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外3家智库入选“中国智库综合评价2025年AMI智库”名单

索取号:G0061302000-2025-2528发布时间:2025-10-16浏览次数:0设置

  • 01.png

  • 02.png

  • 03.jpg

  • 04.png

日前,第八届中国智库建设与评价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主办。来自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智库主管方、建设方代表以及相关专家学者参会,并围绕智库建设与评价的重点、热点、难点议题开展交流研讨。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中国国际舆情研究中心入选“中国智库综合评价2025年AMI智库”名单;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的智库案例“亚洲与中东”国际论坛荣获“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十年回顾参考案例”。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成立于1980年,下设4个中东国别区域和问题领域研究中心。2000年入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23年被确定为首批教育部联合研究院试点建设单位中东联合研究院的牵头机构。

2010年外交部西亚北非司揭牌成立的中阿合作论坛研究中心设在中东研究所。2013年入选首批18家“上海高校智库”,2019年、2024年连续被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上海市教委确定为上海高校一类智库。2017年入选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166家“中国核心智库”,2025年入选“中国智库综合评价AMI智库”名单。2018年入选中国智库索引高校智库百强榜(A类),2022年入选中国智库索引高校智库百强榜(A+类)。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举办的“亚洲与中东”国际论坛是研究所国际化发展标志性成果与特色品牌之一,在中国及全球中东研究学界具有广泛影响力。论坛注重培养新生学术力量,为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中国中东研究和相关学术交流搭建了有益平台,是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建立跨学科、跨机构和跨国界“中东研究协同创新”机制的有益尝试,对助力中国中东研究走向国际舞台、更好传递中国声音具有重要意义。论坛致力于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助力中东区域国别研究的理论化、学理化建设,广泛吸纳政治学、历史学、经济学、宗教学、人类学及语言学等多学科学者参与。

通过多元视角的深度对话,论坛在亚洲与中东关系、中国中东外交、“一带一路”实践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为相关领域的学术发展提供重要智力支持。论坛强调政学互动,历届论坛均邀请中国在任或卸任的驻中东国家大使与会交流其外交经验。近年中国政府中东问题特使均前来参会并作主旨发言,及时传达中国政府在中东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和观点。这一方面提升了中国中东学界的思想水平,用正确的理论来指导学术研究,另一方面则向国际中东学界传递中国声音,诠释中国中东外交的立场与观点。

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于2018年成立,是教育部和上海市共建、由上海外国语大学举办和运营的协同研究平台,是全国最早推进区域国别学交叉学科建设的教研机构之一。先后获批国家级、上海市级及上海高校智库,下设2个外交部共建基地、2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培育基地、1个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和5个校级平台。研究院紧扣区域国别学的应用型基础学科本质属性,聚焦以欧洲研究、欧亚研究、中东-阿拉伯研究为支撑的“全球欧洲”研究,以文明、文化、思想、思潮研究为底色,以多学科交叉融合为方法,以咨政、咨商、启民、育人为目标,彰显文明史和艺术史特色,致力构建中国自主区域国别学知识体系,培养国家急需高层次区域国别人才,凸显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和上海发展成效。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国际舆情研究中心成立于2008年,是上海外国语大学校级学术研究机构,已入选上海市重点智库、上海市高校一类智库、中国智库索引(CTTI)A类智库。中心发挥多语种跨学科优势,做实“外宣型”智库特色。充分发挥上外多语种语言优势以及全校新闻传播学、外国语言文学、计算机信息科学跨学科优势,聚焦涉华国际舆情分析、国际传播多语叙事研究、国别国际传播案例库建设三大外宣特色领域。作为全球传播研究及多语种国际舆情实践高地,中心把研究工作与科研、教学有机融合,并与政府、媒体、企业合作,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利用智库平台积极参与国际新闻传播本硕博学生的培养,以多种形式广泛邀请同学们参与国际舆情研究和国际传播实践项目,并与课程教学形成呼应,构建本硕博联动的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培养长效机制,打造国际传播预备队。

近年来,上海外国语大学重视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以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为使命,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学科和研究范式转型为驱动,聚焦科学研究优势领域,充分利用高校的智力富集优势,把握智库工作规律,集中力量建设智库高地,打造上外智库集群,在决策咨询、社会服务、国际交流和学生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初审 / 王天奕 编校 / SISU 责任编辑 / 吴琼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