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发布

2025年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硕士“第二语言习得”核心课程骨干教师培训在上外举办

索取号:发布时间:2025-09-10浏览次数:0设置

  • 大合照.jpg

  • 衣永刚.jpg

  • 于天琪.jpg

  • 钟英华.jpg

  • 刘利.jpg

  • 赵杨.jpg

  • 微信图片_20250905222331_306_6.jpg

  • 王骏.jpg

  • 邵洪亮.jpg

  • 雷蕾.jpg

  • 分组讨论1.jpg

  • 分组讨论2.jpg

  • 分组讨论1.jpg

  • 分组讨论2.jpg

  • 陈昌来院长.jpg

  • 颁发证书.jpg

2025年8月25至28日,由全国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教指委)秘书处主办,上海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承办的2025年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硕士“第二语言习得”核心课程骨干教师培训在上海外国语大学虹口校区顺利举行。本次培训分为主旨报告、专题讲座、教学展示与分享、专题工作坊、实操培训、分组讨论等模块,主讲团队包括全国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及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的知名学者。来自全国87所高校的90余名国际中文教育领域骨干教师参加了此次培训。

    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衣永刚在开班仪式上表示,上海外国语大学依托多语种优势和多学科交叉平台深入开展二语习得研究,并致力于推动立足汉语本体的自主理论创新。2024年12月,上海外国语大学在原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等基础上升级组建中文学院,旨在整合优势资源,打造本硕博贯通的跨学科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国际中文教育实践创新型人才培养能力建设,为探索国际中文教育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发展贡献力量。本次培训是中文学院组建后承接的首次核心课程骨干教师培训,希望学员们在培训活动中通过学思践悟真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对“第二语言习得”核心课程的认识和教学水平。

    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副主任于天琪在致辞中肯定了国际中文教育面临的全球机遇与显著成就,尤其是本硕博贯通人才培养体系的建成。面对新时代需求,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学位发展必须聚焦三大核心:一要培养胸怀家国、担当使命的高层次人才,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重要战略意义;二要培养精通专业、善于实践与传播的创新型人才,强化其解决实际问题和跨文化沟通的能力;三要坚持教学与科研并进,聚焦“中文+”、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加强研究,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语合中心将持续通过课题、期刊支持及各类培训为学科发展与师资建设提供保障。

    培训主旨报告阶段,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教指委副主任委员钟英华教授深入探讨了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学位建设与层级化实践体系的构建路径;北京语言大学原校长、教指委副主任委员刘利教授就国际中文智慧教育建设的核心问题与发展方向分享了若干前沿思考;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院长、教指委委员赵杨教授系统解析了“第二语言习得”课程的内涵框架及教学方法创新;上海外国语大学原党委书记姜锋研究员从区域国别学视角出发,探讨了中文国际教育在不同文化语境中的接受度与传播效果。这些报告从体系建设、技术赋能、课程教学及跨文化传播等维度,为推动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启示与实践参考。

    在专题讲座环节中,上海交通大学王骏教授系统梳理了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新发展与新趋势;上海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郝瑜鑫教授从数字人文视角出发,探讨了二语产出的研究方法与前沿议题,并介绍了多种前沿研究工具及分析方法;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李茨婷教授聚焦于应用语言学国际期刊论文的写作与发表,结合其个人丰富科研经验,分享了诸多实用写作技巧与发表策略。三场讲座分别从理论演进、方法创新与学术发表三个维度,为参训教师带来了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深度的多重启发。

    专题工作坊阶段聚焦二语习得的多元视角。上海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副院长邵洪亮教授从语言要素切入,探讨了形式与习得机制的关系;上海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国际中文教育系系主任亓海峰教授围绕“文化适应与二语习得”,通过丰富的互动环节引导参训教师深入思考跨文化心理与语言学习之间的关联;复旦大学现代语言学研究院副研究员高飞则从认知心理角度解析了语言处理中的个体差异;北京翼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王晓平先生则以Classin为例向学员们展现了具身智慧教学空间为国际中文教育课堂带来的无限可能。四位专家以不同路径拓展了二语习得的研究视野,推动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

    在实操培训环节,上海外国语大学雷蕾教授以“文本分析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为主题,系统分析了文本分析的理论框架与实践方法;郝瑜鑫教授则围绕实验法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深入讲解了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的核心技术。本次培训还特邀特邀复旦大学高顺全教授与云南师范大学齐春红教授进行现场教学展示与经验交流,全面提升了参训教师在研究方法与课堂实践方面的综合应用能力。

本次培训还组织了分组讨论,讨论过程中,各组学员结合自身教学与研究实践,踊跃发言、观点碰撞,不仅在思辨中凝练共识,更在争论中激发创新思路,整体交流气氛热烈,各会场风格鲜明,展现出多元开放的学术活力。

上外中文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院长陈昌来教授主持培训结业式暨闭幕式并做总结发言。上外中文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党委书记张艳莉教授、院长陈昌来教授、副院长朱建军教授、副院长邵洪亮教授为学员代表颁发结业证书。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2024年世界中文大会贺信中指出,支持服务国际社会开展好中文教育是中国作为母语国的责任。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作为国际中文教师队伍建设的源头活水,承担着为事业输送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重任。此次培训有效凝聚了全国国际中文教育骨干师资的共识,加强了院校间的交流与合作,为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国际中文教育教师队伍,助力国际中文教育人才培养共同体建设注入了新的动能与智慧。

初审 / 王天奕 编校 / SISU 责任编辑 / 吴琼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