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录取、毕业、在校情况(2024年)

索取号:G0061003001-2025-1764发布时间:2025-03-03浏览次数:12设置

2024年全校全校共有来自106个国家及地区的留学生3417人次,在20个院系(共76个专业)学习。学历生1024人次,其中本科生704人次、硕士生222 人次、博士生 98人次;各类非学历生2393人次,其中各类校际交流生232人次。

留学生招生

2024年留学生总体规模持续恢复,留学生总人数同比增长58%。长短期语言生数量增幅明显,其中短期生规模已超越疫情前水平。积极相应国家号召,组织完成多个面向美国青少年的“YES(青年使者交流学习计划)项目。留学生办公室积极参与教育部中外语言合作交流中心及驻外使馆组织的线上宣讲,并积极参加国家级、省市级出访团组,赴印尼、泰国、日本、韩国进行招生宣讲。同时主动接洽国内外留学中介机构,拓展招生渠道,根据来华留学生人数、国别变化趋势,迅速调整招生主攻方向,综合运用各类奖学金辅助招生。

留学生培养

2024年各类来华留学生中,80%以上集中在中文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学习,共开设各类留学生单独授课班级151个。2024届留学生毕业生共180名,来自全校13个院系(共29个专业),其中本科毕业生144名,硕士毕业生28名,博士毕业生8名。来华留学生本科教育全面纳入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体系,与中国本科生的评估标准实现一致。以质保理念为核心,以成果导向为原则,系统修订来华留学生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并顺利通过评估。来华留学生课程思政建设扎实推进,课程设计多元发展,课程体系持续优化:来华留学生必修课“中国概况”获评上海学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汉语精读”、“汉语知多少”等多门课程创新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全英授课课程增至13门,新开设文化人类学、传统艺术鉴赏、国际商务交流等课程,拓宽了全英课程的学科覆盖范围;精心打造第二课堂教育教学活动,突破传统教学边界,为国际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和实践平台;自主编撰面向来华留学生的特色教材教辅,包括线上线下融合式国情教材《中国百题》、中文分级读物《中国神话与传说》等。年内非学历生暑期班人数创历年同期新高,首次承接英国教育部主办的“中文培优”夏令营、美国青少年“中文+科技”来华团等团组。

留学生奖学金

2024年,学校深入贯彻国家教育对外开放战略,形成由中国政府奖学金、上海市政府奖学金、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上海外国语大学奖学金构成的四位一体资助体系,全年培养奖学金生836人次(其中中国政府奖学金243人次、上海市政府奖学金112人次、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451人次、上海外国语大学奖学金30人次)。奖学金工作呈现三大特色:一是服务国家战略,中国政府奖学金通过高水平研究生”“丝绸之路”“短期科研”等专项,招收35名硕博研究生,支撑政治学、翻译学等学科国际科研合作。二是突出地方特色,在上海市教委的支持下,搭建“上海暑期学校(3S)”国际交流平台,下设俄罗斯、西语国家、中东国家、“一带一路”国家4个特色奖学金子项目,通过沉浸式文化研习构建跨文明对话新范式,项目学员满意度稳定在90%以上;设立“一带一路”(中俄/中阿)高级翻译研修项目,服务区域合作。三是强化专业支撑,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精准覆盖国际中文教育全学段构建专业课程-文化实践-第二课堂全链条育人体系,强化本土与国际中文教育体系衔接;上海外国语大学奖学金实施阶梯式资助机制,分层奖励优秀自费生,覆盖11%自费学历生,形成良性学习生态。全年推行招生-培养-发展全流程管理,优化动态评审机制,奖学金续得率达95.8%。

留学生管理

2024年“留学上外”公众号发稿共计215篇,关注人数达15600人,全年浏览量逾15万次。完善留学生管理制度,优化“一站式”办事流程,更新双语版《留学生手册》《奖学金指南》坚持开展新生入学法制讲座和安全教育做好突发事件处理,保障留学生校内外安全。积极搭建留学生校外实践平台,与中共上海市委对外宣传办公室、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虹口区宣传部、松江区融媒中心、上海广播电视台、中国新闻社、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等多家单位合作,推动留学生融入城市生活,提升留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城市国际化发展提供双向赋能。

留学生文化活动

2024年内组织留学生参与活动共计106场,参人次达3104人,参加各级各类比赛14场,其中全国性比赛6场、上海市级比赛3场获全国性比赛团体奖1项、个人奖3项。进一步加强留学生国情教育,组织学生体验感悟新时代生动实践和伟大成就。做好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引路人,引导留学生成为新时代中国发展之路上的见证者与推荐官,增进文明互鉴,培养知华友华爱华的国际青年人才。联合曲阳路、曹杨路、嘉兴路等多个街道,开展留学生与中国百姓双向交流,举办沪语沙龙、“文化四韵”跨文化训练营、国别文化进社区、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座谈、“做一天上海人”等活动,探索课上课下协同、校内校外一体、线上线下融合的育人机制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