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7-9日,第四届智能技术与语言学习国际研讨会(AITELL 2025)在上海外国语大学成功举办。本次大会由上海外国语大学和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主办,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和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承办,华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协办。大会汇聚了来自海内外高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一线教师及青年学子,围绕人工智能与语言教育深度融合的前沿议题展开深度对话。
上海外国语大学李岩松校长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李校长指出在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和“人工智能+”行动深入推进的背景下,教育正迈入全面加速转型的新阶段。李校长强调,人工智能与语言学习的深度融合正在重构教学模式与教育生态,亟需追踪技术前沿、创新育人方式。他呼吁加强跨学科协作,以开放姿态共探智能时代语言教育新路径,为培养高素质国际化人才贡献力量。随后,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陈向东教授致辞,陈向东主任强调智能技术与语言学习交叉研究的重大价值,回顾专委会在AI+教育领域的前瞻性成果,并高度肯定本次研讨会的学术质量与合作意义。上海外国语大学校长助理,教务处、教材处处长金慧教授介绍了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教育研究中的AI4S(AI for Science)》白皮书,并和李岩松校长,陈向东主任,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何洪武书记和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苏州科技大学教育学院院长陈卫东教授共同启动《教育研究中的AI4S》白皮书预发布。开幕式由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窦心浩副院长(主持工作)主持。
本次研讨会共有11场主旨发言,3场特邀报告,1场成果汇报,2场圆桌论坛,5个平行论坛,涉及30名发言嘉宾,分别来自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教育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现代教育技术》杂志、《开放教育研究》杂志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和出版机构。报告内容和论坛交流既包括AI在口语互动、问题生成、教学评估中的具体应用,也深入探讨了AI驱动的教育范式变革、学术伦理重构与学科转型路径。多位专家强调,技术必须服务于人的发展,教师始终是课堂的核心,需在创新中坚守教育的人文本质。整体呈现出“技术赋能、理论引领、人本回归”的鲜明导向。
五个分论坛紧扣大会主题,呈现多元探索。分论坛一聚焦AI赋能语言教学,在口语训练、阅读理解与跨文化交际中展现技术与人文融合的新路径;分论坛二深入探讨生成式AI在写作测评、课程设计与学术翻译中的实践应用与质量评估;分论坛三关注教育系统数字化转型,强调从“管理逻辑”转向“人本逻辑”,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生态化学习环境;分论坛四立足国际比较与多语教育,反思技术应用中的文化适配与身份认同问题;分论坛五则将讨论引向数字人文与经典重构,倡导培养学生批判性算法素养,实现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五个分论坛共有55名汇报人,5位主持人和10位点评专家参与。
AITELL 2025不仅是一场思想盛宴,更是一次凝聚共识、擘画未来的集体行动。大会继续推动AI与数字人文的深度融合,共同构建服务于人类全面发展的智能教育新生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