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0日上午,第九届口笔译跨学科国际会议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会议中心第一报告厅开幕。开幕式前,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校长衣永刚与与会的多位外国专家学者进行了会晤。
衣永刚开幕致辞中指出,本届会议适逢创办十周年,具有重要意义。在全球人文社科经历深刻变革的背景下,翻译学科应守正创新、积极应变、主动求变;本次会议主题“人工智能与跨文化交流:张力中的共生”,体现了技术与人文关系的深入思考,这种“忧患中的审慎乐观、焦虑中理性坚定、挑战中的积极向上”是当下人文社科研究要秉持的精神。
本次会议由高级翻译学院院长张爱玲教授主持,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汇聚了来自全球翻译学界、业界与国际组织的众多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口笔译学科面临的挑战、机遇与发展路径,高级翻译学院师生团队为本次会议全程提供英、法、德、西多语种同传服务。张爱玲院长在主持中指出,在智能时代背景下,翻译行业正经历深刻变革,高端翻译人才不仅需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更应掌握跨文化沟通与复杂任务处理能力。她强调,应构建“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协同发力、良性循环的翻译人才培养生态。
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自2016年成立口笔译跨学科研究中心以来,始终致力于推动翻译学与人工智能、认知科学及国际传播等前沿领域的交叉融合,通过定期分享学术动态、打造"口笔译跨学科研究国际学术会议"品牌,构建起连接全球译学界的重要交流平台。作为国际会议口译员协会(AIIC)全球最高等级教学单位和联合国签约合作机构,学院构建了"理论教学、模拟实践、项目研习"三位一体的育人体系,培养的大批优秀毕业生长期活跃于联合国、欧盟等国际组织及重大外交场合,以卓越的专业素养赢得广泛赞誉。展望未来,学院将继续深化"新文科"建设,依托研究中心与品牌学术会议,进一步优化学科生态、拓展产学研协同网络,全力建设贯通中外、融合学科、服务战略的国际一流翻译人才培养高地。



