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SU75 ▪ 活动周┆第八届口笔译跨学科研究国际会议在上外召开

索取号:G0061302000-2024-2417发布时间:2024-12-11浏览次数:0设置

  • 1.jpg

  • 2.jpg

  • 3.jpg

  • 4.jpg

  • 5.jpg

12月5日,以“翻译跨学科:挑战与增益”为主题的第八届口笔译跨学科研究国际会议在上海外国语大学虹口校区召开。本次会议由联合国语文会议大学联络组指导举办。

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尹冬梅出席活动并致辞。她表示,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迅猛发展,翻译作为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其学科属性和研究范畴在不断拓展。近年来,上海外国语大学致力于探索将新兴技术与翻译学科相结合,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等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期待同与会者携手合作,共同推动翻译跨学科研究,为促进全球文化交流与合作贡献力量。

现场,来自国际组织、国内外高校、行业协会、语言服务公司、科技公司等多个学科领域和不同专业背景的与会者济济一堂,IAMLADP(联合国语文会议)下的国际组织的相关负责人也在线参会,就技术对翻译学科的挑战、大学与国际组织的合作教育等话题展开深入研讨。开幕式由高级翻译学院院长张爱玲主持。主旨演讲环节由联合国语文会议大学联络组联席主席、上外高翻学院执行院长李正仁主持。

跨界融合 共商翻译人才培养

联合国语文会议大学联络组联席主席哈维尔.赫尔南德斯.萨西塔在视频发言中指出人工智能的翻译功能为口译与笔译的跨学科结合带来了挑战与机遇。大学应根据时代变化积极调整课程,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文化协调、使用技术等跨学科能力。他以联席主席的身份提出大学联络组致力于促进国际组织与学术界合作交流,为口笔译学科跨学科发展提供支持,为国际高端翻译人才培育注入新动力。

国际翻译家联盟主席艾里森·罗德里格斯认为,未来是人与机器合作的未来,我们需要像熟练掌握语言一样熟练掌握人工智能。她期待与会者能够就二十一世纪翻译行业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进行积极的讨论和合作,进一步扩大讨论范围,探索与相邻学科和更广泛公众的共同关切和交叉问题。

着眼全球:国际组织认证

为推动全球语言和翻译研究的发展,国际组织代表和少数进行语文专业人才培养的大学代表组成了联合国语文会议大学联络组(UCG),上外于2008年加入该组织,是首个参加该机制的中国大学。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会议是联合国语文会议大学联络组(UCG)首次支持赞助的中国会议。

国际劳工组织口译部门前负责人、上外高翻学院教授伊安.牛顿深度阐释了跨学科对口译教学的重要性,并分享了国际组织口译管理工作的详细内容,建议口译教学机构根据市场需求改进课程设计,融入管理技能培养,提高口译教学跨学科性质,帮助学生提升管理技能、拓宽职业发展空间、满足多样化职业发展需求。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语言司司长樊立君分享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语言服务管理方面的经验。他对比了当下机器翻译、MTPE(机器翻译、译后编辑)和人工翻译的优劣及在国际组织使用情况,强调语言服务对国际组织开展有效沟通具有核心价值并将始终存在,但服务呈现方式会根据时代变化而变化。

德国无国界文献翻译技术公司总裁佛朗索瓦. 马胥翁指出,人工智能的快速翻译给行业带来颠覆性改变,传统翻译模式将不复存在。因此新时代译员们应该学会如何与人工智能共事,并且对人工智能和跨语言翻译领域进行更多的学术研究,努力提升基础翻译能力和技术素养,通过人机耦合完成翻译任务。

会场内外:独特的同传实战演练

会场内,专家学者研讨翻译人才培养的理论路径,而在主会场之外,一场实战演练正争分夺秒。上外第一报告厅的多个同传箱里,来自上外高翻学院的师生正全神贯注地捕捉着发言者的一字一句,用“接力同传”的方式在同传箱里实时翻译。与通常使用英语为接力语的多语种国际会议不同,高翻学院师生团队在本次会议中以中文为“接力棒”,先将外语发言翻译为中文,再从中文翻译成英、俄、阿、法、德、西多个语种,为会议顺利举行保驾护航。

作为翻译实践交流平台,上外累计举办六届多语种接力同传赛,致力于通过真实国际会议场景,提升全球翻译教学与口译人才培养。

初审 / SISU 编校 / 陈吴越 责任编辑 / SISU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