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至16日,2025年世界中文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本次大会以“创新引领,数智赋能——让中文零距离”为主题,国家主席习近平复信参会青年汉学家,激励广大青年汉学家和国际中文教育工作者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尹冬梅、副校长衣永刚应邀参会,通过论坛发言、成果揭牌、视频展播、展台交流等多元形式,全方位展现学校在促进国际中文教育与中外文明互鉴领域的实践成果。
11月15日,在“中外文明互鉴与中国研究人才培养”平行会议中,尹冬梅以“学科交叉、中外融合、贯通培养: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与中国研究人才培养的上外实践”为题发表主旨演讲。她分享了学校通过区域国别研究、中国学、语言科学研究等学科夯实育人根基的具体举措,以及不断推动中外学生同堂共育,打造融合培养新范式的特色实践。尹冬梅表示,立足上海国际化优势,上外将继续推进平台协作,深化全球合作,创新培养“精中文、通文化、懂中国”的青年汉学家。
在“应用中文人才培养实践与创新”平行论坛中,衣永刚依托学校8所合建孔子学院实际案例,从需求导向、产教融合和本土化实践等方面分享了如何使中文人才扎根当地,实现从“会中文”到“用中文”的转变。他指出,新时代中文应用人才培养需紧扣海外本土化需求,强化“中文+职业”培养体系,实现“培养-就业”短链衔接,使师资、课程在本土文化中深度融合,真正让中文人才可用、堪用。
会议期间,尹冬梅受邀参加了中国-拉共体成员国教育发展论坛,与拉美国家教育界代表就孔子学院建设、中文教育本土化、师生交流互访等议题深入交流。
在世界中文大会成果会上,衣永刚共同为“中国-乌兹别克斯坦文明互鉴研究中心”揭牌。该中心由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国立外国语学院和上海外国语大学三方共同建设,机构设立在撒马尔罕孔子学院。中心的成立也标志着学校在中亚地区文明互鉴研究与人才培养领域的合作迈入新阶段。
上外合作共建的孔子学院获得多项荣誉:西班牙马德里孔子学院荣获“2025孔子学院数字化应用与实践示范案例”,希腊亚里士多德大学孔子学院、秘鲁天主教大学孔子学院荣获“2025孔子学院数字化应用与实践优秀案例”;秘鲁天主教大学孔子学院荣获“2025年HSK优秀考点”,摩洛哥哈桑二世大学孔子学院荣获“2025年度HSK最佳合作伙伴奖”。
西班牙马德里孔子学院外方院长杨德(Andreas Janousch)受邀在“孔子学院的数智化应用与实践”平行论坛中分享孔院数智化示范案例。日本大阪产业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康林、秘鲁天主教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赵黎虹作为2025“孔院人”代表,其孔院故事在展馆内播放,展现孔院特色风采。此外,学校8位“新汉学计划”博士生作为青年汉学家优秀代表,视频短片在“中外文明互鉴与中国研究人才培养”平行会议中展播。
在2025全球中文联盟数智化教学金牌项目评选活动中,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选送的《阅读中国·外教社中文分级系列读物》《国际中文速成系列教材:乐学汉语(增订版)》荣获“金牌数字教材”;中文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教师姚远“汉语精读”荣获“金牌课程”。中文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党委书记张艳莉受邀在“中文水平考试/HSK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专项会议上就“新HSK、CTC考试解读”主题发言并参加HSK留学中国平台首批高校入驻签约仪式。
上海外国语大学始终以推动中文国际传播、促进中外文明互鉴为己任。未来,学校将持续依托多语种、国际化优势,以数智化转型为引擎,不断完善国际中文教育体系,深化全球教育合作共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更多上外力量。
上外孔子学院工作处处长冯辉、中文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党委书记张艳莉、《孔子学院》多语种期刊主编张雪梅、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社长丁毅、上外附属外国语学校副校长杭虹利、上外合建孔子学院相关高校和机构领导、孔子学院中外方院长等参加大会及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