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年,国家“双碳”战略进入纵深推进阶段。高等院校作为绿色发展理念的践行标杆与创新核心阵地,肩负着探索教育系统低碳转型路径的关键使命。上海外国语大学立足办学实际,将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深度融入校园建设与发展全流程,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系统落实能源资源节约举措。同时,将生态文明理念与知识全面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持续播撒绿色种子、厚植环保意识,推动高校节能工作走深、走实,让节能减排成为校园常态、融入师生日常。
一、节能目标
2024年,学校围绕“技术节能、管理节能、行为节能” 三大核心方向,通过强化节能理念宣传、深化行为节能意识、完善节能管理措施、推进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开展绿色学校创建等举措,构建“日常化、制度化、科学化、常态化”的节能工作体系,营造全员参与的节能降耗浓厚氛围,确保各项节能工作有力有序落地见效。
二、节能工作落实情况
(一)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分析
学校主要能源资源消费品类涵盖水、电、天然气、汽油及柴油,各类能源用途明确、管理规范:
•水资源:主要服务于全校教学科研、行政办公及师生生活保障;
•电力资源:核心消耗设备包括空调、照明系统、电梯、办公设备及其他专用电耗设备;
•天然气:重点用于食堂餐饮供能与学生公寓生活热水供应;
•汽柴油:主要保障学校公务用车及部分教学科研单位专用车辆运行。
(二)2024 年度能源消耗情况
2024年,学校能源消耗呈现“总体增幅放缓、结构略有调整”态势:
•天然气用量48.21 万立方米,同比增长 14.12%;
•电力消费量2143.56 万千瓦时,同比增长 5.17%;
•汽油消费量同比增长53.3%,柴油消费量同比下降 28.65%。
能源消耗存在一定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年度内校园在建工程数量增加,阶段性带动能源需求上升。
(三)2025年前三季度能源消耗情况
截至2025年9月,学校2025年前三季度能源消耗整体受控,涨幅处于合理区间:
•水资源消耗35.34 万立方米;
•电力资源消耗1567.65 万千瓦时;
•天然气消耗31.1 万立方米;
•汽油、柴油消耗量分别为1.70 万升、0.65 万升。
三、生态文明教育探索与实践
学校大型实验设备占比低,两校区主要用能场景集中于师生日常教学与生活。学校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将“提升师生环保节能意识” 作为教学与行政工作的重要方向,既是落实减耗增效的现实需求,也是培育绿色人才的必然要求,具体通过五大路径推进:
1. 构建生态文明课程体系
•开设专项课程:相关学院针对性开设《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环境与文明》《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国际环境法》等生态文明专项课程,实现专题化教学;
•融入通识课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俄语阅读》等非生态文明类课程中嵌入生态文明教育内容,形成“渗透式” 教育模式,扩大教育覆盖范围。
2. 倡导低碳环保生活理念
充分发挥青年师生在绿色校园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通过常态化开展绿色校园宣传、节能专题培训等活动,引导师生主动参与校园环境维护;同时,在《上外迎新手册》《上外学生节能守则》等材料中增设节能宣传章节,将低碳理念融入新生入学教育,从源头培养节能习惯。
3. 借势主题节点开展宣传
以“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全国低碳日”“世界水日”“世界地球日” 等重要节点为契机,联合市、区水务局、市节约用水办公室等政府部门,开展全校性节能宣传活动,普及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知识,逐步提升学生生态文明素养,推动节约能源、绿色低碳、爱护环境的理念融入学习生活各方面。
4. 丰富宣传活动形式内容
依托校园官网、公众号、宣传栏等多元平台,开展日常节能、节水、节粮及垃圾分类宣传;开设绿色主题讲座与生态文明课程,组织师生参与“参观环保实践基地”“节能知识竞赛”“节能专题讲座” 等活动;2024 年特别联合保卫处、后勤管理处开展 “节能主题宣传周”,整合部门资源,扩大活动覆盖面与影响力,确保宣传教育触达更多师生群体。
5. 深化生态文明劳动教育
•依托学生社团:校团委指导“薄荷环保社”“金色阳光” 等社团,组织学生以志愿者身份参与绿色低碳活动,开展节能、节水宣传;
•设立监督岗位:在学生公寓、食堂设置“监督员岗位”,鼓励学生志愿者监督垃圾分类执行情况与 “光盘行动” 落实效果,让学生在实践中接受生态文明教育,实现 “实践育人” 与 “节能管理” 双向赋能。
四、节能改造重点项目推进
2024 年,学校重点推进虹口校区分布式光伏电站一期工程,打造老旧校区绿色能源改造标杆项目:
•项目概况:于2024年10月启动建设,同年12月完成并网发电;直流侧装机容量 326千瓦,覆盖1号楼、5号楼、逸夫图书馆等楼宇屋顶,总建设面积约 3000 平方米;
•合作模式:采用合同能源管理(EMC)模式,校方以低于市政电价 14% 的折扣价格采购清洁电力,实现 “零投资、降成本、享绿色”;
•项目价值:不仅验证了老旧校区在空间约束条件下推进绿色能源改造的技术可行性与经济合理性,更实现从“闲置屋顶资源” 到 “绿色能源站”的转化、从“技术工程” 到“低碳理念传播”的延伸;
•治理模式:构建“政策引导、企业运作、高校协同、师生参与” 的多方共治机制,为高校链接 “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社会治理” 提供实践载体,为 “美丽中国” 建设注入绿色动能。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学校节能领导小组将以“深化技术节能、优化管理节能、强化教育节能” 为核心,聚焦重点领域、关键部位与责任部门,推动节能工作提质增效。目前,节能领导小组办公室正牵头制定更具针对性与操作性的年度节能计划,具体包括三方面:
(一)持续深化技术节能
•加强现有能耗监测与管理,确保已落地节能改造项目达到预期节能目标;
•主动谋划新一轮节能技术改造升级项目,重点挖掘公共建筑节能潜力,进一步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扩大清洁能源应用规模,在光伏发电项目基础上,探索更多绿色能源应用场景,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 双赢。
(二)优化完善管理节能
•理顺校内节能管理架构,明确各相关部门权责边界,建立“多部门联合、全口径覆盖” 的绿色发展协同机制;
•引入市场优质高科技企业,探索新型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借助社会力量降低校园能耗,提升节能管理专业化水平。
(三)强化升级教育节能
•持续推广“绿色节能、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 理念,巩固绿色学校创建成果;
•创新节能宣传与教育活动形式,聚焦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深化师生生态文明素养培育;
•引导师生养成绿色生活方式与行为规范,以“校园小生态” 带动 “社会大生态”,助力全社会生态文明建设。
上海外国语大学节能领导小组
2025 年 10 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