质量人才培养新模式。

薪火相传 共谱辉煌

德语学科人才培养的丰硕成果与未来展望

开幕式上,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查明建回顾上外德语系的发展历程并指出,上外德语语言文学博士点建立25周年以来,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博士点培养的100名博士毕业生如今都奋斗在中国高等教育一线,共同为德语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推动中德人文交流做出着积极贡献。新时代新征程上,面对外语学科转型发展的新机遇新挑战,上外愿与兄弟院校一起继续携手同行,守正创新,奋力推进中国外语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原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主任卫茂平回顾了当年申报博士点的历程,拿出珍藏了27年的博士点申报表讲述其背后的故事。他感谢兄弟院校以及DAAD对上外德语专业发展的支持与助力,并为博士点成立以来已培养了100名博士这一丰硕成果而深感欣慰。

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主任、研究生院院长陈壮鹰在致辞中表示,德语系当前所取得的成就,得益于各位前辈的开创性工作以及各位同仁的共同协作努力。历经岁月更迭,不同代际间传承有序,众多充满朝气的年轻力量不断加入,大家一同努力,持续推动德语学科稳步向前发展。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主任胡蔚代表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致以热烈祝贺。她表示,长期以来,两系交流往来频繁,秉持合作理念推动共同发展。上外德语系充分发挥其学科优势,持续为德语学界增添新鲜活力,衷心祝愿上外德语系在未来能够续写辉煌,勇攀新的高峰。

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北京代表处副主任刘潇潇代表德国学术交流中心表示衷心祝贺。她提到,上外德语系向来是德语学科领域的学术重镇,始终积极探索德语人才培养模式,期待上外德语系又一个硕果累累的25年。

薪火相传,接续奋斗。活动现场,在校师生向退休博士生导师卫茂平、陈晓春、王志强教授以及原德语系党总支书记费国强献上鲜花,感谢他们在学科发展与党建引领方面长期的耕耘奉献。

德语系党委书记谢建文主持开幕式并表示,期待新时代德语学科于创新人才培养、推动国际合作以及促进跨文化交流等方面不断迈向新高度。他介绍了到场的校友代表,1975届校友、德国菲希尔集团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林益庭,张晓青、卢铭君、曹霞、齐快鸽、张帆、梁锡江、王蔚等优秀学者。开场环节,德语系学子还带来了精彩的西乐团演奏与德语音乐剧演出。

思想火花 碰撞绽放

德语学科人才培养的多维视野与深度对话

开幕式后,北京外国语大学吴江教授以“问题意识与德语学科人才培养”为题、华中科技大学谭渊教授围绕“老子西行——《道德经》在德语世界的传播与老子形象的变迁”分别做学术主旨报告。

在嘉宾圆桌论坛中,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等校的学者围绕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挑战等议题展开探讨。

分论坛上,与会专家围绕德语高级人才培养、教材中的价值观塑造、中国大国形象叙事、人工智能技术助力德语教学与创新,以及学术研究的守正与创新、跨学科融合发展等主题展开交流。

智汇未来 共谋新篇

德语学科人才培养的前沿探索与时代担当

11月24日,博士“友”约——青年博士论坛在世界语言博物馆多功能厅召开,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副主任胡凯主持。来自各高校的杰出博士毕业生们共同探讨外语专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提倡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深化区域研究,同时保持德语学科的主体性。

上外德语专业初创立于1956年,隶属于学校西语系,1979年迎来首批研究生,1981年德语系正式独立建系,并率先与国外大学建立合作交流关系。1998年,德语专业获博士学位授予权。25年来,博士点培养了百余位优秀毕业生,成为国内德语学科骨干中坚力量和各行业领域优秀人才。在2023年上外德语专业在“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成为全国前1%顶尖德语专业点,在外语类院校中排名第一。

 

【校友感言】

梁锡江,2006届博士毕业生,上海外国语大学科研处副处长,教授:我是2003年进入上外攻读博士学位,一转眼已经二十一载光阴,自己也光荣地成了一名博士生导师。感谢母校和诸位师长多年的教导和栽培,祝福德语专业博士点蒸蒸日上再创辉煌!祝愿母校七十五周年快乐!摘录《新竹》一首,聊表心意

郑燮  清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齐快鸽,2006届博士毕业生,南京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德语系主任,教授:

2024年,母校建校七十五周年,我毕业也十八年了,从当年朝气勃勃的青年已变成现在已知天命的中年人。母校“格高志远、学贯中外”的校训,昔日恩师的谆谆教导和言传身教,已经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中,成为我不断前行的动力。在这里,我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学到了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精神!感恩母校的培养,感恩老师的教诲。祝我的母校百尺竿头,再创辉煌!

张晓青,2007届博士毕业生,郑州大学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时光如白驹过隙,回首在母校的岁月,满是感恩。感恩母校,您的栽培赋予我知识的力量,让我能为国家德语教育事业贡献绵薄之力。母校的培育之恩,铭记于心。贺母校如璀璨星辰,熠熠生辉;如繁茂之树,硕果累累。祝母校未来蓬勃发展,再谱华丽篇章!

卢铭君,2009届博士毕业生,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西方语言文化学院副院长,教授:

岁月悠悠,母校华诞。感激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十二年栽培。愿母校砥砺前行,桃李满天下,继续书写辉煌的篇章!

张克芸,2011届博士毕业生,同济大学德语系副系主任,副教授:

我深感荣幸,能够在上外这样一所历史悠久、学术氛围浓厚的学府中完成我的本硕博学业。在这里,我不仅学到了丰富的专业知识,更学会了如何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担当的教师和学者。母校的各位师长、前辈、同学和同行一直是我人生路上的榜样,也是我求知路上克服困难的勇气来源和坚强后盾。再次感谢母校对我的培养,感恩德语系师长对我生活上的关心和学业上的提点,祝愿上海外国语大学75周年校庆圆满成功,德语专业续写辉煌!

曹霞,2014届博士毕业生,湘潭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教授:

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不仅是我个人学历提升的地方,它还承载着我最美好的回忆和最深厚的情感。作为一名毕业于上外德语专业的博士,我非常荣幸能够回到母校参加这场盛大的校庆活动。愿母校越来越好,继续书写教育事业新篇章!

宋洋,2019届博士毕业生,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德语教研组长,高级教师:

二十载岁月如歌,本硕博都是上外的孩子重回松江温暖的家,仿佛又走进那个洒满晨光的校园。很荣幸与家人们欢聚一堂,这不仅是一次学术的相聚,更是一场情感的回归。

与老同学的久别重逢,我们笑谈当年那些课后激烈的讨论,课堂闪耀的灵光,似乎还在眼前,不禁感叹青春多么短暂,而它的美好却足以温暖一生。与老师们再次相拥,“粉笔染白青丝发,桃李满园春意浓”,正是你们的无私奉献与宽广胸怀,让懵懂的我找到方向,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看见母校更加蓬勃的模样,我不由心生欣慰与感动。上外七十五年,是几代人拼搏与坚守的见证,也是奋发未来的起点。愿母校继续培养出更多追求真知、胸怀世界的人才,愿我们无论身在何处,依然以母校为荣!

初审 / 丁娟 编校 / 责任编辑 / 钱俊妮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