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法与当代中国法”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举办

索取号:G0061302000-2024-2411发布时间:2024-12-10浏览次数:0设置

  • 1.png

  • 2.jpg

  • 4.jpg

  • 3-1.png

  • 9.jpg

  • 5.jpg

  • 8.jpg

  • 6.jpg

  • 7.png

  • 11.jpg

  • 12.png

  • 13.jpg

  • 15.jpg

  • 4.jpg

  • 10.jpg

  • 14.jpg

12月8日,上外第七届中外法学青年论坛暨“罗马法与当代中国法”学术研讨会在上外虹口校区举行。来自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同济大学、四川大学、厦门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苏州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华侨大学、澳门大学、巴黎第二大学以及商务印书馆、杭州市上城区人民法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80余人出席了论坛活动。法学院院长张海斌主持论坛开幕式。

校党委副书记王静在开幕式上致辞,对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并对与会各位专家的莅临表示诚挚欢迎。她表示,值此上外建校七十五周年之际,举办第七届中外法学青年论坛暨“罗马法与当代中国法”学术研讨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罗马法作为欧陆法治文明的基石,对当代中国法学知识体系构建与法治实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罗马法及其对中国法的影响展开深入研讨,对于我们更好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法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在主旨发言阶段,厦门大学徐国栋教授针对《民法典》的防御性请求权规定发表见解,指出当前立法可以在强调善后处理的同时更加注重防御性请求权的本质防御作用。华东政法大学苏彦新教授探讨了罗马法对现代私法的影响,指出罗马法的精密结构和法律框架依然是解决法律问题的重要工具,其理性化潜力在数字法治和人工智能时代仍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复旦大学赵立行教授阐述了罗马法中“市民权”的核心理念,强调其作为罗马政治与私法的基石,起初基于族群划分,后经由卡拉卡拉敕令推广,有力推动了法律的统一进程,并为近代民法体系构建提供了宝贵启示。同济大学陈颐教授则聚焦罗马《狄奥多西法典》,深入剖析帝国谕令的“地域性”特征,指出晚期罗马帝国因地域辽阔、标准时间难以统一及帝国乡村化趋势,导致罗马法学的创新性逐渐减弱。

本届论坛设有四个单元,分别聚焦于“罗马法的理论与体系探究” “罗马法与民法的当代借鉴” “罗马法的具体制度与比较法视角” “罗马法与法学思想史”等议题。与会专家学者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讨论,探索了罗马法在现代法治建设、民法典制定及国际法发展等领域的重要作用。

法学院党委书记李亚萍、法学院副院长王伟臣、沈志韬及法学院部分专业教师、研究生、本科生等一同出席了活动。

初审 / 王骏扬 编校 / 责任编辑 / 王骏扬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