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玛丽莲娜·拉斯卡瑞迪斯”希腊文化中心接连举办了三场主题鲜明、内容扎实的中希文化交流活动,推动构建两国高校间常态化对话机制,展现了该中心揭牌以来的首批实质性成果。
11月3日,爱奥尼亚大学玛丽亚·齐格教授(Maria Tsigou)以“科孚岛:学习、生活与人文交融”为主题,带领大家进行了一场沉浸式的文化之旅。她通过精美的影像资料,生动展现了爱奥尼亚大学独特的海岛风光、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优质的学术环境。她还向在场师生发出诚挚邀请:欢迎上外学生前往该校交流学习,也期待与希腊语专业老师在中希文本互译等跨文化交流领域开展合作。
整场对谈犹如一封“来自科孚岛的邀请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建立起真挚的情感连接,为后续深入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11月5日,希腊塞萨洛尼基亚里士多德大学副校长尼古拉奥斯·马吉奥罗斯(Nikolaos Maggioros)、孔子学院希方院长罗兰(Roula Tsokalidou)和中方院长王少娣一行受邀到访希腊文化中心,与专业师生开展热烈交流。
尼古拉斯副校长充分肯定了中国学生学习希腊语的热情,并代表亚里士多德大学诚挚欢迎同学们赴希腊深造,深入体验当地语言与文化。罗兰院长分享了孔院在促进两校合作中的桥梁作用,欢迎未来赴希交流的学生参与孔院活动。王少娣院长特别介绍了孔院的“笔友项目”(Be you),并邀请希腊语学生加入该项目。这一“以语言为媒、以文化为桥”的合作模式,正是“双向奔赴”交流理念的生动体现。
11月7日,中心品牌学术活动“爱琴智荟沙龙系列讲座”迎来了亚里士多德大学安东尼奥斯·帕帕伊科诺穆教授(Antonios Papaoikonomou),他以“探索希腊教育体系——面向中国学生的跨文化导论”为题,与希腊语专业师生展开深入对话。
教授认为,希腊作为西方教育思想的摇篮,其批判性探究、道德教育与公民理念源自古典哲学,体现了传统文化与欧洲教育框架的独特融合。他从古代哲学溯源到现代教育改革,系统梳理了希腊教育体系的演进历程。随后,教授通过与中国教育体系的对比,引导学生思考两国在考试制度、师生角色、教学风格与文化期望等方面的差异。讲座现场互动频繁,师生们就希腊教育特点、两国学生角色差异、上课模式、文化价值观比较、教育模式互鉴等话题踊跃提问,教授一一予以细致回应。
三场活动,三个维度,共同勾勒出“玛丽莲娜·拉斯卡瑞迪斯”希腊文化中心的鲜活面貌——这里不仅是学术交流的平台,更是文明互鉴的实践场。未来,中心将持续推出更多主题活动,这座连接两大古老文明的桥梁,必将结出更丰硕的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